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邵晋涵集 全8册/浙江文丛 2018高清
价 格:¥ 25.80
30天售出:1 件
商品详情
注意:《邵晋涵集》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 《邵晋涵集》PDF电子书全8册,由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年出版。 邵晋涵(一七四三——一七九六),字与桐,一字二云,浙江余姚人。余姚邵氏乃诗书相传之家,世代屡有科第之举。邵晋涵自幼多疾,左目微眚,然天资聪颖,博闻强识,勤奋用功。十二岁即能遍通《五经》,为诗操笔立就,有『神童』之誉。乾隆三十年浙江乡试中举,名列第四;乾隆三十六年辛卯恩科礼部会试,荣登榜首,殿试二甲。乾隆三十八年,以翰林院庶吉士身份充《四库全书》馆纂修官,次年授编修职。这以後,除居丧和一次短暂外任外,邵晋涵一直在京任职。前後任职史馆十余年,名卿列传,皆出其手。嘉庆元年六月,因感染寒疾,溘然长逝,享年仅五十四。
邵晋涵在半百人生里,勤奋刻苦,于学无所不通。除经、史诸书外,旁及金石、方志、目录、辑佚、校勘、编纂学诸领域,是清代学术史上的标志性人物,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邵晋涵着作宏富,此次整理的《邵晋涵集》,由《尔雅正义》、《旧五代史考异》、《南江诗文钞》、《南江札记》四书汇集而成,是邵氏具代表性的着作。
![]() ![]() 《邵晋涵集》出版说明:
邵晋涵(一七四三—一七九六),字與桐,一字二雲,浙江餘姚人二一。以《禹貢》三江中的南江從餘姚人海,遂自號南江。先世顯于北宋,居洛陽,後隨王朝南渡,定居浙東。餘姚邵氏乃詩書相傳之家,世代屢行科第之舉、髙祖邵琳,明進L,官山西洪洞知縣。曾祖炳,縣學生。族祖廷采,清初著名學者,擅長史學,曾問學于黄宗羲,後艮期主講姚江書院,有《東南紀事》、《西南紀事》、《思復堂文集》等著作傳世。祖父向榮,康熙五十一年(一匕二一)進士,曾任内閣中書,後爲定海、鎮海教諭,著有《冬餘經説》,雜釋諸經。父佳統,增廣生,博覽群書,尤喜讀《易》,爲文不隨流俗。母親袁氏,幼稟家學,知書達禮,嫺熟前明史事掌故。浙東自古人文薈卄卒,文化發達,『自明中葉王陽明先生,以道學顯,而功業風義兼之。劉念臺先生以忠直著,大節凜然。及其弟子黄梨洲先生,覃研經術,精通理數,而尤博洽于文辭。君生於其鄉,宗仰三先生,用爲私淑工一)。優良的學術環境,先賢的榜样力量,奠定了其堅實的學術根基。
邵晋涵自幼羸弱多病,左目微*,然天資聰穎,博聞强識,勤奮用功。爲祖父鍾愛,『親課讀於鎮海學署一,經嚴格的訓導,學問日進千里。四五歲時便知『六義j、r四聲■七歲時能賦排律五十韻,十二歲即能遍通《五經》,爲詩操筆立就,有『神童」之譽。稍長,益涉獵,四部七録,均有所研究,於書無所不讀,尤能推求本原,實事求是。十七歲,邵晋涵補爲縣學附生,履試優等。乾隆:.十年秋(一七六五),參加浙江鄉試中舉,名列第四,文章對答甚得副考官錢大昕賞識,云••:五策博洽冠塲,僉謂非老宿不辦,及來謁,才逾弱冠,叩其學,淵乎不竭C予拊掌曰:「不負此行矣。」「.〕乾隆三十六年春(一七七一),參加辛卯恩科禮部會試,榮登榜首,殿試二甲,歸部絵選,、海内有識者咸日••數卜科來,無此才矣。