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尚书禹贡篇集成 全7册/中国历史地理文献辑刊 2009
价 格:¥ 19.80
30天售出:109 件
商品详情
注意:《尚书禹贡篇集成》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 《中国历史地理文献辑刊 尚书禹贡篇集成》PDF电子书全7册,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与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合作,对中国传统文献中史部地理类以外的地理文献进行全面收集和整理,按专题和类别编成《中国历史地理文献辑刊》,计10编70册,影印出版,专家称这套文献的整理出版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构建了一个完备的基础文献库。
在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中,地理文献多收录于史部地理志中。但是除此之外,在史部其他子目以及经部、子部和集部中,还有大量重要的地理文献。对史部地理类以外的地理文献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清理、收集、汇编,是历史地理学界长期以来期待完成的一项基础工程。 《中国历史地理文献辑刊》将古代分散的地理文献分门别类地汇集在一起,分为《禹贡集成》、《尚书禹贡篇集成》、《诗礼春秋四书尔雅地理文献集成》、《通鉴类地理文献集成》、《政书类地理文献集成》、《目录类地理文献集成》、《辑佚类地理文献集成》、《类书类地理文献集成》、《山海经穆天子传集成》、《子史杂集类地理文献集成》共10编,为人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料进行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构建了一个完备的基础文献
01 《禹贡集成》------共8册
《中国历史地理文献辑刊 尚书禹贡篇集成》序言: 《禹贡》是中国古代儒家重要经典《尚书》中的一篇,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科学价值 很高的地理总志性质的著作,被公认为世界地理名著,是研究中国上古时期经济、地 理、社会性质的重要文献,在中国地理沿革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中国地理 学之祖。 《禹贡》全文仅一千一百余字,该篇结构谨严,言简意赅,叙事平正,富于征实性。 行文主次分明,有纲有目,体系完整,内容丰富,记述了我国古代自然地理区划、山 岳、河流、湖泊、土壤、植被、物产、交通、贡赋、民族等自然与人文地理方面的内 容。全篇首叙禹奠山川,次叙九州,导山、导水,再叙水功,最后列五服,并总结治水 功成。 《禹贡》作为我国第一篇系统性的地理著作,不仅内容全面,而且体系完整,叙述 平实,富有征实性,可信度高。《禹贡》所创立的九州区划、水道体系、山岳形势、土 壤区别、物产植被分布、五服观念、水陆交通等地理概念以及所开创的历史地理著作编 纂体例,对我国数千年来历史地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极高的价值。由于《尚 书》是经孔子编定的,历代学者也因此将《禹贡》奉为“万世不易之书”,从不怀疑。 明代地理学家艾南英《禹贡图注序》说:“《禹贡》一书,古今地理志之始祖。”清人李 振裕《禹贡锥指序》也说:“自禹治水,至今四千余年,地理之书无虑数百家,莫有越 《禹贡》范围者。”现存明清方志,几乎每部省志、府志、县志都提到了《禹贡》,影响 甚为深远。 《禹贡》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地理名著,历代《禹贡》研究名家辈出, 成果累累。这些研究成果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解经,即解释文字,特别是古、 今之别;二是释地,即考证地理。 到了宋代,《禹贡》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问世了一批专门研究《禹贡》的著作, 并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禹贡学。而宋代禹贡学的兴起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密切相关。 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疆域辽阔的国家,《禹贡》所包含的“大一统”政治理想对 中华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巩固无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宋时期宋与辽、夏南北分治 的现状和“南宋疆域既蹙,皋、兰以外即如异域”的景况促使人们通过著书立说来表达 自己恢复“禹迹”故疆、实现国家统一、“使四海九州复得为唐虞”的强烈愿望,南宋 徐鹿卿在给皇帝进讲中就说:“读《禹贡》一书,当在古人所以为民除患者如此其劳, 荆楚历史地理与长江中游开发 l ……’:芝jj;‘举草苗谶缸运旨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I 疆理天下者如此其广,立法取民者如此其审。