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文史类 >>
历史文献 [538]
文学文化 [356]
诸子百家 [31]
名人文集 [418]
四库全书 [10]
敦煌文献 [22]
诗词戏曲 [146]
笔记小说 [42]
琴棋茶花 [9]
家谱族谱 [10]
社科综合 [115]
百科全书 [68]
文学文库 [18]
政经军法 [34]
人物日记 [37]
学术研究 [100]
哲学研究 [21]
工具书 [21]
宗教类 >>
佛教 [210]
道教 [35]
周易风水 [36]
书画美术类 >>
绘画艺术 [183]
书法篆刻 [43]
石窟雕刻 [50]
文物收藏 [73]
金石考古 [226]
建筑装饰 [44]
工艺美术 [11]
其它综合 [16]
美术全集 [17]
墓志碑刻 [41]
医学类 >>
中医 [457]
西医 [13]
报刊杂志 >>
民国时期 [12]
现代 [2]
古籍善本类 >>
国外收藏 [10]
国内保存 [29]
地理方志类 >>
方志 [24]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联系方式 [0]
李东阳集 全4册/湖湘文库 岳麓书社
李东阳集
价      格:¥ 15.80
30天售出:116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文件格式
百度网盘 80M PDF
无需注册会员,直接点”立即购买“,付款后会自动弹出下载链接!
商品详情

 注意《李东阳集》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李东阳集》共4册,第4册为续编。作者是李东阳,是岳麓2008年12月出版的书籍,为湖湘文库之一。IXV万圣书城

IXV万圣书城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中独具地域特色的重要一脉。特别是近代以来,一批又一批三湘英杰,以其文韬武略,叱咤风云,谱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篇章,使湖湘文化更为绚丽多彩,影响深远。为弘扬湖湘文化、砥砺湖湘后人,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决定编纂出版《湖湘文库》大型丛书。
IXV万圣书城
IXV万圣书城
李东阳集目录
诗稿 
二十卷文稿 
三十卷诗后稿
 十卷文后稿
 三十卷杂记
南行稿
北上录
讲读录
东祀录
集句录·集句后录
哭子录
求退录
补遗
怀麓堂诗话
附录
铭传论
辨文启
考记
年谱
杂纪
IXV万圣书城
IXV万圣书城
精彩书摘
  买花不识城市途,园中看花非我徒。画图翦彩尽成幻,空有爱花犹故吾。吾家海榴四五株,意欲借之如借书。自言花借不在好,仅取数尺青扶疏。墙根老枝不盈掬,欲借真惭少妆束。风披雨渐成阴,纵遣无花看亦足。城西官陌无尘埃,呼童把送休迟徊。花根岁暮幸勿返,还我诗逋十韵来。
  题黄子敬编修所藏登瀛图
  编修黄子敬家藏瀛洲图,吾外舅蒙翁三跋在焉。盖子敬之先公为翁同年进士,而翁又其郡大夫也。予刻类博稿旧草中得二跋,叹遗文不可尽见,悲歌当哭,于此有不得已云。
  晋阳城上龙乘云,日角照地成龙文。大开文馆集贤俊,幕府诸僚才出群。层楼杰阁丽霄汉,左图右史穷朝曛。瀛洲万里人平步,俯视人世皆尘氛。龙飞上天御八极,十有八人为羽翼。庙堂台鼎何足论,半是凌烟画中客。晋阳一家家化国,回视门庭为国敌。尽将文学变戎功,谁辩河汾太平策。纷纷世上功名徒,至今摹画瀛洲图。衣冠犹存岁月改,粉墨散落随江湖。翰林黄郎家在莆,莆翁史笔今董狐。由来词翰类博奕,人道我翁多相谟。愿君宝此为故事,黄阁清风无世无。
  刘户部所藏张汝弼草书
  南安太守东海翁,归来两袖乘天风。眼前万事不挂齿,睥睨六合称书雄。横挥直扫百态出,或舞鸾凤腾蛟龙。一从篆隶变行草,世间此艺难为工。自信早学宋昌裔,晚向怀素逃形踪。公孙大娘不识字,物艺乃与书法通。颜家屋漏古钗脚,纵使异法将无同。古人逝矣不复见,此翁岂在今人中。江南纸价几翔踊,白金彩币题青铜。家藏万纸付儿辈,谁谓此翁归橐空。
IXV万圣书城
作者简介
IXV万圣书城
李东阳(1447~1516),明朝诗人、书法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茶陵(今属湖南),历任弘治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IXV万圣书城
