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文史类 >>
历史文献 [501]
文学文化 [336]
诸子百家 [31]
名人文集 [409]
四库全书 [10]
敦煌文献 [20]
诗词戏曲 [142]
笔记小说 [42]
琴棋茶花 [9]
家谱族谱 [10]
社科综合 [113]
百科全书 [67]
文学文库 [18]
政经军法 [34]
人物日记 [36]
学术研究 [98]
哲学研究 [21]
工具书 [20]
宗教类 >>
佛教 [203]
道教 [31]
周易风水 [35]
书画美术类 >>
绘画艺术 [168]
书法篆刻 [38]
石窟雕刻 [50]
文物收藏 [68]
金石考古 [216]
建筑装饰 [41]
工艺美术 [11]
其它综合 [14]
美术全集 [17]
墓志碑刻 [40]
医学类 >>
中医 [423]
西医 [11]
报刊杂志 >>
民国时期 [12]
现代 [2]
古籍善本类 >>
国外收藏 [8]
国内保存 [29]
地理方志类 >>
方志 [23]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联系方式 [0]
徐复观文集(修订本)全5册
徐复观文集
价      格:¥ 14.80
30天售出:110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文件格式
百度网盘 300M PDF
无需注册会员,直接点”立即购买“,付款后会自动弹出下载链接!
商品详情

 注意《徐复观文集》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徐复观文集》PDF电子书共5册,由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v2X万圣书城

《徐复观文集(修订本)(共5卷)》,包括:第一卷《文化与人生》、第二卷《儒家思想与人文世界》、第三卷《中国人性论史·先锋篇》、第四卷《中国艺术精神》和第五卷《两汉思想史》。v2X万圣书城

前二卷收录单篇文章,后三卷收录学术专著。第一卷《文化与人生》,收录了徐复观论文化问题及个人身世的有代表性的文章,展示了他的文化哲学及中国文化观,以及他的学问的根基、背景与历程。全卷文章分五组:(一)文化哲学基本理论的阐述;(二)中国文化特点的审视;(三)当代文明危机的反思;(四)现代艺术精神的批判;(五)人生往事与心路历程的回溯。第二卷《儒家思想与人文世界》,收录了徐复观研究中国思想史的有代表性的论文,其中有个别篇章是学术专著的选录,展示了他对中国思想史作“现代的疏释”的态度、方法与基本思路,特别是他对以儒家思想为重点的中国哲学思想史和中国文学思想史的理解和阐释。全卷文章分三组:(一)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方法与态度;(二)中国哲学思想史研究;(三)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第三卷《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收录了徐著同名专著的各序及全部正文,展不了徐复观对中国道德精神所作的“现代的疏释”。第四卷《中国艺术精神》,收录了徐著同名专著的各序、全部正文及附录之一《中国画与诗的融合》,展示了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所作的“现代的疏释”。第五卷《两汉思想史》(选录),选录了徐著《两汉思想史》一至三卷中的主要篇章,所选文字约占原书的三分之一,展示了徐复观对中国专制政治形成时期思想史的反思,特别是他对儒家命运的同情理解和对专制政治的抗议精神,以及对中国史学精神所作的“现代的疏释”。v2X万圣书城

