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文史类 >>
历史文献 [515]
文学文化 [339]
诸子百家 [31]
名人文集 [415]
四库全书 [10]
敦煌文献 [21]
诗词戏曲 [144]
笔记小说 [42]
琴棋茶花 [9]
家谱族谱 [10]
社科综合 [113]
百科全书 [67]
文学文库 [18]
政经军法 [34]
人物日记 [36]
学术研究 [99]
哲学研究 [21]
工具书 [20]
宗教类 >>
佛教 [209]
道教 [34]
周易风水 [35]
书画美术类 >>
绘画艺术 [179]
书法篆刻 [40]
石窟雕刻 [50]
文物收藏 [73]
金石考古 [224]
建筑装饰 [44]
工艺美术 [11]
其它综合 [16]
美术全集 [17]
墓志碑刻 [41]
医学类 >>
中医 [443]
西医 [12]
报刊杂志 >>
民国时期 [12]
现代 [2]
古籍善本类 >>
国外收藏 [8]
国内保存 [29]
地理方志类 >>
方志 [24]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联系方式 [0]
黄道周集 全6册/理学丛书 2017 高清
黄道周集
价      格:¥ 17.80
30天售出:1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文件格式
百度网盘 333M PDF
无需注册会员,直接点”立即购买“,付款后会自动弹出下载链接!
商品详情

 注意《黄道周集》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黄道周集》PDF电子书全6册,由中华书局出版社2017年出版,为《理学丛书》之一。

《黄道周集》是中华书局2017年出版的理学丛书系列古籍整理类图书,收录明代学者黄道周奏疏文告、诗词歌赋等各类文体文章千余篇。该书以道光九年陈寿祺刻本为底本,参校明刻本及多种清刻本,通过多版本互校实现严谨校勘。

黄道周(1585-1646),字幼平,号石斋,今福建省东山县人。明末著名理学家、易学家、书法家。其易学思想独树一帜,代表作有《易象正》、《三易洞玑》、《易本象》等。学界一般将其与刘宗周并列,合称“二周”。




《黄道周集》书目:

黄道周集    第一册 

黄道周生平与思想 陈来

“黄道周集”的汇结与刊刻 翟奎凤

整理说明

卷首

卷一—卷六  疏

卷七  状

卷八  表

黄道周集    第二册

卷九—卷十  策

卷十一  对

卷十二—卷十四  论

卷十五—卷十九  书

卷二十   序

黄道周集    第三册

卷二十一—卷二十二  序

卷二十三 启

卷二十四  记

卷二十五  传

卷二十六  墓志

卷二十七  墓志铭

卷二十八  文

黄道周集    第四册

卷二十九—卷三十一  杂著

卷三十二—卷三十五  杂著

卷三十六  骚

黄道周集    第五册

卷三十七—卷四十三  诗

黄道周集    第六册

卷四十四—卷五十  诗

附录


34.jpg
 
 

35.jpg


《黄道周集》出版说明:

黄道周是明末著名学者,其所著诗歌、文赋、奏疏、制诰、碑记、铭诔、信札、序跋、札记等,由清代学者陈寿祺在洪思、郑玟、郑亦邹等前人基础上,积十年搜访之力汇编成册,名曰《黄漳浦集》(此次整理改名为《黄道周集》)。《黄道周集》凡50卷,收录各种文体的文章总计1000余篇,内容宏富,集中反映了黄道周生平履迹、仕宦交游、读书治学等方方面面,其中,奏疏文告对我们了解明末社会和南明历史的细节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诗词歌赋对丰富明末文学史具有着重要的文学价值,序跋札记等则体现了黄道周的学术思想。明末很多著名历史人物,如徐霞客、陈子龙、方以智、刘宗周等均与黄道周交往甚密,这些在该书中均有所反映。

该书最前为陈来先生撰写的四万余字的《黄道周的生平与思想》,对读者整体了解黄道周大有裨益。紧跟其后的是整理者撰写的《“黄道周集”的汇结与刊刻》,整体介绍了《黄道周集》的刊刻成书过程及版本情况。全书之末为附录,辑录《黄漳浦集》未录诗文数十篇,弥补了原书遗珠之憾。

