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三国志全本今译注》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 《三国志全本今译注》PDF电子书全3册,由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
《三国志全本今译注》对陈寿《三国志》的全本65卷,进行白话的翻译和注释。其基本性质,是具有坚实学术基础的普及性读物。其阅读对象的定位,主要是具有中学及其以上文化水平的广大普通读者;同时也为对三国历史文化具有特别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宽广的知识阶梯。你可以随意翻翻每卷的白话译文,那里有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你还可以进一步细细阅读白话注释,那里有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科学、民族的丰富信息。总之,本书既是三国英雄贤才的白话故事总汇,也是三国历史文化的整体信息大观。
《三国志全本今译注》包括三个分册:卷一至卷二十为第一分册(包括全书总目录、序论、例言),卷二十一至卷四十五为第二分册(包括第二分册目录),卷四十六至卷六十五为第三分册(包括第三分册目录、附录、校勘记)。
今译和今注是全书的主体部分。
《三国志全本今译注》书目:
三国志全本今译注 1
三国志全本今译注 2
三国志全本今译注 3
![]() ![]() 《唐宋诗词名家精品类编》出版说明:
1995年5月,陕西人民出版社曾出版拙著《三国志注译》(全三册)。该书问世之后,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当年《中国史研究动态》、《光明日报》的《史学》副刊等曾发表专门的书评。200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Endymion Wilkinson(中文名
魏根深,曾任欧盟驻华大使)编撰,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正式出版的专业工具书《中国历史手册》(CHINESE HISTORY./AMANUAL),其第810页,即对该书的内容和特色进行了介绍,将其列人了解三国时期历史文化的基本参考书目。不久前易中天先生《品三国》(下册)中讲述刘备托孤的遗嘱问题时,特别引用了其中的注释内容。
十三年后完成的这部《三国志全本今译注》,同样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来出版。这是一种机缘,也是笔者在中国史学名著普及化和通俗化方面的继续努力和提升。
本书对陈寿《三国志》的全本65卷,进行白话的翻译和注释。其基本性质,是具有坚实学术基础的普及性读物。其阅读对象的定位,主要是具有中学及其以上文化水平的广大普通读者;同时也为对三国历史文化具有特别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宽广的知识阶梯。你可以随意翻翻每卷的白话译文,那里有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你还可以进一步细细阅读白话注释,那里有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科学、民族的丰富信息。总之,本书既是三国英雄贤才的白话故事总汇,也是三国历史文化的整体信息大观。
全书包括三个分册:卷一至卷二十为第一分册(包括全书总目录、序论、例言),卷二十一至卷四十五为第二分册(包括第二分册目录),卷四十六至卷六十五为第三分册(包括第三分册目录、附录、校勘记)。
今译和今注是全书的主体部分。
在今译方面,译文统一安排在每一卷的后面。译文力求准确、畅达、生动、通俗。在句式上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但是在文句过长时,也适当分为较短的句式来表达,从而使读者阅读起来更加顺畅。对于较为晦涩的典故,由于已有注释加以说明,所以采取直接翻译其意的办法加以处理,以免译文过于冗赘。原文是韵文的,将继续保持《三国志注译》独树一帜的做法,即译文也一律采用生动而押韵的白话韵文来翻译,以求尽可能保持原有的风貌、情感和韵味。由于官名大多都有注释,所以在译文中一律直译其名,而不用现代的官名来作勉强的对译。原文中蕴涵的感叹、惊讶、疑惑、赞叹等等情绪,也尽量在译文中作准确的传达。
在今注方面,为节省篇幅,每一分册之中,相同的词语一般只在首次出现时出注,此后再次出现者,不作重复注释,也不注互见。如果出现在不同地方的词语,其字面相同然而内涵有异,或者词语作用重要而又较为冷僻难于理解者,则斟酌情况重加简略注释。注释在行文上,使用纯正白话,力求通俗、简明,以适合广大普通读者的阅读。
三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特别散发异彩奇光的时代,历史人物活动频繁,历史事件错综复杂,历史制度新陈交替,历史情势变化多端。而陈寿《三国志》的史文,简约高华,凝练非常;同时因为他在撰写此书时处在司马氏的西晋王朝,作为蜀汉的亡国故臣,无论是处理蜀汉故国史事,还是司马氏取代曹魏的史事,都有迫不得已的避忌、曲笔、回护和隐讳。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在《三国志》现今注释的内容中,传达给读者以更加准确、更加丰富、更加深入的历史文化信息,就应当在借鉴和发扬裴松之注释《三国志》的优秀传统方面,给予极大的重视。裴松之自述其注释《三国志》的具体工作,是补缺、备异、惩妄和论辩四者,也就是补充缺少的资料、罗列不同的说法、批驳错误的记载、发表自己的评论。对史学名著进行如此的注释,与传统上单纯对其字词、语句进行训诂解释的注释,显然有所不同。裴松之的做法,一言以蔽之,就是业师缪钺(彦威)先生所说的“创新注史”四字。在裴氏之后又1600年的今天,这种注释方法依然具有不灭的光辉。
