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文史类 >>
历史文献 [489]
文学文化 [344]
诸子百家 [29]
名人文集 [392]
四库全书 [10]
敦煌文献 [20]
诗词戏曲 [136]
笔记小说 [43]
琴棋茶花 [9]
家谱族谱 [10]
社科综合 [110]
百科全书 [68]
文学文库 [18]
政经军法 [32]
人物日记 [35]
学术研究 [97]
哲学研究 [21]
宗教类 >>
佛教 [199]
道教 [29]
周易风水 [34]
书画美术类 >>
绘画艺术 [160]
书法篆刻 [37]
石窟雕刻 [50]
文物收藏 [65]
金石考古 [214]
建筑装饰 [41]
工艺美术 [11]
其它综合 [13]
美术全集 [17]
墓志碑刻 [36]
医学类 >>
中医 [405]
西医 [11]
报刊杂志 >>
民国时期 [12]
现代 [2]
古籍善本类 >>
国外收藏 [8]
国内保存 [29]
地理方志类 >>
方志 [23]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联系方式 [0]
焦循全集 全18册 2016高清
焦循全集
价      格:¥ 39.80
30天售出:0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文件格式
百度网盘 3.42G PDF
无需注册会员,直接点”立即购买“,付款后会自动弹出下载链接!
商品详情

 注意《焦循全集》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焦循全集》PDF电子书全18册,由广陵书社出版社2016年出版。
12N万圣书城
《焦循全集》是由广陵书社于2016年9月出版的大型古籍整理丛书,收录清代通儒焦循的学术著作及相关文献。全书共18册600余万字,分甲、乙两编:甲编按经、史、子、集四部收录其自著作品59种,乙编为辑录文献,完整呈现焦循的学术体系。该丛书被列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和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由扬州大学刘建臻教授历时多年系统整理,精选稿本、抄本等珍贵底本完成 。
12N万圣书城
《焦循全集》为大32开精装18册,共有600余万字,分为甲、乙两编。甲编主要收录焦循自著,按照经、史、子、集的顺序进行编排,乙编主要收录焦循编辑、抄录内容,甲乙两编基本涵盖了焦循著述编辑的全部内容。因为题材浩大,内容丰富,这套《焦循全集》已经被列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国家古籍整理重点出版项目”、“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
12N万圣书城
12N万圣书城
《焦循全集》部分目录:
12N万圣书城
甲编·经部
第1-2册
易章句
易通释
第3册
易图略
周易补疏
易话
易广记
尚书补疏
禹贡郑注释
毛诗补疏
第4册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释
陆氏草木鸟兽虫鱼疏疏
毛诗地里释
第5册:
推小雅十月辛卯日食详疏
礼记补疏
三礼便蒙
春秋左传补疏
论语通释
论语补疏
第6-8册
孟子正义
羣经宫室图
甲编·史部
第9册
理堂日记
注易日记
撰孟子正义日课记
北湖小志
邗记
里堂书跋
甲编·子部
第10册
里堂家训
吴氏本草
加减乘除释
天元一释
释弧
释轮
释椭
开方通释
