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林损集 全3册/温州文献丛刊 2010 高清
价 格:¥ 9.80
30天售出:102 件
商品详情
注意:《林损集》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 《林损集》PDF电子书全3册,由黄山书社2010年出版,为《温州文献丛刊》之一。
温州文献丛刊整理凡例 林损集中册 林损集下册
《林损集》前言: 中國學術思想發展歷經三次百家争鳴、百花齊放的局面。第I次是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競勝。第一一次是宋王朝時期,濂、洛、關、閩的理學,荆公新學,蘇氏蜀學,以至金溪心學,浙東吕學和永嘉、永康學派,先後崛起,形成新的思維高度。第三次是近代時期,列强侵凌,『西學東漸』,出現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從鴉片戰争以後,經過洋務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志士仁人、英才俊傑莫不苦苦探索救亡之道。如何面對资本主義先進的生産力,如何看待其君主立憲、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怎樣吸納其中的科學文化精華爲我所用,怎樣思考我國固有文化的繼承和揚棄,成爲先進知識分子日夜努力思考的問題。晚清衆説競勝初期,由於其特殊地理位置,廣東、湖南、浙江諸省,均走在全國思想文化前列。廣東如康有爲、梁啓超,湖南有郭嵩煮、譚嗣同輩,而浙則有以陳虬、宋恕、陳黻宸爲代表的『溫州三傑」。三傑和求志社諸君子,遠紹永嘉學派,帶動章太炎、蔡元培,故當時溫州,又處在浙江前列。林損説:『有清道、咸、同、光之際,中國之人才其衰矣,然吾甌獨有人。文史則孫琴西,名理則宋平子,才略則陳志三,寅行則金遁叟,而我舅介石、醉石先生集其大成。此數君子者,後先連踵並起,論其所就,與陳氏、葉氏豈有間哉!然琴西稍顯貴而不得志,其餘則所就愈高而遇益困,曾不足與當世庸妄鉅子争一口之短長,率抑邑相繼以殁,蓋亦地爲之也。』〔一〕這是他們不能以『昭昭之明』立『㈱罾之功」,如章太炎、蔡元培一樣爲後人尊崇的原因。陳黻宸集永嘉學派復興的大成,這不是林損一人之私言,著名教育家、文史學家劉紹寛也埴樣説:『吾鄉自太僕孫氏以永嘉經濟之學倡,同時有求志社相與應和,而能成其學派者,惟介石先生。」…〕介石逝世前,『易簧反席,獨抒微旨,不諒駑散,謂可繼軌』,嘱他繼承永嘉學派事業。他表態:『如不即死,敢忘砥礪,皎日在天,滔滔江水!」及陳懷後六年也撒手人寰,林損『以孤弱之身,當學術絶續之際』,更毅然『欲以一髮繋千鈞』承其流而窺其奥,决心把繼承和發揚永嘉學術作爲己任。雖『才不逮而遇益窮』,面對複雜的環境而堅持不懈。但五四運動後,『世變益急,憂患益深」,如同平陽劉紹寬、永嘉劉景晨一樣,『他們既致慨於舊民主主義革命之换湯不换藥,又跟不上新民主主義革命曲折前進的步伐』,雖『無意與提倡新文學、鼓吹新文化者相抗衡,仍不免 林損二八九一丨一九四2字公鐸,幼名慈訓,學名存中,浙江瑞安人。父仁杲,字養頤,諸生,陳黻宸學生;母陳氏,黻宸四妹。林損是早産兒,母懷孕甫八月,恰逢養頤中生員第一名,戚黨盈集祝賀。母親治饌款客,自朝至夕,勞瘁不支,客散後,『迄人房而胎下。竈火初燼,驟未能得沸湯,天寒大雪,家人倦眠,亦不能令遽興』,而父親又『適市求藥未返。家人始集,或以公所常服參湯進,先妣三呷而厥,一瞑遂不復視』〔圣,時間在光緒十六年十一I月初七二八九I年1月十六日0面對逝者和早産兒,全家傷悲失措,介石先生决定由甫嫁而寡的三妹鄭氏撫養。但鄭氏夫家堅决不同意收養,鄭氏『長跪至日影屢移乃得請』,條件是不得作爲鄭姓嗣子,故他仍從林姓。而他父親則一見林損,『輒撫膺而泣,斥不忍顧,曰:「雛兒生而啄母,寧望孝耶?」故損寄養外家,而伯兄辛親承色笑爲多』。這是他剛出世所遇到的第一次灾難。而第1|次灾難則是迷信習俗所帶來的:『浮屠之俗,有所謂;者,言産婦罹難當人血池,宜誦此經禳之,而其子必食血盆齋三年,其母乃免於罪。此特藉以歛財,而余躬罹兇禍。三年無乳,更断魚肉,臓腑嗚冤,發爲疾病,肝强心弱,肺濁胃清,耳目凋傷,幾爲聾瞽,尤甚,綿歷經年。」?〕經鄭母多方醫治,才轉危爲安,但孱弱的體質,多少影響了他的一生。 关于林损:
这可能是林损所写唯一一首白话诗作。今天看来,他这首白话诗写得实在不怎么样,不过这倒说明历史人物的多面性呈现常令人惊异。笔者在翻阅民国老报刊的过程中,时常看到与一般学术叙述大相径庭的事实、案例,让人心头一震,提醒自己不能轻信别人的阐释与定位。 世人只知林损狂名,周作人更是把他与辜鸿铭、刘师培、黄侃并列为北大四大怪人。 早在1933年,林损尚在北大任教,曾撰《叔苴阁丛著提要总序》,有意整理自己著作,欲“使吾胸膈之语,尽以书之简端”,但当时东北沦陷、华北危急,林损“俭德避难”,“姑为提要”。此后辞去北大教职,内外交困,《提要》直到1939年才写就。其间的193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聘林损为教育部特约编辑,接到聘书后,林损致信陈立夫,再次表达了整理著作的愿望:“窃损自维,虽治理群书,不施于用,积稿盈箧,空言何禆,既承注视,敢轻置耶?会当广倩书人,源源录寄。”1939年所撰《叔苴阁丛著总序》含《提要》等四篇,旨在总结平生治学得失,是更为宏大的著述计划。不料第二年,才知天命的林损患病而去,临终前曾言“未脱稿者数亦非尠,已脱稿者,可命尹侄(林尹)与徐英等刊布之”。 《林损集》的问世可谓不易。厚厚三册,分专著、诗录、文录、信函、家书等,共八卷,附录研究资料和年谱,计110多万字。不仅弥补了《林公铎先生全集》的遗憾,而且根据原稿和抄本重新作了校勘,提高了质量,同时增补了新发现的信函和家书等材料,虽还有遗漏,总体却较为完整。相当一部分是第一次结集,尤其宝贵。然《林损集》出版已有三四年了,惜未受到学界足够重视。近特意搜检百度、中国知网等,介绍者、研究者、引用者寥寥,甚觉遗憾。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林损集》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林损集》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