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韬奋全集(增补本) 全14册 2015 高清
价 格:¥ 27.80
30天售出:1 件
商品详情
注意:《韬奋全集(增补本)》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 《韬奋全集(增补本)》PDF电子书全14册,由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
《韬奋全集》共800万字,收文30000余篇,共14卷。前10卷为著作卷,后4卷是译作卷。所收文章均按写作和发表时间为序编排。全集第一卷卷首收录有韬奋逝世后的中共中央唁电,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的题词,周恩来致韬奋夫人沈粹缜的慰问信等。各卷还分别收入韬奋先生的部分手迹和生平照片。最后一卷附录胡愈之、范长江、胡绳等人为过去出版的有关韬奋文录所著的序文,以及韬奋年表等。韬奋先生曾经被国民党政府无理扣压的11篇佚文,也重见天日,收录在此。
韬奋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5岁时由父亲发蒙读《三字经》、《孟子》等,14岁入福州工业学校,17岁入有“工程师摇篮”之称的“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1919年24岁时,从南洋公学电机科二年级考入圣约翰大学文科三年级。两年后以优异成绩从该校毕业,获学士学位。
韬奋在学校期间刻苦学习,各门功课成绩优异。他从小关心国家大事,课余阅读大量中外文书报刊,尤其醉心于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和上海《时报》上黄远庸(远生)的“北京通讯”。在小学的最后一年就在心里决定“自己宜做一个新闻记者”。在学校读书时,就利用自己中英文方面的优势,从事翻译和撰述,并且向《学生》和《约翰声》等杂志投稿。
1922年,韬奋通过自荐方式进入黄炎培先生主持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担任编辑股主任,主持《教育与职业》月刊,编译“职业教育丛刊”。这就是他说的“出了校门就踏上了编辑之路”。1926年接替王志莘担任《生活》周刊主编。接办之后,即“变换内容,注重短小精悍的评论和‘有趣味、有价值’的材料,并在信箱一栏讨论读者所提出的种种问题。对于编制方式的新颖和相片插图的动目,也很注意”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韬奋更是注意与时俱进,积极鼓吹抗日救亡,使《生活》周刊转变为时势新闻性的刊物,从而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在刊物编辑方面,韬奋坚持“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注重创造精神,严格取稿标准和编校质量。因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销数从最初的2000多份发展到最高达15.5万份。
1932年7月,韬奋在胡愈之等同志的支持下,在《生活》周刊社附属的“书报代办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合作社性质的生活书店,并脱离中华职教社而独立。生活书店以促进进步文化事业、服务社会为宗旨,团结了大批革命的进步的作者,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短短几年间,全国各地分支店达到56家。除了《生活》周刊外,先后出版了《新生》、《永生》、《国民》以及《文学》、《译文》、《世界知识》、《读书与出版》等刊物20多种,各种图书近千种,积极宣传团结抗日,满足人民精神食粮的需要。
1933年,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杏佛被暗杀,身为执行委员的韬奋也被列入黑名单。7月14日,韬奋被迫出国开始第一次流亡。在两年多时间里,他先后考察了欧洲各国、社会主义的苏联和美国,著有考察纪实著作《萍踪寄语》三集和《萍踪忆语》(1937年追记)及大量读书笔记。在伦敦大英博物馆,韬奋阅读了大量的马列主义著作,表示了对马克思和列宁“心向往之”的强烈感情,加之对苏联社会主义现实的考察,使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935年6月,“新生事件”发生,主编杜重远被无理判处入狱。8月,韬奋在美国得知这个消息,提早回国。一下轮船,即赶往监狱探望杜重远先生。不久,即创办《大众生活》周刊。“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刊物给予了充分的反映和引导,对学生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大众生活》周刊创造了发行20万份的纪录。
1936年2月,《大众生活》被查封。3月,韬奋被迫流亡香港,在艰难的条件下,于6月7日创办了《生活日报》,实现了他多年来想办一张“真正人民的报纸”的愿望。
1936年5月31日,沈钧儒、邹韬奋等响应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战”的主张,在上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并发表宣言。坚持不抵抗政策的国民党政府于11月23日凌晨,将韬奋和救国会的其他6位负责人沈钧儒、李公朴、沙千里、章乃器、王造时与史良逮捕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判处入狱。与此同时,全国人民纷起开展营救运动。宋庆龄、胡愈之等发起“救国入狱运 动”,宣传“爱国无罪”,韬奋等7人终于在“七七事变”后获释。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韬奋出狱后,即全力投入抗日救国运动。“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韬奋仅用5天时间即创办了《抗战》三日刊。次年7月,与柳湜主编的《全民》周刊合并。他还领导生活书店员工,按照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总方针,积极开展出版工作,出版了大量宣传抗战的书刊。与此同时,韬奋还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身份积极投身实际斗争。在1938年7月6日国民参政会第一次大会上,韬奋提出了几个议案,强烈要求保障言论自由,组织民众运动。
