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李白全集编年笺注 全4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2015
价 格:¥ 14.80
30天售出:131 件
商品详情
注意:《李白全集编年笺注》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 《李白全集编年笺注》PDF电子书全4册,由中华书局2015年出版。
近十年來,我國古典文學研究領域呈現出空前繁榮的局面,李白研究方面尤爲活躍,新説迭出,成果累累,解决了不少前人未曾解决的問題。學術界的共同努力爲給李白作出新的介紹和評價提供了基礎,《李白全集编年笺注》就是在這種基礎卜略陳管見,作爲我個人對李白的基本看法。
《李白全集编年笺注》曾於一九九〇年由巴蜀書社初版,並闹次印行。雖然曾獲好評,畢竟遗憾良多,有負讀者厚愛。因此在舊版本基礎上又經爲時數年之琢磨,加以修訂。諸如前此未能编年或編年有誤者,今已予以補正;前此當注而未注,或雖注而未善,以及注文繁简失當。
《李白全集编年笺注》目录: 第二版前言 《李白全集编年笺注第二册》
關於李白的生平: 李白,字太内,生於唐代武則天長安元年〈公元七〇一年〕。他的活動主要在玄宗、肅
说到李白与剡中,第一件大事,当是李白于初次出川,在湖北江陵遇到隐居于天台桐柏宫、后应诏出山的天台道士司马承祯。唐朝政权的建立者李氏家族为打压日益昌盛的佛教势力,而尊道家创始人李耳即老子为宗教首领,道教成为国教,尤其是武则天纂位以后,更把司马承祯等道家人物奉为座上宾,屡次徵请出山,开元十三年(725)司马承祯与李白相遇于江陵,李白有《大鹏赋》并序,其云: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司马承祯字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稀有鸟赋》以自广。这次相会,让两位道教徒一见倾心,也坚定了李白向往到剡中一游的决心,因为司马承祯从剡中而来,当为李白谈及剡中及天台山的故事。但这一年,他只到金陵(今南京)而未至剡中,只有到次年即开元十四年(726),其26岁时,才首次有剡中之游。这次游历,李白有《别储邕之剡中》诗,其云: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李白全集编年笺注》称:本年(即开元十四年)李白游扬州后有剡中之行。此及以下六题写吴越风物诸诗皆为此行所作。剡中,即剡县,属江南道越州,其地多名山,汉晋以来,高人逸士多至其中。今属浙江嵊县(今为嵊州市)新昌县。以下六题包括《西施》《王右军》等诗在内,均为同时所作。 第二件大事,是李白二入长安。但他由何人推荐而又从何处“仰天大笑出门去”,踌躇满志直奔京城长安而去?历来众说纷纭。原来的研究者根据《旧唐书》李白传,以为是隐居剡中的道士吴筠所荐,此说已经被郁贤皓《吴筠荐李白说疑辨》和李宝均《吴筠荐举李白入长安辨》二文所否定,而专家们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此次入长安,而且待诏翰林,是因为他的好友元丹丘的推荐于玉真公主(唐玄宗的妹妹),故而成功。而吴筠在天宝初应诏入京后,旋即“请度为道士,宅于嵩丘”(详见郁贤皓文),这样也就否定了旧说谓李白于天宝元年(742)有越中之行,奉诏后自宣州南陵别儿童入京。根据其《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安旗以为是由东鲁奉诏入京的,时间为天宝元年之秋,李白42岁时。此次入京后,他的最大收获,就是在供奉翰林之际,得以与也是越人的贺知章成为忘年之交,同列醉中八仙。这为他赐金放还以后,有再入剡中之游,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之诗提供契机,并称贺为越人语天姥中的越人。 第三件大事,即是天宝五载(此处用载而非年,乃朝廷之明文规定)(746)李白46岁时,因赐金放还,由山东别东鲁诸公,开始剡中之游,主要是去剡中天姥山游览,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安旗《李白全集编年笺注》有云:《元和郡县志》江南道越州(会稽郡)剡县:天姥山,在县南八十里(按这是新昌未建县时的准确说法)。《一统志绍兴府》:天姥山,在新昌县东五十里,高三千五百丈,周六十里,东接天台华顶峰(按这是新昌建县以后的准确说法)。《寰宇记》:登此山者,或闻天姥歌谣之响,道书以为第十六福地。山在今浙江新昌县境。并云:此为李白自东鲁赴越启程前作。关于此诗的解释,历代专家众说纷纭,这里仅引用两条意见。一是吴山民云:天台四万八千丈,形容语,(与)白发三千丈同意,有形容天姥高意。二是《唐宋诗醇》云:七言歌行,本出楚骚乐府。至于太白,然后穷极笔力,优入圣域。昔人谓其“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咏之使人飘扬欲仙”。而尤推其《天姥吟》、《远别离》等篇,以为虽子美不能道。盖其才横绝一世,故兴会标举,非学可及,正不必执此谓子美不能及也。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若中间梦境迷离,不过词意伟怪耳。这是从其天纵之才无人可及,而言其艺术特色,此诗之不同于一般诗作之处在此,作为天姥山所属之新昌人,也当有所理解。至于清代状元、文学家陈沆所言李白梦游诗宗旨,不过是作者二入长安、侧身金殿、供奉翰林经历的写照,自是不刊之论,值得重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自梦游之后,李白尚有诗作提及剡中,尤其以《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一般论者以为,这是李白第三次入剡中的重要证据,因为其题目就说得明明白白。但在安旗看来,这是李白一个烟幕弹而已。当时,他的目的,是为帮助永王璘平定安史之乱而向同是王族、当时居住在余杭的徐王延年(为唐高祖第七子元礼之后)当说客,请求他出兵之举。安旗认为,无论是题中的避地剡中一语,还是诗中的隐逸语、闲散语,都是托词。这些托词是为了掩盖他前赴余杭游说徐王延年起兵勤王的政治活动,这也说明他自始至终都怀抱济苍生、安社稷理想及急切的救国之心。当然他的努力是徒劳的。此年即天宝十五载(756)李白56岁。安旗认为,李白游剡中之诗均属于开元、天宝时期,属于乱后的一首都没有。以此可以证明,李白离开余杭后,并未去剡中,而是到了庐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何况以李白的伟大存在,在我国诗歌史上甚至文学史上,也是奇峰突起,蔚为壮观,李白研究专家又如此之多,他们所取得的成果又是如此丰硕,天姥山又作为李白诗歌杰作的歌咏对象,我们完全可以而且必要汲取他们的成果和养分,为李白与剡中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李白全集编年笺注》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李白全集编年笺注》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