 v2X万圣书城

v2X万圣书城

v2X万圣书城
徐复观文集书摘:
v2X万圣书城

以资藉许多既成的“文化财”,模仿许多既成的“文化财"。但只要创造成功.则他一定会表现个性。替如人学文章,学字画,尽管他读了许多文章,临摹许多字画,假定他成了功,便不管他是学的那一派别,则派别对他而言,自有其共性;而在他对派别而言,则必有其个性。八大家的散文有其共性,但每个人,甚至连父子兄弟的三苏,也各有其个性。中国的字画,有其总底共性,但过去常有南北之不同;而不论在北碑南帖、北画南画中,每一个人都各有其个性。否则就是说此人的诗文字画没有成家(成家,即是表现个性、没有成家的东西,在文化上无大价值。若人家的诗文字豳成了家,已有了个性,但在外行人看来,则恰是“黑夜里所看的牛总是黑的”一样‘以“将无同"的心情去漠然说其好或坏。其实,这种好坏之见,在行家看来,都是小相干的。一个民族的文化,对其内而言,则成为此一民族文化的共性;对其他民族的文化而言,则成为此一民族的个性。这和某派的作品,一方面是代表此派的共性,一方面是代表此派中某人的个性一样。所以我们可以对西方文化而说中国的文化。有人以为一个民族会不断吸收许多其他民族的文化,如中国之音乐、工艺品,有许多是受了中东诸“民族”的影响:尤其是思想上,是受了印度佛教的影响。真正是纯中国土产的东西,早不存在,还谈什么中国文化的个性?这种说法,是把个性只看作一种自然底死物,而不是看作一个创造的核心。由我上面所说I应知此种看法完全是错误的。即以现在的国乐而论.我们尽管有的来自波斯,有的来自印度;但到了我们手亡以后,便决非波斯的音乐,决非印度的音乐,而依然是我们自己的音乐,所以依然不妨说是“国乐"。除非我们的音乐,还完全是在模仿底阶段。佛教自东汉人中国.开始依附道家,东晋乃能自立,隋唐始臻岡熟。但圆熟底佛教,便是天台、华严、掸宗等,富有中国个性底佛教,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底佛教。日本的佛教传自中国,但是日本佛教的性格.便与日本民族性格融合在一起而成为日本的佛教。中国当然要努力吸收西方文化;但假使中国民族的生命力未竭,这种吸收能够成功,则将也如过去吸收佛教一样,中国文化会以更高底个性出现,我们依然要对其他民族的文化而提出我们中闰的文化。决不能说德国、英国、芙国那一国的文化,即等于中国文化。西方同是一个文化根源,佢海洋大陆,既风会各殊,德法仅一莱因河之隔,在文化的气质上’仍各有其特性。中国文化之有个性,中国吸收西方文化后依然还有个性,这是由文化的本质所决定的。不过,若是我们说思想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则这种特性的发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它会受到各人天陚上的限制。对思想的要求与能力,各人并不相同。v2X万圣书城
所以任何时代,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作同样深度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它会受到生活上的限制〃若是体力劳动,占领了整个的生活时间.任何人也不能好好地思想。希腊的“学”,是出于商业资本已有了相当存积后的生活v2X万圣书城
