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文史类 >>
历史文献 [523]
文学文化 [342]
诸子百家 [31]
名人文集 [416]
四库全书 [10]
敦煌文献 [22]
诗词戏曲 [145]
笔记小说 [42]
琴棋茶花 [9]
家谱族谱 [10]
社科综合 [114]
百科全书 [67]
文学文库 [18]
政经军法 [34]
人物日记 [36]
学术研究 [99]
哲学研究 [21]
工具书 [21]
宗教类 >>
佛教 [209]
道教 [34]
周易风水 [36]
书画美术类 >>
绘画艺术 [182]
书法篆刻 [41]
石窟雕刻 [50]
文物收藏 [73]
金石考古 [224]
建筑装饰 [44]
工艺美术 [11]
其它综合 [16]
美术全集 [17]
墓志碑刻 [41]
医学类 >>
中医 [447]
西医 [13]
报刊杂志 >>
民国时期 [12]
现代 [2]
古籍善本类 >>
国外收藏 [9]
国内保存 [29]
地理方志类 >>
方志 [24]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联系方式 [0]
康熙起居注(标点全本) 全8册 2013高清
康熙起居注(标点全本)
价      格:¥ 27.80
30天售出:1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文件格式
百度网盘 1.42G PDF
无需注册会员,直接点”立即购买“,付款后会自动弹出下载链接!
商品详情

 注意《康熙起居注(标点全本) 》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康熙起居注(标点全本)》PDF电子书全8册,由东方出版社2013年出版。
FrW万圣书城
《康熙起居注(标点全本)》是一部记录康熙皇帝日常起居言行的档案汇编。起居注是由起居注官逐日记录皇帝的各项起居政务活动的一种日记体裁的档册,先载起居,后载谕旨,又次官员题奏本章,再次引见官员情况顺序,逐月编纂成册。其中既包括了皇帝的日常生活内容,也记载了政务活动的内容及大臣重要奏章内容,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康熙起居注》整理本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康熙朝汉文起居注正本302册,所属年月包括:康熙十年九月至二十八年十二月、三十九年(残)、四十五年以及五十三年正月至五十七年三月。起居注基本上是当时人记当时事,文字朴实,很少修饰。
FrW万圣书城
FrW万圣书城
《康熙起居注(标点全本)》书目:
FrW万圣书城
第一册(康熙十年九月-十九年七月)
FrW万圣书城
第二册(康熙十九年八月-二十二年十二月)
FrW万圣书城
第三册(康熙二十三年正月-二十六年十二月)
FrW万圣书城
第四册(康熙二十七年正月-三十二年十二月)
FrW万圣书城
第五册(康熙三十三年正月-三十六年五月)
FrW万圣书城
第六册(康熙三十六年六月-四十年十二月)
FrW万圣书城
第七册(康熙四十一年正月-五十一年十二月)
FrW万圣书城
第八册(康熙五十二年正月-五十七年三月)
FrW万圣书城
FrW万圣书城
504.jpgFrW万圣书城
FrW万圣书城
FrW万圣书城
505.jpgFrW万圣书城
FrW万圣书城
FrW万圣书城
FrW万圣书城
FrW万圣书城
FrW万圣书城
《康熙起居注(标点全本)》出版说明:
FrW万圣书城
正如康熙一朝在中国历代王朝极具影响力一样,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帝王文献史料中,《康熙起居注》无疑是最重要最令后人瞩目的典籍之一。有清一代起居注始于康熙一朝,其文本之完整和丰富,堪称官方史学传统的奇迹,也是清史学界的大幸。但即便如此,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康熙起居注》部分公布之前,学者只能依据诸如《圣祖实录》、《东华录》、《圣祖庭训》等探寻一代帝王的修齐治平,描述十七世纪下半叶至十八世纪前二十年帝国的历史变迁。相对于起居注“当时人记当时事”的史料属性而言,这些后世整理的史料,人们更多愿意将其作为第二手史料,而探寻、描述康熙一朝六十年的历史情景,无疑更应该关注、阅读煌煌三百五十万言的《康熙起居注》。
