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文史类 >>
历史文献 [407]
文学文化 [294]
诸子百家 [24]
名人文集 [346]
四库全书 [10]
敦煌文献 [19]
诗词戏曲 [106]
笔记小说 [36]
琴棋茶花 [7]
家谱族谱 [10]
社科综合 [100]
百科全书 [68]
文学文库 [18]
政经军法 [29]
人物日记 [33]
学术研究 [96]
哲学研究 [20]
宗教类 >>
佛教 [189]
道教 [26]
周易风水 [34]
书画美术类 >>
绘画艺术 [130]
书法篆刻 [31]
石窟雕刻 [48]
文物收藏 [50]
金石考古 [191]
建筑装饰 [33]
工艺美术 [11]
其它综合 [8]
美术全集 [17]
墓志碑刻 [31]
医学类 >>
中医 [357]
西医 [11]
报刊杂志 >>
民国时期 [10]
现代 [1]
古籍善本类 >>
国外收藏 [8]
国内保存 [28]
地理方志类 >>
方志 [23]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联系方式 [0]
中国清代官窑瓷器 全1册 2003彩图高清
中国清代官窑瓷器
价      格:¥ 6.80
30天售出:3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文件格式
百度网盘 420M PDF
无需注册会员,直接点”立即购买“,付款后会自动弹出下载链接!
商品详情

 注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中国清代官窑瓷器》PDF电子书全1册,由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出版。pFv万圣书城

清代官窑瓷器数量虽众,迄今为止,除清朝宫廷有集中收藏之外,其余分散于世界各地,无人得知全貌。南京博物院原很小清王朝覆灭后成立的第一座中央博物院,承接了清代宫廷的收藏。他们从20多万件宫廷收藏的清官窑瓷中,系统遴选400多件(套)典型藏品,精心编纂了这本图册,1000多幅实物彩照以朝代为序,从各个角度反映官窑瓷器在装饰与造型上的最完美的结合,全面展示中国各类瓷器的釉彩发展和创新而走向极致的盛况。几十万字的专家权威鉴定解说、点评,为*时期中国瓷器艺术技巧作了精辟的诠释。
《中国清代官窑瓷器》是一部赏鉴清代官窑瓷器,指导中国古瓷收藏和工艺美术创作的权威曲籍,也是信息密集,具有检索、实用功能的大型工具书。
pFv万圣书城

 pFv万圣书城

516.jpgpFv万圣书城

 pFv万圣书城

517.jpgpFv万圣书城

 pFv万圣书城

 pFv万圣书城


《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出版说明:
pFv万圣书城

公元17世纪中叶,明清王朝嬗更,国家从大乱趋于大治,社会由分崩走向整合。满族人自顺治元年(公元164年)入关,平大顺、灭大西2、定南明诸政权,除台湾岛外,全国归为一统,明末以来因战事而衰败的经济也得到了全面恢复。这一时期迅速恢复的农业生产,为清盛世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和物质基础。pFv万圣书城

康熙(公元1662-1722年在位)即位后,平定吴三桂、收回台湾、亲临治黄工地阅视河工……国家由乱转安,各行各业安居乐业,拉开了清盛世序幕。pFv万圣书城

雍正帝(公元1723-1735年在位)继其后,承上启下,推动盛世向前发展。乾隆(公元1736-1795年在位)朝集三代之大成,始成“全盛”之势,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力强大、社会安定、文化昌盛,清代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康、雍、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君主制发展得最为完善的时期。康、雍、乾三朝维护国家“大一统”的政治主张,制定并实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在中央设立理藩院管理民族事务的同时,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了行政机构,安定边疆,消除“边患”。在思想文化领域,集传统文化之大成,兴学校,办教育,培植大批人才,整理典籍,大量编纂图书,晢学、史学、文学、艺术、数学、天文学、医学等各个领域,出现了人才辈出异彩纷呈的局面。pFv万圣书城