李东阳原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省茶陵县),因此,明清两代人士大都以“长沙”或“茶陵”的地名代称他。他自己曾说“东阳楚人而燕产”(《蜀山苏公祠堂记》)。就是说,他的籍贯在湖南,但出生在北京。天顺七年(1463)中进士后,在翰林院任职三十年,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侍讲学士。以后,在内阁任职十八年。明朝将宰相改称内阁大学士,他历任文渊阁、谨身殿、华盖殿大学士(首相)。弘治年间,天下称为“贤相”。
  李东阳不仅是明代著名的宰相,而且是著名的全国文学领袖。《明史》说:“宰相李东阳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他当了四十多年的全国诗文领袖。他的诗歌创作,“领袖一时”’(《四友斋丛说》),即领导了成化、弘治这一历史时代。他的诗歌风格,“溯流唐代”、“出入宋元”(《明史·文苑传序》),在兼师唐、宋、元诗之长的同时,又创造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即“流丽”(王夫之语)的风格。他的散文,继承和发扬了《史记》、特别是唐宋诸大家的古文传统,为明代的“文章正宗”(黄宗羲语)之一。李东阳诗文的历史地位,可用“为明代一大宗”(《四库全书总目》)一语予以概括。
IXV万圣书城
李东阳长期生活在北京。幼习书法, 4岁能写径尺大字,代宗曾召试,喜而抱至膝上,赐果钞。英宗天顺八年(1464)进士,授编修。后任侍讲学士、东宫讲官。孝宗时任太常少卿,上书议时政得失,多有匡正,擢升礼部右待郎,入内阁专典诰□,阁中疏草多出其手。弘治八年(1495),直文渊阁参预机务,累迁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为朝廷重臣。武宗立,太监刘瑾专权,老臣、忠直官员放逐殆尽,屡遭迫害,独李东阳依附周旋,委蛇避祸,颇为当世气节之士所不满和非议,但他未曾助纣为虐,反"潜移默夺,保全善类,天下阴受其庇"(《明史·李东阳传》),遭刘瑾迫害的官员,东阳皆委曲匡持,或明或暗地尽力保护和营救。后刘瑾诛,李东阳上书责己"因循隐忍,所损亦多,理宜黜罢",帝慰留之。赠太师。死后谥文正。
明永乐、成化间,文坛流行"台阁体",内容贫弱冗赘,形式典雅工丽,文运极衰。至弘治中期,前七子起,"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复古文学运动取代了"台阁体"。李东阳上承台阁体,下启前后七子,在成化、弘治年间,以朝廷大臣地位主持诗坛,奖励后进,颇具声望及影响,形成了以他为首的"茶陵诗派"。其散文追求典雅流丽,主张师法先秦古文,未脱台阁体风;其诗则力主宗法杜甫,强调法度音调,又写拟古乐府诗百首,已开前后七子创作趋向之先河,对前后七子有明显影响。
李东阳的诗作以拟古乐府较著名,咏怀史实、抒己感慨,或指斥暴君虐政,或同情人民疾苦。如《筑城怨》,极写秦始皇时事:"筑城苦,筑城苦,城上丁夫死城下,长号一声天为怒,长城忽崩复为土。"又如《三字狱》,指斥秦桧以"莫须有"三字害岳飞:"三字狱,天不服,服不服,杀武穆。□臣败国不畏天,区区物论真无权!"它如《易水行》、《淮阴叹》、《明妃怨》、《五丈原》、《马嵬曲》、《金字牌》等,笔涉秦始皇、荆轲、韩信、王昭君、诸葛亮、杨贵妃、岳飞等众多古人古事,所论皆较中肯深刻而正气凛然。乐府诗外,多为应酬题赠之作,无可取。其余五七言诗尚有佳作,如《春至》,忧国悯民,深叹"东邻不衣褐,西舍无炊烟。农家望春麦,麦种不在田。流离遍郊野,骨肉不成怜",致使自己"对食不能餐"。又如《寄彭民望》、《风雨叹》等,感时伤世,道己深情。他的诗亦长于写景抒情,能于平淡词语中出清新意境。如《北原牧唱》:"北原草青牛正肥,牧儿唱歌牛载归。儿家在原牛在坂,歌声渐低人更远。山苍茫,水清浅。"又如《夜窗听雨》写夜雨静谧与听雨遐想,读来如身临其境。李东阳散文包括赋、序、记、论、传、杂著、题跋、状疏等,其中以记、传、杂著较佳。如《游西山记》、《听雨亭记》、《记女医》等,或写建筑,历历在目;或写雨景,描绘入微;或写不学无术、骗取钱财之"女医",剖析至深。其文流畅典雅,说理有力,师先秦古文之意可见。又有《怀麓堂诗话》一卷,论诗多附合严羽,较偏重音调、用字、结构而较少涉及内容,对剽窃模拟之作,极以为非。
