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熊希龄先生遗稿》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 《熊希龄先生遗稿》PDF电子书全5册,由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出版。
熊希龄(1870年7月23日—1937年12月25日),字秉三,别号明志阁主人、双清居士。湖南湘西凤凰人,祖籍江西丰城石滩。民国时期政治家、教育家和慈善家。曾任北洋政府第四任国务总理。
熊希龄十五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五岁中进士,后点翰林。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因参加百日维新运动被革职。后为端方援引,充当考察宪政五大臣出洋的参赞,嗣后又调奉天盐运使。后因与立宪派张謇、梁启超等拥护袁世凯有功,出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和热河都统。民国2年(1913年)7月,熊希龄被任命为国务总理,和梁启超、张謇等出面组阁。民国3年(1914年)2月6日,因热河行宫盗宝案,熊希龄被迫辞职。民国12年(1925年),熊希龄被推举为世界红卍字会会长。民国17年(1928年),出任国民政府赈务委员会委员。民国26年(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起,熊希龄在上海与红十字会的同仁合力设立伤兵医院和难民收容所,收容伤兵,救济难民。京沪沦陷后,熊希龄赴香港为难民、伤兵募捐。12月24日晚,熊希龄在旅馆突发脑溢血。12月25日晨6时,因抢救无效在九龙医院去世,享年68岁。 [15]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仪式。 [5]
熊希龄是近代中国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从政的历程虽然短暂,但是经历和参与了近代中国维新运动、立宪变法、辛亥革命、走向共和、武夫当国、抗日救亡的全过程。晚年他退出官场,毕后半生之力从事慈善教育事业,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慈善家。著有《熊希龄集》等。
《熊希龄先生遗稿》书目:
熊希龄先生遗稿 1 电稿一
熊希龄先生遗稿 2 电稿二
熊希龄先生遗稿 3 电稿三
熊希龄先生遗稿 4 电稿四
熊希龄先生遗稿 5 函稿 杂著 佚文 诗存 词存
![]() ![]() 《熊希龄先生遗稿》出版说明:
一九三九年秋,上海已淪爲孤島,張菊生元濟、葉揆初景葵先生等創辦私立合衆圖書館,爲歷史文獻專門性圖書館,前所未有之創舉也。藏書家相互應響,捐書者源源而來。
葉先生尤重視近現代史料之搜集,隨時留意,又不顧安危,甘冒風險保存。一日偶訪其親戚汪氏家,見地上置有大捆封袋,詢之主人,知爲舊信,慮日軍查見,滋生事端,凝將棄去。葉先生告之日:“我今辦一圖書館,專爲保存親友所遗圖書資料者,可以送去妥善保管。”主人欣然舉以見贈。余檢視之,皆汪穰卿先生師友手札,爲辦《時務報》時各處之來信,皆珍貴史料也。
一九四一年華北大水灾,葉先生念及熊秉三先生之遺稿,即請人至其津邸將遺稿托中興輪船公司妥運來滬,以免損失。葉先生啟箱視之,皆重要史料也。因皮之書庫最高爽處,不致受潮。明年彦文夫人自桂林返滬,葉先生陪至合衆圖書館,介紹與廷龍相見。并告夫人日全部遗稿已交廷龍妥善保管,异日將爲熊先生遺稿陸續出版。不意曾無幾時,物價騰贵,合衆經費日益支絀。未幾葉先生因病逝世,此事遂成虚顺。
莱先生因應彦文夫人之屬,爲秉三先生作家傅,葉先生檢閱全稿,復核往事,又屢訪諸老友如潘季儒睦先、陳仲恕漢第諸先生,皆曾與熊先生共事者,以求信實。每有所得,即承相告。
熊先生辭國務總理後,即致力于教育及慈善事業,功在社會。所創慈幼院,與彦文夫人精心擘畫,造就人材甚夥。胡適先生曾撰《參觀慈幼院記》,刊諸報章,高度贊揚。余生也晚,不獲與先生相接,而先生之友好熟藏尚多,頗獲聞生平行誼,心儀久矣!
