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俞樾全集》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 《俞樾全集》PDF电子书全32册,由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年出版。
《俞樾全集》是由浙江古籍出版社于2021年12月出版的清代学者俞樾著作总集,系对《春在堂全书》光绪末年刻本的全面整理修订本,新增同治六年至光绪二年日记、书札等未收录文献超150万字。全书共32册,收录经史子集著作50种560卷,包含《群经平议》《诸子平议》《茶香室丛钞》《右台仙馆笔记》等代表作 [5],并由汪少华、王华宝等学者进行校勘考证 [4]。该全集在保留原刊本体例基础上增设标点,校正文字讹误逾千处,并附研究资料附录。
俞樾(一八二一—一九〇七),字荫甫,号曲园,晚年自署曲园居士、曲园叟,浙江德清人。清道光三十年戊戌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任河南省学政,以事罢归,侨寓苏州。因保和殿复试时,以“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诗句,获中第一名。其後在苏州建造“春在堂”,辟“曲园”,并以《春在堂全书》用作着作总集名。 俞樾博学通贯,学识渊富,重在研治经学,并遍及子学、小学、史学、文学、书法艺术等,着作等身,成就卓异,堪称文化学术之通儒巨擘,享誉中外之国学大师。其主要着述《羣经平议》、《诸子平议》、《茶香室经说》、《古书疑义举例》及《第一楼丛书》、《曲园杂纂》、《俞楼杂纂》、《宾萌集、外集》、《春在堂杂文》、《春在堂诗编》、《茶香室丛钞》、《右台仙馆笔记》、《菁蕞编》、《春在堂随笔》、《春在堂日记》、《春在堂尺牍》等。本次辑集整理《俞樾全集》首次面世,收书凡五十种,五百六十卷,成书三十二册。同时,俞氏讲学於江苏紫阳书院,浙江诂经精舍、上海求志书院、上海诂经精舍、湖州龙湖书院等,其门下英才俊彦辈出。俞氏着作流传日本、韩国、朝鲜等周边国家,对促进我国与海外文化交流起了良好作用。
![]() ![]() ![]() 《俞樾全集》出版说明:
泱泱中華乾坤,悠悠五千年文明史,文化源遠流長,典藏燦爛輝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久彌新,傳承着優秀文化基因,積澱着豐厚而深廣的文化基礎,延續着融合與創新的文化傳統,既促進了社會的發展進步,亦推動着文化學術自身的革故鼎新。我國文化資源浩瀚,文獻遺存繁富,而編纂整理研究古代文化典籍,乃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建設文化强國,增强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任務,意義重大,任重道遠。
本次編纂晚清著名學者俞樾的著作全集,是爲實施國家文化典籍整理出版工程之舉,列入國家古籍出版基金項目,並作爲浙江省重點文化工程之一種。
俞樾(一八二一——一九。七),初名森,字立甫,後更今名,字蔭甫,號曲園,晚年自署曲園居士、曲園叟,浙江德清人。清道光三十年戊戌進士,授翰林院編修,任河南省學政,以事罷歸,僑寓蘇州。因保和殿復試時,以『花落春仍在,天時尚豔陽』詩句,深得閲卷官曾國藩之賞識,獲中第一名。其後在蘇州置地築『春在堂』,闢『曲園』,以爲居住游憩之所,並以《春在堂全書》作爲畢生著作總集名。
俞樾博學通貫,學識淵富。他重在研治經學,並遍及子學、小學、史學、文學、書法藝術、中醫學養生與佛學、道學等,著作等身,成就卓犖,堪稱文化學術之通儒巨擘,晚清漢學之殿後絶響,聲聞中外之國學大師。誠如陳寅恪譽爲『一代儒林宗碩,湛思而通識之人』。顧頡剛則稱俞樾是晚清同光年間『最有聲望』的一位經學大師。
