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文史类 >>
历史文献 [501]
文学文化 [336]
诸子百家 [31]
名人文集 [409]
四库全书 [10]
敦煌文献 [20]
诗词戏曲 [142]
笔记小说 [42]
琴棋茶花 [9]
家谱族谱 [10]
社科综合 [113]
百科全书 [67]
文学文库 [18]
政经军法 [34]
人物日记 [36]
学术研究 [98]
哲学研究 [21]
工具书 [20]
宗教类 >>
佛教 [203]
道教 [31]
周易风水 [35]
书画美术类 >>
绘画艺术 [168]
书法篆刻 [38]
石窟雕刻 [50]
文物收藏 [68]
金石考古 [216]
建筑装饰 [41]
工艺美术 [11]
其它综合 [14]
美术全集 [17]
墓志碑刻 [40]
医学类 >>
中医 [423]
西医 [11]
报刊杂志 >>
民国时期 [12]
现代 [2]
古籍善本类 >>
国外收藏 [8]
国内保存 [29]
地理方志类 >>
方志 [23]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联系方式 [0]
白话精评通鉴纪事本末 全10册 2011
白话精评通鉴纪事本末
价      格:¥ 19.80
30天售出:132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文件格式
百度网盘 250M PDF
无需注册会员,直接点”立即购买“,付款后会自动弹出下载链接!
商品详情

 注意《白话精评通鉴纪事本末》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白话精评通鉴纪事本末》PDF电子书共10册,由辽宁古籍出版社2011年出版,(宋)袁枢 撰。3J2万圣书城

《通鉴纪事本末》一书,系宋代史学家袁枢编著。袁枢,字机仲,南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县)人,生于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卒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终年75岁。他历任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考取进士,历任温州叛官、礼部试官、严州教授、太府丞兼国史院编修官、大理寺少卿、工部侍郎兼国子监祭酒、右文殿修撰、知常德府、知江陵府等官职。他的主要著作《通鉴纪事本末》,就是在孝宗乾道九年(1173年)任严州教授期间完成的。3J2万圣书城
《通鉴纪事本末》42卷,是袁枢根据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改编而成,如《宋史·袁枢传》所说:“枢常喜读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改编时,既改变了司马光因袭过去编年体以年代为纲的体例,又不因袭历代正史以人物为纲的纪传体体例,而是另树一帜,创立了一种以历史事件为纲的新体例即纪事本末体。
3J2万圣书城

 3J2万圣书城

3J2万圣书城

 3J2万圣书城

 “本末之为体也,……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清·章学诚《文史通义》一、纪事本末体史书的创建纪事本末作为史书的一种体裁,始创于南宋袁枢编纂的《通鉴纪事本末》。在此以前,史书已有编年、纪传、典志(政书)三种体裁——即编年体有《春秋》、《左传》等;纪传体有《史记》、《汉书》等;典志体有《通典》等,以这三种体裁记录了中国历史事实。3J2万圣书城
编年体史书的长处,在于按年代编纂史事,体现了历史发展的顺序;其缺点是一事常常隔开若干年后再接续叙述,记事前后割裂,即“或一事而远隔数卷,首尾难稽”,对于了解历史事件的完整性很不方便。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为中心,能兼顾时间、事类,实为一种综合性的史书体裁;其缺点是各部分之间相互重复或脱节,即“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
3J2万圣书城

袁枢《通鉴纪事本末》的问世,弥补了上述三种史书体裁的不足,是我国史书体栽上的一大突破。袁枢喜读《资治通鉴》,但“苦其浩博”,便从其书所载史料中,选取239件重大历史事件,每事为一篇,各立标题,详记事件的始末,按时间顺序排列史事,于是创立了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的崭新的史书体裁。这种史书体裁的长处是:它以历史事件为中心,每事各详始末,自为标题,每篇各编年月,自为首尾;前后连贯,又不重出,使读者既可以知道事件的原委,又能了解人物在事件中所起的作用,避免了纪传体史书的重复和编年、典志体史书的割裂等弊端,可弥补编年、纪传、典志体史书的不足。《四库全书提要》称,纪事本末体史书“经纬明晰,节目详具,前后始末,一览了然,遂使纪传、编年贯通为一,实前古之所未见也。”清代大史学理论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丨书教》中称赞道:“本末之为体也,因事命篇,不为常格,……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决断去取,体圆用神,斯其《尚书》之遗也。”纪传本末体史书的编幕方法,眉目清楚,旨趣明白,读者开卷后便可一目了然,从而获得较为系统而完整的历史知识,被当代著名文献学家张舜傲先生称为是“一种便于记忆、检索,对初学历史的更为合适的体例。”纪亊本末体史书的这一便于阅读便于记忆的优点,非常利于普及历史知识,可满足广大读者渴望获取历史知识的迫切需要。3J2万圣书城

