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夏商周文明研究 共8册 2003-2015清晰 考古
价 格:¥ 32.80
30天售出:58 件
商品详情
注意:《夏商周文明研究》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 《夏商周文明研究》PDF电子书共8册,由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3至2015年出版。
夏商周文明研究 4 纪念殷墟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夏商周文明研究》出版说明: 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编辑出版的《夏商周文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已经出版到第10集。在“夏商周文明研究”这样的总主题下,每一次举行的国际学术研讨会都有一个具体的议题。2014年3月28-29日,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三方共同主办,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召开了“夏商周方国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在,呈献在读者面前的《夏商周文明研究·十一·夏商周方国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就是这次研讨会成果的汇编。 这里所说的“方国”一词,来自甲骨文中的“方”。自1904年孙让《契文举例》中提出方国”以来,甲骨学界一般是用它来指商代与王朝或中央王国相对而言的各地方的国家,与周代文献中的“邦国”是同一个意思。甲骨文中的“多方”就是“多邦”的意思。在甲骨文中那些称“方”的国(方国),绝大多数与商王处于时服时叛的关系;而不称“方”的国,始终臣服商王者占绝大多数,其中有许多是被称为侯伯的诸侯邦国。这样,就涉及商王朝的国家结构问题。近年来,我曾提出夏商西周王朝国家的结构是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国家结构,即在王朝国家中,有作为“国上之国”的中央王国,还有作为“国中之国”的诸侯邦国;王和王国处于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邦国则不具有独立主权或者说其主权不完整;王国与诸侯邦国合起来,在王的统辖下,构成王朝国家。这样的王朝国家,可以称为多元一体,也可以称为多元统。至于那些与王朝对立或敌对的邦国,因其具有独立主权,属于王朝国家之外的边远小国我们这次研讨会讨论的方国文明,其方国概念是既包括受王统辖的诸侯邦国亦包括那些独立邦国,有一点地域文明的意思,在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个较为笼统的概念。 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之所以要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三星堆博物馆联合举办这次“夏商周方国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因为三星堆遗址近年的考古发掘又有重大收获和突破,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但研讨会的议题和视野又并非仅仅局限于三星堆遗址。为此,在研讨会开幕大会上,既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详细介绍2012~2014年度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的重大收获与突破;也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陶寺遗址考古队领队何努、陕西省考古硏究院馆员邵晶分别对陶寺遗址和神木石峁遗址进行主题发言;还有吉林大学文学院考古系系主任、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王立新对商代方国都邑与商王朝军事重镇的异同发表主题演讲,以及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邓聪教授关于中国牙璋与夏商王朝政治制度的传播的学术演讲。这里编辑的二十八篇学术论文,也都是围绕方国文明而撰写的。其中,诸如杨升南《商代甲骨文中所见夏代诸侯》、张懋镕《周人不用族徽、日名说的考古学意义——从随州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谈起》、江村治树《二里头及商周城市社会的特征》、许宏《三代文明与青铜时代考古——以概念和时空流变为中心》、张国硕《夏代东方三方国地望辨析》、郭静云《商周虎方和盧方——两国空间范围考》、高大伦《成都平原古文明的活力之源》、冉宏林和雷雨《浅析成都平原先秦时期城址特征的变迁》、方辉《商周“夷式簋”的传播与族群变动》、王青和张云涛《墓葬所见胶东半岛周代莱文化的几个问题》等论文,都是就夏商周文明特别是方国文明中的某一问题,做了非同凡响的、有新意、有深度、有思想的发表。身处学术前沿的杰出学者们汇聚一堂,发表高论,使得这次“夏商周方国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成为有质量、高水平的学术论坛。 按照我们的设想,在本次研讨会“夏商周方国文明”主题的基础上,下一次研讨会的主题将确定为“中原与四方:夏商周文明国际学术硏讨会”。从中也可以看出我们中国殷商文化学会是有计划、与时俱进地把我国上古文明的学术研究向前推进。换言之,我国有关上古文明的考古发掘有积累、有收获,我们对上古文明的研究有进展,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就会不失时机地、以学术研讨会的方式、组织处于学术前沿的学者们展开讨论,并集辑出版。 最后,借作序之机会,我对作为主办单位之一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研究员、对三星堆博物馆的肖先进、王居中、邱登成、朱亚蓉和杨洋等几位馆长、对四川省文物考
甲骨文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文字,它同古埃及的纸草文和古巴比伦的泥板文书交相辉映,在世界文明宝库中大放异彩。遗憾的是,纸草文字和泥板文字都已失传,而中国的甲骨文几经变异,一脉相承,终于成为现在中国通行的文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凝聚力,而且记录了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史。由于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地位,因此,甲骨文被发现以后,很快就引起了海外学者的注意。他们或收集著录,或考释文字,或研究甲骨文蕴藏的古代社会奥秘,或探索甲骨文自身的演变规律,无不取得了可喜成绩。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流散在世界12个国家和地区的甲骨文都已著录发表,为甲骨学和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增加了新的资料。海外学者的努力和追求,不仅为甲骨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使甲骨学成为一门国际性学问,而且对世界各国人民认识中国古代文明,宣扬中国古代文明做了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对所有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各国学者表示深深的敬意!
《夏商周文明研究 11》目录: 三代文明与青铜时代考古——以概念和时空流变为中心
上篇 山东高青陈庄西周城址发现与研究 后语&张光明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夏商周文明研究》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夏商周文明研究》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