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文史类 >>
历史文献 [501]
文学文化 [336]
诸子百家 [31]
名人文集 [409]
四库全书 [10]
敦煌文献 [20]
诗词戏曲 [142]
笔记小说 [42]
琴棋茶花 [9]
家谱族谱 [10]
社科综合 [113]
百科全书 [67]
文学文库 [18]
政经军法 [34]
人物日记 [36]
学术研究 [98]
哲学研究 [21]
工具书 [20]
宗教类 >>
佛教 [203]
道教 [31]
周易风水 [35]
书画美术类 >>
绘画艺术 [168]
书法篆刻 [38]
石窟雕刻 [50]
文物收藏 [68]
金石考古 [216]
建筑装饰 [41]
工艺美术 [11]
其它综合 [14]
美术全集 [17]
墓志碑刻 [40]
医学类 >>
中医 [423]
西医 [11]
报刊杂志 >>
民国时期 [12]
现代 [2]
古籍善本类 >>
国外收藏 [8]
国内保存 [29]
地理方志类 >>
方志 [23]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联系方式 [0]
湖南教育史 全2册/湖湘文库 2008
湖南教育史
价      格:¥ 7.80
30天售出:101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文件格式
百度网盘 100M PDF
无需注册会员,直接点”立即购买“,付款后会自动弹出下载链接!
商品详情

 注意《湖南教育史 》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湖南教育史》PDF电子书全2册,为《湖湘文库》丛书之一。YRF万圣书城

《湖南教育史(套装共2册)》从远古有教育现象开始至1949年。全书有重大的历史事件,有权威的文献记载,有真实的历史记忆,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共二卷,120多万字。《湖南教育史(套装共2册)》全面系统反映了湖南教育的缘起、发展和历史风貌,理清了湖南教育的发展脉络,总结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在思想开拓、史料挖掘、学术探索、经验总结等各个方面有重大突破。YRF万圣书城

YRF万圣书城
YRF万圣书城

YRF万圣书城

 YRF万圣书城

《湖南教育史》(一)目录:YRF万圣书城
导论YRF万圣书城
第一章 先秦时期湖南的文化教育YRF万圣书城
第一节 远古时期湖南的文化教育YRF万圣书城
一、从神话传说搜寻远古湖南先民文化教育的踪迹YRF万圣书城
二、从考古发掘材料窥探远古时期湖南先民的文化教育状况YRF万圣书城
第二节 商周时期湖南的文化教育YRF万圣书城
一、商周时期湖南的社会发展概况YRF万圣书城
二、商周时期湖南的科技知识与技术教育YRF万圣书城
三、商周时期湖南的宗教、习俗与艺术教育YRF万圣书城
四、鬻熊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YRF万圣书城
第三节 楚国时期湖南的文化教育YRF万圣书城
一、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教育的进步YRF万圣书城
二、楚国时期湖南的教育制度YRF万圣书城
三、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教育人物及其教育思想YRF万圣书城
第二章 两汉至隋唐五代时期湖南的文化教育YRF万圣书城
第一节 两汉时期的湖南教育YRF万圣书城
一、学校教育的兴起和发展YRF万圣书城
二、贾谊的教育思想及其影响YRF万圣书城
三、蔡伦的文化教育活动及其深远影响YRF万圣书城
第二节 三国两晋南朝时期的湖南教育YRF万圣书城
一、三国时期的湖南教育YRF万圣书城
二、两晋时期的湖南教育YRF万圣书城
三、南朝时期的湖南教育YRF万圣书城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湖南教育YRF万圣书城
一、学校教育状况YRF万圣书城
二、宗教教育状况YRF万圣书城
三、书院的萌芽YRF万圣书城
四、科举状况YRF万圣书城
五、欧阳询的文化教育活动及其影响YRF万圣书城
六、柳宗元在永州的文化教育活动及其教育思想YRF万圣书城
第三章 两宋时期的湖南教育YRF万圣书城
第一节 宋代湖南地方学校的昌盛YRF万圣书城
一、学校制度YRF万圣书城
二、学校教学YRF万圣书城
三、学校管理YRF万圣书城
第二节 宋代湖南书院的兴起和繁荣YRF万圣书城
一、北宋湖南书院的兴起、分布及特点YRF万圣书城
二、北宋官学改革对湖南书院的影响YRF万圣书城
三、南宋湖南书院的繁荣、分布及特点YRF万圣书城
四、南宋理学发展对湖南书院的推动YRF万圣书城
五、岳麓书院与石鼓书院YRF万圣书城
第三节 宋代湖南的科举考试状况YRF万圣书城
……YRF万圣书城
第三章 两宋时期的湖南教育YRF万圣书城
第四章 元代的湖南教育YRF万圣书城
第五章 明代的湖南教育YRF万圣书城
第六章 清代的湖南教育YRF万圣书城
附:清代湖南部分鼎甲殿席卷
YRF万圣书城

