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文史类 >>
历史文献 [500]
文学文化 [334]
诸子百家 [31]
名人文集 [407]
四库全书 [10]
敦煌文献 [20]
诗词戏曲 [142]
笔记小说 [42]
琴棋茶花 [9]
家谱族谱 [10]
社科综合 [113]
百科全书 [67]
文学文库 [18]
政经军法 [34]
人物日记 [36]
学术研究 [98]
哲学研究 [21]
工具书 [20]
宗教类 >>
佛教 [203]
道教 [30]
周易风水 [35]
书画美术类 >>
绘画艺术 [167]
书法篆刻 [37]
石窟雕刻 [50]
文物收藏 [68]
金石考古 [216]
建筑装饰 [41]
工艺美术 [11]
其它综合 [14]
美术全集 [17]
墓志碑刻 [40]
医学类 >>
中医 [422]
西医 [11]
报刊杂志 >>
民国时期 [12]
现代 [2]
古籍善本类 >>
国外收藏 [8]
国内保存 [29]
地理方志类 >>
方志 [23]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联系方式 [0]
黄式三全集 全5册 2014
黄式三全集
价      格:¥ 19.90
30天售出:134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文件格式
百度网盘 250M PDF
无需注册会员,直接点”立即购买“,付款后会自动弹出下载链接!
商品详情

 注意《黄式三全集》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黄式三全集共5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出版完成。r85万圣书城

r85万圣书城
黄式三为晚清经学大师、浙东学派的殿军人物,《清史稿》、《清儒学案》、《清代七百名人传》等皆有传。其学术成就以经学为主,兼治史学与诸子学,对礼学尤有系统的精深研究。《黄式三全集(套装共5册)》收录黄式三的全部著作,包括《论语后案》、《诗丛说》、《诗序通说》、《春秋释》、《儆居集经说》、《史说》、《书启蒙》及《黄氏塾课》等共110卷。收罗完备,校点精审,展现了黄式三在诸多领域的造诣与贡献,系国内首次整理出版。
r85万圣书城
黄式三(1789~1862),字薇香,号儆居,定海厅紫微乡(今舟山市定海区)人,清代著名学者。黄以周之父。
r85万圣书城
r85万圣书城
清道光十二年(1832)岁贡生。幼年读书成癖,父病数年,衣食盥洗,必亲自服侍。道光十四年(1834)赴乡试,母突病去世,驰归恸绝,发誓不再应考。终生治学,博览经史诸子百家,斟酌今古,不拘门户之见。30岁后精研《论语》,40岁后考究历代典章制度。50岁后专治《尚书》、《春秋》,60岁后喜读《易经》,暮年更爱言礼,以“礼可以怡情,可以淑性,可以定命”。
梁启超谓有清一代经学,唯(黄)式三一人而已。道光二十年英军侵占定海,式三迁居镇海县海宴乡黄家桥,仿韩愈作《五箴》,讽谕当局,警惕外国侵略野心。同治元年(1862)十月病卒。《清史稿》有传。
r85万圣书城
r85万圣书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学占据着主要地位,儒学的核心内容是“礼”和“仁”;不管后人作正面还是负面的评价,这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而黄以周100余万字的《礼书通故》,是记述“礼”最完备、且独具见解的著作。仅此一端,就可见其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我们也足以说,论学未可小舟山。
黄以周逝世于1899年。在波厄云谲的历史长河中,以《礼书通故》为代表的定海黄氏学术几近湮没。但认识中国文化,定海黄氏学术是绕不过去的河。
