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文史类 >>
历史文献 [501]
文学文化 [336]
诸子百家 [31]
名人文集 [409]
四库全书 [10]
敦煌文献 [20]
诗词戏曲 [142]
笔记小说 [42]
琴棋茶花 [9]
家谱族谱 [10]
社科综合 [113]
百科全书 [67]
文学文库 [18]
政经军法 [34]
人物日记 [36]
学术研究 [98]
哲学研究 [21]
工具书 [20]
宗教类 >>
佛教 [203]
道教 [31]
周易风水 [35]
书画美术类 >>
绘画艺术 [168]
书法篆刻 [38]
石窟雕刻 [50]
文物收藏 [68]
金石考古 [216]
建筑装饰 [41]
工艺美术 [11]
其它综合 [14]
美术全集 [17]
墓志碑刻 [40]
医学类 >>
中医 [423]
西医 [11]
报刊杂志 >>
民国时期 [12]
现代 [2]
古籍善本类 >>
国外收藏 [8]
国内保存 [29]
地理方志类 >>
方志 [23]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联系方式 [0]
林损集 全3册/温州文献丛刊 2010 高清
林损集
价      格:¥ 9.80
30天售出:102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文件格式
百度网盘 220M PDF
无需注册会员,直接点”立即购买“,付款后会自动弹出下载链接!
商品详情

 注意《林损集》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林损集》PDF电子书全3册,由黄山书社2010年出版,为《温州文献丛刊》之一。J7i万圣书城

J7i万圣书城
林损(1890-1940)国学大师。字公铎,又字攻渎,浙江瑞安(归温州市管辖)人。少从舅父陈黻宸学习,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随舅父赴广州入两广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曾在瑞安高等小学任教一年。宣统三年(1911)赴上海,任共和建设讨论会文案,后任《黄报》编辑,与黄兴、宋教仁等宣扬革命。翌年,赴北京,主《新民日报》笔政。1914年,任北京大学预科讲师,两年后续聘为国文系教授,与舅父陈黻宸、兄林辛并主讲席;还兼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讲席。五四运动前后,和北大黄离明等教授持旧学观点,组织汉学研究会,创办《唯是学报》,宣传文言文与儒家传统理论,与钱玄同、胡适等论战,曾发表长达数万言《汉学存废问题》一文,影响颇大。
J7i万圣书城

J7i万圣书城

 J7i万圣书城

J7i万圣书城

J7i万圣书城
《林损集》目录:
J7i万圣书城

温州文献丛刊整理凡例J7i万圣书城
前言J7i万圣书城
林损集上册J7i万圣书城
卷一 专著上J7i万圣书城
政理古微J7i万圣书城
比较学J7i万圣书城
伦理正名论J7i万圣书城
老子口义J7i万圣书城
晚周诸子试题J7i万圣书城
卷二 专著下J7i万圣书城
永嘉学派通论J7i万圣书城
永嘉学派述J7i万圣书城
文章学绪言J7i万圣书城
文心雕龙讲义J7i万圣书城
中国文学讲授发端
J7i万圣书城

林损集中册J7i万圣书城
卷三 叔苴阁诗录J7i万圣书城
卷四 叔苴阁文录上J7i万圣书城
论说J7i万圣书城
卷五 叔苴阁文录中J7i万圣书城
杂着J7i万圣书城
序跋赠序
J7i万圣书城

林损集下册J7i万圣书城
卷六 叔苴阁文录下J7i万圣书城
碑传哀祭J7i万圣书城
寿序J7i万圣书城
卷七 信函J7i万圣书城
卷八 家书J7i万圣书城
附录J7i万圣书城
林损年谱
J7i万圣书城

