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红山文化论著粹编 全2册 2015高清
价 格:¥ 9.80
30天售出:75 件
商品详情
注意:《红山文化论著粹编》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 《红山文化论著粹编》PDF电子书全2册,由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红山文化论著粹编·综合研究卷》分为“综合性研究篇”“文明起源研究篇”“谱系与分期研究篇”“坛庙冢研究篇”“学术史研究篇”“其他专题研究篇”6个专题,拣选收录了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几代学者不同时期发表的64篇研究论文。可以大体上反映出60余年间,几代学者在红山文化研究这片充满魅力的学术园地里前赴后继、辛勤耕耘的学术历程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红山文化论著粹编 玉器研究卷
红山文化得名于1935年对赤峰红山后遗址的考古发掘,其最早发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8年前后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博士在西拉木伦河、英金河、老哈河等地进行的考古调查。较早注意到长城以北地区史前考古学遗存的中国学者是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1930年,梁思永先生在赤峰地区的英金河两岸及红山前开展考古调查时,发现了彩陶和细石器共存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1934年梁思永先生发表了发现仰韶式彩陶的调查报告,文中对分布于西拉木伦河南北两岸古代文化遗存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同时论证了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作为中国南北文化结合部的重要历史地位与文化特征。长期以来,中国史家习惯于把中国古代历史看作是长城以南的事情。彩陶与细石器共生并存这种前所未知的史前遗存在长城以北地区的发现,直接构成了对传统史观的冲击,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中国上古历史的深刻思考。1954年,著名学者尹达先生根据梁思永先生的意见,正式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红山文化命名的提出,意味着这种独立的考古学文化被正式确立。到了1960年代初期,刘观民等先生又根据新的考古发掘材料,进一步区分出了赤峰境内以红山文化、富河文化为代表的两种新石器时代文化和以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为代表的两种青铜文化,初步建立起了辽西史前考古学文化的编年序列。 1970—1980年代,三星他拉红山文化玉龙、阜新胡头沟、凌源三官甸子城子山红山文化玉器群、东山嘴祭坛、牛河梁“坛庙冢”等红山文化高规格礼仪建筑遗址的发现,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红山文化内涵的深刻思考,从而导致关于中国龙文化的起源、玉文化的起源和中国传统的祀天祭地礼俗起源等一系列重大研究课题的提出。 关于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及其发展,以苏秉琦先生的系列研究成果最具影响意义。他在系统地研究近万年以来中国各地古文化发展和世界文明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区系的中国和世界的中国的理论。认为中华文化、中华国家和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是满天星斗式的和条块式的,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犹如车之毂轮,辐辏为一体。他根据辽西古文化考古成果,把中国文明起源的过程概括为古文化一古城一古国。在他看来,古文化指原始文化,古城指城乡最初分化意义上的城和镇,古国指高于部落以上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早在距今七八千年以前的兴隆洼文化时期,西辽河地区已经开始了氏族向国家的转变,到了距今5000年前后,红山文化率先一步跨入古国阶段。1993年,苏秉琦先生在《迎接中国考古学的新世纪》一文中进一步论证了中国国家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三部曲,即古国一方国一帝国;具有三种模式,即原生型、次生型和续生型。他认为,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组织是原生型的古国形态,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原生型的方国形态,这种原生形态的早期国家对于后来的“三代”国家,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秦始皇创立的秦朝,是原生型的帝国形态,它奠定了后世中国两千年的专制独裁统治的基础。秦朝以后,鲜卑人建立的北朝、契丹人建立的辽朝、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和满族人建立的清朝,属于续生型的帝国形态。诸如此类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改写了中华国史的基本内容。 进入21世纪以来,继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作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陆续启动实施。经过10余年的多学科协作攻关,取得了一些关键性的重要成果,其中包括:第一,中华文明所包含的各种复杂的文化特点都植根于中国本土,中华文明本土起源已成定论;第二,中国学者对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过程、标准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初步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关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话语表达体系;第三,从时间上说,夏朝并不是中国最早的国家形态,早在距今4500年前后的龙山时代,以良渚文化和陶寺文化为代表的长江下游地区和中原一带,都已经进入初级文明社会,而年代更早的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的考古新发现,则意味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并非空穴来风;第四,从空间上看,中国文明的起源并不以黄河流域的中原一带为限,中国早期文明因素同时发生在几个古文化中心区域,中华文明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呈现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已经成为共识。 红山文化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真实历史见证,是辽海先民留给整个中华民族的一份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独一无二的精神文化遗产。发掘、整理、保护和利用好这份遗产,用文化去凝聚人心,汇集力量,坚定国人走文化强国之路的思想基础,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使命。辽宁省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作为辽宁师范大学的重大科研平台,有义务、有责任为校内外、国内外的学术同行做好搭建学术平台、提供科研便利等服务性工作。这就是我们编辑出版《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丛书》的初衷。我们手中的这本《红山文化论著粹编·综合研究卷》,分为“综合性研究篇”“文明起源研究篇”“谱系与分期硏究篇”“坛庙冢研究篇”“学术史硏究篇”“其他专题研究篇”6个专题,拣选收录了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几代学者不同时期发表的64篇研究论文。可以大体上反映出60余年间,几代学者在红山文化研究这片充满魅力的学术园地里前赴后继、辛勤耕耘的学术历程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这次重新编辑出版,由于出版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对于某些篇章的配图做了适当调整,其中有些篇章,又请原著者进行了文字方面的调整和改编。 从造型题材看,红山文化玉器可以分为装饰类、工具或武器类、人物类动物类、特殊题材类。装饰类玉器主要有玦、环、管、珠等。玉玦是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的典型器类,至红山文化中期依旧流行;至红山文化晚期,耳部佩戴玉玦的习俗几平消失,这是辽西地区史前用玉制度发生变化的重要标志之。牛河梁上层积石冢遗存共出土145件玉器,其中玉玦仅有1件,出自墓主人右侧胸部,未作为耳饰使用。工具或武器类玉器主要有斧、锛、凿、钺、棒形器等。兴隆洼文化工具类玉器与石质同类器造型相近,但形体明显偏小;红山文化工具类玉器与石质同类器造型相近、形体相当,有的明显偏大。人物类玉器较少,正式发掘出土的整身玉人仅有1件,出自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4号大型墓内,通高18.5厘米,采用带有红褐色皮壳的籽料雕琢而成。动物类玉器包含龙、鸟、鹗、鹰、龟、鱼、蚕等形象以及兽面形器。动物类玉器的造型特征突出,气韵生动,充满灵性,是红山文化晚期玉器雕琢工艺取得飞跃性进步的重要体现。牛河梁遗址第五地点一号积石冢1号大型墓内出土2件玉龟,放置在墓主人左、右手部,一雌一雄,特征鲜明,充分体现出红山文化先民娴熟的玉雕工艺技术及精细入微的生活观察能力。红山文化特殊题材类玉器是为满足宗教典礼的特殊需求而雕琢的,造型奇特,工艺复杂,寓意深刻,主要器类有勾云形玉器、斜口筒形玉器、璧、双联璧、三联璧等。动物类和特殊题材类玉器的大量雕琢和广泛使用,突破了辽西地区原有的玉器造型传统,从出土数量和分布地域看,勾云形玉器、斜口筒形玉器和玉猪龙应为红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三种器类,对商周时期的玉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玉器中的几种线条装饰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红山文化论著粹编》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红山文化论著粹编》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