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湖南教育史 全2册/湖湘文库 2008
价 格:¥ 7.80
30天售出:101 件
商品详情
注意:《湖南教育史 》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 《湖南教育史》PDF电子书全2册,为《湖湘文库》丛书之一。 《湖南教育史(套装共2册)》从远古有教育现象开始至1949年。全书有重大的历史事件,有权威的文献记载,有真实的历史记忆,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共二卷,120多万字。《湖南教育史(套装共2册)》全面系统反映了湖南教育的缘起、发展和历史风貌,理清了湖南教育的发展脉络,总结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在思想开拓、史料挖掘、学术探索、经验总结等各个方面有重大突破。
《湖南教育史》(一)目录: 《湖南教育史》(二)目录: 《湖南教育史》前言: 在我国教育改革进人攻坚阶段的关键时期,为了全面推动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丰富全省教育的历史知识,做到以史为鉴知兴替、科学发展看未来,由省教育厅组织编纂的《湖南教育史》历经几载春秋终于付梓了。这是我省教育战线广大教育工作者心血的结晶,凝聚着时代的智慧和力量,是我省教育战线敬献给湖湘文库的一份珍贵礼物。 《湖南教育史》是记述湖南教育历程的大型编年体历史书籍,以时间顺序为纵向线索,以历史事件为横断面,以不遗美、不隐过的史学精神,实事求是的严肃态度编纂。本书从远古有教育现象开始至1949年。全书有重大的历史事件,有权威的文献记载,有真实的历史记忆,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共二卷,120多万字。 本书全面系统反映了湖南教育的缘起、发展和历史风貌,理清了湖南教育的发展脉络,总结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在思想开拓、史料挖掘、学术探索、经验总结等各个方面有重大突破。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教育源远流长,湖湘文化博大精深。从漕县城头山出土的老城、稻田和谷物,说明湖南先民早在8000多年以前就初步掌握了种植、陨铁锻制和烧陶浇铸的技术。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独具特色的荆楚文化。楚国的教育比较发达,王室教育和公族教育制度比较完善,庶民的“分业而教”比较兴盛,举国上下都重视“爱国”和民族传统教育。“楚国之教,巧文以利”,这是当时历史的真实写照。伟大的诗人屈原所作的《楚辞》,文采绵丽,忧国忧民,讲究功利,既体现了楚国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又反映了当时楚国文化教育的发展水平。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易纷、《春秋事语》等28件文物,就充分反映了当时湖南文化教育的鼎盛。湖南学校的发展,街汉书》中早有记载。汉代,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校制度,湖南的学校教育也有所发展,并逐步由中心地区向湘南、湘西等偏远地区推进,发明造纸的蔡伦即出生于东汉时期的湖南耒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湖南学校教育长期处于沉寂、低谷状态,但刻苦励学之士仍屡见不鲜,对儒家经义身体力行的忠义之士亦复不少。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接班人蒋琬,就是湖南第一位著书立说的历史名人。 隋唐以至五代,国家统一,北人南迁,更加促进了湖南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之出现“湘州之奥,人丰士闲”的景象。加以全国实行“科举取士”制度,尤为加速了湖南教育的发展,官学日趋普遍,私学大量涌现,书院萌芽,人杰迭出。如宁远李邰为湖南开山状元;临湘欧阳询、欧阳通父子的书法,饮誉国内外,欧阳询且著述宏富,欧阳通曾任武则天的丞相;邵阳诗人胡曾所作《咏史诗》,作为蒙学教材,在国内流传数百年,影响及于曰本。 宋代,全国经济、政治重心南移,湖南教育空前繁荣,地方官学普及,私学广泛兴起,人才辈出。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创立的长沙岳麓书院和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创立的衡阳石鼓书院,开中国书院教育之先河,均为当时全国著名的书院。宋室南渡以后,湖南又建书院44所,遍及全省30余县,分布之广,规模之大,堪称全国一流。我国理学肇创于宋,湖南道州周敦颐为理学开山鼻袓,南宋理学家胡安国、胡宏父子在衡山碧泉书院和文定书堂讲学授徒,开创了雄振一代学风的湖湘学派,影响湖南的学风和士风数百年。 元朝时期,湖南教育相对衰落,官学普及率不足一半,书院数量仅与南宋持平,但私学仍然不少,科举中进士因多种原因也较兴盛。据史书记载,有元一代,湖南科举中进士总数达143人,占全国总数的近1/11。 明代,湖南教育发达,官学开始走向规模,府、州、县、社学普及,且管理制度比前代完善,义学、私塾繁荣,书院数量超过唐、宋、元三代之总和,少数民族集居最多的湘西也办起了书院。明代湖南人才辈出,如太祖时的翰林学士刘三吾,成祖、仁宗时的户部尚书夏原吉,孝宗时的兵部尚书刘大夏,孝宗、武宗时的内阁大学士李东阳等,都位高权重而政绩显著。李东阳更在文学上卓有建树,执掌全国文坛40余年。 清朝时期,尤其是1840年中国进入近代以来,湖南教育空前发展,官学更加完备和普及,私塾遍布城乡,建有各种书院387所,数量仅次于四川、江苏,居全国第三。教育的发展,使湖南人才大盛,成群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叱咤风云,给中国国运、政局以重大影响,盛传着“中兴将帅,什九湖湘”和“无湘不成军”的佳话。魏源首倡“师夷长技以制夷”,曾国藩、左宗棠开创洋务运动,郭嵩焘出任清朝首任驻英法使节等,对全国影响深远。戊戌维新时期,湖南立学会、开学堂、办报纸、兴实业,时人夸为“全国最富朝气之一省”。清朝末年,国运不济,湖南士 民国年间,湖南有一群志存高远,为发展湖南教育事业毁家输产、奔走呼号的办学中坚,如徐特立、方维夏、朱剑凡、胡元谈、陈润霖、王季范、曹典球、何炳麟、胡庶华、张孝骞、孔昭缓等,他们以兴学救国为己任,毕生致力于教书育人,使得民国年代湖南基础教育居于全国前列,产生了一大批像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李维汉、夏嗛等杰出的青年学子。湖南的工农教育也办得颇为出色,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人才。杨度早年曾写过一首《湖南少年縱,很自豪的吟咏道:“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诸君诸君慎如此,莫言事急空流涕,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近代学者梁启超也评曰:“湖南天下之中,人才之渊薮也。……其可以强天下而保中国者,莫湘人若也,人才是兴国之本,而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湖南教育史 》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湖南教育史 》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