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文史类 >>
历史文献 [448]
文学文化 [320]
诸子百家 [31]
名人文集 [367]
四库全书 [10]
敦煌文献 [19]
诗词戏曲 [127]
笔记小说 [43]
琴棋茶花 [9]
家谱族谱 [10]
社科综合 [104]
百科全书 [68]
文学文库 [18]
政经军法 [32]
人物日记 [33]
学术研究 [96]
哲学研究 [20]
宗教类 >>
佛教 [193]
道教 [29]
周易风水 [34]
书画美术类 >>
绘画艺术 [147]
书法篆刻 [34]
石窟雕刻 [49]
文物收藏 [57]
金石考古 [209]
建筑装饰 [39]
工艺美术 [11]
其它综合 [9]
美术全集 [17]
墓志碑刻 [34]
医学类 >>
中医 [398]
西医 [11]
报刊杂志 >>
民国时期 [13]
现代 [2]
古籍善本类 >>
国外收藏 [8]
国内保存 [29]
地理方志类 >>
方志 [23]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联系方式 [0]
美学七卷 全7册 商务印书馆2015 高清
美学七卷
价      格:¥ 19.80
30天售出:119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文件格式
百度网盘 550M PDF
无需注册会员,直接点”立即购买“,付款后会自动弹出下载链接!
商品详情

 注意《美学七卷》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美学七卷》PDF电子书全7册,由商务印书馆2015年出版。v0I万圣书城

v0I万圣书城
《美学七卷》书目:
v0I万圣书城

古希腊罗马美学v0I万圣书城

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v0I万圣书城

走出古典 中国当代美学论争述评v0I万圣书城

朱光潜美学思想及其理论体系v0I万圣书城

美学建构中的尝试与问题v0I万圣书城

美是上帝的名字 中世纪神学美学v0I万圣书城

作为科学与意识形态的美学 中西马克思主义美学比较v0I万圣书城

v0I万圣书城

v0I万圣书城

v0I万圣书城

 v0I万圣书城

v0I万圣书城

v0I万圣书城
《美学七卷 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评介朱光潜美学思想的著作。在学界对朱光潜的批判尚未完全止息的情况下,本书率先正面介绍和肯定了朱光潜在美学上的贡献,并将他的美学生涯分作综合——批判——综合三个阶段,系统客观地评述了他从克罗齐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
v0I万圣书城

目录v0I万圣书城
第一章 朱光潜的美学历程v0I万圣书城
第二章 在《悲剧的诞生》中诞生v0I万圣书城
一 悲剧是美学上需要填补的空白v0I万圣书城
二 理论支点——心理距离说v0I万圣书城
三 对悲剧快感根源与本质的探讨v0I万圣书城
四 从黑格尔到尼采v0I万圣书城
五 论悲剧的衰亡v0I万圣书城
六 小结v0I万圣书城
第三章 一个综合性的美学构架v0I万圣书城
一 第一层综合:直觉与心理距离,审美心理与生理v0I万圣书城
二 第二层综合:美感与联想v0I万圣书城
三 第三层综合:文艺与道德v0I万圣书城
四 关于美及艺术的几点结论v0I万圣书城
五 小结v0I万圣书城
第四章 从克罗齐超脱出去v0I万圣书城
一 缘起:艺术传达与价值v0I万圣书城
二 症结:直觉论v0I万圣书城
三 背景:哲学、伦理学、历史学v0I万圣书城
四 伸发:《述评》之外v0I万圣书城
五 小结v0I万圣书城
第五章 马克思的启示v0I万圣书城
一 对几种美学模式的考察v0I万圣书城
二 什么是马克思美学的基本原则v0I万圣书城
三 对美学基本问题的重新探索和说明v0I万圣书城
四 小结v0I万圣书城
第六章 “实践者”的美学v0I万圣书城
一 对实践观点的表述v0I万圣书城
二 从实践观点看美学问题v0I万圣书城
三 对实践观点的评价v0I万圣书城
四 围绕实践观点的一些分歧v0I万圣书城
五 与实践观点对立的最后防线v0I万圣书城
六 对西方美学的重新认识v0I万圣书城
七 小结v0I万圣书城
第七章 高层次上的综合v0I万圣书城
一 人——打开美学秘密的钥匙v0I万圣书城
二 人,作为一个整体v0I万圣书城
三 从共同人性到共同美感v0I万圣书城
四 审美活动中的心理与生理v0I万圣书城
五 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v0I万圣书城
六 要现实主义,也要浪漫主义v0I万圣书城
七 从典型环境中诞生的典型性格v0I万圣书城
八 悲与喜:文艺应捕捉的两面v0I万圣书城
九 机缘——艺术的必然与偶然v0I万圣书城
十 小结v0I万圣书城
附录一 朱光潜小传v0I万圣书城
附录二 朱光潜年谱简编v0I万圣书城
附录三 朱光潜主要著译简介v0I万圣书城
附录四 朱光潜美学导读三篇v0I万圣书城
释《谈美》v0I万圣书城
天山·体验·朱光潜v0I万圣书城
美学——文艺心理学v0I万圣书城
附录五 谁在接着朱光潜讲?——“主客观统一”说的逻辑展开v0I万圣书城
后记
v0I万圣书城