《湖南教育史》(二)目录:YRF万圣书城
导论YRF万圣书城
第一章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的湖南教育(1840-1894年)YRF万圣书城
第一节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湖南的传统教育YRF万圣书城
一、传统教育的发达YRF万圣书城
二、举业教育及其教学内容YRF万圣书城
第二节 湖湘经世学派对传统教育流弊的批判YRF万圣书城
一、湖湘大地的经世学风YRF万圣书城
二、贺长龄、魏源、汤鹏对传统教育流弊的批判YRF万圣书城
三、曾国藩、左宗棠、罗泽南对传统教育流弊的批判YRF万圣书城
四、王闾运的教育思想YRF万圣书城
第三节 传统教育的改革与新式教育的萌芽YRF万圣书城
一、湘水校经堂的实学教育YRF万圣书城
二、朱其懿与沅水校经堂YRF万圣书城
三、湘人对新式教育的探索YRF万圣书城
四、其他新式教育YRF万圣书城
第二章 维新变法时期及政变后的湖南教育YRF万圣书城
(1895-1900年)YRF万圣书城
第一节 近代教育的开端YRF万圣书城
一、学政江标提倡新学YRF万圣书城
二、谭嗣同与浏阳算学社YRF万圣书城
三、湘乡东山精舍的创办YRF万圣书城
第二节 湖南时务学堂YRF万圣书城
一、时务学堂创立的经过及其原委YRF万圣书城
二、时务学堂的管理体制及教学内容与方法YRF万圣书城
三、围绕时务学堂展开的斗争YRF万圣书城
四、时务学堂的结局与影响YRF万圣书城
第三节 各地新式学堂与学科的涌现YRF万圣书城
一、陈宝箴改求贤书院为武备学堂YRF万圣书城
二、全省各地新式学堂的兴起YRF万圣书城
三、各地书院新式学科的增设YRF万圣书城
第四节 戊戌后近代教育的顿挫YRF万圣书城
一、戊戌维新时期湖南教育界斗争的实质YRF万圣书城
二、戊戌政变后的湖南教育YRF万圣书城
三、政变后趋新特色得以维持的原因YRF万圣书城
第三章 清末新政时期的湖南教育(1901-1911年)YRF万圣书城
第一节 新学制的建立与传统教育的解体YRF万圣书城
一、长沙人张百熙与新学制的建立YRF万圣书城
二、改书院为学堂YRF万圣书城
三、新式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立YRF万圣书城
四、湖南的兴学热潮YRF万圣书城
第二节 师范教育的崛起YRF万圣书城
一、选派学生赴日学习师范及留日运动的兴起YRF万圣书城
……YRF万圣书城
第四章 民国初期的湖南教育(1912-1919年)YRF万圣书城
第五章 清末民初湖湘大地的教育思潮与学生运动YRF万圣书城
第六章 五四运动到北伐战争时期的湖南教育(1919-1927年)YRF万圣书城
第七章 五四前后湖南教育界的璀璨群星YRF万圣书城
第八章 国共两党内战时期的湖南教育YRF万圣书城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湖南教育(1937-1945年)YRF万圣书城
第十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湖南教育(1946-1949年)
YRF万圣书城

《湖南教育史》前言:YRF万圣书城

在我国教育改革进人攻坚阶段的关键时期,为了全面推动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丰富全省教育的历史知识,做到以史为鉴知兴替、科学发展看未来,由省教育厅组织编纂的《湖南教育史》历经几载春秋终于付梓了。这是我省教育战线广大教育工作者心血的结晶,凝聚着时代的智慧和力量,是我省教育战线敬献给湖湘文库的一份珍贵礼物。YRF万圣书城

《湖南教育史》是记述湖南教育历程的大型编年体历史书籍,以时间顺序为纵向线索,以历史事件为横断面,以不遗美、不隐过的史学精神,实事求是的严肃态度编纂。本书从远古有教育现象开始至1949年。全书有重大的历史事件,有权威的文献记载,有真实的历史记忆,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共二卷,120多万字。YRF万圣书城

