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清末时新小说集 全14册 2011高清
价 格:¥ 37.80
30天售出:0 件
商品详情
注意:《清末时新小说集》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 《清末时新小说集》PDF电子书全14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出版。
《清末时新小说集(套装共14册)》为傅兰雅所举办的“新小说”竞赛后所收集的参赛作品集。傅兰雅是十九世纪来华的一位传教士、翻译家和学者。1895年5月,傅兰雅举办了一次新小说大众竞赛,并在报纸杂志上做了广告。要求征文需对妨碍进步的"三弊"—— 鸦片、时文和缠足,提出救治良方。有二十名参赛者获奖,其作品计划公开出版。作品中包括了由学生们写的短短几页的文章到由乡村塾师写的长达数卷的感人故事,其中不乏颇具水平的小说和诗文作品,有些字体精美,还附有插图。这一批小说也可以被认为是现代小说的源头和前奏,比之梁启超《新小说》的出版还早了7年。可惜的是参赛的160多篇收稿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一篇得以发表。原以为已全部遗失,现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东亚图书馆内发现了所有手稿,故影印出版。为了保护历史文献的完整和真实性,所有被发现的原稿全部收入,不做任何删节,原文影印出版,忠实反映作品的原貌。
《清末时新小说集》书目:
一、獲獎小說
清末时新小说集 第一册
澹軒閒話(詹萬雲)
五更鐘(李鐘生)
清末时新小说集 第二册
捫蝨偶談(青蓮后人)
時新小說(望國新)
達觀道人閒游記(格致散人)
清末时新小说集 第三册
時新小說(胡晉修)
無名小說(劉忠毅)
時新小說(楊味西)
瓢賸新談(倜儻非常生)
清末时新小说集 第四册
新趣小說(朱正初)
醒世新書(醒世人)
纏足明鑒(廖卓生)
附 鴉片叢話
時文叢話提綱
清末时新小说集 第五冊
醒世時新小說石琇全傳(羅懋興)
甫里消夏記全書(瘦梅詞人)
新趣小說(陳義珍)
二、未獲獎小說
清末时新小说集 第六冊
時新小說(汪可人)
時新小說(沈桂香)
砭俗良謨(刘安如)
時新小說(劉真華)
時新小說(玉峰主人)
清末时新小说集 第七冊
新敘三害明證(宗昭虔)
道德除害傳(李景山)
時新小說(楊掄傑)
警世奇觀(東海逸人)
時新小說(朱知非)
救時三要錄(依愛子)
鴉片時文纏足小說(趙懷真)
清末时新小说集 第八冊
啟蒙誌要(宋永泉)
無名小說(李鳳祺)
悟光傳(魏開基)
時新小說(張聲和)
嶗山實錄(董文訓)
清末时新小说集 第九冊
時新小說(韓長恭)
遊亞記(方中魁)
回原純古傳(曹東陽)
時新小說(張光裕)
無名小說(陳尚忠)
無名小說(吳敏九)
驅魔傳(郭子符)
新撰時新小說(郝鸞坡)
時新小說(冷自新)
清末时新小说集 第十冊
源氏淺言(張亨清)
時新小說二篇(無名氏)
夢遊記(進憂子)
夢治三癱小說(鐘清源)
三清案(郭明皆)
時新小說(王連科)
無名小說(張佃書)
論足歌、鴉片歌、論時歌(華雲)
俗弊宜除(高澤霖)
無題(陳恒新)
三醒華人傳(徐春沂)
三戒合傳(徐協中)
五字新論(魏維恩)
無題(馬連信)
時新覺世歌(劉安華)
三、 議論文章
清末时新小说集 第十一冊
富強傳(周文源)
喚醒編(周鳳鏘)
中國三大弊端說(無名氏)
中華積弊最重大者計有三端一鴉片一時文一纏足若不設法更改終非富強之兆說(于基萬)
論中華不能富強之弊於此三事為最一鴉片二時文三纏足(張立言)
無題(楊樹風)
時文 鴉片 纏足(正小樗)
時新小說(沈立喆)
四子講弊新說(林文玉)
時新小說(洪肇謨)
清末时新小说集 第十二冊
鴉片時文纏足(張葆常)
時新小說(江貴恩)
袪弊妙說(王慧英)
時新小說(效莘氏)
扶衰救弊傳(周榮梓)
法戒錄(桃源徒子)
三弊小說(張翬飛)