FrW万圣书城
记录君主言行的起居注制度,最早可以上溯至周代。《礼记》“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应指此项制度而言。一般认为,起居注名称的使用,至迟从汉代已经开始,有所谓的汉武帝《禁中起居注》、后汉《明帝起居注》等。此类史籍现存最早的,应当算是晋代陆机所撰《惠帝起居注》。川唐宋以后,起居注文本渐渐丰富起来,其中又以明代的《万历起居注》保存较为完整。作为王朝的中枢档案,起居注体现了其他史料无法体现的历史真实。但正是这种特殊史料属性,使它既无法公布于当时,甚至难览于后世。所以起居注制度虽然具有悠久的官方史学传统,历起居注文本却多为录而无存。而起居注文本系统完整的保存,则非清代莫属。自清圣祖康熙时代至清末诸帝的上千册起居注册几乎完整不缺地保存下来,堪称中国文献档案史上的奇迹。这不仅因为清代帝王高度重视起居注制度,也因为清代距离最近,且其覆亡时未经战乱,宫廷档册基本完好无毁。
FrW万圣书城
清在入关前就开始设立起居注制度。史载皇太极天聪三年(1629),“上命儒臣分为两直”,“记注本朝政事,以昭信史”。五年(1631),有帝王不观起居注的记载,所谓“驾幸文馆,遂入库尔禅直房,问所修何书,对曰,记注上所行事。上日,此史臣之事,朕不宜观;十年(1636),改文馆为内三院,规定其中国史院记注皇上起居、诏令”等。清军入关之初,摄政王多尔衮设立史臣,载录政事,保存至今的《多尔衮摄政日记》,与起居注颇为相似。顺治十二年(1655),有官员奏请仿汉制设起居注官,“凡皇上嘉言善行,一一记载,于以垂宪万世,传之无穷。”问事实上,入关以后相当长的时间战事仍频,重在武功,起居注制度的重要性,在最高统治层迟迟无法形成共识,所以,旋议旋停,很难落实。即便到了康熙初年,这一情况仍没有多少改变。史载康熙七年(1668)9月,时任内三院弘文院侍读熊赐履疏言设立起居注事,奏请皇帝“遴选儒臣,簪笔左右,圣躬一言一动,书之简册,以垂永久”,就受到了鳌拜等重臣的责难。不久,因康熙铲除鳌拜集团、实际控制朝政,有清一代的起居注制度得以设立并最终实施。
FrW万圣书城
康熙朝置起居注馆,而记注官则由日讲官兼任,所以又称日讲起居注官。起居注官就是在为皇帝讲授儒家经典的日讲官中挑选出来的,先有日讲的经历,方能司职记注。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载,康熙九年(1670),始“置起居注馆于太和门外西廊,满汉记注官各一员侍直。事毕,以本日应记之事,用满汉记注。初设满记注官四员、汉记注官八员,俱以日讲官兼之。”实际上,由此开始至康熙五十七年起居注馆被裁撤,记注官员额设置前后变化很大。十二年(1673)增设满日讲起居注官一员、汉日讲起居注官二员,二十年(1681)增设汉日讲起居注官八员。经过逐年增设,此时满汉起居注官达到二十四人,其中满六员,汉十八员。
FrW万圣书城
康熙朝日讲制度实际开始于康熙十年的三月,稍早于起居注制度实施。日讲官均由翰林院具奏词臣中才品优长者担任,日讲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所以,由日讲官兼任的起居注官,自然具有很高的素质。最早一批的起居注官中,如熊赐履、陈廷敬、孙在丰、叶芳蔼、张英等,均具有很高的学养,很多就是当朝有名的学者和理学名臣。近距离的侍值,使他们与康熙的交流十分密切,甚至直接参与朝政事务的讨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熊赐履。在日讲与记注的同时,康熙与熊可以讨论各地民生、社会风气、官员评价与选授等一系列问题。康熙二十五年停止日讲后,起居注官不再兼有日讲的任务,职责单纯了许多,但仍然是由学富五车的近臣担任。像徐乾学、徐元文、徐元梦、李光地、高士奇、揆叙、张廷玉等重臣,均有过起居注官的经历。
FrW万圣书城
起居注制度的确立到正式实施,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筹备。现存康熙起居注册,是在康熙十年(1671)九月一日开始的。记注的内容是:“上以寰宇一统,躬诣太祖、太宗山陵展祭,行告成礼”,至十一月三日回宫。期间侍从起居注官为“经筵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掌院学士、礼部侍郎、加一级折库纳,经筵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读学士、加一级傅达礼,侍从记注册”。这一记注,使折库纳、傅达礼成为康熙朝第一代起居注官中首先登场的两位。两位记录了康熙出关塞,抵盛京,祭皇陵等活动,草拟了康熙一朝第一份起居注册,称得上是有清一代起居注制度的最早见证人。