v0I万圣书城

《朱光潜美学思想及其理论体系(精)》分渊源、框架、转型、反思、重构五个章节,着眼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散见于朱先生各种著作中的理论观点进行梳理并有逻辑地将其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是对朱先生所持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前后的发展脉络进行分析、比较和批评。v0I万圣书城

目录v0I万圣书城
第一编 渊源v0I万圣书城
第一章 中国古典文化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作为理想人格的陶渊明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儒·道·释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梁启超与新文化运动v0I万圣书城
第二章 西方近代心理学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行为主义与完形心理学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审美心理学v0I万圣书城
第四节 实验心理学v0I万圣书城
第三章 康德—克罗齐唯心主义哲学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康德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黑格尔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叔本华v0I万圣书城
第四节 尼采v0I万圣书城
第五节 克罗齐v0I万圣书城
第二编 框架v0I万圣书城
第四章 美感经验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艺术直觉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心理距离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移情作用v0I万圣书城
第四节 生理效应v0I万圣书城
第五节 思考与联想v0I万圣书城
第六节 美感与快感v0I万圣书城
第五章 审美范畴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美和丑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悲剧和喜剧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崇高与优美v0I万圣书城
第六章 艺术原理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艺术起源与游戏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艺术目的与道德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艺术创造与天才v0I万圣书城
第四节 艺术价值与传达v0I万圣书城
第五节 艺术实质与形式v0I万圣书城
第七章 审美教育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怡情养性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人生艺术化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人性的解放v0I万圣书城
第三编 转型v0I万圣书城
第八章 从直觉论到反映论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直觉论质疑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根据与方法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现实这个概念v0I万圣书城
第九章 从反映论到意识形态论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反映论”质疑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意识形态论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意识形态性与客观实在v0I万圣书城
第十章 从意识形态论到实践观点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对世界的艺术掌握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美的规律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反映—实践v0I万圣书城
第四节 作为方法论v0I万圣书城
第四编 反思v0I万圣书城
第十一章 需确立的理论基点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关于“经济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关于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关系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关于纯思想线索问题v0I万圣书城
第十二章 康德形式主义派的再认识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康德:形式主义的始作俑者?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席勒:向现实跨出一步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黑格尔:实践观点的萌芽v0I万圣书城
第四节 克罗齐:是总结也是倒退v0I万圣书城
第十三章 重新纳入视野的美学家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柏拉图:沉入谬误的背后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维科:从马克思向前推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狄德罗:注意到事物的两面v0I万圣书城
第四节 莱辛:从具体的现实出发v0I万圣书城
第五节 歌德:艺术是一个整体v0I万圣书城
第六节 别林斯基:从理念向现实的跳跃v0I万圣书城
第七节 车尔尼雪夫斯基:一个新视角v0I万圣书城
第十四章 历史对若干问题的回答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从美在物体形式到美是生活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形象思维:从认识角度到实践角度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典型学说发展的几个环节v0I万圣书城
第四节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历史检讨v0I万圣书城
第五编 重构v0I万圣书城
第十五章 论审美的人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人的理论的回顾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马克思眼中的人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人性与人道v0I万圣书城
第十六章 论美与美感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重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构成美与美感的诸矛盾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审美活动的生理与心理v0I万圣书城
第十七章 论艺术与艺术创造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v0I万圣书城
第四节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性与喜剧性v0I万圣书城
结论
v0I万圣书城