論鴉片煙、時文、裹足(祝鑒堂)
時新小說(李星舫)
清末时新小说集 第十三冊
時新小說(賴恩保)
鴉片纏腳文章(梁詩觀)
時新小說(周夢胥)
時弊概言(邊紹宗)
時新小說(李勳)
鴉片纏腳文章(梁國勳)
三損錄(清修道人)
鴉片弊小說、纏足弊小說、時文弊小說(施信贊)
戒鴉片 緩時文 禁纏足(王鏡遠)
纏足論 鴉片論 時文論(林謹益)
鴉片纏足時文(楊培之)
鴉片纏足時文(祝功化)
戒洋煙時文纏足等弊小說(鄧惇熙)
鴉片賦 鴉片論 時文論 纏足論(劉錫齡)
時文論 纏足論 鴉片煙論(劉鳳仞)
鴉片論 時文論 纏足論(沈榮貞)
中國宜力除鴉片 時文 纏足三大害以現富強之兆說(古恩綸)
時新小說(賴作枬)
新編治國醒世要言(孫季美)
時文鴉片煙纏足小說(姜士乾)
鴉片時文纏足小說(趙乘時)
鴉片時文纏足小說(趙邦燮)
鴉片說、時文說、纏足說(張志善)
鴉片論、時文論、纏足論(萬國和)
擬著時新小說(傅夢巖)
戒鴉片煙時新小說 時文之弊新趣小說 戒纏足時新小說(張德明)
清末时新小说集 第十四冊
鴉片小說啟 時文小說啟 纏足小說啟(吳汝霖)
戒鴉片 說時文 規纏足 貫穿為部(張亨清)
鴉片時文纏足小說(劉秉謙)
鴉片時文纏足(聶嵩齡)
鴉片小說 八股小說 纏腳小說(高陽生)
時文 鴉片 裹足(程瑞麟)
鴉片 時文 纏足(張德祥)
鴉片論 裹足論 時文論(寄耕子)
![]() ![]() ![]() 《清末时新小说集》出版说明:
關於清末「時新小説」的研究,最著名的就是前哈佛大學教授韓南(paMck Hanan)的《新小説前的新小説——傅蘭雅的小説競賽》這篇文章,散見於他最近十年内出版的幾本英文專著和文集中。此文的中譯本收在上海教育出版社二。0四年出版的韓南著《中國近代小説的興起》一書裏。一般認爲中國現代小説是始於梁啟超一九0二年在日本横濱創辦的《新小説》雜誌。《新小説》從一九。二年至一九。三年以連載形式發表了梁啟超本人作的《新中國未來記》,此文被公認爲是導發中國小説從古體邁向現代的第一部「新小説」作品。但韓南認爲這一説法有待修正:因爲「它忽略了一部前『新小説』,無論以它的自身價值或對晚清小説的貢獻來説,都值得重視的」。倡導這一前「新小説」的是一八九五在上海發起時新小説徵文活動的英國人傅蘭雅(John Fryer。一八三九——一九二八)。傅氏當時將新小説稱之爲時新小説。
傅蘭雅是十九世紀來華的一位傳教士、翻譯家和學者。他於一八三九年八月六日出生於英國肯特郡海斯城一個虔誠的牧師家庭。一八六一年自倫敦海格柏理師範學院畢業後,他接受英國聖公會派遣來華擔任香港聖保羅書院校長,兩年後受聘擔任北京京師同文館英文教習。一八六五年轉任上海英華書院校長並主編字林洋行的中文報紙《上海新報》。從一八六七年至一八九六年,傅蘭雅應聘擔任上海江南製造局翻譯館首席翻譯,與衆多的中國專業人士合作翻譯逾百種西方著作,内容除以科學、工程和軍事方面爲主外X旁及地理、歷史、政治、外交、社會等領域。這批介紹西方先進科學和思想的翻譯書籍對晚清知識分子吸收西方知識和中國的現代化進程産生了很大的作用。在此二十八年中,傅蘭雅在譯書之餘,於一八七三年至一八九六年期間在上海參與創辦並主持了一所不宣揚西方宗教,而以介紹西方近代科學新知、思想與教育方法,培養科學技術人才爲主的格致書院,並自費出版了第一份中文科學普及期刊《格致匯編》(一八七六—一八九二)。一八七七年他出任由在華的傳教士在上海成立的益智書會的董事兼總編輯,爲許多教會大學堂編譯教科書。爲了使他翻譯的科學著作得以廣泛發行,他又於一八八五年至一九一一年創辦了當時唯一的科技書店,名爲格致書室,並在北京、天津、漢口、福州和香港等三十九個城鎮設立分店,提供免費郵購服務,僅一八九七年一年的銷售額就達十五萬銀圓。