本书见贤思齐,也想努力借鉴“创新注史”的方法,来进行《三国志》的全文注释,从而形成本书今注的特色。在这方面的指导思想是:要尽量从语言训诂的层次,深人到历史文化的内核。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除了注释词语的一般含义之外,还特别注意吸收当今历史学、考古学、文化学和旅游学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和考古发现,将其有机地融入相关的注释当中。其次,又特别注意结合本人三十年来在魏晋南北朝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的心得和成果,以及对大量三国名胜古迹的实地考察,在疑误记载的考辨、重大典制的说明、复杂背景的交代、隐微内涵的揭示、相关史事的照应、遗缺资料的补充等等方面,都充分加以留意和表现。仅以第一分册之卷一《武帝纪》为例,在建安元年十月处说明曹操实施屯田制度的主要内容与重大作用,建安五年正月处考辨曹操东攻刘备时袁绍并未如史文所言没有出兵偷袭,建安十年九月处交代曹操严厉破除冀州朋党势力的复杂背景,建安十五年冬处揭示曹操兴建铜雀三台的真正用心,建安十八年正月处注释曹操并省十四州为九州的意图时照应上文扩大魏郡辖区范围,建安二十年正月处注释曹操撤销并州四郡时又补充史文遗漏失载的上郡等等,都属于这样的情形。第三,时间和空间,是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所以对史事发生的时间和空间,都特别留意其准确性。以时间而言,本书对《三国志》正文中出现的干支记日和闰月,以及魏、蜀、吴三国实施不同历法而造成月、日计时的差异上,均使用陈垣先生《二十史朔闰表》,逐一加以核查。而核查的结果,也确实发现干支记日等计时的史文当中,存在不少讹误,从而给予更正。至于空间所表现的地理方面,凡是出注的地名,无论其地域的大小,都努力考核其现今的正确方位。总之,本书力求继承“创新注史”的优秀传统,在注释内容中,传达给读者以更加准确、更加丰富、更加深人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这样的努力,相信细心的读者在阅读注释时,是能够心领神会的。
人物的注释,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纪传体史书中有传或记有其较重要事迹者,均加注释。内容一般包括以下数项:姓、名、字,生卒年,主要官爵,重要事迹,传记或事迹所在的书名、卷次。如为国君则加注在位的起讫年代。但是,以上各项内容,也会视史文阅读的需要而有详略和侧重之别。即便是同一人物,在不同的史文中,其注释内容也有所不同。第二,本书(包括裴注)有传或记有较重要事迹者,为了方便读者对照参阅,在其第一次出现时,也加以最简单的索引式注释,即只点明姓名、生卒年、传记或事迹所在的卷次。第三,其他人物,如在历史上有重要活动,也作简要注释。
职官的注释,一般只简要说明其职掌,不详注沿革、秩禄,也不勉强对译为现代的官名。多次出现的常见职官,同一分册中只在第一次出现时加注。不常见的职官,视情况的需要酌加重注。作用重要的职官制度,将视情况作特别的说明。
地名的注释中,官名、爵名所包含的地名一般不注。各级行政区的地名,只注治所的今地方位,不注沿革和范围。郡、国、州等使用“治所在今”字样,县使用“县治在今”字样。其他的地区名和一般地名,都只简略介绍今地的范围和方位,不予详说。今地注明在某直辖市、某省或某自治区之某市、某县、某旗,其中略去某直辖市的“直辖”二字,以及某省的“省”字。
今地的归属,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编定、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8年版)进行注释,间或参考黑龙江地图出版社《中国邮政编码图集》。后者将行政区划的界限标明到乡、村两级,可作前者的补充。语词的注释,大体是博采通人,自作裁断。陈寿的史文中,有不少当时的口语、习语、缩略语等,对这些语词,除作简要注释外,有时也视情况点明其性质。语词的注释力避繁冗,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连续申讲文句;繁难字采用拼音注音,不加同音字。典故的注释,包括引用古事或古语,除扼要指出其在史文中的特定含义之外,还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尽可能注明典故的较早出处;第二,一律不使用三国之后才出现的伪书作注。纪元的标示,公元前使用“前”字,公元后使用“公元”二字。括号中人物的生卒年一律省去“年”字。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三国志全本今译注》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三国志全本今译注》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