 v0I万圣书城

《美学七卷 古希腊罗马美学》目录v0I万圣书城
第一章 绪论v0I万圣书城
第二章 前苏格拉底的美学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美是和谐——毕达哥拉斯的美学思想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美产生于对立面斗争——赫拉克利特的美学思想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小宇宙的发现——德谟克利特的美学思想v0I万圣书城
第四节 美作为一个概念的考察——苏格拉底的美学思想v0I万圣书城
第三章 柏拉图的美学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理式——美的本质论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回忆——审美过程论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模仿——艺术特征论v0I万圣书城
第四节 灵感——创作泉源论v0I万圣书城
第四章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论美的整一性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论理性与快感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论艺术的界限和本质v0I万圣书城
第四节 论悲剧与史诗v0I万圣书城
第五节 论音乐的社会功用v0I万圣书城
第五章 古罗马前期的美学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高贵性——一个新角度:西塞罗、狄奥尼索斯的美学思想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美与艺术的进化史——卢克莱修的美学思想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判断力是创作的开端和源泉——贺拉斯的美学思想v0I万圣书城
第六章 古罗马后期的美学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对审美情感的深入探讨——普鲁塔克、琉善的美学思想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想象是更灵巧的艺术家——斐罗斯屈拉特的美学思想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崇高——古罗马审美理想的最高体现:朗吉弩斯的美学思v0I万圣书城
v0I万圣书城
第四节 美的升华与主体的解脱——普洛丁的美学思想
v0I万圣书城