傅蘭雅是在洋務運動期間,將西方科技知識和書籍翻譯成中文最多的一個外國人,其翻譯書籍的水準,超過晚清數十年間其他同類翻譯書籍。清廷爲表彰傅蘭雅,於一八七二年賜他三品文官的頭銜,一八九八年又頒三級一等雙龍勛章。一八九六年傅蘭雅辭職離華,受聘出任美國柏克萊(Berkeley )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首任東方語文講座教授,並於一九。二年擔任該校東方語文系主任。傅氏憑藉在華三十五年的學識和經驗,以他多年在中國傳播西方科技文化的熱忱,大力開設中文課程,教授弘揚中國文化,鼓勵並協助中國學生赴美深造,直至一九一三年退休。傅蘭雅於一九二八年七月二日逝世,享年八十九歲。在去世之前,他將在中國數十年收集的藏書及文件資料悉數捐贈給了加州大學,創立了該校東亞圖書館。傅氏去美國後,並没有中斷與中國的關係,仍每年假期返回上海,處理格致書室的事務,繼續爲江南製造局譯書,更於一九一一年捐資在上海籌建了中國第一所盲人學校——上海盲童学堂。關於傅氏的生平、思想和他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上所做的貢獻,詳見由戴吉禮、趙亞靜和筆者共同編輯的《傅蘭雅檔案》三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二。一。)。
除了翻譯西書、傳播西學外,傅蘭雅在中國期間的另一項重要建樹就是提倡和推廣新小説。一八九五年甲午戰爭失敗,清政府與日本簽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一時全國群情激昂,萬言「公車上書」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與變法的主張,要求革新圖强的維新運動席卷全國。在一片改革聲中,傅蘭雅受到了鼓舞,於是就大力抨擊被他稱爲危害中國社會,妨礙進步的「三弊」——鴉片、時文和纏足,並出資公開舉辦有獎徵文的新小説競賽,廣泛徵集抨擊「三弊」,提出救治良方的最佳小説。他在一八九五年五月二十五日的《申報》和六月份的《萬國公報》第七十七卷上刊登了以下《求著時新小説啟》的廣告:
竊以感噺人心,變易風俗,莫如小説。推行廣速,傳之不久,輒能家喻户曉,氣息不難爲之一變。今中華積弊最重大者計有三端:-鴉片,一時文,一纏足。若不設法更改,終非富强之兆。兹欲請中華人士願本國興盛者,撰著新趣小説,合顯此三事之大害,並祛各弊之妙法,立案演説,結構成篇,貫傳爲部。使人閲之,心爲感動,力爲割除。辭句以淺明爲要,語意以趣雅爲宗。雖婦人幼子,皆能得而明之。述事物取近今易有,切莫抄襲舊套。立意毋尚希奇古怪,免使駭目驚心。限七月底滿期收齊,細心評取。首名酬洋五十元,次名三十元,三名二十元,四名十六元,五名十四元,六名十二元,七名八元。果有佳作,足勤人心,亦當印行問世。並擬請其常撰同類之書,以爲恆業。凡撰成者,包好彌封,外填名姓,送至上海三馬路格致書室收入,發給收條。出案發洋,亦在斯處。英國儒士傅蘭雅謹啟。中登在英文《教務雜誌》(Chinese Recorder)上的「有獎中文小説(Chinese Prize Sfo-ries)」廣告,針對不同的讀者群,内容有稍許不同。
總金額一百五十元,分爲七等獎,由鄙人提供給創作最好的道德小説的中國
人。小説必須對鴉片、時文和纏足的弊端有生動地描繪,並提出革除這些弊病的
切實可行的辦法。希望學生、教師和在華各個傳教士機構的牧師多能看到附帶的
廣告,踴躍參加這次比賽;由此,一些真正有趣和有價值的、文理通順易懂的、用
基督教語氣而不是單單用倫理語氣寫作的小説將會産生,它們將會滿足長期的需
求,成爲風行帝國受歡迎的讀物。
收據會寄給所有在農曆七月末之前寄送到漢口路四百零七號格致書室傅蘭雅密封好的手稿。
約翰•傅蘭雅
-八九五年五月二十五日
從傅蘭雅的生平來看,他並不是一個文學批評家或小説家。他爲什麽會對倡導時新小説感興趣呢?傅蘭雅深信一部好小説可以裨益世道、感化人心,有移風易俗、啓發民智,改良社會、振興國力的功效。小説也可以承擔唤起民衆,協助社會現代化的角色。一八九五年七月,在《求著時新小説啟》發表後一個月,傅蘭雅在《教務雜誌》上摘録了艾德博士(Dr・ Eitel)對有獎小説徵文的一段評論,充分説明了傅氏擧辦此次徵文競賽的目的:
一篇寫得好的小説會在大衆頭腦中產生永久性的巨大影響,《黑奴籲天録(湯姆叔叔的小屋)》在唤醒民衆反對奴隸制上就非常有效。中國現在罪惡猖獗,鴉片、纏足和時文,任何一種都够寫一部感人至深的長篇小説。爲了讓這些悲慘遭遇引起各階層人士的注意,就應該通過文字描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從而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毫無疑義,中國人有這方面的能力。
傅蘭雅痛恨抽鴉片和纏足等社會陋習,更認爲時文是浪費時間、思想和精力。他響應了當時維新人士對廢科擧、興學校,組織「天足會」、「禁煙會」,反對婦女纏足及吸食鴉片等陋習的提倡。在小説徵文啓事裏,他開宗明義地設定了除弊興國爲此次小説創作的主題。
自鴉片戰爭以來,英、法等國在中國大肆販賣鴉片,導致吸食鴉片的惡習彌漫全國,敗壞了社會風氣,損害了國民健康,帶來諸多嚴重的政治社會問題。白銀外流更影響到國家財政經濟。長久以來,肅清煙禍一直是清廷中樞與地方的一貫政策,然而民衆積習已深,甚難根除。傅蘭雅和少數英國商人及教士對鴉片貿易頗不以爲然,且多持反對態度,進而致力勸戒鴉片以除弊害。
對傅蘭雅來説,纏足是不可思議的野蠻象徵。清末在大規模天足運動之前,官方和民間都有反對纏足的呼聲,提倡廢除婦女纏足的陋習。清初滿族無纏足風俗,官方也屢禁纏足。一八五一年至一八六四年的太平天國運動曾禁止婦女纏足。有識之士如康有爲等人在一八八三年成立「不纏足會」,積極從事反纏足活動。但因這一古老習俗自宋代以來已經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被社會普遍接受,已是根深蒂固,牢不可破,官方的運動始終收效甚微。第一個發起廢除纏足運動的外國人是另一位英國傳教士麥高温(John Mac Gowan)牧師。他在廈門成立「天足會(The Heavenly Foot socie-ty )」,强調天賦 雙足是大自然 (造物主) 賦予 女子的身體, 纏足就是違背了神的意旨。麥氏開始使用的名稱是「戒纏足會」。「天足會」一詞要到一八九五年四月立德夫人(Mrs・ Alicia Little)在上海發起天足會,才真正進入了中文詞彙中。在傳教士的贊助.下,立德夫人在無錫、蘇州、揚州、鎮江和南京等地設立分會,利用廣學會出版書刊廣爲宣傳。繼而各省城響應,學校裏也出現了宣傳廢除纏足的熱潮。傅蘭雅在上海參與並贊助了天足會的創辦,並將反纏足一題列入一八九五年五月他主辦的時新小説有獎徵文競賽中。他希望藉小説之力,引起知識分子對這些社會問題的重視,亦激發包括婦女和兒童在内的社會大衆的關心和注意。
隋唐以來實行科舉制度以八股取士。平民百姓爲了考取功名,多竭盡一生精力鑽研八股文的寫法。八股文成爲所有官私學校的必修課。八股文又稱時文、制義,四書文、八比文等。題目内容限於經義,文章必須遵照八股起承轉合、對仗排偶的格式,不許違背經注,不能有自由發揮,字數也有限制。時文的教育制度,嚴重箝制了國人的思想,扼殺了國人的創造力,敗壞了人才。康熙皇帝曾批判八股文「空疏無用,實於政事無涉」。明清以來,八股文早已爲許多有識之士所詬病。傅蘭雅對時文的痛恨也是有據可查的。他反對中國當時的教育制度,認爲振興拯救中國必須從教育着手,並且大力呼籲徹底廢除時文。他在一九0三年寫的一篇名叫《中國的八股文》(The ChineseNormal Essay )的文章中寫道:
八股文的寫作阻礙了所有的進步。它祇是在複製過去,而對創新嚴加阻撓。其次,它往往顛倒是非,把無結果的事弄成極其重要的大事。因此,八股文被説成「風雅的謊話」。在這麽多代人受了八股文的訓練之後,我們並不驚訝聲名狼藉的文人階層謊話成篇、口是心非的這種現象。(《傅蘭雅檔案》)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清末时新小说集》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清末时新小说集》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