 J7i万圣书城

《林损集》前言:J7i万圣书城

中國學術思想發展歷經三次百家争鳴、百花齊放的局面。第I次是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競勝。第一一次是宋王朝時期,濂、洛、關、閩的理學,荆公新學,蘇氏蜀學,以至金溪心學,浙東吕學和永嘉、永康學派,先後崛起,形成新的思維高度。第三次是近代時期,列强侵凌,『西學東漸』,出現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從鴉片戰争以後,經過洋務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志士仁人、英才俊傑莫不苦苦探索救亡之道。如何面對资本主義先進的生産力,如何看待其君主立憲、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怎樣吸納其中的科學文化精華爲我所用,怎樣思考我國固有文化的繼承和揚棄,成爲先進知識分子日夜努力思考的問題。晚清衆説競勝初期,由於其特殊地理位置,廣東、湖南、浙江諸省,均走在全國思想文化前列。廣東如康有爲、梁啓超,湖南有郭嵩煮、譚嗣同輩,而浙則有以陳虬、宋恕、陳黻宸爲代表的『溫州三傑」。三傑和求志社諸君子,遠紹永嘉學派,帶動章太炎、蔡元培,故當時溫州,又處在浙江前列。林損説:『有清道、咸、同、光之際,中國之人才其衰矣,然吾甌獨有人。文史則孫琴西,名理則宋平子,才略則陳志三,寅行則金遁叟,而我舅介石、醉石先生集其大成。此數君子者,後先連踵並起,論其所就,與陳氏、葉氏豈有間哉!然琴西稍顯貴而不得志,其餘則所就愈高而遇益困,曾不足與當世庸妄鉅子争一口之短長,率抑邑相繼以殁,蓋亦地爲之也。』〔一〕這是他們不能以『昭昭之明』立『㈱罾之功」,如章太炎、蔡元培一樣爲後人尊崇的原因。陳黻宸集永嘉學派復興的大成,這不是林損一人之私言,著名教育家、文史學家劉紹寛也埴樣説:『吾鄉自太僕孫氏以永嘉經濟之學倡,同時有求志社相與應和,而能成其學派者,惟介石先生。」…〕介石逝世前,『易簧反席,獨抒微旨,不諒駑散,謂可繼軌』,嘱他繼承永嘉學派事業。他表態:『如不即死,敢忘砥礪,皎日在天,滔滔江水!」及陳懷後六年也撒手人寰,林損『以孤弱之身,當學術絶續之際』,更毅然『欲以一髮繋千鈞』承其流而窺其奥,决心把繼承和發揚永嘉學術作爲己任。雖『才不逮而遇益窮』,面對複雜的環境而堅持不懈。但五四運動後,『世變益急,憂患益深」,如同平陽劉紹寬、永嘉劉景晨一樣,『他們既致慨於舊民主主義革命之换湯不换藥,又跟不上新民主主義革命曲折前進的步伐』,雖『無意與提倡新文學、鼓吹新文化者相抗衡,仍不免J7i万圣书城
在新的革命思潮面前受到衝擊,抑鬱而終。埴是中國革命歷史曲折前進過程中老一輩學者的悲劇,也是我們文化學術領域未可低估的一筆損失」〔“?同鄉學者池源瀚,也是黻宸弟子,林損去世後,他在哀悼時曾説:『君理想超衆,才辯縱横,方之並時鄉哲,近宋平子、陳蟄廬二先生。I又説:『君爲先師陳介石先生令甥,實爲介石師學派傳人,海内外公論也。」2〕但林損一生坎坷,體質虚弱,晚年多病,其『績成撰著,保我子孫』的願望始終未能賨現,「荖述積稿盈篋,多未成書』,又歷經戰亂,喪失殆盡。後人僅知其狂名,對其學術思想,遺作價值,均不大暸解。今據其家屬提供的抄稿和部分手稿资料,及溫州圃書館館藏的材料,整理成「林損集』八卷,附録一卷,由溫州文献叢刊编輯部予以出版。
J7i万圣书城

林損二八九一丨一九四2字公鐸,幼名慈訓,學名存中,浙江瑞安人。父仁杲,字養頤,諸生,陳黻宸學生;母陳氏,黻宸四妹。林損是早産兒,母懷孕甫八月,恰逢養頤中生員第一名,戚黨盈集祝賀。母親治饌款客,自朝至夕,勞瘁不支,客散後,『迄人房而胎下。竈火初燼,驟未能得沸湯,天寒大雪,家人倦眠,亦不能令遽興』,而父親又『適市求藥未返。家人始集,或以公所常服參湯進,先妣三呷而厥,一瞑遂不復視』〔圣,時間在光緒十六年十一I月初七二八九I年1月十六日0面對逝者和早産兒,全家傷悲失措,介石先生决定由甫嫁而寡的三妹鄭氏撫養。但鄭氏夫家堅决不同意收養,鄭氏『長跪至日影屢移乃得請』,條件是不得作爲鄭姓嗣子,故他仍從林姓。而他父親則一見林損,『輒撫膺而泣,斥不忍顧,曰:「雛兒生而啄母,寧望孝耶?」故損寄養外家,而伯兄辛親承色笑爲多』。這是他剛出世所遇到的第一次灾難。而第1|次灾難則是迷信習俗所帶來的:『浮屠之俗,有所謂;者,言産婦罹難當人血池,宜誦此經禳之,而其子必食血盆齋三年,其母乃免於罪。此特藉以歛財,而余躬罹兇禍。三年無乳,更断魚肉,臓腑嗚冤,發爲疾病,肝强心弱,肺濁胃清,耳目凋傷,幾爲聾瞽,尤甚,綿歷經年。」?〕經鄭母多方醫治,才轉危爲安,但孱弱的體質,多少影響了他的一生。J7i万圣书城