大衍求一释
第11册
乘方释例及图
焦理堂天文历法算稿
八五偶谭
相宅新编
剧说
花部农谭
忆书
易馀籥录
甲编·集部
第12-13册
雕菰集
雕菰续集
焦里堂先生轶文
里堂札记
里堂诗集
易馀集
仲轩词
红薇翠竹词
里堂词集
乙编
第14-16册
里堂道听录
第17-18册
扬州足征录
九阳录
集旧文钞
诗品
附录
雕菰楼词话
易馀曲录
先府君事略
· · · · · ·
12N万圣书城
153.jpg12N万圣书城
 
 
154.jpg
 
155.jpg12N万圣书城
12N万圣书城
12N万圣书城
《焦循全集》出版说明:
12N万圣书城
焦循(一七六三——一八二。),字理堂,一字里堂,晚號里堂老人,清代揚州府甘泉縣人。明初,祖居江都縣東鄉八港口,永樂年間遷居北湖之濱黃珏橋。焦氏以《易》傳家,曾祖焦源深于《易》學,祖父焦鏡娶數世以《易》名家的王納諫玄孫女,亦傳《易》學。至父親焦蔥時,不僅學習外祖母家説《易》之法,而且繼承了先祖遺田八九百畝,家境寬裕。然而,因爲父親樂善廣施,家道很快中衰。但三百年來北湖焦氏以忠厚、學術傳家而又代有賢母之良好家風並未敗落。
  還在焦循年幼之時,嫡母謝孺人就教他書數,口授《毛詩》及孝悌忠信故事,開始了對焦循的啟蒙教育。剛滿三歲,焦循已能辨别大門上春聯『栽」字誤作「裁』之誤。六歲始,焦循受父命誦讀《毛詩》,又師從表兄范秋帆學習音韻與古文,餘暇還學習書數。八歲時,焦循前往公道橋阮元族父阮«堯家拜壽,當眾誦讀牆上帶有『馮夷』二字之詩,並且説:「吾嘗讀《楚辭》,此字音皮冰切,乃「馮」字也。」二〕阮靂堯又驚又喜,便把愛女許配給他。
  乾隆四十年(一七七五),焦循十三歲,師從舅父謝聯芳。舅父教導説,學習時能把原文背誦精熟固然需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理解。次年夏,瞭解到塾中正在學習《周易》,父親便問焦循:『然所謂「密雲不雨,自我西郊」者,何以復見於《小過》之《六五》?童子宜有會心,其思之也。』二二焦循反復思考,不得其解。
  乾隆四十四年(一七七九),江蘇學政劉墉督學揚州,録取焦循爲附學生。復試時,劉墉對焦循詩中用『醞磨』二字印象深刻,在聽到出自《文藪•桃花賦》及釋解音義的回答後更加滿意,並指點説:『不學經,無以爲生員也。』從此,焦循『屏他學而學經一。二二次年,焦循入安定書院肄業。乾隆四十九年(一七八四),江蘇學政謝墉選拔其爲廩膳生。
  然讀書必先聚書,其間充滿艱辛。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已遭連年饑荒,加上四月父親逝去、九月嫡母物故,焦循早已債務纏身,甚至連岳父的七十壽禮都無法籌措。不得已,變賣數十畝良田而得銀十五兩,打算還債。就在此時,聞聽書販三十兩售賣《通志堂經解》,明白丈夫心思的賢妻當即解下金簪换得十二兩,經商討,終于用這一 一十七兩銀子購回此書。儘管當晚只能吃麥屑粥充飢,但夫爰仍爲以賣田之銀買回書籍而深感高興一
  爲了生計,乾隆五十二年(一七八七),焦循設館于郡城壽氏鶴立堂。之後,除繼續參加鄉試而外,一邊教學一邊著述,先後在卞氏、牛氏、鄭氏宅中授徒,著成《羣經宫室圖》,草就《毛詩草木鳥獸蟲魚釋》和《陸環疏考證》等書稿。而且,與同在郡城的顧鳳毛過從密切,常常擁被夜談。受其影響,焦循開始用力于經學。顧鳳毛還以《梅氏叢書》相贈,從此,焦循關注並研究算學。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焦循前往山東爲阮元幕實,並著《遊山左詩鈔》。是年冬,又随阮元遊幕浙江,成《天元一釋》、《乘方釋例》、《釋輪》等書。時隔一年多,焦循回到家中,授徒之餘,撰成《加減乘除釋》、《釋弧》等。