在中国近代,定海紫微庄诞生过父子两位学术名家。父亲黄式三(1789—1862),字薇香,号儆居,宗族子弟都称他为明经公,光绪十六年(1890)被敕封为征士郎、内阁中书。他的儿子黄以周(1828—1899),字元同,号儆季,曾担任江阴南菁书院院长十五年,钦赐内阁中书衔,在晚清与俞樾、孙诒让并称为“浙江三先生”。父子俩著作等身,现在藏于国家图书馆、天一阁藏书楼等的刊印本和手稿尚有38种,500余万字。这些著作在经学、史学和子学领域皆有创造性成果,其中经学中的礼学,集两千年来礼学研究之大成,尤为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如章太炎、梁启超等所推崇与钦佩。《清史稿》称赞他们“博综群经”,“博文约礼,实事求是,道高而不立门户”。他们的成就使舟山人走进了中国的学术史。我们可以说,在近代灿烂的学术谱系中,有一页属于定海黄氏。
黄氏学术以经学为主。关于《周易》有《易释》、《周易故训订》、《周易注疏剩本》、《十翼后录》;《尚书》有《尚书启蒙》、《尚书讲义》;《春秋》有《春秋释》;“三礼”有《礼说》、《礼书通故》、《礼说略》、《五礼异义》;《论语》有《论语后案》。其他《经说》、《群经说》、《经训比义》、《经说略》都阐述经学思想。另外,黄氏在史学、子学领域也成就卓然,有《史说》、《读通考》、《史说略》、《周季编略》、《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和《读子集》、《子叙》、《军礼司马法考征》、《子思子辑解》、《晏子春秋校勘记》等著作。
这些著作中,《论语后案》和《礼书通故》的影响最为深远。
《论语后案》是一部关于《论语》的注释研究著作。《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时人的言行,后人把它当作研究孔子的人生论和社会政治思想最可靠的资料。孔子被奉为圣人,孔子思想开辟了中国文化的长江黄河,因此历代对《论语》的注释如星汉灿烂。其中何晏的《论语集解》为汉学的代表作,朱熹的《论语集注》为宋学的代表作,这两部注本最有价值。黄式三撰写的《论语后案》,先具录《集解》、《集注》,再加入自己引用了明清学人研究成果的《后案》,近乎梳理了《论语》学史。他自谓42岁初成时,放驰的心始有了安顿处。读者则依据这部书,可以比较全面地领会各家各派的观点和倾向。因此,晚清以言辞过苛著称的李慈铭也评价其“不专主汉宋,而悉心考据,务求至当。其诠释义理,亦深切著明,绝去空疏诘曲之谈”(《越缦堂读书记》)。鲁迅先生的老师、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国学泰斗的章太炎也说:“黄式三为《论语后案》,时有善言,异于先师,信美而不离其枢者也。”(《清儒》)当代著名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专家冯契教授主编《哲学大辞典》,在“论语”条目下也列其为八种重要的注释著作之一。
《礼书通故》是黄以周的代表作。他从三十二岁至六十一岁,尽三十年的精力才完成。全书四十九目,一百卷,洋洋100余万字,对中国古代的礼制、学制、封国、职官、田赋等问题条分缕析,详加考稽,总结了两千年来的礼学研究成果。那个时代,“礼”的问题包括政治体制、法律规程和伦理风俗等领域,是封建殿堂的构架、砖瓦和外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核心地位,因此这部著作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其为定海黄氏赢得了不朽的学术地位。晚清公认的国学大师俞樾在《礼书通故序》中记道:“惟礼家聚讼,自古难之。君为此书,不墨守一家之学,综贯群经,博采众论,实事求是,惟善是从。……其宏纲巨目,凡四十有九,洵足究天人之奥,通古今之宜。”以“新民说”名满天下的梁启超,撰写《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时也说到:《礼书通故》“这部书可谓为集清代礼学之大成”。