 v0I万圣书城

 v0I万圣书城

《美学七卷 美是上帝的名字  中世纪神学美学》目录v0I万圣书城
原版前言v0I万圣书城
绪论v0I万圣书城
第一章 早期经典v0I万圣书城
文化氛围v0I万圣书城
(一)基督教的蓬勃崛起v0I万圣书城
(二)使徒彼得与保罗v0I万圣书城
(三)《圣经》:作为原始经典v0I万圣书城
(四)《圣经》:作为艺术品v0I万圣书城
(五)走向宗教的希腊哲学v0I万圣书城
(六)从米兰敕令到尼西亚会议v0I万圣书城
著述家v0I万圣书城
(一)爱任纽v0I万圣书城
(二)克利门特v0I万圣书城
(三)尼撒的格列高利v0I万圣书城
(四)奥利根v0I万圣书城
理论构架v0I万圣书城
(一)抹去希腊诸神头上的光环v0I万圣书城
(二)偶像是实在的,但只是偶像v0I万圣书城
(三)可诅咒的神秘仪式、狂欢节及体育竞技v0I万圣书城
(四)世上唯有一个神,即上帝v0I万圣书城
(五)与希腊诸神不同,上帝是全能的v0I万圣书城
(六)上帝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v0I万圣书城
(七)是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人v0I万圣书城
(八)人的原罪与上帝的救赎v0I万圣书城
(九)人必循着基督的路恢复自己的美善v0I万圣书城
(十)认识上帝需借助启示及哲学v0I万圣书城
简要评析v0I万圣书城
(一)生命情结与思维模式的转换v0I万圣书城
(二)艺术应为何而存在v0I万圣书城
(三)耶稣基督的意义v0I万圣书城
(四)上帝作为最高的善与美v0I万圣书城
第二章 系统神学v0I万圣书城
文化氛围v0I万圣书城
(一)人类进入了自我否定的时代v0I万圣书城
(二)基督教——人类的涤罪所v0I万圣书城
(三)教父们的诫命v0I万圣书城
(四)上帝是谁v0I万圣书城
(五)人的位置v0I万圣书城
(六)艺术的毁灭与重生v0I万圣书城
(七)新柏拉图派的启示v0I万圣书城
著述家v0I万圣书城
(一)圣奥古斯丁v0I万圣书城
(二)波伊修斯v0I万圣书城
(三)狄奥尼修斯(托名)v0I万圣书城
理论构架v0I万圣书城
(一)探索的起点:物质世界之外v0I万圣书城
(二)上帝是伟大与美的本体v0I万圣书城
(三)世界是上帝的伟大作品v0I万圣书城
(四)世界作为整体尤为美好v0I万圣书城
(五)恶与丑也有其存在的理由v0I万圣书城
(六)一切形式和美都应归之于数v0I万圣书城
(七)人在智慧、善与美上类似上帝v0I万圣书城
(八)上帝借有形体的美彰显自己v0I万圣书城
(九)有形体的美是虚幻的、暂时的v0I万圣书城
(十)关键在于快乐的趋向v0I万圣书城
(十一)艺术能成为人与上帝的中介吗?v0I万圣书城
(十二)另一种危险的诱惑——好奇心v0I万圣书城
(十三)认识机能的层次及其界限v0I万圣书城
(十四)回忆能使人通向上帝吗?v0I万圣书城
(十五)基督——神人合一的象征v0I万圣书城
(十六)爱是上帝的最高诫命v0I万圣书城
(十七)静观作为永远的安息和永恒的喜乐v0I万圣书城
简要评析v0I万圣书城
(一)几个基本环节v0I万圣书城
(二)三位一体与美的本体论v0I万圣书城
(三)创世纪论及美的创造v0I万圣书城
(四)道成肉身论与美的认知v0I万圣书城
(五)静观——永生与美的喜乐v0I万圣书城
第三章 黑暗时代v0I万圣书城
文化氛围v0I万圣书城
(一)历史并没有停滞不前v0I万圣书城
(二)拜占庭的存在是一个因素v0I万圣书城
(三)破坏偶像运动及其后果v0I万圣书城
(四)圣索菲亚大教堂v0I万圣书城
(五)格列高利教皇与圣本笃v0I万圣书城
(六)加洛林王朝的复兴v0I万圣书城
著述家v0I万圣书城
(一)约翰·司各脱·厄里根纳v0I万圣书城
(二)阿奎恩v0I万圣书城
(三)拉巴努斯·毛卢斯v0I万圣书城
理论构架v0I万圣书城
(一)自然的四种形态v0I万圣书城
(二)在存在与非存在之间v0I万圣书城
(三)人是缩小了的自然v0I万圣书城
(四)存在、善、美的同一v0I万圣书城
(五)上帝之光与美的观照v0I万圣书城
(六)艺术——观念的解释v0I万圣书城
(七)从宇宙音乐到俗世音乐v0I万圣书城
简要评析v0I万圣书城
