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中国美术史论集 全3册 2003金维诺
价 格:¥ 9.80
30天售出:85 件
商品详情
注意:《中国美术史论集》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中国美术史论集》PDF电子书全3册,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3年出版,金维诺主编。 《中国美术史论集》,除原有论文的精华部分又增加了20世纪末发表的一些文章,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美术的研究和绘画史籍探索的*论著。结构也重新进行了调整,上卷主要是对考古发现的美术品的论证以及考辨唐宋以前传世卷轴画的文章,是有关美术史的一般性综合论述;中卷是论述佛教艺术的文章,由于一部分佛教经变研究论文在文革期间散失,这里只汇集了已发表的若干篇;下卷是有关绘画史籍的研究和有关论著前言、参加各种会议的发言,以及对某些展览或作品的评介,应该说,这本“论集”比以往丰富、系统、全面,是较完整的文本,基本上体现了我从事员国美术史研究几十年的学术轨迹和成果。
中国美术史论集 上册 综论
中国美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并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传统。古代遗存的文化遗物,即使是生产工具或实用器物,常常也具有美学欣赏价值。例如原始社会的石器和玉器,以其造型和所呈现的质地与色泽的优美而富有艺术价值:原始彩陶和商周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也生动感人。至于绘画与雕塑,战国秦汉以降不绝于代更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面对这些丰富的美术遗存,如何通过它们认识古代艺术的成就和发展规律,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传统,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基于这种认识,也由于工作需要,虽然我是学习绘画的,长期来却把主要精力放在美术史研究上。在学习过程中,使我深切地体会到艺术创作与美术史研究的密切关系。只有对艺术有所了解,你才能注意前人在艺术创造中的心得体会和艺术风格的演变;同时只有对美木的发展有所了解,你才能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从而提高自已的创作才能。东晋顾恺之是一位画家,他也从事理论研究。他在《论画》中,从评品前人的作品中探索创作经验,从而丰富了自已的才能。中国历史上,不少画家有自已的理论著述。谢赫的《六法论》就成为1000多年来不断启发着画家的理论经典;郭熙的《林泉高致》、石涛的《画谱》(《石涛画语录》)都以其创作心得丰富了绘画理论。了解和研究美术史对于丰富文化知识和美术家从事创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希望美术家都来关心艺术史的建设,特别要以自已的创作体会来丰富艺术理论;而在史的研究整理中,除了探索史的发展规律,也要注意探索前人的艺术经验和创作方法上的成就,以利于现代创作从中汲取营养。 了解和欣赏古代艺术,不只是为了丰富知识和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为了发展今天的艺木。接受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才会使今天的创作少走弯路,使艺术的道路更宽广。中国美术在5000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已的传统,并具有了丰富的内涵。无论在哪一门类或方面,都有极为宝贵的遗产和经验值得继承。艺术的发展本身就意味着要继承与创新。在前人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就能使艺术获得进一步发展。艺术如果直固定不变,就不会形成传统,也不可能发展。传统本身就意味着继承、融合、演变;否则,就谈不上形成传统。怎样继承传统,或者在传统的基础上如何创新,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从历史上看,艺术总是在不断发展的。在发展过程中,人类早期对前代的经验,不论是继承或是创新,常常是不自觉地进行与完成的。但是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艺术家开始自觉地探索发展的规律,研究从传统中接受些什么,研究如何进行变革,从而使艺术获得迅速发展。对艺术发展规律的探索,是由不自觉,逐步走向自觉,由无意识逐步走向有意识的。这就使艺术的发展在前人基础上少走弯路能进展得快一些,好一些。我希望创作家和理论家为了艺术的发展,都来关心美术史的研究,多总结前人的创作经验,自觉地探索艺术发展的规律和道路。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谈到民族传统,本身就意味着多民族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多民族文化既分别具有地区特色和民族特色同时又有相互交融的特点,因此中华民族美术传统具有多样性与统性。中国佛教艺术的丰富内涵,最能说明这一点。几乎我国各民族都接受过佛教影响,都有着丰富的佛教艺术遗产;但河西走廊的不同于新疆的,南朝的不同于北朝的,藏区的不同于中原的。它们虽然都是在外来佛教艺术样式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却都各具特色,形成了各地的传统。它已不是外来艺术,而是中华民族艺术传统的组成部分。中国是伟大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具有多种风格和艺术特色。 研究中国美术史就要研究我国多民族的艺术遗产,要珍视和探索我们多民族国家的丰富传统。文化的发展从来就是与文化的交流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中国艺术的丰富传统,实际就凝聚着古代国际交流的成果。中华民族是好学的民族,也是善于学习的民族。我们从来不拒绝外来有益的文化经验,也从来没有因为学习外来的东西而抛弃了我们的传统;而是把一切有益发展的因素融合进来,丰富了自已的艺术。传统正是在交融中不断地丰富与发展的,因此我们的美术史也要研究和总结文化交流的经验。 我的中国美术史论著结集出版第一次是在1981年,出版单位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汇集了我上个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发表的有关美术史的论文,主要是文革前的一些文章。这一时期,对美术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术考古的新发现和佛教美术的考察上,这是因为我认为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文献的考索上,必须增加生动的形象资料,运用具体的美术实物才能呈现历代美术发展的真实面貌。中国书画史学传统是深厚的,从东晋以来,品评书画的著述不断,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书画史系列著作,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不间断的艺术史的传统。但是近代科学文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我国在美术史领域的研究却没有跟上时代,反而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上,落后于国外。要改变这一面貌,就必须利用新的考古成果和新的调查资料,来丰富美术史的研究。传世的美术作品中,佛教艺术品是最为丰富的。佛教在中国近2000年的传播,留下了大量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品,整理研究这部分遗物,对于探索中国佛教艺术的发展以及整个美术的历史成就,均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次是1991年由台湾南天书局出版的,增加了80年代发表的有关论文。这期间经常出国考察,因而增加了一部分在各国博物馆考察书画作品的文章。 这次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美术史论集》,除原有论文的精华部分又增加了20世纪末发表的一些文章,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美术的研究和绘画史籍探索的最新论著结构也重新进行了调整,上卷主要是对考古发现的美术品的论证以及考辨唐宋以前传世卷轴画的文章,是有关美术史的一般性综合论述;中卷是论述佛教艺术的文章,由于一部分佛教经变研究论文在文革期间散失这里只汇集了已发表的若干篇;下卷是有关绘画史籍的研究和有关论著前言、参加各种会议的发言,以及对某些展览或作品的评介。应该说,这本“论集”比以往丰富、系统、全面,是较完整的文本基本上体现了我从事中国美木史研究几十年的学术轨迹和成果研究美术史是为了了解、认识历史成就和民族艺术经验,也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我们的艺术传统。这一工作需要美术家和理论家来共同进行,我愿与大家共勉
《中国美术史论集》目录: 中卷·佛教美术 下卷·史籍与鉴评中国早期的绘画史籍 后记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中国美术史论集》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中国美术史论集》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