本书全面系统反映了湖南教育的缘起、发展和历史风貌,理清了湖南教育的发展脉络,总结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在思想开拓、史料挖掘、学术探索、经验总结等各个方面有重大突破。YRF万圣书城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教育源远流长,湖湘文化博大精深。从漕县城头山出土的老城、稻田和谷物,说明湖南先民早在8000多年以前就初步掌握了种植、陨铁锻制和烧陶浇铸的技术。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独具特色的荆楚文化。楚国的教育比较发达,王室教育和公族教育制度比较完善,庶民的“分业而教”比较兴盛,举国上下都重视“爱国”和民族传统教育。“楚国之教,巧文以利”,这是当时历史的真实写照。伟大的诗人屈原所作的《楚辞》,文采绵丽,忧国忧民,讲究功利,既体现了楚国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又反映了当时楚国文化教育的发展水平。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易纷、《春秋事语》等28件文物,就充分反映了当时湖南文化教育的鼎盛。湖南学校的发展,街汉书》中早有记载。汉代,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校制度,湖南的学校教育也有所发展,并逐步由中心地区向湘南、湘西等偏远地区推进,发明造纸的蔡伦即出生于东汉时期的湖南耒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湖南学校教育长期处于沉寂、低谷状态,但刻苦励学之士仍屡见不鲜,对儒家经义身体力行的忠义之士亦复不少。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接班人蒋琬,就是湖南第一位著书立说的历史名人。YRF万圣书城

隋唐以至五代,国家统一,北人南迁,更加促进了湖南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之出现“湘州之奥,人丰士闲”的景象。加以全国实行“科举取士”制度,尤为加速了湖南教育的发展,官学日趋普遍,私学大量涌现,书院萌芽,人杰迭出。如宁远李邰为湖南开山状元;临湘欧阳询、欧阳通父子的书法,饮誉国内外,欧阳询且著述宏富,欧阳通曾任武则天的丞相;邵阳诗人胡曾所作《咏史诗》,作为蒙学教材,在国内流传数百年,影响及于曰本。YRF万圣书城

宋代,全国经济、政治重心南移,湖南教育空前繁荣,地方官学普及,私学广泛兴起,人才辈出。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创立的长沙岳麓书院和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创立的衡阳石鼓书院,开中国书院教育之先河,均为当时全国著名的书院。宋室南渡以后,湖南又建书院44所,遍及全省30余县,分布之广,规模之大,堪称全国一流。我国理学肇创于宋,湖南道州周敦颐为理学开山鼻袓,南宋理学家胡安国、胡宏父子在衡山碧泉书院和文定书堂讲学授徒,开创了雄振一代学风的湖湘学派,影响湖南的学风和士风数百年。YRF万圣书城

元朝时期,湖南教育相对衰落,官学普及率不足一半,书院数量仅与南宋持平,但私学仍然不少,科举中进士因多种原因也较兴盛。据史书记载,有元一代,湖南科举中进士总数达143人,占全国总数的近1/11。YRF万圣书城

明代,湖南教育发达,官学开始走向规模,府、州、县、社学普及,且管理制度比前代完善,义学、私塾繁荣,书院数量超过唐、宋、元三代之总和,少数民族集居最多的湘西也办起了书院。明代湖南人才辈出,如太祖时的翰林学士刘三吾,成祖、仁宗时的户部尚书夏原吉,孝宗时的兵部尚书刘大夏,孝宗、武宗时的内阁大学士李东阳等,都位高权重而政绩显著。李东阳更在文学上卓有建树,执掌全国文坛40余年。YRF万圣书城

清朝时期,尤其是1840年中国进入近代以来,湖南教育空前发展,官学更加完备和普及,私塾遍布城乡,建有各种书院387所,数量仅次于四川、江苏,居全国第三。教育的发展,使湖南人才大盛,成群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叱咤风云,给中国国运、政局以重大影响,盛传着“中兴将帅,什九湖湘”和“无湘不成军”的佳话。魏源首倡“师夷长技以制夷”,曾国藩、左宗棠开创洋务运动,郭嵩焘出任清朝首任驻英法使节等,对全国影响深远。戊戌维新时期,湖南立学会、开学堂、办报纸、兴实业,时人夸为“全国最富朝气之一省”。清朝末年,国运不济,湖南士YRF万圣书城
人受激奋起,留学日本、欧美追求新知的人数位居全国前列,并产生了饮誉遐迩的一代英豪,如黄兴、宋教仁、蔡锷、唐才常、禹之谟、姚宏业等。
YRF万圣书城

民国年间,湖南有一群志存高远,为发展湖南教育事业毁家输产、奔走呼号的办学中坚,如徐特立、方维夏、朱剑凡、胡元谈、陈润霖、王季范、曹典球、何炳麟、胡庶华、张孝骞、孔昭缓等,他们以兴学救国为己任,毕生致力于教书育人,使得民国年代湖南基础教育居于全国前列,产生了一大批像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李维汉、夏嗛等杰出的青年学子。湖南的工农教育也办得颇为出色,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人才。杨度早年曾写过一首《湖南少年縱,很自豪的吟咏道:“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诸君诸君慎如此,莫言事急空流涕,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近代学者梁启超也评曰:“湖南天下之中,人才之渊薮也。……其可以强天下而保中国者,莫湘人若也,人才是兴国之本,而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YRF万圣书城
YRF万圣书城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湖南教育史 》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湖南教育史 》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