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文史类 >>
历史文献 [577]
文学文化 [369]
诸子百家 [31]
名人文集 [421]
四库全书 [11]
敦煌文献 [22]
诗词戏曲 [147]
笔记小说 [42]
琴棋茶花 [9]
家谱族谱 [10]
社科综合 [122]
百科全书 [69]
文学文库 [18]
政经军法 [36]
人物日记 [40]
学术研究 [103]
哲学研究 [21]
工具书 [24]
宗教类 >>
佛教 [213]
道教 [35]
周易风水 [37]
书画美术类 >>
绘画艺术 [188]
书法篆刻 [43]
石窟雕刻 [51]
文物收藏 [75]
金石考古 [231]
建筑装饰 [45]
工艺美术 [11]
其它综合 [16]
美术全集 [17]
墓志碑刻 [42]
医学类 >>
中医 [471]
西医 [13]
报刊杂志 >>
民国时期 [12]
现代 [5]
古籍善本类 >>
国外收藏 [11]
国内保存 [29]
地理方志类 >>
方志 [29]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联系方式 [0]
清史列传(王钟翰点校) 全20册 2005高清
清史列传(王钟翰点校)
价      格:¥ 39.80
30天售出:1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文件格式
百度网盘 1.9G PDF
无需注册会员,直接点”立即购买“,付款后会自动弹出下载链接!
商品详情

 注意《清史列传(王钟翰点校)》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清史列传(王钟翰点校)》PDF电子书全20册,由中华书局2005年出版。
VOi万圣书城
《清史列传》为清代人物传记书。八十卷。不著撰稿人。卷目列宗室王公三卷,大臣划一传档正编二十二卷,大臣传次编十卷,大臣传续编九卷,大臣划一传档后编十二卷,新办大臣传五卷,已纂未进大臣传三卷,忠义传一卷,儒林传四卷,文苑传四卷,循吏传四卷,贰臣传二卷,逆臣传一卷。记录了自清开国功臣费英东、额亦都起,直至清末李鸿章等为止的二千八百九十四篇传记。其根据大体出自清国史馆《大臣列传稿本》、《满汉名臣传》和《国朝耆献类征初编》。清代的传记书,就目前而言,当以《清史稿》和《清史列传》收录*为齐全。但《清史稿》的多数传记叙事简略,《清史列传》一般要详尽得多,在某些方面还可纠补《清实录》中的缺失。该书于1928年由中华书局印行。后经校点,分八册由中华书局再版。1987年,中华书局分二十册出版王钟翰点校本,是为*新版本。
VOi万圣书城
清史列傅八十卷,不著编纂人,又無序战,莫詳來源。從其書以清史命名,全書共分八門(一、宗室王公、大臣畫一傳檔正编,次编續编,後编,新辦大臣傅,已纂未進大臣傅,、忠義;四、儒林。五、文苑,六、循吏七、貳臣八、逆臣)來看,自來學者都認爲它的稿本來源就是出於前清國史館歷朝纂修的大臣列傅,只不過選绿其中約三千人,分門别類,依時間先後,编排而成。時在民國初年,故又改國史而爲清史,視爲理所當然之事,似無異辭的了。
VOi万圣书城
夷考其實,亦不盡然。近年來我據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原國史館纂修的大臣列傳稿本以及满漢名臣傳、國朝着獻類徽初编諸種傳記與清史列傳互相校勘,發現清史列傳一書的稿本來源,直接纱自原國史館纂修的大臣列傳稿本的為數固不少,而間接從滿漠名臣傳和國朝者獻類徽初编過录的尤不在少數。我們知道,大臣列傳稿本共四十四包,凡一千五百十七件,計有三千一百二十九篇傳,包括重複的傅,而附傳未計在内;但八十卷的清史列傳共有二千八百九十四篇傳,附傳包括在内:兩者姓名相同的傳,只有六百多篇。