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文史类 >>
历史文献 [448]
文学文化 [320]
诸子百家 [31]
名人文集 [367]
四库全书 [10]
敦煌文献 [19]
诗词戏曲 [127]
笔记小说 [43]
琴棋茶花 [9]
家谱族谱 [10]
社科综合 [104]
百科全书 [68]
文学文库 [18]
政经军法 [32]
人物日记 [33]
学术研究 [96]
哲学研究 [20]
宗教类 >>
佛教 [193]
道教 [29]
周易风水 [34]
书画美术类 >>
绘画艺术 [147]
书法篆刻 [34]
石窟雕刻 [49]
文物收藏 [57]
金石考古 [209]
建筑装饰 [39]
工艺美术 [11]
其它综合 [9]
美术全集 [17]
墓志碑刻 [34]
医学类 >>
中医 [398]
西医 [11]
报刊杂志 >>
民国时期 [13]
现代 [2]
古籍善本类 >>
国外收藏 [8]
国内保存 [29]
地理方志类 >>
方志 [23]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联系方式 [0]
碑帖鉴藏 全2册 2010彩图高清
碑帖鉴藏
价      格:¥ 9.80
30天售出:99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文件格式
百度网盘 180M PDF
无需注册会员,直接点”立即购买“,付款后会自动弹出下载链接!
商品详情

 注意《碑帖鉴藏》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碑帖鉴藏》PDF电子书全2册,由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出版。WUO万圣书城

WUO万圣书城
赵海明先生的《碑帖鉴藏》对古代碑帖的形制和流变、碑帖的传拓技法、碑帖的装潢与保护、碑帖的艺术价值、碑帖的鉴藏知识、碑帖的经济价值与市场情况等方面,都有精到的论述,其中不乏新的见解,为前人所未发。该书体例完备,系统性强,内容翔实,图版丰富,是赵海明先生长期对碑帖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WUO万圣书城
赵海明先生曾长期供职于国家图书馆善本部金石组,从事碑帖编目和鉴定工作,后又担任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副社长。曾参与《北京图书馆藏石刻拓本汇编》(100卷)、《北京图书馆藏画像拓本汇编》(10卷)的编撰工作,并主持了《中国国家图书馆碑帖精华》的选编与出版,这些书的出版受到了学术界、书法界和收藏者的好评,并获得了各种奖项。赵海明先生还是一位著名的书法、篆刻家,他在长期潜心于书法的研习和创作中时有所获,因而著述不辍。出版有《石刻叙录法帖》《颜楷书法人门》、《印章边款艺术》、《篆刻蒙求—篆刻知识与技法》还结集出版了他的书法篆刻作品。
WUO万圣书城
应该肯定的是,赵海明先生的新著《碑帖鉴藏》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好书,希望能早日付梓面世,以飨有志于研究砷帖和热衷于收藏碑帖者。
WUO万圣书城
WUO万圣书城
《碑帖鉴藏》书目:
WUO万圣书城
碑帖鉴藏 上册
WUO万圣书城
碑帖鉴藏 下册
WUO万圣书城
WUO万圣书城
359.jpgWUO万圣书城
WUO万圣书城
360.jpgWUO万圣书城
WUO万圣书城
361.jpgWUO万圣书城
WUO万圣书城
WUO万圣书城
《碑帖鉴藏》出版说明:
WUO万圣书城
立石树碑在上面镌刻文字用以纪事记功,在中国是古已有之,历史十分久远。《墨子非命下》中就有“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的记载,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此可知在当时刻石与竹木简牍、缣帛和青铜器物都可用来作为文字的载体。在商代曾发现刻在石器上的文字,但文字很少,极为罕见。战国时期的《石鼓文》、《中山国守丘刻石》和秦始皇时期的《泰山刻石》、《琅玡刻石》等文字数量开始增多,书法更趋精美,此时,古人纪事已从“惟勒鼎彝”逐步渐进到“或记于石”的阶段。
WUO万圣书城
自汉以降,更出现了不少形制各异,功用不同的石刻文字,历经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宋元各个历史时期,形成了几次碑刻的高峰,至今
立石刻碑之风不衰。古代石刻文字多见于碑碣、摩崖、墓志、经幢、塔铭、石经、造像和画像石题记等。其中以碑的形式最为常见,所以后人把不同的石刻文字统称为碑刻,清人叶昌炽在《语石》中就有“凡刻石之文,皆谓之碑,当是汉以后始”的说法。
WUO万圣书城
在古代还有一种石刻文字,是把名人的墨迹,尤其是一些著名书法家的作品摹刻于石,专门供研习书法者而用,与碑刻记功纪事的功能不同,古人称之为刻帖。刻帖之风据传在隋唐五代时期就已盛行,现在所能见到最早而又可信的是宋代刻帖。北宋太宗赵炅命大臣王著访购民间所藏历代名家法书,编为十卷,于淳化三年刻成《淳化阁帖》据说此帖先刻于枣木板,后又刻在石上。以后,公私刻帖成风,自元、明、清直至民国所刻之帖,不计其数,蔚为大观。
WUO万圣书城
在我国收藏、鉴赏和研究碑帖的历史极为悠久。碑帖一般是指收藏传拓之本,即通常所说的拓本。传拓是古代先民复制和传播文字书法的一大发明,“传拓”一词从字义上讲,“传”有相传继续之意,“拓”则是指以纸墨复印石刻上的文字。传拓一词最早出现在《隋书·经籍志》其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一语中。据该书记载,在隋代内府中曾藏有秦始皇《会稽刻石》一卷、东汉《熹平石经》残文三十四卷,这些都是传拓之本,此外隋内府还藏有南朝梁代的拓本。由此可见,传拓技术在公元6世纪时就已出现,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也有的学者认为,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了传拓技术,但目前尚无文献记载可征。
WUO万圣书城
我们目前能够见到最早的拓本实物是清末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四种唐拓本,即唐欧阳询书《化度寺碑》、唐太宗李世民书《温泉铭》、唐柳公权书《金刚经》和无名氏书《佛说大悲陀罗尼经》,除此之外,还有几种唐代拓本传世。我们看到的唐拓本可谓传拓已经十分精美,经过宋元明清拓工在技术上的不断完善、改进和一些学者及书法家的亲自参与,又由于传拓材料纸和墨制造得更加精良,这都使得传拓技艺得以发扬光大。
WUO万圣书城
古代的碑帖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学、古文字学和书法艺术等学科的宝贵资料,很早就形成了专门的碑帖之学,有关碑帖的著作纷纷问世。碑帖著作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分为考订碑帖源流、鉴别碑帖真伪、著录碑帖存佚、考释碑帖文字、品评碑帖书艺等等,可谓涉及范围广泛,内容庞杂,其数量之多,可谓汗牛充栋。过去碑帖“或藏之内府,或私家所秘”,而今随着书法艺术的繁荣和文物收藏热的升温,已逐步进入了寻常百姓之家。人们对碑帖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有了新的认识,碑帖也成了收藏者和爱好者钟爱、珍藏的对象,并希望能有新的关于碑帖鉴藏知识的图书问世,以作为碑帖收藏和研究的津筏。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碑帖鉴藏》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碑帖鉴藏》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