(一)上帝与自然的一体化v0I万圣书城
(二)创造:分解与回归v0I万圣书城
(三)作为象征的世界v0I万圣书城
(四)人何以肖似上帝v0I万圣书城
(五)美永远是潜在的v0I万圣书城
(六)对艺术的呼唤v0I万圣书城
第四章 神秘主义v0I万圣书城
文化氛围v0I万圣书城
(一)如日中天的基督教v0I万圣书城
(二)十字军之后v0I万圣书城
(三)色彩与乐音的诱惑v0I万圣书城
(四)庄严的罗马式建筑v0I万圣书城
(五)从叙事的到抒情的v0I万圣书城
(六)信仰与理性:迷惘中的神学v0I万圣书城
著述家v0I万圣书城
(一)圣维克托的雨果v0I万圣书城
(二)圣维克托的理查v0I万圣书城
(三)圣伯尔纳v0I万圣书城
理论构架v0I万圣书城
(一)上帝为什么有三个位格v0I万圣书城
(二)爱的星火v0I万圣书城
(三)四种静观v0I万圣书城
(四)创造的观赏的三个层次v0I万圣书城
(五)作为看得见的美的艺术v0I万圣书城
(六)想象使可见的上升为不可见的v0I万圣书城
简要评析v0I万圣书城
(一)对神秘主义的一点注释v0I万圣书城
(二)爱的本体论v0I万圣书城
(三)爱作为心灵的动力v0I万圣书城
(四)对爱的心理描述v0I万圣书城
(五)赋予爱以形式v0I万圣书城
(六)爱的羽翼——想象v0I万圣书城
第五章 经院哲学v0I万圣书城
文化氛围v0I万圣书城
(一)城市兴起以后v0I万圣书城
(二)亚里士多德的身影v0I万圣书城
(三)经院哲学的使命v0I万圣书城
(四)托钵僧团v0I万圣书城
(五)《灵花》及灵修文学v0I万圣书城
(六)哥特式建筑v0I万圣书城
著述家v0I万圣书城
(一)圣托马斯·阿奎那v0I万圣书城
(二)圣波纳文土拉v0I万圣书城
理论构架v0I万圣书城
(一)上帝即它的存在v0I万圣书城
(二)上帝无非是它自己的理智v0I万圣书城
(三)上帝之子——基督的诞生v0I万圣书城
(四)圣灵具有与圣父子不同的位格v0I万圣书城
(五)圣灵出自圣父,同时出自圣子v0I万圣书城
(六)上帝的观念与宇宙秩序v0I万圣书城
(七)真理、现实与美v0I万圣书城
(八)上帝的爱与万物归趋v0I万圣书城
(九)善、目的与美v0I万圣书城
(十)理智是人的第一原理v0I万圣书城
(十一)信——望——爱v0I万圣书城
(十二)在道德序列中的艺术v0I万圣书城
(十三)上帝的恩典与强攫v0I万圣书城
(十四)得见上帝的心路历程v0I万圣书城
简要评析v0I万圣书城
(一)体系性思维与美学v0I万圣书城
(二)不成其为形象的上帝的形象v0I万圣书城
(三)创造的哲学含义v0I万圣书城
(四)寻找美自身的位置v0I万圣书城
(五)把属于人的归还给人v0I万圣书城
(六)艺术的目的在于人自身的完善v0I万圣书城
(七)充满乐观精神的结语v0I万圣书城
(八)补正:欣赏、静观及其他v0I万圣书城
第六章 隐秘教派v0I万圣书城
文化氛围v0I万圣书城
(一)踌躇满志的市民阶层v0I万圣书城
(二)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v0I万圣书城
(三)教廷权力的衰微v0I万圣书城
(四)作为一种文化运动的文艺复兴v0I万圣书城
(五)人文主义及其哲学v0I万圣书城
(六)走向神秘主义的神学v0I万圣书城
著述家v0I万圣书城
(一)约翰·艾克哈特v0I万圣书城
(二)库萨的尼古拉v0I万圣书城
(三)但丁v0I万圣书城
理论构架v0I万圣书城
(一)上帝是不可言说的v0I万圣书城
(二)寻觅上帝的路v0I万圣书城
(三)上帝在世界之中v0I万圣书城
(四)上帝的三位一体与世界的三位一体v0I万圣书城
(五)只有个体才是具体存在v0I万圣书城
(六)为上帝而告别上帝v0I万圣书城
(七)违背大自然即违背上帝v0I万圣书城
简要评析v0I万圣书城
(一)对经院哲学的消解v0I万圣书城
(二)隐秘神学中没有美学v0I万圣书城
(三)解读“灵魂中的小点”v0I万圣书城
(四)但丁:新的起点v0I万圣书城
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美学逻辑纲要v0I万圣书城
附录一 圣奥古斯丁美学评传v0I万圣书城
附录二 圣托马斯·阿奎那美学评传v0I万圣书城
外国人名索引
v0I万圣书城