此次整理,以道光十年(1830)刻本《黄漳浦集》为底本,以明崇祯刻《骈枝别集》、崇祯十五年刻《大涤函书》、明刻《石斋行业》等为校本或参校本。

東林學派諸君子,講院論學,評議時政,在當時發揮了重要的政治社會影響,黄宗羲稱之爲「一堂師友,冷風熱血,洗滌乾坤」二〕。東林的道義流風,一直影響到明末。東林之後,明末大儒公推劉宗周(戢山)與黄道周(漳浦)。明末公論的所謂「大儒」,受東林餘風的影響,也是兼涵忠義與學術兩種意義而言。叢山之學遥出於文成,而漳浦之學脈接於紫陽,二人學術有所不同,但皆以學術風節高天下。當崇禎朝,二周抗疏直諫,後皆以身殉國,氣節凛然。近世以來,學人多重船山、梨洲、亭林諸公,以爲明末三大家;要之,顧、黄、王皆於清初成學名,若論晚明之季,則不得不讓於二周。當代二周研究之中,劉宗周的研究因受牟宗三的影響而漸多,黄道周的研究却始終甚少。黄道周學問博通,著作宏富,其易象之學尤深晦幽邃,但他的學術思想並未形成完整體系,故清初以來,學者少稱其學。近人容肇祖先生的《明代思想史》嘗闢專章述之,此外少見有及之者。本文擬將其學術思想置於明清之際的學術思潮背景中加以考察,以瞭解其學術思想的性格和貢獻。
    黄道周,字幼平〔一〕,一字細遵,生於明萬曆十三年(一五八五),卒於隆武二年,即清順治三年(一六四六)。黄道周是福建漳浦(今東山縣)人,少居漳浦沿海孤島一石室,名日石齋,故學者又稱他爲石齋先生。
  黄道周祖上自莆陽徙至漳浦,曾祖黄宗德澹淡清泊,不喜聚富,直道而行,常常當面批評别人的過錯,被稱爲「東門憨公」。祖父黄世懋亦不治産,家貧,年四十即死去。其第三子黄季少從外祖父受學,精研性理諸書,尤善朱子之學。黄季生黄道周〔一〕。黄道周的家庭是一個傳統的鄙視治生治産的下層士人之家,至其父親一代,開始學術研究。

    黄道周少時家貧,不能從師,啓蒙教育受之父母。他的門人洪思爲他作傳説:「少小即善攻苦、尚氣節、賤流俗,直以行王道、正儒術爲己任。」二〕又説.•「年十有四,便慨然有四方之志,不屑屑治博士業,必盡讀天下所未見書。聞博羅有韓大夫,賢而好士,其家多異書,一日杖策行,遂造焉。大夫與之語而大悦,日.•『此儒者也!今日任斯道者,非子其誰!』」,
    洪思的這些記述,其實難免溢美之嫌。事實上,黄道周青少年時代的人格理想並不是儒者,而是才士。他少有文才,八歲即能爲文,十二歲即作《書嵇康琴賦後》,洪思也説:「子少而多能,十歲輒善屬文,亦輒善琴。時家在海外,讀書漁鼓溪,每屬文,或先狂走,尋島中最高峰,對怪石長松,踽踽移時,歸而揮弦,然後落筆,頃刻輒數千言,若有神授也。」〔一〕這顯示出青少年時黄道周的生活與志趣近於魏晉風流的形態。此外,此種海外孤島的成長經驗,在宋元明代的知識人中亦屬罕見。
    青少年時代的黄道周興趣廣泛,多方涉獵。經傳子籍、聲律詩賦,無所不學,對道教亦有濃厚興趣。據《年譜》,黄道周十四歲時喜黄白煉丹之術,玩弄些丹砂化黄金的名堂,甚至有學習仙學「棄家騰舉」之意。時聞博羅有明砂、曾青等藥物,即偕友往博羅求之。

    他的本意是到羅浮山尋找真人學習丹藥之術,但到博羅之後,聞有一韓大夫「素以賢豪好士稱」,於是往見韓大夫。「語及羅浮,振筆作《羅浮山賦》,無停思而多奇字,大夫訝曰:年少軼才也。」二一這個韓大夫應即是洪思《黄子傳》所說的韓大夫。韓大夫家多藏書,黄道周遂得以盡覽,韓大夫還資助他一馬一力。在韓大夫的資助下,他「遍遊羅浮,尋所謂朱明洞者。暮返朝往,冀有異人隱現其間,時時長嘯以呼之」〔一〕。可見他一心追尋道教的異人,這也可見當時社會的風氣。一日策馬渡水,跌入水中,因此得病,不能歸家,於是在博羅養病。在博羅期間他結交了不少豪士公子,常相與登樓暢飲,酒酣間作賦,往往數千言揮筆立就,一時文名噪起二〕。  jTm万圣书城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黄道周集》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黄道周集》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