……载惟我宋以仁得天下,版图之旧,兼 九州而尽有之。南渡至今,所存者独扬、荆、梁三州,至徐则仅存一二。昔汉光武披 《舆地图》,喟然叹日:‘天下郡邑如是,今始得其一。’陛下圣学高明,能无兴念及此 乎?”《禹贡》研究者这种要求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和《禹贡》一书出现于战国七雄割据 时代、要求统一的历史背景有着惊人的相似。同时,高度繁荣的宋代文化和理学的兴 起,也直接推动了宋代《禹贡》的研究进展,使《禹贡》研究从原本依附于经学发展成 为史学中的一门专门之学——禹贡学。 在宋代,《禹贡》研究名家辈出,如苏轼、林之奇、程大昌、傅寅、史浩、毛晃、 朱熹、魏了翁等等,并问世了一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禹贡学论著,如程大 昌《禹贡论图》、《禹贡后论》、《禹贡山川地理图》,傅寅《禹贡集解》、毛晃《禹贡指 南》、易祓《禹贡疆理广记》、戴蒙《禹贡辩》等等近三十部;此外,还有近百种宋人 《尚书》论著中的《禹贡》篇章,如宋蔡沈《书集传》、林之奇《尚书全解》等等。特别 是程大昌、傅寅、毛晃等学者的禹贡学著作一直为当时和后人所推崇,如《禹贡指南》 “其书大抵引《尔雅》、《周礼》、《汉志》、《水经注》、《九域志》诸书,而旁引他说,以 证古今山水之原委,颇为简明……而援据考证,独不泥诸儒附会之说”,《禹贡论》等书 “论辩尤详……要其援据厘订,实为博恰,至今注《禹贡》者终不能废其书也”,《禹贡 说断》“书中博引众说,断为己意,具有特解,不肯蹈袭前人。其论《孟子》‘决汝、 汉,排淮、泗,而注之江’,为古沟洫之法,尤为诸儒所未及,洵卓然能自抒所见者”, 此书图文并茂,博引先儒众说,折衷明断,甚多独特见解,亦为宋代难得的地理名著。 一些已失传的禹贡学著作,如易祓《禹贡疆理广记》等,“仅见于它书所引,昆山片玉, 弥觉贵重”。其他如苏轼、叶梦得、张九成、林之奇等等“诸家于《禹贡》尤为精审, 发前人所未发”。 宋代又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尤其是疑古思潮和理学的兴起, 使《禹贡》研究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禹贡》研究 从以前重视解经释地,名物训诂,到提倡以理贯通,不拘古训。宋代大儒朱熹认为研究 《禹贡》要从“许多道理”上去“理会”,“方无窒碍”。“若不解放得开,并能自成条理 而不纷纠耶?”清人也认为宋人治《禹贡》“不拘训诂,而于名物多不深求”。二是大胆 怀疑经文,不拘前说。如朱熹在《书禹贡九江彭蠡说》一文中认为“余读《禹贡》,即 有所疑于此数条……而知经文之不能无误也”。王十朋也认为《禹贡》篇中“禹治洪水, 随山浚川,别天下为九州”部分“有不能无疑者”。这种大胆怀疑经文,不拘前说,在 宋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它对元、‘明、清乃至近代《禹贡》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宋代禹贡学的兴起为宋代历史地理学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宋代是我国历史地理 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地理学著作,而宋代禹贡 学本身也成为了当时历史地理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禹贡学还直接推动了中国地 图学的长足进步。禹贡图的绘制虽始于汉代,如汉永平时,诏王景治汴河,而赐以《禹 贡图》。至三国、西晋间裴秀绘制帛书《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对后世影响较大,但久 宋代禹贡学浅论E二二二二 已失传。至北宋出现的《禹迹图》,不仅开创了中国第一幅石刻地图的历史,而且代表 了当时地图绘制的最高成就。在宋代,禹贡学论著大都图文并茂,生动直观。如程大昌 《禹贡论》一书绘图就达三十余幅。傅寅所撰《群书百考》,时人见书中《禹贡图》日: “是书可为集先儒之大成矣!”其他如《禹贡治水图》、《禹贡图说》、《禹贡图略》诸书也 都绘制了大量的禹贡地理图。 宋代禹贡学的兴起,还对宋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早在汉代, 就有所谓“以《禹贡》行河,以《春秋》断狱,以三百五篇谏”的说法。到宋代,随着 禹贡学的兴起,《禹贡》更成为人们经世致用的重要依据。宋代为皇帝举行的经筵讲座, 《禹贡》是大臣们讲解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成为“帝王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 重大政治、经济决策等问题上,大臣们还往往通过引述《禹贡》来阐述和佐证自己的观 点。如程大昌在经筵进黑水之说,在讲到虞夏时中国版土就已“东渐西被,教暨朔南”, 因以“《禹贡》为论为图”,启发皇帝不忘统一。又如宋代水患频繁,在如何防治等问题 上,欧阳修认为后世治水之法“必于《禹贡》”,宋代“自横垅、商胡再决,三十余年天 下无一人能兴水利者”,皆是因执政者未能从《禹贡》中吸取治水经验的缘故。