 v0I万圣书城

 v0I万圣书城

《美学七卷 美学建构中的尝试与问题》目录v0I万圣书城
导言v0I万圣书城
上编v0I万圣书城
第一章 王国维:以“境界”为核心概念的美学建构v0I万圣书城
概评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从“美”(及“美术”)到“境界”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境界”代表了一种观念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境界”的内在规定性v0I万圣书城
第四节 以“境界”为核心的诸范畴v0I万圣书城
第五节 “境界”的哲学美学渊源v0I万圣书城
附录一 宗白华:将“意境”概念归入文艺学v0I万圣书城
附录二 朱光潜:给“意境”以论理的解析v0I万圣书城
第二章 宗白华、吕澂、朱光潜、叶朗:以“美感经验”(“美感v0I万圣书城
态度”“移情”“直觉”“感兴”)为核心概念的美学建构v0I万圣书城
概评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宗白华:美感态度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吕澂:感情移入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朱光潜:直觉v0I万圣书城
第四节 叶朗:感兴v0I万圣书城
附录一 朱光潜对直觉及相关概念的反思v0I万圣书城
附录二 蔡仪:心理学不能解决美学问题v0I万圣书城
附录三 李泽厚:不能忽视直觉背后的社会生活内容v0I万圣书城
附录四 阎国忠:几个值得推敲的概念和论断v0I万圣书城
第三章 蔡仪:以“典型”为核心概念的理论建构v0I万圣书城
概评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典型”概念的提出及其历史演化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典型”与“美的规律”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美的客观存在是第一位的问题v0I万圣书城
第四节 以“美的观念”为中介的美感论v0I万圣书城
第五节 作为现实的典型化的艺术论v0I万圣书城
附录一 李泽厚:美是自然与社会的统一v0I万圣书城
附录二 刘纲纪、陈望衡、朱狄:对“美的规律”的质疑v0I万圣书城
附录三 吕荧:“典型”不是抽象的客观的存在v0I万圣书城
附录四 朱光潜:美感的对象不是“物”本身v0I万圣书城
第四章 高尔泰:以“自由”为核心概念的美学建构v0I万圣书城
概评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自由是人的本质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自由”作为美学的核心概念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从“美是自由的象征”出发的理论构架v0I万圣书城
第四节 美学是哲学之树上的一个分枝的人学v0I万圣书城
附录一 吕荧:美是人的观念v0I万圣书城
附录二 宗白华:美的客观存在是一个事实v0I万圣书城
附录三 阎国忠:高尔泰在根源处的偏失v0I万圣书城
第五章 李泽厚、朱光潜、蒋孔阳:以“实践”为基础概念的美学v0I万圣书城
建构v0I万圣书城
概评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李泽厚:自然的人化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朱光潜:艺术生产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蒋孔阳: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v0I万圣书城
附录一 李泽厚:从“自然的人化”到“人活着”v0I万圣书城
附录二 蔡仪:“实践美学”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v0I万圣书城
v0I万圣书城
附录三 阎国忠:“实践活动”不等于“审美活动”v0I万圣书城
附录四 刘晓波、潘知常、杨春时:“实践美学”的“理性主v0I万圣书城
义”倾向v0I万圣书城
第六章 周来祥:以“和谐”为核心概念的美学建构v0I万圣书城
概评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美是和谐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审美的历史形态:和谐与崇高v0I万圣书城
第四节 作为审美关系表现形式的艺术v0I万圣书城
附录 王一川:“审美关系”不是美学研究的对象v0I万圣书城
第七章 后实践美学:以“生命”(“生存”)为核心概念的美学v0I万圣书城
建构v0I万圣书城
概评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潘知常:自由生命活动的理想实现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杨春时:超越性的生存活动v0I万圣书城
附录一 阎国忠:后实践美学对审美活动的误释v0I万圣书城
附录二 朱立元:后实践美学的“本体论”之误v0I万圣书城
附录三 张玉能:“实践”而非“生存”是美学的逻辑起点v0I万圣书城
附录四 封孝伦:“生命”概念尚待精确界定v0I万圣书城
附录五 张立斌:“生存”作为逻辑起点之误v0I万圣书城
下编v0I万圣书城
第八章 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关于美学学科定位问题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在何种意义上美学是哲学的分支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能不能把美学归之于审美心理学或文艺心理学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美学与艺术哲学、艺术社会学的关系v0I万圣书城
第四节 美学作为人文科学如何可能v0I万圣书城
第九章 何谓审美活动?——关于美学的对象问题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对美学对象问题种种回答的回顾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对以“主体性”“对象性”界定审美活动的质疑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对以“超越性”界定审美活动的质疑v0I万圣书城
第四节 对审美活动的尝试性界定v0I万圣书城
第十章 人与自然的统一——关于美学的基本问题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美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自然美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直接见证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自然美的历史与逻辑层次v0I万圣书城
第四节人、自然及人与自然的统一v0I万圣书城
第十一章 思辨、反思、体验——关于美学方法论问题v0I万圣书城
第一节 从“自上”的到“自下”的v0I万圣书城
第二节 从心理学的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学的v0I万圣书城
第三节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社会学方法到哲学、社会学、心v0I万圣书城
理学各种方法的综合v0I万圣书城
第四节 思辨、反思、体验v0I万圣书城
主要参考文献v0I万圣书城
后记
v0I万圣书城