清代官窑瓷器继往开米pFv万圣书城

康、雍、乾盛世持续百余年,是清朝近300年历史中最辉煌,也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兴旺历时最长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教育等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的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也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无论质量、数量都是前朝无可比拟的。究其原因,有五个方面的因素:其一,清初,朝廷采用了一些积极的社会经济政策.如:兴修水利,临时性地蠲除些赋税,废除部分从事手工业者的“匠籍”等,促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其二,满族以少数民族身份入主中原,但其统治者从实际出发,吸纳、融汇了汉民族文化,奠定了清官窑瓷器在明官窑瓷器的基础上发展的社会基础。pFv万圣书城

其三,中国悠久的烧瓷历史,为清初官窑瓷器的生产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景德镇得天独厚的瓷土资源为清三代官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我国的瓷业生产,从东汉初期成熟到清初,经历了1700多年的历史。从青瓷、白瓷到彩瓷n,从色调单一的青釉褐彩瓷到五彩瓷s,从单纯的釉下彩瓷、釉上彩瓷!m到釉上釉下结合的彩瓷u,再到将胎装饰、釉装饰、彩装饰集于器,烧制工艺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其四,清代的帝王,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对艺术与工艺颇为爱好。在清代朝廷的档案中,可以看到诸位皇帝关于官窑瓷器的圣旨,对器物的用途、造型、纹样都有具体的要求。康熙皇帝重视西方的科学技术,著名的珐琅顆,就是此时引进国外彩料而创制的,它的出现为粉彩瓷u的勃兴奠定了基础。雍正皇帝十分菏求瓷器的品质,这种情况也促使了当朝瓷器质量的提高。乾隆皇帝更是爱好广泛,留有的大量颂咏各类工艺品的诗作,其中咏瓷诗约有200首,即是明证。pFv万圣书城

其五,国内的瓷器市场日益扩展,外销瓷14的数量也十分巨大,并且均按国外指定的器形、纹样和釉色进行烧制,这对当时制瓷技术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清官窑瓷器的用途涉及清代朝廷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对外交流、赏赐藩属和艺术、生活的各个方面,许多官窑瓷器的用途在清典中也都有明确的规定。中国瓷器肇始于青釉瓷。青釉瓷独步制瓷业天下的历史很长,横亘了二三千年;隋唐时白瓷异军突起,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宋代出现“五大名窑”15,也仍然是青瓷独盛。这种青瓷本位的态势,来源于中国传统中尚玉的人文精神,是历代文人士大夫执著追求青瓷上如玉一般的釉色,将青瓷人格化的结果。历代官窑瓷器的表现,尤其如此。元、明两代青瓷本位现象虽然有所转变,并且出现为世人称道的青花瓷μs、斗彩瓷,但清代官窑要烧造岀带本朝特征的官窑瓷器,诚如我们今天看到的多姿多彩、精细绝艳的清官窑瓷,就必须在汉民族悠久的烧瓷历史上再图创新,这不仅有赖于中国文人士大夫阶层,包括最高统治者的传统思想的深刻变化,更得依托于新工艺技术的开发,以及相关艺术门类的进步,如此并非易事。pFv万圣书城

据清宫档案记载,清宫廷在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仍用明代帝王年号款的器物祭祀太庙。七年之后,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成功地为谒祖陵烧制了一批祭器,标志着较大规模的清官窑正式开窑。康熙朝恢复和提高了明代中期以后衰落的祭红釉瓷s烧制技术,创制的郎窑红釉瓷ν和豇豆红釉瓷始终享有盛誉,当时的天蓝釉、洒蓝釉、豆青釉、娇黄釉、毡包青釉、粉彩釉和孔雀绿釉、紫金釉:等,也都是新创或复烧的成功之作。在康熙皇帝本人的直接干预下,官窑还借鉴欧洲铜胎画珐琅的技巧,烧制出最为名贵的珐琅彩瓷,为雍正朝至清晚期一直盛行的粉彩瓷奠定了基础。pFv万圣书城

