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北朝艺术研究院藏品图录 全4册 2016高清
价 格:¥ 17.80
30天售出:12 件
商品详情
注意:《北朝艺术研究院藏品图录》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 《北朝艺术研究院藏品图录》PDF电子书全4册,由文物出版社2016年出版。
《北朝艺术研究院藏品图录》书目:
北朝艺术研究院藏品图录 墓志
北朝艺术研究院藏品图录 石雕
北朝艺术研究院藏品图录 砖瓦 瓦当
北朝艺术研究院藏品图录 青铜器 陶瓷器 墓葬壁画
![]() ![]() ![]() ![]() 《北朝艺术研究院藏品图录》出版说明:
大同北朝艺术研究院以收藏北魏器物为主.北魏藏品中.种类丰富,屡见精品。如石刻馆陈列着一个虎首门墩石,与永固陵出土门墩石近似.长60厘米、宽47厘米、高42厘米(图一).据说出土于大同操场城遗址|操场城遗址位于大同市操场城街.北距火车站一公里左右.面积数十万平米.是北魏皇宫遗址。数年前,配合基本建设.我们曾在那里抢救性发掘三次。第一次发掘是2003年.首战告捷.发掘出操场城北魏一号遗址.发现一个宫殿遗址和汉代遗址叠压在一起,找到并证明了北魏宫殿区遗址和汉代平城的准确地点1。2007年和2008年,乂在一号遗址北面发掘两次.再次发掘出北魏后殿遗址和大型粮窖遗址,确定了北魏官殿方位和范围,还发现战国平城的遗物.几次的发掘.出土大量砖瓦等建筑构件.也有少数柱础•但是体量有限.没有遇到如此气派的门墩石。不知这个虎首门墩石出土于操场城什么具体位置,毫无疑问,这是北细主要宫殿的遗物,由此门墩石.可窥视该宫殿的壮丽规模。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古老城市与民族的名片,皇宫遗址又是文物中屈指可数的珍品 遗址不可再生.皇宫只有一个,万望珍惜善待仅存的操场城区域,创造机会.让考古工作者按照白己的规划科学地发掘、保护操场城,深信能够发现更多重要遗物和遗迹.增加对平城北皴宫殿遗址的认知,为这个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增添联码和魅力。
徜徉石刻馆.几个石堂与石床引起我的兴趣I石堂是北魏很有特色的文物.不论素面的,或是彩绘加雕刻的.都值得认真捕捉和解读其中储存的各种信息。好的石堂,行雌绘,有文字.还有精美石床,从外观到内涵.都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北魏流行石堂,定都平城期间,很多达官贵人逝世.采用了石堂葬具.与前代石葬具相比,石堂外形与木构建筑更接近。平城较早发现的一个石堂.是智家堡石堂n 1997年.大同打考古研究所在南郊智家堡抢救性发掘一座北魏莫•内有一石堂0长约2.5米、宽约1.5米、高约1.5米,单檐人字坡悬山式顶.由数十块不同形状的砂岩料石拼合组成。椁壁四周、梁架及顶部皆绘有壁画或图案.有票主人宴饮图、侍者图、牛车鞍马图等.这次发现.首次吸引学界注意到北魏石堂及其石堂壁画:2)。
十几年来.北魏平城遗址及其周围,已经发现很多石堂和石棺.少数有纪年或绘画雕刻,大多是无雕刻、无文字、无绘画的“三无"产品。不过三无产品也很重要,至少传递出北魏葬俗重视石堂的信息。
至今为止.大同出土最精美石堂是北魏宋绍祖慕出土的.石堂外观呈木构三开间悬山顶式殿堂建筑,前廊后室,最长处约3.48米、最宽处约3.38米、最高约2.4米.由百余件青石构筑而成,墙壁外雕刻数十个铺首.墙壁内有绘画(图二)⑶。
其次是和平元年(460年)张智朗石堂,该石堂很典型。悬山式顶,外有雕刻、匾额和刻文.内有绘画和石床。张智朗乃毛祖德之妻.毛祖德原是南朝著名将领.被俘归降北魏.北翌给他封官娶妻"张智朗石堂有.门有额.是北魏唯一有门颗的石堂。门额上有"千年富贵”四字。研究中国匾额的发展演变,这是一件重要的早期实物资料。
北魏定都平城时期已发现的石堂,形制各异,按形制大致可分三类:一类以张智朗墓石堂为代表.仿木构占建筑.悬山式顶.出替较大:智家堡石堂和御昌家园工地出土石堂、华宇建设工地出土石堂皆属于这种类型.这种类型数量最多。二类以宋绍祖慕石堂为代表.不仅是仿木构古建筑.悬山式顶.出檎较大.而且还带前廊和海柱,是前廊后室的结构.石壁雕刻也是精雕细镂。不过也有具前廊后室却不精致者,2010年出土于阳高县王官电的北魏太安三年石堂、本馆收藏的带廊柱石堂,皆形制普通,三类即以本馆收藏的解兴石
堂为代表.外形简单,石棺出檐.彩绘木构古建筑的一些重要构件,如斗铁,角柱、横桁等.将以上石堂按照时代排队,阳高县王官屯出土太安三年(457年)石堂最早 其次为解兴石堂.为北魏文成帝太安四年(458年)。张智朗石堂为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460年),时间稍后,宋绍祖墓石堂为北魏尹文帝太和元年( 477年).时间更晚 其余石堂没有纪年.不知准确时间。洛阳出的石堂大致也在这三类内.只是更多石壁装饰由彩绘改为线雕 由纪年石堂观察.大体时间较早的,外形也较简单;时间较晚的.形制与雕刻也较精.由前至后,呈现出一条由粗放简单到精妙复杂的演变曲线。
本馆收藏的解兴石堂不仅是较早的一个.而且形制特殊.有文字.有绘画,信息量丰富,亮点甚多,值得专门探讨。
北朝墓志,是中国历代志石的大宗.而大同北朝艺术研究院则可谓收藏北朝墓志的大户大同古称平城•是北魏早中期的百年故都在这样一片极富北朝文化特质的沃土上,设立这样一座历史文化博物馆.并将长期以来散落于民间的石刻、造像、瓦当、陶俑等北朝文物收藏入馆,功莫大焉近处说,它直接服务于历史文化名城大同的文化复兴大业.是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市民文化素养之必须;大处讲.它是为国藏珍.为民养元的千秋善举.有利于保存中华民族历史文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本书所收皆为北朝墓志,古平城作为拓跋代南都的近百年,以及北魏正式立国建都的97年.鲜卑拓跋氏及其共盟的代人集团.尚无在墓中刻石颂德的葬仪,因此,这年在大同地区北魏墓葬中出土的志石.为数不是太多.而且所见志石多数出自由南朝入魏的晋宋贵用,由西域和河西走蟀"入国”的秦凉种姓,以及从东士进入代地的两燕人物
诸如南来的司马金龙及其夫人,西来的宋绍祖和破多罗太夫人.东来的韩便真妻王亿变和孙恪、申洪之等直至太和十八年即公元484年.独孝文帝迁都洛阳.代人代俗全盘封建化、中化.北邙墓志大兴之时,故都平城才得以出现拓跋忠、元淑兄弟以及封和突、高琨等王公贵戚的其志,尽管如此,出自大同的北魏后期墓志.共至是出自洛阳、邺城及别地的北朝墓志.在政治、文化、种族、人物诸方面,与当时的北都平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而出自大同周边的几方后期墓志在形制上仍然顽强地坚持着碑形或槽形的地域风格.以示与洛阳墓志的区别,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北朝艺术研究院藏品图录》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北朝艺术研究院藏品图录》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