“闲暇";为了得到这种闲暇.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们,竞会承认奴隶制度的合理性。而孟子所说的“劳心"、“劳力”的分丁〃这是历史事实上的必然.并不含有什么阶级反动的意识。因此,现代由科学进步而来的技术上的成就,是对于人的体力劳动的解放,同时也应该是思想能力的解放。但亊实上,越是现代化的地方,便越是不思不想的地方。有人说,现代人不追问“为了什么",而只追问“怎么力、"0例如不追问“为什么要就职”,“就职后应当如何”,而只集中于“怎样才可以就职”。“怎么办”,当然也是一种思想的运用;但这种思想的运用,常是以感官为主,把思想拘限在事物的表层上,拘限在事物的孤立地个体上;作为思想特性的向深度与广度的推展扩大,在这种情调之下,是发挥不出来的。所以现代人只是生活于自己衷层的“感官机能”。这种感官机能,并不曾通向自己的内心;更不曾把感官的活动,在内心上稍加凝注,因而把它由向内的沉潜而加以提炼、净化。同时’仅靠感官机能所了解的客观亊物,也是各个孤立的;活动的本身,只是从“这里”被动的移到“那里”,没有法则上与意义上的关连。一个人,仅凭眼睛看,耳朵听,而不把者的听的反求之于自己的心,追问一下看和听的究竞,便只是茫然的看,茫然的听,并不能真正意识地感到是“自己"在看,“自己"在听;即是宥和听,并没有真正和内己的生命整体连在--起,只是在“眼前"“耳边”.飘来飘去。同时,被看和被听的东两.因为不曾与人的生命整体连上,所以也只是“过眼云烟”.客观的东西,不曾真止和主观连在一起。因此,现代人的生活,是在探求宇宙奥秘面前的浮薄者,是在奔走骇汗地热闹屮的凄凉者,是由机械、支票‘把大家紧紧地缚在一起的当中的分裂者,孤独者。再简单地说,现代人的生活,既失掉了主体性,因而也不曾把握到客观,而只是一群熙熙攘攘地“阴影”。这比佛说的“芸芸众生”,还要混沌,空虚、飘荡。为什么?因为现代人已经把“思想"从自己的生活中,驱逐出去了。爹术界,肯从事于研究中国文化工作的人,多承乾嘉恆饤考订之余弊,一生典之校勘、训沽,而不肯深入到古典中的思想问题。他们表面上很谦虚的说为我的力所不逮”;而实际则是守着一种错误观念,以为一涉及思想,便玄虚抖学。实则古典是古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所说出、所写成的,其中有的偏的记载,但事实依然织入了关涉者的思想在里面。所以由校勘、训诂以进人研究工作自然的顺序。不仅校勘、训诂,是把握古人思想的工具;并且把握想,也为确定校勘、训诂所不可缺少的条件。治学的方法,开始是由局部的全体;接着也要由全体的观点、脉络,以检证局部,判断局部。局部与全体,的交互参验之下,以得出某种可靠的结论的。校勘、训诂,是对局部的了解;全体的把握。排斥思想性的研究丁.作,必然也会影响到他们所作的校勘、训作,因其过于零碎、浅薄,常常流于虚妄。所以这一派人士所作的研究丁以科学的口号开始,以不科学、反科学的收获告终。这只要稍稍了解我们由校勘、训诂而进到思想.在治学上固然是一种0然的历程。但是校勘、训诂的心智活动,和进人到思想研究时的心智活动,实属于髙低两种不同的层次。没有由思想的探求以得到思想训练的人,当他在不能不牵涉到思想问题时,便会陷入混乱支离,缺乏起码的由逻辑推理而来的条贯性。清代的焦循、阮元这一辈人,已经是如此;在今天则更不堪闻问。若从此一角度看,则不谈思想问题,倒反而可以减少混乱。但世界上怎会有没有思想的学问?治思想史,是要以历史的线索,时代的背景,古人个别的置境和性格,来解答古人所进遇和想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在思考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方法?遇到了什么曲折?受到了什么限制?得到了什么效果?还遗留下了什么问题?简言之,研究者的苜要任务,是在站在古人的立场、时代,尽心加以疏导,在疏导中得出批评结论。治思想史的人,应该承认我们对古人的思想,几乎不可能作到全般的了解;所以疏导决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西方有种说法是“只有竹学,没有哲学史”;这话的意思是在指出写哲学史的人,常在无意之中,把自己的哲学套在古人的身上去了。这是我们应叫努力加以避免的。
v2X万圣书城