 v0I万圣书城

v0I万圣书城
《美学七卷 作为科学与意识形态的美学  中西马克思主义美学比较》目录v0I万圣书城
绪论:作为科学与意识形态的美学v0I万圣书城
第一编 构建科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美学v0I万圣书城
第一章 唯物主义认识论框架内的美学v0I万圣书城
第二章 走向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v0I万圣书城
第三章 还原为审美现象的美学v0I万圣书城
第四章 实践美学的经典文本v0I万圣书城
第二编 强代意识形态功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v0I万圣书城
第五章 表达总体性概念的美学v0I万圣书城
第六章 政治化的美学v0I万圣书城
第七章 寻求真理的批判美学v0I万圣书城
第八章 审美的乌托邦v0I万圣书城
第三编 几个侧面的比较与分析v0I万圣书城
第九章 从认识论到本体论v0I万圣书城
第十章 审美活动与政治诉求——中西马克思主义者对《1844年经济学—v0I万圣书城
哲学手稿》的演绎v0I万圣书城
第十一章 艺术、意识形态和真理v0I万圣书城
第十二章 艺术生产与实践v0I万圣书城
第十三章 自然美:社会存在与本体存在v0I万圣书城
附录一 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与美学
v0I万圣书城

 v0I万圣书城

《美学七卷 走出古典  中国当代美学论争述评》目录v0I万圣书城
第一章 当代美学的重新发轫——关于“共同美”的讨论v0I万圣书城
第二章 首先追问的是人本身——关于“人性论”、人道主义的讨论v0I万圣书城
第三章 人的生产与美的创造——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v0I万圣书城
讨论v0I万圣书城
第四章 艺术不仅是反映——关于艺术本质的讨论v0I万圣书城
第五章 人作为艺术的主体与本体——关于“文学主体性”的讨论v0I万圣书城
第六章 寻找美的真正根基——关于实践美学的讨论v0I万圣书城
v0I万圣书城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美学七卷》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美学七卷》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