  嘉慶六年(一八0 一),焦循在經歷十一次鄉試之後,終于考中舉人。第二年入京會試,外間傳言已得會元且紛紛道賀,不意榜發而落第,從此不與科考。入秋,便前往浙江阮元撫署,冬月歸里。因生母抱病,加之倦于遊歷,決意居家授徒,研習《周易》。
  嘉慶十二年(一八。七)三月,焦循身患重病,整整昏睡了七天,恍恍惚惚中,只有《周易•雜卦傳》仍縈繞心間。甦醒後,決意專力研治《周易》,終成《易學三書》巨著。
  嘉慶二十二年(一八一七)夂、,與兒子焦廷琥一道編成《孟子長編》C次年底,開筆撰寫。雖然足疾日益嚴重,且每每痛徹骨髓,仍咬牙堅持,並于嘉慶二十四年(一八一九)七月草成《孟子正義》一書C隨後不久,焦循着手抄録,僅録十二卷而病逝。
12N万圣书城
  焦循一生,孜孜于學,撰成四百五十餘卷著作,在許多方面多所建樹,尤其在經學、史學、文學和數學領域成就突出。
  在經學領域,焦循于『群經』均有釋證,著有《易學三書》、《尚書補疏》、《禹貢鄭注釋》、《毛詩補疏》、《陸氏草木鳥獸蟲魚疏疏》、《毛詩草木鳥獸蟲魚釋》、《毛詩地里釋》、《推小雅十月辛卯日食詳疏》、《禮記補疏》、《三禮便蒙》和《春秋左傳補疏》等。但毫無疑問,焦循用力最多、成就最大者爲《易》學。
  焦循祖上世傳《易》學。曾祖焦源深于《周易》,祖父焦鏡傳習其學,且深得里中《易》學名家王祖修喜愛,進而把愛女許配給他。到了父親焦蔥,江都焦氏已三代治《易》,對焦循的影響也最大。焦循在《易通釋•叙目》中所述父親要求自己『宜有會心,其思之也』之文,就是如何看待《易經》中的『辭之同處J問題。之後,父親更指點焦循沿此思路以治《易》。《易餘籥録》卷一:「先父嘗云:「歷來講《易》者,多不能使《易》辭了然明暢厭人意,惟於辭之同處思而貫之,當得其解。」一其具體方法,則是從《易傳》入手。《雕菰集》卷二十四《告先聖先師文》:『循幼秉父教,令從《十翼》求《經》。J焦循畢生爲之探討的,確實正是以《十翼》即《易傳》爲基礎以釋《易經》的同辭、同義或近義現象,進而撰成《易學三書》。也因爲如此,焦循《易餘籥録》卷一方有此論:『循奉此教,凡四十年而成《易學三書》。」
  但是,「四十年」孜孜探索的過程中,充滿了艱辛。一方面,當父親于乾隆五十年(一七八五)故世之後,焦循就『輟舉子業,乃遍求説《易》之書閲之:二,整天思考的,也是這一難題,縦然重病昏睡間,也縈繞心間。
  爲了解疑釋難,焦循更加着力于数學,先後撰成多部數學著作,除包括《加減乘除釋》、《天元一釋》、《釋弧》、《釋輪》、《釋橢》的「學算五書」代表作之外,還有《開方通釋》、《大衍求一釋》、《乘方釋例》諸書,成爲清代中葉成就不凡的數學家。但是,正如焦循自己所説,學習『天算之苦心」,其目的就是一全付諸《易》一。這在《里堂札記•辛未手札•答汪孝嬰》(六月初五日)中表述得十分清楚:

「弟諸想皆空,閉門學《易》。别後數年,窮思冥索,方悟得孔子「倚數」二字。蓋《易》學全是算學,其「參伍錯綜」,非明少廣、方程、盈不足、句股、弧矢之理,不能得其頭緒。弟以天算之苦心,全付諸《易》。」换言之,《易》辭中充滿旁通、相錯和時行之理,完全可用數學中的比例之法加以詮解,正如阮元《通儒揚州焦君傳》所總結的:「以數之比例,求《易》之比例。一這就是焦循一《易》學全是算學J命題的核心所在。焦循以爲,這并不是空穴來風或一味臆造,《易傳•説卦傳》的釋解其實早已昭示了這一點:「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 12N万圣书城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焦循全集》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焦循全集》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