关于林损:J7i万圣书城

J7i万圣书城
林损在文化史上一向是作为新文化的反对面而出现的,尤其是他爱痛诋胡适,在2010年由黄山书社编辑出版的《林损集》中保留了不少这样的文字。1920年林损给表侄陈穆庵信:“胡适鸡狗虫豸,更无所置之。设速朽之业,以邀不朽之名,自古断无此理。昔尝戏驳其说,凡数百条,批隙导窾,颇云砉然,既而秘之,诚不忍割鸡以牛刀也。”林损还做了一首《醉笔书愤》的诗,后四句是:“死矣奴才胡适之,累予心痛到今时。行哉铁铸人间狱,他日须哀屈膝期。”林损非难胡适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胡适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二是胡适提倡白话。J7i万圣书城
J7i万圣书城
一向写旧体诗,瞧不起白话的林损居然也作了一首白话诗。此诗发表在《新青年》第4卷第4号,全文如下:J7i万圣书城
J7i万圣书城
苦—乐—美—丑 J7i万圣书城
乐他们不过,同他们比苦! J7i万圣书城
美他们不过,同他们比丑! J7i万圣书城
“穷愁之言易为工”,毕究(疑为“竟”)苦者还不苦! J7i万圣书城
“糟糠之妻不下堂”,毕竟美者不如丑!J7i万圣书城
J7i万圣书城

  这可能是林损所写唯一一首白话诗作。今天看来,他这首白话诗写得实在不怎么样,不过这倒说明历史人物的多面性呈现常令人惊异。笔者在翻阅民国老报刊的过程中,时常看到与一般学术叙述大相径庭的事实、案例,让人心头一震,提醒自己不能轻信别人的阐释与定位。J7i万圣书城

世人只知林损狂名,周作人更是把他与辜鸿铭、刘师培、黄侃并列为北大四大怪人。J7i万圣书城
林损并非浪得虚名。其三岁始即从三舅父陈醉石学《毛诗》,八岁撰《后羿传论》,十岁写作下笔千言,十二岁从私塾转入学校,老师是他的表兄陈孟冲,十六岁上温州中学,后因二舅陈介石任两广方言学堂监督兼两广优级师范学堂教务长,便把他带在身边,安排在两广优级师范学堂读书。陈介石、陈醉石、陈孟冲是影响林损成长最大的三位老师,尤其是陈介石,集永嘉学派复兴之大成,不仅授以学术,而且时时提携。民国元年,陈介石介绍林损出任共和建设讨论会文案并《黄报》编辑。1913年,陈介石当选众议员赴京,兼任北京大学史学教习,林损亦随前往。先是担任《新民日报》主编,后进入北大任法预科讲师。陈介石去世后,所教诸子之学等课由林损代之,这样他一步步成为北大名师。此后,历任东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央大学、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等教职。其间于1929年秋重返北大,因与胡适等新派人物交恶,1934年愤而辞职。J7i万圣书城
据林损得意门生徐英撰《林公铎先生学记》,林损著作已见者有《伦理正名论》、《中庸通义》、《政理古微》、《叔苴阁诗录》、《叔苴阁文录》、《老子口义》、《永嘉学派述》、《中国文学讲授发端》等十六种,含已刻本、讲义、稿本;所知者有《蓄德录》、《周秦诸子学述》、《稽式论》、《明诗》、《修辞七论》、《文学要略》等三十种。《林公铎行述》所载比上述已见已知者还多出十种。这些著述涉及哲学、政治学、史学、文章学以及诗文,堪称广博。
J7i万圣书城