r四〕乾隆三卜八年(一七七…),詔開,四庫全M館,經大學r劉統動薦舉,以翰林院庶占1身份充纂修官,與戴震、周永年、余集、楊昌霖一同參加《四庫全書》的編纂工作,時人號稲/L徵卄,,次年授編修職、邵晋涵精r史學,凡史部圖書,多由其上持編定,提要大部分也III乎其F,總裁倚爲左右F,朝廷大著作咸預討論』,時人言經學推重戴震,講史學則推重邵君7:這以後,除兩次南歸服父母喪、一次充任廣西庚子科鄉試主考官外,邵晋涵一直在京從事文獻的整理'•作乾隆五十六年(一七九一),御試翰爲諸臣,名列•等,擢升爲左中允,後乂遷侍講,轉補侍讀,歷左庶子、翰林院侍講學—一、日講起居注富,並兼文淵閣H閣出 乂任成安7';總裁,《萬壽盛典》、《八旗通志》、《國史》館、…通館纂修富,并任國史館提調,兼掌進拟丈字前後住職史館卜餘年,名卿列傳,皆出其手,編纂中能披引直書,未嘗阿諛曉徇邵晋涵長期兼職諸館,晨人暮出,勞累過度,加之先天體質較差,以致積勞成疾嘉慶元年(一匕九六)六月,終因感染寒疾,誤投由醫,溢然長逝,享年僅五十四。邵晋涵英年早逝,是學術界重大损失,震動朝野王昶云:學上邵君之卒也,卿大夫相與悼於朝•,汲古通經、博聞宏覽之儒相與慟於野,而大臣之領國史者,迄今尤咨嗟太息,童惜其亡。rs章學誠歎曰:『浙束史學,自宋元敢百年來,歷有淵源,自斯人不禄,而浙東文獻fs矣。r9
邵晋涵有良好的品德。居家孝友,執親喪哀毁骨立•,于人忠信,與朋友處f温温然,恂恂然rA;始終如一,未嘗以博雅自矜,篤於故舊,久要不忘。章學誠曾困頓科場,在京貧病交加,舉目無親,邵晋涵把他接到家裏,延醫救治,生活上給以帮助,學問上啟發砥礪,情同手足邵晋涵殁後,章學誠傷感道:「惟於余愛若弟兄,前後二十餘年,南北離合,歷歷可溯"得志未嘗不相慰悦,至風塵潦倒,疾病患難,亦强半以君爲依附焉。」元-邵氏的赤誠,濟人於危難之間的古道風範,令人贊歎:在學問上,則淵博精深,好學不倦。、獨善讀書,數行俱下,寒暑舟車,未嘗頃刻輟業.-。--:詩文操筆立就,淵博奥衍,自成門户',議論史事,上下古今,則飆然風舉,凡古來政事之得失,人才之消長,君子小人之玄黄水火,莫不決其弊之所由始,與害之所由終』r0。由於他的高尚道德和淵博學識,使他擁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學友,誠如朱筠所云T今士之績學者,莫不與之遊r---)。當時著名的學者如阮元、紀旳、王念孫、汪輝祖、洪亮吉、段玉裁、戴震、盧文诏、王鳴盛、汪中、孫星衍、焦循、李文藻以及朱筠、錢大昕、畢沅、王昶等,與二雲或友或師,或師友相間,他們相互切磋探討,使其學問不斷開拓精進-4先生負絶人之姿,讀書三數過,終身不忘。爲文章,操筆力就,承殽山、南雷之傳;又出錢曉徵詹事之門,而客於朱笥河學士使院,益擴其學,識奧博而精』二,;與此同時,他的道德文章,也吸引了莘莘學子前來拜師討教。邵晋涵亦樂意以師道自任,服官之餘,即以授徒爲業,『執經者嘗林立以待"而;一君隨問曲諭,人人皆得其意』「K;弟子多至數百人。著名的有孫爾準、戴聯奎、章貽選、朱錫庚等。其中孫爾準,嘉慶十年進士,官至閩浙總督,『得師經史之學,敷爲章奏;得師文藝,作爲詩歌;得師立品之超、見事之明,以核官行軍,卓然煽古大臣風烈『;。,是邵氏之緒業,爾準盡得其傳。然而對於權貴,邵晋涵卻持相反的態度,『性狷介,不踏權要之門』二上。當時,權相和珅曾想延攬其作他兒子的塾師,邵晋涵堅辭不就,和珅愧曰:『吾非必相强,邵君何爲此悻悻!,一 1 4由此可見邵晋涵不肯媚事權貴的錚錚風骨因此-:迴翔清署二r餘年,而官止四品』二2,個中原因與其耿介廉正的性格不無關聯。對此,摯友章學誠深有體會:『君以才學爲權要人所知,稍誘進之,君毅然弗屈,故以是齟齬終身,君不自恤也。二。