一九五三年,私立合柴圖書館改爲公立,更名歷史文獻圖書館。一九五八年與上海諸館合併爲今上海圖書館。余退居後,繼任者副館長吴世文、聶佩華两君,决定請于爲刚君進行整理。稿草勾乙,必須清繕,則皆出于君之手。去歲已鈔成清本,编定全稿。彦文夫人决定斥資付印。今館長朱君慶祚、副館長孫君秉良實主持總其成。余以衰病侵尋,就養京郊,始終未克參與整理之事,惟束閣數十年而已,良用愧恧!
熊先生遺稿,余曾略窺一二。所存稿件,都出親自屬草,以振興實業爲懷,精心擘劃,愛國熱情,溢于言表,良可欽佩!明志閣者爲先生書齋之名,常見其書箋、文格均刻之,徵見先生淡泊明志之意也。
先生餘事詩畫,皆有精詣,夫人嘗招余至愛棠路寓邸,出示所作書畫。先生書畫傅自家學,爲世所珍重,忽忽五十年矣。今雖兩岸相隔,而魚雁常通,每承以遺稿爲念。今得樂觀艱成,誠可喜也。
熊希龄先生遺稿序
秉三公這部《遺稿》得以出版,經過了許多困難與曲折。當年北方常有戰事,秉三公有一批在民國初年執政時的文件及手稿,恐在戰亂中散失,因此批稿件具有資料價值,可爲研究歷史者參考,故装成幾木箱,由北平運至天津法租界小孟莊家中存放。
一九四。年華北大水灾,秉三公至交葉揆初先生恐遺稿被水泡壞,急着人至天津,將它們全部運至上海他主辦的合衆圖書館存放。翌年我由桂林回滬(抗戰時,我在桂林五年辦慈幼院分院),去見葉公,他告我遺稿運滬事,并邀我去合衆圖書館視察,同時介紹我與該館總幹事顧廷龍君相見。當時葉公并告我,他準備將此批遺稿整理編輯成書。不幸葉公於一九四九年春去世,夙願未遂。其後两岸相隔,音訊不通。直到一九八三年取得聯絡,方知合衆圖書館等四館合併爲上海圖書館,由顧君任館長。得悉遺稿無恙,於是我决心籌款將遺稿全部出版。承顧君同意,指派幾位館員開始整理,由于爲刚君負責。此項工作繁重而枯燥,于君鍥而不捨,工作十多年,終於在今年全部完成。
《熊希龄先生遗稿》编辑说明:
一、本書所收爲熊希龄先生天津寓所收藏的熊先生文稿、函電稿、詩詞稿等件,其他散見於各處的熊先生著作,則未及收集。
二、本書各篇均按照原稿或抄稿抄绿,一般不作變動。除作者原注外,亦均不加注釋。
三、各篇原無標點,標點爲編者所加;各篇標題均依照原作,不作變動,其未有標題者由編者酌凝。
四、各篇文字間有訛脱,除極明顯者酌予改補外,一般不作變動。脱字及原稿潦草過甚、實難辨認者,均以☐表示。電報中錯碼及漏譯者,除個别碓已明知者酌予補正外,漏譯者亦均以口表示。其錯碼或誤譯致辭句難以讀者,因無從校改,仍保留其原有文字。
五、本書分電稿、函稿、雜著、佚文、詩存、詞存各編,基本上依葉揆初先生原凝體例稍作變動。詩存、詞存爲葉先生原編定稿,新發現者作爲“補遺”附在後面。
六、各编文稿按時代先後排列,其著作時間均依原件標注時間,不另推算。其未書時間者,除能考知酌加外,未能考知者依著作内容酌情排人。
七、熊先生的文章、序跋、奏摺、呈移文稿,先已编入“文存”,以《明志閥遺著》書名出版,作爲全書第一册。但付印時,體例有所變動,難以賡續。現在出版各册,實即《明志閣遺著》的續集。其中“佚文”爲“文存”中删落各篇。
八、熊希齡先生生活的年代,跨越晚清與民國初年,直到抗日戰争。他的著作多與當時時局有關,是我國近代史的重要文獻。编者學藏淺薄,编輯錯誤在所難免,深望讀者指正。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熊希龄先生遗稿》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熊希龄先生遗稿》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