FrW万圣书城
从康熙十年九月一日至五十七年三月十四日,康熙起居注工作存续了三十六年六个月。起居注官每日记注的册籍,各月满汉文各一册,年底封存,钤上翰林院印,贮于起居注馆大柜之中。再送内阁公验封锁,会同内阁学士送入内阁大库收藏,已是来年的二三月份了。除四十三、四十四、四十六至四十九年总计六年原档缺失外,目前所见康熙起居注,共九百八十二册,分满、汉两种文本,且有正本与稿本之别。其中汉文正本四百八十六册,稿本七册。全部文本,分藏于北京和台北两地。康熙十年九月至二十八年十二月、四十五年、五十三年正月至五十七年三月,共二十三年零七个月的原档,现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康熙二十九年至四十二年、五十年至五十二年,共十七年的原档,几经展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2009年,两岸出版机构联手,共同影印合刊了四百多年前的这部典籍。
FrW万圣书城
康熙朝的起居注,基本是沿用明代制度。《大清会典》记述这一制度实施的历史情景:
FrW万圣书城
凡记注官侍班,遇皇上御乾清门听政,各衙门宫员奏事时,记注官立于西阶廊柱旁。康熙十八年谕,内阁启奏折本时,记注官亦令侍班;又题准启奏折本时,记注官较常立处少近前立,以便详听。九卿詹事科道启奏会议事,亦近前侍班。如内阁启全,则立于隔扇外之西。皇上御瀛台听政,记注官立于阶下。启奏折本时,亦于阶下少近前立。皇上升殿、视朝、赐宴、赐食,记注官列于右翼一等侍卫第一班之末。凡有事坛庙、谒陵、耕藉、视学、大阅校射、迎劳凯旋及驻南苑、巡幸搜狩,记注官皆扈从。皇上御保和殿视祝版,记注官侍班立于殿门外之西一等侍卫之末。经筵、文武殿试、读卷,皆侍班。凡外藩王、公、台台等及直省督抚提镇等朝见、陛辞、赐宴、赐食,该衙门知会记注馆直官侍班记。
FrW万圣书城
设立起居注制度,起居注册得以存在,对史家来说是幸事,对记注官来说是美事,‘而对皇帝来说,是不折不扣的纠结之事,甚至对帝王的身后名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康熙七年,熊赐履劝康熙设立起居注官,要将“圣躬一言一行,书之简册,以垂永久”,这既是正面的理由,但同时也是康熙内心的纠葛所在。康熙五十七年三月三日,康熙终于决定裁撤起居馆,为此,他十分恼怒地说了一段话:
FrW万圣书城
自古以来,设立起居注,立数月而废者有之,立一二年而废者有之,未有如朕设立之久者。今观记注官内,年少微员甚多,皆非经历事体之人。伊等自顾不暇,岂能详悉记朕之言?或有关系大臣之事央求于彼,即行任意粉饰,将朕之旨愈致错误,不能详记者甚多。记注之事关系甚重,一言失实,即启后世之疑。即如赵熊诏,亦曾私自抄录。若朕设立起居注,阅一二年即行裁革,或疑朕畏他人议论是非。朕御极已五十七年,与自古在位未久者不同,是非无烦伊等记注。此衙门甚属无益。尔等会同九卿,将作何裁革之处,详议具奏。
FrW万圣书城

这段话,看起来没头没脑,实有着迫不得已的原因在。平心而论,没有康熙本人的支持,有清一代的起居注事自是另一番景象。康熙本人亲自遴选贤才,充实记注馆,并鼓励他们参与讨论国家大事,辅助治理国家。而且,起居注官汉儒居多,多多少少缓解了满汉对立的气氛。对康熙来说,起居注制度的设立,既是时政的需要,也体现了对汉文化传统和制度的尊重。所以,最初几年时间内,康熙本人为起居注制度付出了相当的精力,并试图带头尊重“天子不观起居注”这一重要传统。但也因为“君举必书”、“书法无隐”、“天子不观”这三条,使康熙很快产了疑虑。摘录现存起居注册的几条,极为清楚地展现康熙心态的变化。 FrW万圣书城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康熙起居注(标点全本) 》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康熙起居注(标点全本) 》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