在黄氏父子的著作中,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贯穿始终。中国的传统学术发展到清代,经过了汉学和宋学两个时代。汉学重视训诂工作,解释字词的原本音义;宋学重视理旨,发挥经典中的社会意义。黄氏的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出发,不迷信传统和权威,对于汉学、宋学中的观点择善而从。因此黄氏的工作,一方面是对两千年学术的总结,呈现经学这一主流思想的恢宏和系统;另一方面也有着强烈的政治关怀。黄氏与凌廷堪、阮元等一起,倡导以“礼学”代“理学”,强调“礼”在实践之中,制度建设是首要之义,旨在继承宋学关怀社会的精神又补救其空疏之弊。他们纵然没有成为时代政治的先导,但维设和改良社会制度的襟怀当令人敬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学占据着主要地位,儒学的核心内容是“礼”和“仁”;不管后人作正面还是负面的评价,这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而黄以周100余万字的《礼书通故》,是记述“礼”最完备、且独具见解的著作。仅此一端,就可见其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
黄氏学术以家学相传为主。黄式三的曾祖父黄士立号“学礼公”,祖父黄必悌为庠生,父亲黄兴梧“以《易》《诗》著名庠序”(《先考明经公言行略》),到年老的时候还喜欢读《孟子》。紫微黄氏家族具有世代习经的传统。
黄式三在八岁时进入家塾读书,父亲为启蒙老师。黄式三《族谱叙》记:“式三束发受书,夙闻家学。”黄以周《先考明经公言行略》也记:“茂才公式三父兴梧尝笃爱之,教读诸经,期成远大器。”定海地处偏僻,文教并不发达,黄式三虽然十一岁时曾拜定海杨际和、杨思绳为师,学习写应试文字,但经学基础承自于家学。
黄以周也少承家学,他七岁开始随父读《礼》,奠定了一生的学问基础和志向。十九岁开始编著《十翼后录》,又早晚向父亲请教疑难问题。从留存的著述情况看,也明显可见是子承父学,一脉相传。
经过黄以周的发扬广大,定海黄氏学术发展到了高峰。他任职浙江书局时,与国学大师俞樾相交,俞樾以同道相待,“优礼答之,不敢以师自居也”(唐文治《黄元同先生学案》)。虽然黄氏学术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但黄以周以教育的手段来推广学术,其学术思想仍对中国近代学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他在江阴南菁书院的讲学生涯,使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留下了令人瞩目的名字。
r85万圣书城
r85万圣书城
黄式三列传:
r85万圣书城
黄式三(1789——1862),字薇香,浙江定海人。
r85万圣书城
  性至孝,父素严,先意承志,恒得欢心。尝赴省试,母暴卒干家,归而号恸几绝,誓不再应举。以岁贡终。每值父母祭日,涕泣哀思,行之终身如一日。
r85万圣书城
  于学不守门户,博综群经。治《易》,言卦辞爻辞一意相承;六十四卦爻辞同者,亦一意相承。又释《系辞》“衰世”之意,谓伏羲世衰而神农作,“《易》之兴也其于中古平”。中古,谓神农也,以此申神农重卦之义。治《春秋》作《释救》、《释人》、《释名》、《释盗》、《释杀》、《释妇人》,以订杜预《释例》之讹。特长治《三礼》,论郊禘论学校,并谨守郑君家法。其说匠人明堂之制,阐发郑义尤精。凡撰《易释》四卷,《尚书启蒙》三卷,《诗从说》一卷,《叙说通》二卷,《诗传笺考》二卷,《春秋释》二卷,《论语后案》二十卷。读史喜《文献通考》,虽穷居无位,而当世之务筹之甚熟。作《兵事十策》,欷歔于海上之事,惜无用其言者,越数岁,事果验。
r85万圣书城
  居闲处默,反体此心,阴阳消长,悚然危惧,谓寂守于内,非入学之道。乃仿韩愈作《五箴》,提呼惕息,老而愈确。顾对人乐易,不立崖岸。苟遇请益,告之一出于诚。以此群服其义,而后生之造就尤众。年七十四,得偏痹疾,病革,命诸子扶之起,书别语告兄弟宗族门弟子,端坐而逝。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黄式三全集》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黄式三全集》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