二、历代纪事本末史书的编纂与出版3J2万圣书城
纪亊本末体史书体裁所独具的长处,为学者和读者所接受,使得自南宋之后编纂历代纪事本末体史书蔚然成风,薯作迭出,其史书的新体载为人们所公认。《通鉴纪事本末》著者袁枢,字机仲,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生于宋高宗绍兴元年0131年〕,卒于宋宁宗开禧元年0205年〉。孝宗隆兴元年0163年〉,试礼部词赋第一,调任温州判官,后为礼部试官。乾道九年0173年)出任严州教授,并在此期间编撰成《通鉴纪事本末》一书。嗣后任太府丞兼国史馆编修官,累迁工部侍郎兼国子祭酒,知江陵府。据《宋史‘袁枢传》记载:“枢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完全摘抄于《资治通鉴》一书,选取239个重大历史亊件,自立标题,独立成篇。全书始于《三家分晋》,终于《世宗征淮南》,共42卷,总括了1360余年历朝历代的“治乱兴衰之迹”。《通鉴纪事本末》开创史书的又一崭新体裁,其贡献前文巳有所述。另一方面,由于该书完全摘抄自《资治通鉴》,成为读《资治通鉴》一大捷径。但《资治通鉴》一书缺欠,如记载与邻国关系上的某种大国主义态度、对兄弟民族历史的某些歪曲、对待农民起义的敌对立场以及记亊重心在“治乱之迹”,因而对经济、文化史则语焉不详等,自然反映到《通鉴纪事本末》中来。值得指出的是,有关府兵、漕运、土地制度等类重大问题,《资治通鉴》中并非没有一些记载,而本末书中却没有设立这方面的专题,这不能不说是袁枢的思想认识的局限。后来,陈邦瞻编纂《宋史纪亊本末》、《元史纪事本末》,才从体例上弥补了这一缺欠。《通鉴纪事本末》于淳熙三年0176年)初刻于严州郡学,世称宋小字本。宝祜五年0257年)又重刻于湖州,世称宋大字本。中华书局1964年出版的点校本,以宋大字本为底本,参校宋小字本,是目前最好的版本。《宋史纪事本末》与《元史纪事本末》是继《通鉴纪事本末》之3J2万圣书城
后由陈邦瞻编纂的两部纪事本末体史书。两部史书的著者陈邦瞻,字德远,髙安(今江西高安〉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曾任南京吏部稽勋司郎中,宫至兵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在陈邦瞻以前,山东临朐人冯琦和南京侍御史沈越,曾分别用本末体编录宋代史事,伹都未能完稿。后来,冯琦的弟子监察御史刘曰梧、应天府丞徐申创议请陈邦睹增订冯、沈二书,合成一编。从万历三十二年0604年)着手编撰,历时一年左右而完成。全书共109卷,记述了宋代从960年至1279年期间共300余年中的109件重大历史亊件及重大专题。《四库全书提要》称此书"大抵本于绮者十之三,出于邦瞻者十之七”,漏略了沈越的《事记》,其说法是不够确切的。《宋史纪事本末》取材于《宋史》、《东都事略》、《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这些史书的卷帙都非常庞大,有的内容芜杂(如《宋史》〉。而《宋史纪亊本末》以比较少的篇幅,按历史事件及专题把大量史料加以剪栽、整理和集中,突出了本末体史书“前后始末,一览了然”的特色,为了解宋代300余年的重大史亊提供了方便。特别是该书涉及的问题除政治事件外,有关治河、茶盐、营田、礼乐、学校、科举、官制、封祀、灾祥、道教以及学术思想等都有专题论述,同3J2万圣书城
《通鉴纪事本末》相比是一大进步。此外,该书还记载了辽、西夏以及金、蒙古早期历史的一些情况。陈氏编纂此书的目的是"征往而训来,考世而定治”,这当然是为宋代统治阶级服务的。至于该书作者所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以及在唯心史观指寻之下,强调帝王个人心术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对农民起义所加的诬蔑之辞等等,都是由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所造成的。中华书局于1977年出版的《宋史纪事本末》点校本,是该书目前通行的版本。
3J2万圣书城