可是,清史列傳與滿漢名臣傳和國朝者獻類微初编相比對,三書同名的傳有三百七十一人,此外,清史列傳與满漢名臣傳同名的傳僅有四百二十六人,而與國朝者戲類徽初编同名的傳多至一千六百四十九人。但清史例傅仍有一千一百九十人既不見於滿漢名臣傅,亦不見於國朝者獻類徵初编。從中可以看出,清史列傅所獨有的一千一百九十篇你,很可能是從大臣列傳稿本轉纱來的,可惜目前北京檔案館内保存的三千多篇傳稿,乾隆以前的廖廖無幾,即乾、嘉以後的恐怕亦决不止此數,所以一時無法做出肯定的答案來。據說,台灣故宫博物院還藏有原國史館纂修的歷朝本紀,『自天命至光結朝,分满、淡文兩種,完好無缺戴台灣故宫季刊第六卷,第四期)。是否北京所缺的這一千一百九十篇傅稿,全部或部分仍保存在台灣,这今未見報導,不得聞知其許。這只有等待不久的將來,台灣海峡兩岸通郵或台灣回歸祖國以後,將兩地保存好的大臣列傳稿本比勘一下,自會有個分曉。
VOi万圣书城
根據清史列傳與大臣列傳稿本同名的六百多篇像,逐一比勘之後,有的傳,如馬爾泰傳、唐綏祖傅、岳泡得、恩長禧、與奎傳等,兩者内容幾乎完全相同,除個别字句偶有筆摄者外,甚至速一字也不差。有的傳,如王德傅,清史列傳首云『玉德,瓜爾佳氏,正紅旗满洲人者獻類徽同),而現存的大臣列傅稿本無玉德的姓氏,眉批玉德係雅德之弟。見高宗實绿乾隆六十年五月,下文又有命署山東济東泰武道一句(者獻類徽亦同),大臣列傳稿本於「武]字旁添注一「臨」字。又如德楞泰傅,清史列傳作『正黄旗蒙古人著獻類徽同),而大臣列傳稿本將「蒙古二字的乙於「正黄旗之前,下文只有『命儒臣製贊者默類徽亦同)一句,而大臣列傳稿本於贊字下添入誉日:奪橋燬寨,克卡破圍。單騎百戰,千人一揮。厌徑螺旋,大河亮渡。颯爽英姿,□口□口云云。以上玉德、德楞泰兩篇傳既不見於滿漢名臣傅,而大臣列傳稿本又與清史列傅和着獻類徵中所輯的國史館本傅」有所不同。從面不難推知,清史列傅的稿本來源,其直接鈔自大臣列傅稿本的部分,大都經過多次修改删定,究竟出於正本、副本或清本,恐怕不能一概而論。目前北京檔案館保存的大臣列傅稿本就有一人多至三四份傳稿者,而清史列傅過绿的因人而異,其獨有一千一百九十篇傳,绝大部分又不見於現存的大臣列傳稿本。上述清史列傅中的玉德傳和德楞泰傅,就是尚未經過修改删定的初稿本的兩個例證。
VOi万圣书城
現存的大臣列傳稿本中的額亦都、范文程、洪承、祁充格、陳名夏、孫承澤、费英東等傳,是乾隆三十年開館重輯大臣列傳僅存的七篇傳。拿其中额亦都、费英東、范文程三傳和清史列傳、满漢名臣傳、著獻類徽三書中相同的三傳比勘一下:稿本中瓶亦都傳的「布寨与清傅、满傅、著獻類徵三書均作「布齊,「齊字顯係齋字的形似而說,「寨、「齋一字又音同異譯;又「噶蓋一三書均作噶益,亦形似而能,又『三岔兒堡二三書均脱三字,但「嘉木湖之具浑巴颜,清傳「嘉木湖作「家穆瑚”又具」下衍一「勒字,普獻類徽全同,而满傅的勒字不衍,只「木湖作穆瑚,「浑作琿,同名異譯爲少翼又『太祖親臨哭之慟,清傅、著獻類徵兩書均脱臨字,而满傅不脱,又『進爵一等子」清傳作『授爵一等子,著獻類微同,而滿傅授作『受,亦異。稿本中的婆英東傳,如「貝勒巴喇,猜傅、满傳、。
VOi万圣书城
著獻類徵三書巴均誤作『色」又「藥赫城二三書均脱城」字。但斐侵城的「侵」字,清傳、著獻類徵兩書均作悠,而满傳作優,又『賜榭免死二次」的「赖」宇,清傅、著獻類微兩書均誤作『默」,而满傳不误。據此,知清史列傳既不同於大臣列傳稿本,又與滿洲名臣傳小同大異,但與者獻類徽全同,是額亦都、英東兩傳確係纱自者獻類微無疑了。范文程傳不見於满漢名臣傅,猜傅又不似從現存的乾隆三十年大臣列傳稿本中妙出,如稿本首云范文程,字憲斗。先世自江西樂平縣徙瀋陽」清傳删去自『字』至徒」十二字,改作瀋陽人,而者獻類徽於「字憲斗之下,作「漠軍镶黄旗人,又「師入北京之前,稿本尚有「凡檄皆署文程官階姓氏一句,今清傳全删,而者獻類徽則作畿内甫平,键伐四出,腾布文告,調發軍需,事無巨细,皆應機立辦云云。疑乾隆稿本爲初稿本,著獻類徽爲過渡本,清史列傳所绿當保删定本,只不過這個删定本没有被保存下來能了。
VOi万圣书城
