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中国金融通史 共5册 2003 高清
价 格:¥ 15.80
30天售出:108 件
商品详情
注意:《中国金融通史》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 《中国金融通史》PDF电子书共4册(暂缺第五卷),由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出版。 《中国金融通史》是一部系统地阐述中国自古到今金融活动及其规律性的专业通史。专业通史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以全面、系统、完整地反映中国金融历史的发展、演变为其主要任务。 《中国金融通史》书目: 中国金融通史 第一卷 先秦至清鸦片战争时期.pdf 中国金融通史 第二卷 清鸦片战争时期至清末时期.pdf 中国金融通史 第三卷 北洋政府时期.pdf 中国金融通史 第四卷 国民政府时期.pdf 中国金融通史 第五卷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此卷电子版暂缺) 中国金融通史 第六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96).pdf
中国金融通史(第2卷):清鸦片战争时期至清末时期 目录: 第一章 清前期商业发展与货币金融业的产生 第二章 晚清财政与货币制度演变 第三章 五口通商早期中外贸易情势和通商口岸金融业 第四章 通商口岸的买办与买办资本对钱庄业的渗透 第五章 鸦片战争后票号业的发展 中国金融通史(第6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96) 《中国金融通史(第6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96)》是一部系统地阐述中国自古到今金融活动及其规律性的专业通史。专业通史有其自身的特点,她以全面、系统、完整地反映中国金融历史的发展、演变为其主要任务。
知道《中国金融通史》的六位作者就懂得了《中国金融通史》的份量。 叶世昌先生,1929 年出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教授,中国经济思想史博士生导师,1992 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张国辉先生 ,1922年出生,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导。杜恂诚先生, 1947年出生,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兼职博导;洪葭管先生,1921年出生,上海市金融学会副会长,研究员,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指导教师,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史专业委员会主任,1994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姜宏业先生,1930年出生,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金融史研究会副主任,中国钱币学会学术委员;杨希天先生,1940年生,人民银行陕西分行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这六位学者在相应各题素有研究,拥有重要学术成果。单说第二卷(鸦片战争后的清时期)的作者张国辉先生,在1961年他就开始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发展过程这一专题的研究工作,这一专题也正是他毕生的研究课题,。他是中国科学院社会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前身)编写的《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的作者之一,他发表的相关论文就有二三十篇。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研究方面理所当然具有绝对的权威。 《中国金融通史》的份量还表现在这套书的时间跨度上:这部巨著上溯先秦,下迄20世纪末:第一卷为先秦至清鸦片战争时期;第二卷为鸦片战争后的清时期;第三卷为北洋政府时期;第四卷为国民政府时期;第五卷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地时期;第六卷为中国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96)。特别的是,《中国金融通史》的内容不仅涵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而且还讲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发展与改革,过去一般人写史都不愿意讲当代,《中国金融通史》对此作了重大的突破。 5000年的金融历史在现在的读者看来是非常遥远而神秘的,金融历史又具有不可重复性,要考察中国金融的发展轨迹,只能借助前人的文献资料。但中国古代史料浩繁,发掘、积累、查对、分析史料是能还原历史真相,对历史事件、历史任务进行恰当评价的最重要的环节。读《中国金融通史》,让人感叹的是它的征引文献资料之丰富、史料挖掘之深、参考文献涉及面之广。举一个例子,《中国金融通史》第一卷虽然只有50多万字,但书中所列的主要参考书目就有174种(还有多种文集、笔记,明末清初小说,地方志未一一列出),其中,光是《明实录》、《清实录》两套书总卷数就达7000余,作者从80年代初即开始逐卷查阅、抄录,“对货币史料的抄录尤为系统”,作者曾以此编辑出版了《明实录经济资料选编》和《清实录经济资料辑要》。应该说,六位作者的前半生都在为《中国金融通史》的写作作素材和思想上的准备。《中国金融通史》第一卷的作者叶世昌先生在前言中说:“相当一部分史料则出自笔者的长期发掘和积累”、幸亏“本卷的史料准备进行得比较早,否则,在短短的两三年内是不可能写出像现在这样一本书的” ;第六卷的作者姜宏业先生为收集各革命根据地货币的有关材料,“除了在图书馆查借、校对大量存书和珍贵史料,更是从1978年开始,跑遍了全国各地”。《中国金融通史》的作者在序言中这样说道,写作建立在“广泛地收集有关资料,经过整理排比,鉴别真伪,去芜存菁”,这足以体现这套书的权威性。 读史书最怕坠入历史史料的汪洋大海,没有航标、没有方向。读《中国金融通史》的另一个感受是这套书所把握的史料详略得当、立论公允。《中国金融通史》没有使人感到考证的繁琐和概述的空虚,它拥有大量的史料,但它绝不是史料的堆积。六位作者以自己深厚的研究功底,不断琢磨已掌握的丰富的素材,形成正确的观点,使之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论”就是各卷的绪论,它是贯穿始终的线索和观点;各卷的大事记又恰是反映其历史进程的清晰的路线图。全六卷本,每一卷写一个时代,浑然一体,但如分析开来,则各自独立成体系,既给读者通史的感受,也给读者断代史的需要。 读史使人明智。居今识古,鉴往知来,可以说,《中国金融通史》为我们拾起了中国5000年的金融历史,为我们搭起了金融历史和金融现实的桥梁。“记载过去,启迪未来”,这应该是《中国金融通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中国金融通史》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中国金融通史》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