邵晋涵儘管官品上不算顯達,但他的才華和人格魅力,奠定了他在學術界的地位,贏得了時人的尊重。阮元云:『邵二雲先生,以醇和廉介之性,爲沈博邃精之學。經學、史學,竝冠一時,久爲海内共推。』三-一錢大昕云『以懿文碩學,知名海内』,其銘詞又云一,名冠南宫,書校東觀。爲真學士,爲良史官』2-。。陳壽祺云:『詔徵天下博洽通才五人,參預編摩,授職詞垣,而餘姚邵二雲先生與休寧戴東原先生,爲之冠天下。上大夫言經學必推戴,言史學必推邵,當時以爲篤論云。二二這些評論,絶非溢美之辭,客觀地反映了他在學術界的影響一邵晋涵在半百人生裏,勤奮刻苦,於學所不通除經、史諸書外,旁及金石、方志、目録、輯佚、校勘、編纂學諸領域,爲中華文化的傳承作出了巨大貢獻。令人遺憾的是,由於僅得中壽,生前的許多著述計劃未及完成,美志未遂;再加上整理不及時,已有的零稿殘篇又散佚不少。儘管邵晋涵一身著述豐富,但流傳下來的並不多"今傳者有《爾雅正義》、《南江札記》、《南江詩鈔》、《南江文鈔》、《續通志•金石略》、《舊五代史》、《舊五代史考異》、《四庫全書目録提要史部分纂編》等數種(二四〕。傳記資料中著列的《孟子述義》、《穀梁正義》、《韓詩内傳考》、《輔軒日記》、《方輿金石編目》、《皇朝大臣謚跡録》、《宋元事鑒考異》等,至今已湮没不傳。而未竟之作則有《南都事略》以及由《宋史》改編而成的《宋志》等。此外,他還參加過纂修《續資治通鑒》、《八旗通志》、《杭州府志》、《餘姚縣志》等書。
此次整理的《邵晋涵集》,由《爾雅正義》、《舊五代史考異》、《南江詩文鈔》、《南江札記》四書彙集而成,是邵氏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本書的整理出版,將有助於讀者瞭解邵氏的經、史學和文學創作成就,爲乾嘉學術研究提供第一手基礎資料。
《爾雅正義》係邵晋涵經學代表作,雅學研究集大成者,也是他生前唯一刊刻的著作。《爾雅》乃訓詁著作,以訓釋詞義和考證名物爲主要内容,歷來經學家常用來解釋儒家經義,有『六藝之津梁」之稱。鑒於《爾雅》難讀難懂,甫一問世,爲之作注者代有其人,最爲通行的是晋郭璞的《注》和北宋邢禺的《疏》,《十三經注疏》中的《爾雅》即是郭《注》邢《疏》本。然二者均有不足之處,郭注復多脱落,俗説流行、古義寢晦。邢疏則掩襲《毛詩正義》爲己説,間采《尚書》、《禮記》正義,亦多淺陋不稱,難爲典據,時南宋人已不滿其書,後取列諸經之疏,聊取備數而已。邵氏由是摩精竭慮,重新注疏。以唐刻石經、宋藥本以及諸書所引爲據,審正經義。以郭注爲宗,旁采諸家之説、舊注逸文,廣采博納,補充郭注未詳未備,擴大詞義引證範圍。就字音以求古義,推求字原。辨别草木蟲魚鳥獸之名,詳其形狀,使名實相副,正古今沿襲之誤。前後十三年,三四易稿,於乾隆五十年(一七八五)撰成是書。邵氏《正義》多所成就發明,構建了清代疏注《爾雅》的基本框架,實爲清代注疏群經的先驅,頗爲時人和後世推重。《爾雅正義》的版本系統,脈絡清晰,行世者有二••一爲餘姚邵氏家塾面水層軒刻本;一爲阮刻學海堂《經解本》。最早的刻本爲乾隆戊申(一匕八八)邵氏家塾本,扉頁有『乾隆戊申年夏新鐫餘姚邵氏家塾本面水層軒藏板一等字樣,書還附有刻工名云〔琉璃廠西門内金陵文炳齋劉德文鐫刻一。由於原刻本錯誤繁多,脱漏不少,邵晋涵不甚滿意二包。書刊佈後,時人紛紛勘正,出現不少校補本。今南京圖書館藏本,在目録『釋畜』後有『己酉重校』字樣,顯然爲隔年重校本,《續修四庫全書》即據此影印出版"此外,上海圖書館藏清張敦仁校本、顧觀光批校本、宋保批校本,四川省圖書館藏清錢侗校並跋本,福建省圖書館藏清謝章鐘校並跋本,湖北省圖書館藏清甘元焕跋並録清汪士鐸批校本,江蘇省寶應縣圖書館藏清戈襄校並跋本等7六〕。