v2X万圣书城
《徐复观文集(修订本)》目录:
v2X万圣书城

v2X万圣书城
《徐复观文集一卷》目录:v2X万圣书城
徐复观先生谈中国文化v2X万圣书城
一、文化的定义是什么?v2X万圣书城
二、文化在本质上有没有中西之别?v2X万圣书城
三、文化既有中西的分别,那么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v2X万圣书城
四、文化既然有中西的分别,然则有没有古今的分别?古今的v2X万圣书城
文化的共通性和特殊性又如何?v2X万圣书城
论传统v2X万圣书城
一、何谓传统v2X万圣书城
二、传统的横断面与文化的横断面v2X万圣书城
三、中国五四时代反传统以后的归趋v2X万圣书城
文化的中与西v2X万圣书城
文化的“进步”观念问题v2X万圣书城
v2X万圣书城
v2X万圣书城
v2X万圣书城
心的文化v2X万圣书城
一、人生价值的根源v2X万圣书城
二、对于“心”的误解v2X万圣书城
三、心的作用所表现的各种价值v2X万圣书城
四、由工夫所呈现出的本心,是了解问题的关键v2X万圣书城
五、总结——心的文化的特点v2X万圣书城
中国文化的伏流v2X万圣书城
中国文化的层级性v2X万圣书城
中国文化中的罪恶感问题v2X万圣书城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之成长v2X万圣书城
中国孝道思想的形成,演变及其在历史中的诸问题v2X万圣书城
中国文化中"平等"观念的出现v2X万圣书城
儒家政治思想的构造及其转进v2X万圣书城
政治与人生v2X万圣书城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性格及其历史的命运v2X万圣书城
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v2X万圣书城
一个伟大知识分子的发现v2X万圣书城
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之回向v2X万圣书城
国家的两重性格v2X万圣书城
中国人对于国家问题的心态v2X万圣书城
"台独"是什么东西!v2X万圣书城
中国人文精神与世界危机v2X万圣书城
世界危机中的人类v2X万圣书城
樱花时节又逢君v2X万圣书城
不思不想的时代v2X万圣书城
思想与时代v2X万圣书城
科学与道德v2X万圣书城
再谈知识与道德问题v2X万圣书城
我们在现代化中缺少了点什么——职业道德v2X万圣书城
聪明?知识?思想v2X万圣书城
沧海遗珠v2X万圣书城
言行之间v2X万圣书城
儿童的成长与家庭v2X万圣书城
怎样当一个大学生v2X万圣书城
苦难时代的知识青年v2X万圣书城
我们的学校v2X万圣书城
个人主义的没落v2X万圣书城
……
v2X万圣书城

《徐复观文集二卷》目录:v2X万圣书城
研究中国思想史的方法与态度问题v2X万圣书城
v2X万圣书城
v2X万圣书城
v2X万圣书城
v2X万圣书城
v2X万圣书城
治思想史的方法问题v2X万圣书城
我的若干断想v2X万圣书城
答辅仁大学历史学会问治古代思想史方法书v2X万圣书城
v2X万圣书城
v2X万圣书城
v2X万圣书城
v2X万圣书城
《王充思想评论》序v2X万圣书城
儒家精神之基本性格及其限定与新生v2X万圣书城
一、环绕此一问题的论争v2X万圣书城
二、儒家精神的基本性格v2X万圣书城
三、成就中的限定v2X万圣书城
四、时代的新生v2X万圣书城
儒家在修已与治人上的区别及其意义v2X万圣书城
向孔子的思想性格回归v2X万圣书城
有关中国中一个基题的考察v2X万圣书城
中国自由社会的创发v2X万圣书城
孟子思想的基本结构及人治与法治问题v2X万圣书城
荀子政治思想的解析v2X万圣书城
儒家对中国历史支使挣扎之一例v2X万圣书城
博士性格的演变与西汉的经学思想v2X万圣书城
中国的治道v2X万圣书城
象山的学述v2X万圣书城
程朱异同v2X万圣书城
三民主义思想的把握v2X万圣书城
思想与人格v2X万圣书城
悼念熊十力先生v2X万圣书城
重印《佛家名相通释》序v2X万圣书城
熊十力大师未完成的最后著作——《先世述要》v2X万圣书城
如何读马浮先生的书v2X万圣书城
悼念新亚学院v2X万圣书城
日本德川时代之儒学与明治维新v2X万圣书城
儒道两家思想在文学中的人格修养问题v2X万圣书城
传统的文学思想中诗的个性与社会性问题v2X万圣书城
中国文学中的想像问题v2X万圣书城
中国文学中的想像与真实v2X万圣书城
西汉文学论略v2X万圣书城
《文心雕龙》浅论之一v2X万圣书城
《文心雕龙》浅论之二v2X万圣书城
《文心雕龙》浅论之三v2X万圣书城
《文心雕龙》浅论之四v2X万圣书城
《文心雕龙》浅论之五v2X万圣书城
《文心雕龙》浅论之六v2X万圣书城
《文心雕龙》浅论之七v2X万圣书城
如何开始文艺写作v2X万圣书城
《历代诗论》序
v2X万圣书城