  早在1933年,林损尚在北大任教,曾撰《叔苴阁丛著提要总序》,有意整理自己著作,欲“使吾胸膈之语,尽以书之简端”,但当时东北沦陷、华北危急,林损“俭德避难”,“姑为提要”。此后辞去北大教职,内外交困,《提要》直到1939年才写就。其间的193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聘林损为教育部特约编辑,接到聘书后,林损致信陈立夫,再次表达了整理著作的愿望:“窃损自维,虽治理群书,不施于用,积稿盈箧,空言何禆,既承注视,敢轻置耶?会当广倩书人,源源录寄。”1939年所撰《叔苴阁丛著总序》含《提要》等四篇,旨在总结平生治学得失,是更为宏大的著述计划。不料第二年,才知天命的林损患病而去,临终前曾言“未脱稿者数亦非尠,已脱稿者,可命尹侄(林尹)与徐英等刊布之”。J7i万圣书城
不过,徐英心有余而力不足。1951年他与林家还有联系,6月30日致函林损之子负刍:“弟去冬自南京移居上海,一切如旧,幸纾雅注。顷者大江南北次第解放,兵祸或可稍戢。惟念先师遗著迄未付印,残丛断烂,零落堪虞。除已刊出《伦理正名论》、《政理古微》数种外,其余诗文稿极重要。往岁屡致书守田世姊,请钞录副墨,亦未知就绪否?岁月不居,时节若留,自先师之逝,忽复又十载矣。”没过几年,徐英被划为右派,自身难保,与林家失去联络。J7i万圣书城
而林尹1940年代末仓促赴台,隔海相望,亦无暇顾及林损遗著的出版,1964年将所携《伦理正名论》、《政理古微》及一篇残稿《中国文学讲授发端》等交付台湾世界书局出版,“虽大海一澜,未穷涯涘,然吉光片羽,亦足珍贵也”。J7i万圣书城
1983年林尹在台去世后,将出版林损著作的事交代给了自己的子女。1988年,林尹的女儿林慰曾、长子林耀曾返乡探亲,拜访林损的长女林守田,表示一定要完成父亲遗愿,整理出版《林公铎先生全集》。J7i万圣书城
林损的遗稿由几个子女共同守护,尤其林守田视为珍宝,悉心辑录,虽历经战火,所幸完好保存。1966年“文革”中被红卫兵洗劫一空,1986年失而复得,但少了《伦理正名论》、《文集》、《明诗》等数种。林守田特刊登寻书启事,重金征求。J7i万圣书城
2000年左右,海峡两岸林家子弟大致将文稿收集复印完备,但林慰曾、林耀曾、林守田等都已是耄耋老人,无力校印,只得将此事交托陈镇波整理。陈的妻子王梓秀是林损大哥林次公的外甥孙女,林尹的外甥女。他们称林损为二公。2002年9月,《林公铎先生全集》终于由台湾读册文化事业公司出版,所费均由林尹卒后部分稿费和林慰曾私人支付。当书运至温州时,林守田已奄奄一息,闻着墨香,安然离世。此书本计划出版三卷,可只出了专著、诗录两册就搁浅了。2007年7月,《林损集》正式列入温州文献丛书续编项目,2010年10月出版,此时距林损离世已七十年矣。而为《林损集》编校呕心沥血的陈镇波还未来得及手捧新书,忽然归了道山,令人痛心感慨不已。
J7i万圣书城

  《林损集》的问世可谓不易。厚厚三册,分专著、诗录、文录、信函、家书等,共八卷,附录研究资料和年谱,计110多万字。不仅弥补了《林公铎先生全集》的遗憾,而且根据原稿和抄本重新作了校勘,提高了质量,同时增补了新发现的信函和家书等材料,虽还有遗漏,总体却较为完整。相当一部分是第一次结集,尤其宝贵。然《林损集》出版已有三四年了,惜未受到学界足够重视。近特意搜检百度、中国知网等,介绍者、研究者、引用者寥寥,甚觉遗憾。J7i万圣书城
一般以为林损不过老夫子,固步自封,其实不然。《林损集》收录了他任《黄报》时期所撰二十来篇文章,如《书大石正已支那之命脉篇后》、《俄罗斯革命之异日观》、《哀选举》、《脱党篇》等,涉政治、经济、文化、中外关系等方面,这不仅可看到他当时与黄兴、宋教仁、姚桐豫等共同“驰驱革命”的一面,对于研究民初舆论亦有借鉴之处。至于白话文,林损并非一味反对,主张“所谓文之工者,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八者咸备,即尔雅渊懿之文也”,又说“白话之当提倡与否,今所不论也,然要不能屏之于文章之外,则似无可疑者”。这一点,另一位《国故》成员伍叔傥也说过类似的话:“文章体制,用之各有所适,古人之所已知,故才高者兼备众体。近如鲁迅,尚识此理,故小说则用白话,而序传墓志,亦不废雅润之音。”林损还有一诗谈到科学真理不可抛弃:“尺棰日取不竭,厥理真实非诬。原子电子立喻,科学岂可舍诸。”《林损集》收录一批信函和家书,是研究民国时期文人交往与家庭生活的极好素材,“狂人”之柔情亦在其中,是不可多得的“自传”。
J7i万圣书城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林损集》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林损集》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