3J2万圣书城

《白话精评通鉴纪事本末》目录3J2万圣书城

前言3J2万圣书城
说明3J2万圣书城
《白话精评通鉴纪事本末》第一册3J2万圣书城
卷一三家分晋3J2万圣书城
秦并六国3J2万圣书城
豪杰亡秦3J2万圣书城
卷二高帝灭楚3J2万圣书城
诸将之叛3J2万圣书城
匈奴和亲3J2万圣书城
诸吕之变3J2万圣书城
南越称藩3J2万圣书城
七国之叛3J2万圣书城
梁孝王骄纵3J2万圣书城
卷三汉通西南夷3J2万圣书城
淮南王谋反3J2万圣书城
汉通西域3J2万圣书城
武帝伐匈奴3J2万圣书城
卷四武帝平两越3J2万圣书城
武帝击朝鲜3J2万圣书城
武帝惑神怪3J2万圣书城
巫蛊之祸3J2万圣书城
燕盖谋逆3J2万圣书城
霍光废立3J2万圣书城
赵充国破羌3J2万圣书城
匈奴归汉3J2万圣书城
恭显用事3J2万圣书城
成帝淫荒3J2万圣书城
河决之患3J2万圣书城
《白话精评通鉴纪事本末》第二册3J2万圣书城
卷五丁、傅用事3J2万圣书城
董贤嬖俸3J2万圣书城
王莽篡汉3J2万圣书城
光武中兴3J2万圣书城
卷六光武平赤眉3J2万圣书城
光武平渔阳3J2万圣书城
光武平齐3J2万圣书城
光武平陇蜀3J2万圣书城
楚王英之狱3J2万圣书城
马后抑外家3J2万圣书城
窦氏专恣3J2万圣书城
西域归附3J2万圣书城
卷七两匈奴叛服3J2万圣书城
诸羌叛服3J2万圣书城
鲜卑寇边3J2万圣书城
嬖悻废立3J2万圣书城
梁氏之变3J2万圣书城
卷八宦官亡汉3J2万圣书城
党锢之祸董卓之乱3J2万圣书城
黄巾之乱3J2万圣书城
韩马之叛3J2万圣书城
袁绍讨公孙瓒3J2万圣书城
《白话精评通鉴纪事本末》第三册3J2万圣书城
卷九曹操篡汉3J2万圣书城
孙氏据江东3J2万圣书城
刘备据蜀3J2万圣书城
卷十吴蜀通好3J2万圣书城
诸葛亮出师3J2万圣书城
平南中附3J2万圣书城
吴侵淮南3J2万圣书城
魏平辽东3J2万圣书城
明帝奢靡3J2万圣书城
司马懿诛曹爽3J2万圣书城
吴易太子3J2万圣书城
诸葛恪寇淮南3J2万圣书城
孙琳逆节附3J2万圣书城
卷十一魏灭蜀3J2万圣书城
淮南三叛3J2万圣书城
文钦毋丘俭诸葛诞3J2万圣书城
司马氏篡魏3J2万圣书城
晋灭吴3J2万圣书城
羌胡之叛3J2万圣书城
树机能齐万年3J2万圣书城
陈敏之叛3J2万圣书城
卷十二西晋之乱3J2万圣书城
贾氏诸王胡羯江左中兴附3J2万圣书城
《白话精评通鉴纪事本末》第四册3J2万圣书城
卷十三刘渊据平阳3J2万圣书城
杀太弟义附3J2万圣书城
慕容据邺3J2万圣书城
成李据蜀3J2万圣书城
张氏据凉3J2万圣书城
王敦平湘汉3J2万圣书城
石勒寇河朔3J2万圣书城
前赵平秦陇3J2万圣书城
石勒灭前赵3J2万圣书城
氐据仇池3J2万圣书城
卷十四祖逖北伐3J2万圣书城
王敦之乱3J2万圣书城
苏峻之乱3J2万圣书城
燕讨段辽3J2万圣书城
讨宇文附3J2万圣书城
赵魏乱中原3J2万圣书城
冉闵灭石氏附3J2万圣书城
卷十五江左经略中原3J2万圣书城
桓温伐燕3J2万圣书城
……
3J2万圣书城