抗日初期生活书店的大发展,使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国民党政府十分恐惧,逐渐加剧了迫害的步伐。禁书、封店、捕人,愈演愈烈,并且派人对韬奋威逼利诱,企图迫使生活书店与正中书局等合并。为抗议国民党政府查封生活书店分店,韬奋曾“呈文”蒋介石以示抗议。同时,编印了《生活书店横被摧残经过》的材料,广为散发。至1941年,生活书店56个分支店便被摧残殆尽,仅剩下重庆分店一处。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政府的迫害进一步加剧。韬奋被迫于2月24日夜秘密离开重庆,取道桂林赴香港。在香港,韬奋复刊了《大众生活》,并且在《华商报》上发表长篇连载《抗战以来》,用亲身经历揭露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倒行逆施,热情赞扬革命青年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精神。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香港即落入日寇之手。韬奋与茅盾等一大批在港进步文化人士,在华南东江游击纵队的帮助下,撤回内地。1942年1月,韬奋参观东江白石龙游击区,后一度化名李尚清隐居梅县乡间陈家。当年9月,化装离开广东经上海到达苏中、苏北解放区参观访问。他曾多次写信给陈毅谈此行的体会,表示在解放区才“看到了真正的民主政治”。他说:“此次在敌后视察研究,目击人民的伟大斗争,使我更看到新中国光明的未来。”除了再一次表示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外,还向新华社记者披露了自己向往延安的心情。
在苏北解放区,韬奋原本希望能去延安,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工作。但是,这时,隐藏在他身上的癌症严重发作。1943年3月,他不得不秘密转回上海治疗。他先后用过4个假名,换过5家医院。虽经党组织设法全力抢救,但最终还是没能挽救他的生命,于1944年7月24日不幸病逝,年仅49岁。在治疗期间,只要病痛稍有缓解,他就在病床上支起写作架奋笔疾书,撰写《患难余生记》,可惜第三章尚未完成,便因病情转剧而辍笔。
韬奋去世后,中共中央接受其遗嘱中的申请,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在延安和重庆举行了隆重的追悼活动。毛泽东、周恩来、陈毅、史良、叶剑英、沙千里、宋庆龄、陆定一、李鹏和江泽民等领导同志先后题词。1990年和1995年,在韬奋诞生95周年和100周年时,北京和上海都举行了盛大而隆重的纪念活动。
《韬奋全集(增补本)》书目:
韬奋全集 第一卷,1914—1927,
韬奋全集 第二卷,1928—1929;
韬奋全集 第三卷,1930—1931;
韬奋全集 第四卷,1932:
韬奋全集 第五卷,1933—1934;
韬奋全集 第六卷,1935—1936;
韬奋全集 第七卷,1937,
韬奋全集 第八卷,1938;
韬奋全集 第九卷,1939—1940;
韬奋全集 第十卷,1941—1944;
韬奋全集 第十一卷到十四卷,收历年译作。
![]() ![]() ![]() 《韬奋全集(增补本)》出版说明:
韬奋(1895-1944),原名邹恩润,祖籍江西余江,出生福建永安,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韬奋先生的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著作和译作,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发表了精辟的见解和议论,对世界的状况作了翔实的考察。这些著译,不仅对于研究韬奋战斗的一生具有重要价值,对于研究现代中国历史和文化思潮,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而且对于20世纪以来人们反复讨论的关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问题,有着切实而且深刻的思考,它所闪现出的思想光华,至今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所以,编辑出版《韬奋全集》,是一项文化积累的大工程。199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韬奋全集》十四卷,纪念韬奋逝世五十周年和诞辰一百周年。
2015年,经过数年的努力,我们在《韬奋全集》的基础上,继续搜集材料,正式推出《韬奋全集》(增补本),纪念韬奋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韬奋全集》共十四卷,近八百万字。前十卷为著作卷,后四卷为译述卷,收入韬奋自1914年起至1944年止约三十年间写的全部著作和译述。
全集收入的文章,均按写作和发表时间为序编排,1946年以前已收入专著、文集、选集的单行本,以原有形式编入全集,按出版时间为序,不再另列单篇。信箱、编者按语等文体的文章,有些还同时附录与内容相关的原信原文,有些在附录原文时删节了与韬奋的按语、附言关系不大的文字。
从1923年到1946年,韬奋著译单行本已出版过近四十种,大多为韬奋本人所编。这次编入全集,除删去其中他人所著的部分文字外,保留了原书面貌,并加辑封和注释说明。
韬奋的译作有种种不同形式,有直译的,有意译的,有按原著内容译述的,有以原著为素材编写的,并夹有大量的编译后记、译者按语、译余闲谈等,其中以编写、译述居多。全集把这类文章都编入译述卷。编排次序和著作卷相同。一般的文字问题,除确认为笔误或排校差错者予以纠正外,都不作改动:当时被国民党政府审查删节的文字,刊登时多用"口"或"X”表示,均依原样:对原著(如图表等)作删节或技术处理的,大多在文中注明:个别文字模糊不清,经多方努力仍不能辨认的,也暂以"口"代替;除早期著作圈点省略外,标点符号仍保持原貌;少数无标点的文言文,已请有关专家断句。
全集中的注释除写明原书、原文所注外,均为全集编者所加。
各卷所收韬奋著作起讫年份如下:
第一卷,1914—1927,
第二卷,1928—1929;
第三卷,1930—1931;
第四卷,1932:
第五卷,1933—1934;
第六卷,1935—1936;
第七卷,1937,
第八卷,1938;
第九卷,1939—1940;
第十卷,1941—1944;
第十一卷到十四卷,收历年译作。
本次增补本推出除了保持《韬奋全集》的原貌外,增加了新发现的韬奋先生的著述多篇,分别按时间插入各卷中,以更全面地反映韬奋先生的思想历程和文采。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韬奋全集(增补本)》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韬奋全集(增补本)》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