《徐复观文集三卷》目录:v2X万圣书城
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v2X万圣书城
v2X万圣书城
再版序v2X万圣书城
第一章生与性——中国人性论史的一个方法上的问题v2X万圣书城
v2X万圣书城
v2X万圣书城
v2X万圣书城
第二章周初宗教中人文精神的跃动v2X万圣书城
一、概述v2X万圣书城
二、周初文化的系属问题v2X万圣书城
三、敬的观念之出现v2X万圣书城
四、原始宗教的转化v2X万圣书城
五、周初人文精神对人性论的妊育及其极限v2X万圣书城
第三章以礼为中心的人文世纪之出现,及宗教之人文化——春秋时代(纪前七二二一四八○年)v2X万圣书城
一、周室厉幽时代宗教权威之坠落及其原因v2X万圣书城
二、礼与彝的问题v2X万圣书城
三、春秋时代是以礼为中心的人文世纪v2X万圣书城
四、宗教的人文化v2X万圣书城
五、性字之流行及向人性论的进展v2X万圣书城
第四章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其性与天道v2X万圣书城
第五章从命到性——《中庸》的性命思想v2X万圣书城
第六章从性到心——孟子以心善言性善v2X万圣书城
第七章阴阳观念的介入——《易传》中的性命思想v2X万圣书城
第八章从心善向心知——荀子经验主义的人性论v2X万圣书城
第九章先秦儒家思想的综合——大学之道v2X万圣书城
第十章历史的另一传承——墨子的兼爱与天志v2X万圣书城
第十一章文化新理论的开创——老子的道德思想之成立v2X万圣书城
第十二章老子思想的发展与落实——庄子的“心”v2X万圣书城
第十三章道家支派及其末流的心性思想v2X万圣书城
第十四章结论——精神文化在开创时期的诸特性v2X万圣书城
附录一有关老子其人其收的再检讨v2X万圣书城
附录二阴阳五行及其有关文献的研究v2X万圣书城
补记
v2X万圣书城

《徐复观文集四卷》目录:v2X万圣书城
中国艺术精神v2X万圣书城
自叙v2X万圣书城
再版序v2X万圣书城
三版自序v2X万圣书城
第一章由音乐探索孔子的艺术精神v2X万圣书城
第一节我国古代以音乐为中心的教育v2X万圣书城
第二节孔子与音乐v2X万圣书城
第三节孔门乐教传承的典籍叫乐论》与《乐记》的若干考证v2X万圣书城
第四节音乐中的美与善v2X万圣书城
第五节仁与乐的统一v2X万圣书城
第六节音乐在政治教化上的意义v2X万圣书城
第七节音乐与人格修养v2X万圣书城
第八节音乐艺术价值的根源v2X万圣书城
第九节孔子对文学的启示v2X万圣书城
第十节孔门艺术精神的转化与没落v2X万圣书城
第二章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庄子的再发现v2X万圣书城
第一节问题的导出v2X万圣书城
第二节道家的所谓道与艺术精神v2X万圣书城
第三节美、乐(音洛,后同)、巧等问题v2X万圣书城
第四节精神的自由解放——“遊”v2X万圣书城
第五节“遊”的基本条件——无用与和v2X万圣书城
第三章释气韵生动v2X万圣书城
第四章魏晋玄学与山水画的兴起v2X万圣书城
第五章唐代山水画的发展及其画论v2X万圣书城
第六章荆浩《笔法记》的再发现v2X万圣书城
第七章逸格地位的奠定——《益州名画录》的一研究v2X万圣书城
第八章山水画创作体验的总结——郭熙的《林泉高致》v2X万圣书城
第九章宋代的文人画论v2X万圣书城
第十章环绕南北宗的诸问题v2X万圣书城
附录中国画与诗的融合
v2X万圣书城

