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中国稀见史料 第1辑 全41册 2007清晰
价 格:¥ 87.80
30天售出:81 件
商品详情
注意:《中国稀见史料 第1辑》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 《中国稀见史料 第1辑》PDF电子书全41册,由厦大出版社2007年出版。 《中国稀见史料 第1辑》,收海内外现存复本十部以内乃至孤本的明 清史料79种(明代8种,清代42种,民国29种),总计1.93万码,都是海内外图书馆、大学、学术机构非常重视的珍贵史料。其中,Z珍贵的史料,例如:[明] 文征明手稿《京邸怀归诗》民国影印本,[明]《吏部考功司题稿》嘉靖写本(日本京都大学藏),[明]张肯堂《 辞》崇祯刊本(中国台北藏),[清]《令梅治状》康熙刊本(日本大阪大学藏),[清]《香花僧秘典》旧抄本,[清]《靖海纪事》康熙刊本,[清]《奉使琉球诗》雍正刊本,[清]《铁如意馆日记》同治稿本(陈垣藏),[清]《天津一月记》光绪稿本(陈垣藏),单士元遗稿《太平天国史日历》1933年手稿本,[清]《内务府爵秩全览》光绪刊本(单士元藏),[[清]王懿荣撰幷书《福山王文敏公墨迹手札》石印本,[清]陈玉澍撰《后乐堂文钞、文钞续编、诗存》光绪铅印本,[清]《山西汾州府介休县张原村范氏家谱》清末抄本,[民]山西 榆次《常氏家乘》1925年铅印本,[民]《张勲逃匿和兰使馆案外交文牍》1918年铅印本,《江阴社会调查》,1935年铅印本,[民]《收文簿》1944年档案等,是一部具有保存、传播珍贵史料意义的好丛书。
明代史料:
清代史料:
民國史料:
《中国稀见史料 第1辑》出版说明: 史料,是研究宇宙過去一切學問不可或闕的前提之一,尤其當海內外學者欲一睹世界各地圖書館、博物館、民間分散收藏的史料,必須耗費一定的經費、時間,甚至耗費了一定的經費、時間也不免徒勞冖因爲當今世界上任何最大型圖書館、博物館,都未能收藏全部史料一,更遑論稀見之史料。因此,如果我社竭盡所能,陸續把存世複本十部以內的中國史稀見史料編輯出版,將使海內外學者以比較小的代偩見到它們。這是我社出版《中國稀見史料》系列叢書的目的之一。 存世複本十部以內的史料,難以抗禦水火蟲兵之灾,如果及時重新編輯出版發行,那麽若干年後,應當有更多的這些世界文化遺産幸存。這是我社出版一中國稀見史料一系列叢書的目的之二。 在稀見的中國史料中,孤本、稿本、秘不示人的官府檔案或前代私人日記之類的史料,其珍貴價值已被公認,至於那些流傳在民間的唱本、日曆、課本、科舉圖書、簿記、政商民間實用圖書、秘密社會會簿之類,基本上被排除在大陸五十多年來關於圖書價值的主流觀點之外,圖書館通常不予收藏,但是隨着海外學術界研究視野的拓展,已成了珍貴史料。所以,如果能够編輯出版之,使之登上大雅之堂,被圖書館收藏,既利於流傳,又利保存。這是我社出版《中國稀見史料》系列叢書的目的之三。 爲此,我社陸續向有關專家約稿,投巨資編輯出版一中國稀見史料》系列叢書。爲了保證這些史料確實是存世複本十部以內的海內外乛稀見一史料,,我社在編輯時,查核各種史料目錄,以及史料本身,剔去非稀見之史料,幷鑒定版本,糾正錯簡,撤下衍頁,指出脫文,訂正提要,力所能及地保證質量,對讀者負責,對自己負責。 願《中國稀見史料一系列叢書的出版,能爲保存、傳播人類文化遺産作出貢獻 當今社會氣象萬千,日趨多元化。史學界自然也不會例外。但是,不管用什麽方法研究歷史,實證是基礎。回顧近百年史學發展史,及當前史學現狀,史學界有三種人:一種是空談方法,或幾句理論走天下,或長途販運,倒賣洋人牙慧,滿口空話,雲裏霧裏,我曾著文形容此輩似《紅樓夢》裏的“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再一種是不讀原始史料,率爾操觚,將他人著作改頭換面,炮製史學泡沫;等而下之者,更赤裸裸地剽竊,淪爲學界蟊賊。 第三種是秉持“學林探索貴涉遠,無人迹處有奇觀”(亡友隋唐佛教、法律史專家楊廷福教授詩句),從 第一手史料入手,排比考證,鈎沉抉微,探索前人未探索過或探索有誤的領域及問題,苦下功夫,積數月、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功夫,終於出現“奇觀”,誕生重要學術成果、傳世之作。梁啓超、王國維、章太炎、胡適、郭沫若、陳寅恪、陳垣、譚其驤諸先生,正是垂範百世的楷模。他們是中國新史學的奠基者、拓荒者,所開創的從史料考據入手,分析綜合,最後蔚爲大宗的傳統,是中國史學的主流。今天,活躍在史學領域屈指可數的史學大家,無一不是這些杰出先賢的傳人。前述两種人,有的雖然也風光一時,但早已或即將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不及清秋一夢長”。 我幷非藏書家,但寒齋也有幾十種稀見史料,有的是親友所贈,多數是歷年特別是近年在京中、山西、江蘇、湖北等地古董店、地攤覓得,所費不貲。去年十月,在武漢購得幾部稀見史料,興奮不已,剛返京抵家,即接到武漢友人來電,說有多個農民進城擺攤賣古書,次日一早,我又飛回武漢,果然大有收穫。古稀之人,風塵僕僕,甘苦自知。至於在幾所名牌大學圖書館遭受冷眼,一無所獲,心中怏怏,又無可奈何,在這裏不說也罷。“有志者事竟成”,在史學界、文化界友人及圖書館有識之士的大力支持下,我與厦門大學出版社共同努力,終於將這套近兩萬碼的叢書編成,奉獻給讀者。限於學力,書中解題或有不妥,倘蒙海內外博雅君子賜教,則幸甚!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中国稀见史料 第1辑》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中国稀见史料 第1辑》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