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柴德赓点校新五代史 全3册 2014高清
价 格:¥ 17.80
30天售出:98 件
商品详情
注意:《柴德赓点校新五代史》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 《柴德赓点校新五代史》PDF电子书全3册,由商务印书馆2014年出版。 《柴德赓点校新五代史》(全三册)是20世纪60年代柴德赓先生参加中华书局点校《新五代史》时留下的工作本,除了有完整的句读,还保留了柴德赓先生大量的批注,文献价值十分珍贵。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此稿遗失,未能为中华书局所用。五十余年后,经柴氏后人发现,使之重现于世,于学林当不无裨益。
柴德赓(1908—1970),字青峰,浙江诸暨人,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陈垣的学术传人之一。柴德赓先生毕生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主要讲授中国历史纲要、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教学法、史料与史学、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等课程,其主要著作有《史学丛考》、《史籍举要》、《资治通鉴介绍》、《陈垣先生的学识》等;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参加点校《二十四史》。
欧阳修作《五代史记》七十四卷,后世为别于薛居正等所修《旧五代史》,称它为《新五代史》。这是二十四史中唐以后唯一的私人修史
![]() ![]() ![]() 《柴德赓点校新五代史》序言:
一九六四年四月,柴德賡教授由陳垣校長點將,從江蘇師範學院(今蘇州大學〕借調至北京,參加中華書局《二十四史》點校工作~至一九六六年六月,江蘇師範學院發罾電報召他返校參加『文化大革命」運動。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裹,《新五代史》的點校工作已經完成。離京返蘇州之前,他將中華書局的《新五代史》點校底本(百衲本)及校勘筆記…交與劉乃和教授。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華書局出版《新五代史》時,在出版說明中寫道:『本書「文革」前在陳垣同志的指導下,由柴德賡同志進行點校,但已完成的點校稿後來遺失。」
柴德賡教授點校過的《新五代史》下落不明,成爲一個疑案。」一〇一三年七月,在『柴德賡先生《清代學術史講義》學術座談會』上,商務印書館丁波先生提出《柴德賡全集》出版規劃,並率編輯部的青年同志,赴蘇州大學搜集遺稿、講義及書信等,啟動编輯出版柴德I教授著作的工作。由於商務印書館的帶動,作爲家屬,我們也積極翻檢柴德赓教授留存的書籍及手稿。在一九七一年整理的《柴德賡遺書^遺著目錄》中記有《新五代史》十冊。因時隔四十餘年,幾經搬動,直至此時,沉睡將近五十年的柴德赓教授點校的《新五代史》才重新被我們發現。
打開函套,全書從頭至尾,全部断句,幾乎每頁都有校勘筆記書於留白處。断句、眉批主要爲墨筆,亦有少量朱筆。校勘方法包括對校、肥校和本校。此函《新五代史》是柴德賡教授自藏書籍。該書版本爲光緖:癸卯年〈一九〇三年〉十月五洲同文書局石印乾隆四年校勘本《即殿本石印》從點校的情況看,此本當爲柴德赓教授在進行中華書局《新五代史》點校工作時,將點校結果移錄到五洲同文本上,用於研究備份。
此書是柴德赓教授在一一十世紀六十年代的一項工作成果,是他有生之年爲史學研究作出的最後一份貢獻。我們將其出版,最主要的目的是給五代史的學習研究提供一份珍貴的材料。同時,前面提到的『疑案』,也算是有了一半的解答。此外,我們也希望通過影印這本書,能夠使讀者從中學習他的研究方法,體會到他的治學態度。
![]() 歐陽修作《五代史記》七十四卷,後世爲別於薛居正等所修《舊五代史》,稱它爲《新五代史》。這是二十四史中唐以後唯一的私人修史。
歐陽修於宋仁宗時主持官修《新唐書》的工作。他在修唐書的同時,搜集了五代的史料。歐陽修比薛居正等修史差不多晚一百年,凡薛居正等所見不到的材料,他都可以見到。像南唐、吳越、北漢人北宋版圖均在薛史成書以後,歐史更可以詳盡記載,所以從史料講,歐史應該比薛史更豐富些。而事實卻不是如此,新增的固然不少,削減的卻多得多。
薛史材料,多根據五代實錄。其编纂方法是將本紀列傳按五代次序,連接起來,實在等於五代分修其長處是材料較多,敍事較詳。短處是文辭繁冗,議論平庸。歐陽修不滿意一這些,因而對薛史徹底地加以改編。歐史的做法,既仿《春秋》,又學《史記》。仿《春秋》是指褒貶議論,學《史記》是指编纂方法。歐陽修把薛史完全打散,重新組織。他把五代十三個皇帝前後連接紀起來。在每個皇帝的本紀中,除了開端一段敍述較詳外,逐年大事寫得很簡單。薛史多載詔令,歐史全刪。薛史本紀六十一卷,歐史只存十一一卷。歐陽修把重點放在書法褒貶上面,本紀材料太少,不能說明問題。同時,他卻特別注重中國邊境各少數民族和五代的關係,不断記載他們來貢、來使,有些是薛史所未載的。這種記錄,多數爲五代塗脂抹粉,其實五代既無此重大影響,各族也不是爲『慕化』而來,這是學《春秋》的毛病。
其次,歐史列傳,名目繁多,可以說是把人‘物分類,每人歸口。歐陽修把專在某一代做官的人列入這一代的大臣傳,其他歷仕數代的人列入雜傳。此外,歐陽修創造一些類傳的名目,和前史亦有所不同。如把死節死事分爲兩傳,又立《義兒傳》、《伶官傳》、《一行傳》等。他遺特撰《唐六臣傳》,以諷刺唐朝宰相張文蔚等幫同朱溫篡位。這種编纂方法,完全爲了體現所謂褒貶精神。
至於十國,和五代同時並存,還占了大半個中國的地方。時間最長的是吳越,有八十四年。最短的是北漢,也有二十八年,比五代哪一個朝代都長。它們有的自制年號,有的表面服從中原王朝,實際完全獨立。薛史修成時有三國尚未歸附,記十國材料不多,可以理解。歐史《十國世家》只十一、一卷,這是很不相稱的。從以上情況看,歐史以簡爲主,以文章見長,又寓褒貶於體例之中。這是一個特點。這樣他遺嫌不夠,每卷後面〔有時在卷中、卷首、絕大部分有正面評論,常以「嗚呼」二字發端,發表長篇議論。歐陽修恐怕讀者不能領會他的《春秋》筆法,還由他的學生徐無黨作注說明。可見他是很重視他自己這一套寫法的。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柴德赓点校新五代史》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柴德赓点校新五代史》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