《徐复观文集第五卷》目录:v2X万圣书城
两汉思想史?卷一(选录)v2X万圣书城
自序v2X万圣书城
封建政治社会的崩溃及典型专制政治的成立v2X万圣书城
一、封建政治秩序的崩溃v2X万圣书城
二、封建社会在赋税重压下的解体v2X万圣书城
三、在封建社会解体中,国人阶层的发展与转变v2X万圣书城
四、封建道德的传承问题及宗法由政治向社会的移转v2X万圣书城
五、开放的过渡时代v2X万圣书城
六、商鞅变法与秦之统一及典型专制政治出现的关系v2X万圣书城
七、典型专制政体的成立v2X万圣书城
八、一人专制的五种特性v2X万圣书城
九、专制政治的社会基础问题v2X万圣书城
汉代专制政治下的封建问题v2X万圣书城
一、问题的限定v2X万圣书城
二、封建与楚汉兴亡之关系v2X万圣书城
三、汉代封建的三大演变v2X万圣书城
四、专制对封建的克制过程v2X万圣书城
五、在克制过程中对学术发展的重大影响v2X万圣书城
六、学术史中董仲舒的冤狱v2X万圣书城
七、东汉专制政治的继续压迫v2X万圣书城
西汉知识分子对专制政治的压力感v2X万圣书城
两汉思想史?卷二(选录)v2X万圣书城
两汉思想史?卷三(选录)
v2X万圣书城

v2X万圣书城
《徐复观文集》再版说明v2X万圣书城
《徐复观文集》这次再版,我作为编者,主要做了两件工作:v2X万圣书城
一是对全书第一版文字作了一次全面校订,改正了所发现的原槁与棑印中的错误,v2X万圣书城
二是对文柒所收录的文献作了增补。笫一卷《文化与人生》,增补文献《中㈤古代人文精神之成长》、《中国文化中“平等”观念的出现》、《中国知识分-7精神之丨"丨向^寿张君劢先生》、《“台独"是什么东西!》、《言行之间》、《怎样当--个大学卞?》、《苦难吋代的知识青年》,《我们的学校》、《一个中国人文主义者所了解的气前宗教(基督教)问题》.《国产电影的民族风格问题》、《在神木庇荫之下》、《我的母亲》、《我的父亲》、《娘子关战役的回忆》、《忆念刘凤章先生》、《王季芗先生事略》、《关于黄季刚先生》’共17篇。第二卷《儒家思想与人文此界》,增补文献《〈王充思想评论〉序》、《象山学述》、《熊十力大师未完成的最后著作^〈先世述要〉》、《悼念新亚书院》,《0本德川时代之陆学与明治维新》.《如何开始文艺写作》、《〈历代诗论〉序》,共7篇:这些增补文献、都分别编人这两卷第一版的原有文献分组之中,这两卷第一版的基本结构没有作改变。第二卷《中同人性论史‘先秦篇》,增补丫原书的2篇附录《有关老子其人其书的再检讨》与《阴阳五行及其有关文献的研究》,本卷末的《补记》也补入了第一版时所删去的有关这两篇附录的内容,而恢复了原来完整的面貌。此外.为了保持徐复观著述的原貌,供学者研究之用,这次冉版时对原来的一些删节处做了恢复-对于这些地方所表现的作者的政治立场及思想倾向,当然是需要加以辨别的:.希望通过这次再版.这部文柒能够更为完苒,能够更全面具体地呈现出徐复观先尘的其学其人、v2X万圣书城
李维武v2X万圣书城
2004年10月28日于武汉大学v2X万圣书城
v2X万圣书城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徐复观文集》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徐复观文集》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