雍正朝历时虽短,但官窑制瓷工艺极为讲究。胎、釉精细,底足圆润,历来为海内外的中国古陶瓷研究者和收藏家们所称道。雍正官窑不仅粉彩瓷、仿宋代的五大名窑釉瓷被人津津乐道,而且还成功创制出粉红釉、淡黄釉等色泽鲜艳的低温单色釉瓷。这时期釉里红瓷的发色,也是历史上最成功的。pFv万圣书城

乾隆朝官窑的青花瓷、釉里红瓷、珐琅彩瓷、粉彩瓷、单色釉瓷的制作,在继承雍正官窑瓷传统的基础上,时有极为精致的产品出现。乾隆官窑的突出贡献在于成功地娆制出特种工艺瓷γ和转旋器123,这些新品种的烧制成功对传统审美观、传统工艺都是突破,从某一方面可以这样说,这种瓷品的时代特征正是盛世精神特征的一种物化。pFv万圣书城

二,官窑、清代御窑厂及督窑官pFv万圣书城

(一)官窑瓷器生产的历史沿革
官窑相对民窑而言,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专门生产供朝廷使用、支配的瓷器的窑场、作坊;使用官窑瓷器则往往是官僚统治者身份的象征。
pFv万圣书城

中国官窑瓷器的生产历史,可以追溯到瓷器诞生之初。最早的官家工艺著作《考工记》中,就有旄人做簋、豆等原始瓷器的记载34。今天我们从商周时期南方王族大墓出土的文物中看到了这些原始青瓷5,在数千年前青铜文化尚不发达的南方,它们便代替青铜器,作为礼器出现于大墓中;它们就是当时的“官窑瓷器”。pFv万圣书城

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唐代邢窑器物中,已有带“官”字款的碗。见载于文献的北宋汴京官窑,迄今为止未发现确切的窑址,而北宋著名的汝窑、钓窑,于徽宗在位时(公元1101-1125年)为朝廷烧过瓷器,则是不争之史实。pFv万圣书城

文献与科学考古发掘的资料印证,历史上专为朝廷烧造瓷器的御窑厂,最早建在南宋的临安,即杭州的郊坛下官窑和修内司官窑。pFv万圣书城

元代朝廷在景德镇设立的“浮梁瓷局”,是烧造御用瓷的官窑,同时也是官窑瓷器生产的专门管理机构。事实上,唐代、宋代、元代官窑器物的制作,多借助于民窑进行采用的是“有命则供,无,则止”2的烧造体制。pFv万圣书城

明代朝廷瓷器的用量比以前任何朝代都大,除了宫廷日用外,还大量用于对外交流、与少数民族的沟通、赏赐臣下和宗教场面等,甚至明确规定祭器也“皆用瓷”28。于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朝廷在瓷都景德镇设立了长期固定的御窑厂,专门生产宫廷所用瓷器,一般委派宦官督窑y,官窑的生产体制也有了根本的改变。因为督窑官制度的确立,有利于官窑瓷器的最高享用者对瓷器制作意图、要求的贯彻,最终达到保证质量,圆满完成的目的。这个制度贯穿明、清两朝,延续六百余年。明代御窑厂的产品拣选非常严格,所有产品须经“出窑即选”、“出厂再选”两次检验,不合格的一律打碎。这种质量保证制度源自南宋官窑,但投入成本很大,以至于到清乾隆时期,次品得以允许保留;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清高宗又下达旨令:“御厂烧之脚货瓷器不必送京,即在本地变价处理。”13但产品的检验,仍然严格执行着明嘉靖朝(公元1522-1566年),官窑烧瓷体制发生新的变化,它将官窑瓷器的一部分烧造任务下放到民窑。清朝沿袭了这种“官搭民烧”的制度,而且在官窑生产中,所占比例更大。 pFv万圣书城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中国清代官窑瓷器》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中国清代官窑瓷器》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