此外, 《禹贡》对宋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宋代大文学家黄庭坚就教育他的外 甥“观《禹贡》之书,厥功茂矣,然而终不伐,此必有长处。寡怨寡言,是为进德之 阶,千万留意”。 不难看出,宋代是《禹贡》研究的一个重要时期,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从 研究内容到研究方法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禹贡学开始作为历史学中的一个专门之 学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对宋代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以及宋以后《禹贡》研究产生了 重要影响。 宋代以后,研究《禹贡》的著作众多,成绩斐然。如元代黄镇成《尚书通考》,明 代韩邦奇《禹贡详略》、郑晓《禹贡图说》、《禹贡说》、王鉴《禹贡山川郡邑考》、俞鲲 《禹贡元珠》、胡瓒《禹贡补遗增注》、茅瑞征《禹贡汇疏》、艾南英《禹贡图注》、夏允 彝《禹贡合注》、许胥臣《禹贡广览》等等。 到清代乾嘉之季,考据发达,对《禹贡》考证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一是对《尚 书》中《禹贡》篇的注释、训诂和考证,如清王鸣盛《尚书后案》、孙星衍《尚书今古 文注疏》、王先谦《尚书孑L传参证》等等。二是专门研究《禹贡》的著作,如清朱鹤龄 《禹贡长笺》、胡渭《禹贡锥指》、徐文靖《禹贡会笺》等等。仅有清一代,有关研究 《禹贡》的专著就多达数十种、论文百余篇,可谓洋洋大观,并取得了重要成果。朱鹤 龄《禹贡长笺》“前列二十五图,自《禹贡》全图以及导山、导水,皆依次随文诠释, 多引古说,而以己意折衷之。……而旁引曲证,亦时多创获。”胡渭《禹贡锥指》于 “历代义疏及方志、舆图搜采殆遍,于九州分域、山水脉络、古今同异之故,一一讨论 详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此书:“宋以来傅寅、程大昌、毛晃而下,注《禹贡》 者数十家,精核典赡,此为冠矣。”学术界公认为此书为清以前研究《禹贡》的集大成 之作。徐文靖《禹贡会笺》汲取了胡渭研究成果,“更推寻所未至,故较之渭书益为精 荆楚历史地理与长江中游开发 I ……’:+i;i;‘举莘备芴蔓赶逢盲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l 密”。蒋廷锡《尚书地理今释》广征历代地志,“考订精核,足证往古之讹,释后儒之 惑”。李邵璜《禹贡通解》“颇有意于考证”。孙承泽《九州山水考》“所载山水,分类相 从”。此外,曹尔成《禹贡正义》、杨陆荣《禹贡臆参》、王澍《禹贡谱》、晏斯盛《禹贡 解》、汤奕瑞《禹贡方域考》等,清人研究《禹贡》的成果在宋人的基础上又取得了更 大的成就。尤其是自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现代意义上历史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学术界 对《禹贡》研究范围不断拓展,研究内容进一步深入,研究方法和手段进一步科学化, 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果。特别是三十年代顾颉刚、谭其骧等先生发起成立研究中国历 史地理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创办《禹贡》半月刊以来,《禹贡》研究已开辟出了一 个新的天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禹贡”一词成为了中国历史地理的同义语。在 “禹贡学会”研究中国历史地理风气的影响下,大量《禹贡》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其代 表著作如顾颉刚《禹贡注释》、尹世绩《禹贡集解》、辛树帜《禹贡新解》、李长傅《禹 贡释地》等等。一些历史地理学家开始利用系统地理学的思维方法,对《禹贡》所包含 的地理思想和地理内容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并获得了重要突破。随着历史地理学研究 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创新,《禹贡》研究必将取得更新、更大的成就。 为了方便学术界对《禹贡》研究的需要,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对历代《禹贡》 研究专著进行了全面的汇集,编成《禹贡集成》,作为《中国历代地理文献辑刊》(全十 编,七十册)中的首编,将于近期正式出版。我相信,随着《禹贡集成》的出版,必将 大大促进学术界对《禹贡》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尚书禹贡篇集成》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尚书禹贡篇集成》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