李东阳为官50年,史称其"坐拥图书消暇日",故著作颇多。曾于孝宗时奉旨任总裁官,撰《明会典》180卷,史料丰富。又著《新旧唐书杂论》 1卷,摘唐史事迹,辨其是非,前人评其多为影射或借以自明心迹之处。清康熙时茶陵州学正廖方达集李东阳诗文,成《怀麓堂集》,今存,刊为100卷,计诗30卷、文60卷、杂著10卷。集前有李东阳"自序",是李为拟古乐府所作,廖方达移此为全集序。
IXV万圣书城
  
IXV万圣书城
书友对《李东阳集》的评价:
IXV万圣书城
还好,一直想买这本李东阳集,很期待校对者会怎样处理李东阳的文集。希望会收录李东阳大量的轶文,但很可惜,校对者没有做这方面的工作,实在遗憾。整理轶文,应是文集校对者的重要工作,不能仅以简单校对即为过去,只有这样对此人文字有宏观把握,整理出来也才更有价值。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明代前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李东阳原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省茶陵县),因此,明清两代人士大都以“长沙”或“茶陵”的地名代称他。他自己曾说“东阳楚人而燕产”(《蜀山苏公祠堂记》)。就是说,他的籍贯在湖南,但出生在北京。天顺七年(1463)中进士后,在翰林院任职三十年,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侍讲学士。以后,在内阁任职十八年。明朝将宰相改称内阁大学士,他历任文渊阁、谨身殿、华盖殿大学士(首相)。弘治年间,天下称为“贤相”。   李东阳不仅是明代著名的宰相,而且是著名的全国文学领袖。《明史》说:“宰相李东阳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他当了四十多年的全国诗文领袖。他的诗歌创作,“领袖一时”’(《四友斋丛说》),即领导了成化、弘治这一历史时代。他的诗歌风格,“溯流唐代”、“出入宋元”(《明史·文苑传序》),在兼师唐、宋、元诗之长的同时,又创造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即“流丽”(王夫之语)的风格。他的散文,继承和发扬了《史记》、特别是唐宋诸大家的古文传统,为明代的“文章正宗”(黄宗羲语)之一。李东阳诗文的历史地位,可用“为明代一大宗”(《四库全书总目》)一语予以概括。 买花不识城市途,园中看花非我徒。画图翦彩尽成幻,空有爱花犹故吾。吾家海榴四五株,意欲借之如借书。自言花借不在好,仅取数尺青扶疏。墙根老枝不盈掬,欲借真惭少妆束。风披雨渐成阴,纵遣无花看亦足。城西官陌无尘埃,呼童把送休迟徊。花根岁暮幸勿返,还我诗逋十韵来。   题黄子敬编修所藏登瀛图   编修黄子敬家藏瀛洲图,吾外舅蒙翁三跋在焉。盖子敬之先公为翁同年进士,而翁又其郡大夫也。予刻类博稿旧草中得二跋,叹遗文不可尽见,悲歌当哭,于此有不得已云。   晋阳城上龙乘云,日角照地成龙文。大开文馆集贤俊,幕府诸僚才出群。层楼杰阁丽霄汉,左图右史穷朝曛。瀛洲万里人平步,俯视人世皆尘氛。龙飞上天御八极,十有八人为羽翼。庙堂台鼎何足论,半是凌烟画中客。晋阳一家家化国,回视门庭为国敌。尽将文学变戎功,谁辩河汾太平策。纷纷世上功名徒,至今摹画瀛洲图。衣冠犹存岁月改,粉墨散落随江湖。翰林黄郎家在莆,莆翁史笔今董狐。由来词翰类博奕,人道我翁多相谟。愿君宝此为故事,黄阁清风无世无。   刘户部所藏张汝弼草书   南安太守东海翁,归来两袖乘天风。眼前万事不挂齿,睥睨六合称书雄。横挥直扫百态出,或舞鸾凤腾蛟龙。一从篆隶变行草,世间此艺难为工。自信早学宋昌裔,晚向怀素逃形踪。公孙大娘不识字,物艺乃与书法通。颜家屋漏古钗脚,纵使异法将无同。古人逝矣不复见,此翁岂在今人中。江南纸价几翔踊,白金彩币题青铜。家藏万纸付儿辈,谁谓此翁归橐空。
IXV万圣书城
IXV万圣书城
李东阳集前三次为重版,删去了老版的索引,第四册为新增,新版反而选用了清刻为底本,据说较好,但未出校记。总体满意。
IXV万圣书城
李东阳集这套书的内容很好,比旧版全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李东阳集》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李东阳集》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