《白话精评通鉴纪事本末》书摘:3J2万圣书城

甲申日,淮南节度使陈少游派兵进攻海州,海州剌史王涉率领全州投降。3J2万圣书城
十二月,李纳所控制的密州刺史马万通请求投降。丁酉曰,朝廷任命马万通为密州刺史。加任马燧为魏博招讨使。3J2万圣书城
三年〈782年)春正月,河阳节度使李艽领兵围逼卫州(今河南淇县〉,田悦的守将任屐虚诈降,不久再次反叛。3J2万圣书城
马燧等各军屯驻在漳水之滨,田悦派他的部将王光进修筑月城^来防守长桥,各军不能渡河。马燧就用铁锁连接了数百辆车,装满土袋阻塞了上游的流水,这样水浅了,各军渡过了河。当时军中缺粮,田悦就深沟高垒守而不战。马燧命令各军携带十天的粮食,进驻仓口,与田悦的军队夹洹水而对阵。李抱真、李艽问:“粮少却深人,是何道理?”马燧回答说:“粮少有利于速战,现在三镇连兵不战,是想疲劳我军,挫伤锐气。我们如果分兵攻击他们左右两翼,田悦一定救援,那么我们将腹背受敌,作战肯定对我不利。所以进军逼近田悦,这就是所谓‘攻其所必救’。他们如果出战,必定被你们各位击败。”于是造三座桥,越过洹水,每天都前往挑战,田悦不出战,马燧就命令各军半夜起来吃饭,使军队秘密沿着洹水直奔魏州,下令:“如贼兵来到,就停止前进列成阵势。”他留下一百名骑兵在营中击鼓吹角,半抱着柴草手持火把,等各军全部出发后,就停止击鼓吹角,躲在一旁,看到田悦全部渡河,就把桥烧毁。行军到十里的地方,田悦知道了,就率领淄青、成德步骑兵四万人越后路,乘风放火,击鼓呐喊而进。马燧则按兵不动,
3J2万圣书城

百步之内丛生的野草作为战场,列好阵势以待来敌,尹勇士作为前队。田悦军队来到,火停止了,士气衰遂发兵攻击,田悦军队大败。神策军、昭义军、河阳恳,看到河东军取得胜利,立刻回军进击,又击溃敌迀到,三桥已被烧毁,田悦军队一片混乱,进入水中不可胜数,斩首二万多人,俘虏三千多人,尸体相互3J2万圣书城
卜余里。集余兵一千多人走到魏州,由于马燧和李抱真不和,主平邑佛寺,拖延不前。田悦夜晚来到南部,大将李长春关闭城门不让进城,等待官军。过了很久,天将亮,李长春才开门接纳。田悦杀李长春,环城拒守。城中士兵不满数千人,战死者的亲戚嚎啕大哭,满街皆是。田悦忧虑恐慌,于是手持佩刀乘马立在府门外,把军民全都招集在一起,流着眼泪说:“我田悦没有才能,承蒙淄青李正己、成德李宝臣二位老人的保荐,得以继承伯父的基业。今天二老去世,他们的儿子不得承袭父位,田悦不敢忘二老的大恩,不自量力,抗拒朝廷命令,失败到现在这种地步。使士大夫肝脑涂地,都是我田悦的罪过啊!我有老母,不能自杀,愿各位用这把刀砍掉我的头,拿出城投降马仆射,各自寻取富贵,不要和我一齐去死。”说着从马上自投在地上,将士们争着向前抱起扶持着田悦说:“尚书起兵是为了伸张大义,而不是为了自己。一胜一负,乃是兵家的常事。我们这些人几代受到恩惠,怎能忍心听这些。愿支持尚书决一死战,不胜就继之以死。”田悦说:“各位不因为我的失败而抛弃我,我虽然死了,也不敢在地下忘了各位的深情厚意。”于是和各位将领各自剪断头发,约定为兄弟,誓同生死。
3J2万圣书城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白话精评通鉴纪事本末》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白话精评通鉴纪事本末》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