清史列傳鈔自者獻類徵之例尚多,毋庸一一瀘列,今再舉纱自滿洲名臣傳之例:如伊勒慎傳中的『太祖高皇帝戊申年,清傳與滿傅祖均摄作「宗而者獻類徽不誤又「守將烈烈洱、寨薩等,清傳與滿傳均脱一「烈」字,而著獻類微不脱。又如顧八代傅中的「不宜留任部院精傳、滿傳、普就類徵三書均脱留任二字,但「直上書房的上L二字,清傳與满傳兩書均誤作尚」字,而着獻類徽不誤。上述伊勒慎、顧八代兩傳均可作為清史列傳鈔自滿洲名臣傅的例證。同時,猜傳纱自淡名臣傅的例子也不少如韓葵傳中的「平定朔漠方略,清傳、淡傅、著獻類徵三書均脱「方略二字,而弘德殿」的弘」字,清傳、淡傳兩書均避誰作宏,但者獻類微不避諱作弘,又如魏象福傳中的更科都給事中与清傅、漠傅、著獻類徵三書均脱都」字,但『郎中宋文運,清傳、漠傳兩書均脱「宋」字,而着獻類微不脱。又如張鴻翩傳中的黄河比妻家場引河身高的比字,清傅、淡傅、著獻類徽三書均設作北」給事中慕踩的『慕」字,三書均誤作幕但『同州知州藤佳選的「蘭」字,清傳、淡傳兩書均蘭,形似而訛,而着獻類徽不誤「王家堂缺口』的堂字,兩書均誤作/管,而者獻類徵不誤一按南河志」的南河」係指南選河,兩書均誤作「河南,照係類倒其字,而普獻類徽不類倒。這就很明顯可以看出,上述韓、魏象福、張鵬翻三傳都是清史列傳鈔自漢名臣傅的有力例證。
VOi万圣书城
如前所述,清史列傳的稿本來源,大别有三一,出於原國史館纂修的大臣列傳稿本,除現存稿本中相同的六百多篇傳外,還有清史列傳的一千一百九十篇傳查無下落,很可能也是出於散佚的大臣列傳稿本二,小部分鈔自满漢名臣傅(京都璃廠菊花書屋巾箱本),莲同與者獻類微重出的相加在一起,總共才有四百二十六篇傅,在清史列傅的二千八百九十四篇傳中只占七分之一弱,三大部分鈔自普獻類徽(光绪十六年陰李氏家刻本),單與清史列傳相同的就一千二百七十八篇傳,道同與滿汉名臣傳重出的加在一起,多
至一千六百四十九篇傳,占清史列傳全書的一半以上。但我們很清楚地知道,清史列傳當中的 一部分是直接鈔自原國史館纂修的大臣列傳稿本,而另一部分則是間接從满名臣傅和着獻類微過绿的。满漢名臣傳刊刻於乾、嘉之際,正在乾隆三十年(一七六六年)第二次開國史館重輯大臣列傳边於乾隆末經過多次修改删定,依次呈進之後。是知乾隆重輯的大臣列傳即爲满漢名臣傅所依接以刊刻成编者,满傳四十八卷,漠傳三十二卷,其中正傳满六百三十九人、演二百七十九人,附傳满一百三十九人、演二十八人,满漠兩傳均係绿自天命边乾隆歷次所輯认臣列傅中的著名人物。國朝者獻類徽初编七百二卷,刊於光結十六年(一八九六年,續编五百五十卷,这未刊布),其中除收绿清代名人的碑傳墓誌以外,餘均標明國史館本傳字樣。很然,不管滿漠名臣傳也好,或者着獻類微也好,绝大部分的稿本來源都出之於前清國史館歷朝所輯的大臣列傳,這些大臣列傳幾乎散佚大半以上,如今既爲清史列傅轉绿下來,雖屬第二手資料,仍不失具有較高參考價值的接近於第一手資料。
VOi万圣书城
VOi万圣书城
VOi万圣书城
《清史列传(王钟翰点校)》书目:
VOi万圣书城
清史列传  1
清史列传  2
清史列传  3
清史列传  4
清史列传  5
清史列传  6
清史列传  7
清史列传  8
清史列传  9
清史列传  10
清史列传  11
清史列传  12
清史列传  13
清史列传  14
清史列传  15
清史列传  16
清史列传  17
清史列传  18
清史列传  19
清史列传  20
VOi万圣书城
VOi万圣书城
VOi万圣书城
5.jpgVOi万圣书城
VOi万圣书城
6.jpgVOi万圣书城
VOi万圣书城

 VOi万圣书城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清史列传(王钟翰点校)》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清史列传(王钟翰点校)》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