《家塾本》除《爾雅正義》二十卷外,常與陸德明《爾雅釋文》.一卷合爲一函。該本易獲,除上列館藏外,國家圖書館、天津圖書館、江西省圖書館、浙江省圖書館以及北大、浙大、人大、杭師大等十数家圖書館均有收藏。至於學海堂本,係阮元于道光年間在廣東所刻的《皇清經解》本。該本採用己酉重校本刊刻,故兩者文字出入不大"到了咸豐七年(一八五七),英軍攻粤,學海堂書籍板片毁失過半。咸豐卜年(一八六。),兩廣總督勞崇光等捐資補刊數白卷,因此,《爾雅正義》也有了咸豐十一年(一八六一)補刻《皇清經解》本。《經解》本後來多有翻印,如清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上海書局石印巾箱本、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上海點石齋石印本、光緒十七年(一八九一)上海鴻寶齋石印本、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上海古香閣本等。現代也有多家書坊影印出版。本書的校勘,以餘姚邵氏面水層軒刻本爲工作底本,以學海堂經解本爲參校本。鑒於通行易得,便於覆按,底本較善之故,面水層軒刻本取自上海古籍出版社二00二年版之《續修四庫全書》,見經部一八七册•,經解本則據上海書店一九八八年影印出版的《皇清經解》本,見第三册
《舊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中唯一的輯佚書,現在的通行本是清乾隆年間邵晋涵在修《四庫全書》期間,從《永樂大典》、《册府元龜》等書中輯録而出。在補輯、恢復《舊五代史》的同時,邵晋涵依照裴松之《三國志》的注釋體例,從其他史籍、類書、宋人筆記、文集、方志、碑碣等八十餘種典籍文章中蒐集材料,撰成《舊五代史考異》五卷,與正文相互補充印證,考證綿密,最見乾嘉考據之學的風範,爲研究五代史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本書點校即以國圖藏清面水層軒藍墨格鈔本爲底本(見《續修四庫全書》史部二九O册),在整理過程中吸收了前賢時彦的成果。
邵晋涵精研經史,亦工詩文,《南江詩文鈔》係《南江詩鈔》《南江文鈔》合集。邵詩不事摹擬,旨歸雅音,古今皆善,峻潔有體。或清新自然,或委婉含蓄。長篇歌行,益臻勝境,硬語排戛,比肩昌黎。其文則包含應制、賦、擬疏、記、序、責傳、祭文、行狀、墓誌銘、策問、考、跋、提要諸體,語氣平和,辭旨温厚,文采斐然,張舜徽欺云『予嘗謂乾嘉諸儒能爲考證之學,多不能爲考證之文,能兼之者,殆不數人,晋涵其佼佼者矣「充分肯定邵文根于經史,沖和淵懿,奧衍奇古,功力至深的一面。版本方面,《南江文鈔》有嘉慶年間刊四卷本和道光年間刊十二卷本,《南江詩鈔》有嘉慶年間刊卜卷本和道光年間刊四卷本|本次整理以浙江圖書館所藏嘉慶八年邵氏面水層軒刻、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胡敬印本爲底本,收《南江文鈔》十二卷,《南江詩鈔》四卷,計卜六卷。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邵晋涵集》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邵晋涵集》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