俞樾在仕途上遭受罷黜失意後,轉而潛心致力於傳承傳統文化學術,研經著書與講經育才互伴兼行,理心撰述,著作闊富,悉心講學,俊士雲集,是爲經師,亦爲人師,成爲他終生在弘揚儒學道路上的兩座耀眼的坐標。
俞樾治學以儒家經學爲中堅,説經者幾占全書之近半,尤以《易》學爲多爲深。除《羣經平議》、《茶香室經説》,尚有《經課續編》、《經義塾鈔》及《第一樓叢書》、《曲園雜纂》、《俞樾雜纂》、《湖樓筆談》、《九九銷夏録》中經學諸篇。而涉經内容則廣泛地散存於全書中更多篇章。他在《羣經平議》序目開宗明義,『治經之道,大要有三:正句讀,審字義,通古文假借。得此三者,則思過半矣。:::三者中,通假借爲尤要r换言之,研治經學,其要旨在於正確標點斷句,明辨字詞句義,尤以破解通其假借爲至要。施之今日,於古文獻整理研究之事,此三者仍當視爲矩憊。他遠紹漢儒許慎、鄭玄,近宗清儒王念孫、引之父子,承接先儒們之餘緒,專心以古文字、聲韻、訓詁之學考校訓釋諸經,所訂正者先列經文,次列舊注箋疏,然後加以按語駁正陳説,發明己意,是正良多。但他自己亦表示『頗有未安者』、『有未盡愜心者』,還説過『余説經之書,《平議》最先出,而亦最疏r可見俞氏在撰著過程和刊刻問世後均已自覺有不足之處。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上説『俞蔭甫雄的《羣經平議》,此書全應用《經義述聞》的方法,繼續有所發明,價值亦僅下《經義述聞》一等』。其評論可謂是平允的。而《茶香室經説》乃成書於晚年,風格較前謹飭,内容上除考訂文字章句,亦作些義理上的探討,對《羣經平議》某些條目欠嚴謹的亦提出新説,有所訂正。自己亦謂『視舊作《羣經平議》轉似較勝矣r考訂諸子之學的著述亦相當可觀。除《諸子平議》,尚有《第一樓叢書》、《曲園雜纂》、《俞樓雜纂》中的《鬼谷子》、《韓詩外傳》、《文子》等二十種及《莊子人名考》、《楚辭人名考》等,幾乎囊括春秋戰國、秦漢諸子之作。此外對唐宋以降若干學術性筆記,亦有所校訂補正。他在《諸子平議》序目中稱『聖人之道,具在六經,而周秦諸子之書,亦各有所得。……且其書往往可以考證經義,不必稱引其文,而古言古義居然可見』。可見俞氏由經及子,仍然同治經相仿,在注重章句之校訂辨釋上下工夫,並用來羽翼經訓,驗證儒學經義,爲闡揚經學服務。他自謂『校正誤文,發明古義,視《羣經平議》所得爲多』,『《諸子平議》稍勝《羣經平議》』。章太炎在《俞先生傳》中評價兩《平議》説:『治羣經,不如《述聞》諦,諸子乃與《雜志》相抗衡。』學界亦多認爲《諸子平議》爲一流漢學著作。清末著名學者李慈銘評説俞樾『多識古義,持論有本,證引疏通,時有創獲,同時學者,未能或之先也』。
小學類著作有《古書疑義舉例》、《兒筈録》、《爾雅平議》、《談小學》、《聲雅》、《韻雅》、《廣雅釋詁疏證拾遺》等,包含有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文法學諸端。俞氏極其推重《説文》,稱之『言小學之妗鍵』,謂『欲治鄭學必先治許學』。又謂『然意所未安,則亦不敢苟同』。《兒苦録》即爲對《説文》中八十字分别辨正訂補之作,頗有精辟灼見。尤以《古書疑義舉例》成就最著,影響巨大。《舉例》乃俞氏運用小學研究古代典籍並汲取前人成果之歸納概括,是對古代漢語文法現象及其規律之開創性的科學總結。其發凡起例,提挈文法,『庶疑文冰釋,蓋發古今未有之奇也』。按梁啟超的説法,上半部前四卷可以稱之為『古代文法書』,屬古代語言文字的語法修辭性質;下半部後三卷稱之爲『校勘秘訣F劉師培、楊樹達、馬叙倫、姚維鋭諸學者對之高度評價,『嘆爲絶作』,『發蒙百代,梯梁後學,固縣之日月而不刊者也』,並相繼紛起仿作補編。其弟子章太炎則贊許有加,言:『馴察艇理,疏給比昔,牙角纔見,紬爲科條,五寸之業極巧,以寇盡天下之方,視《經義述聞》益恢廓矣!』學人認爲王引之《經傳釋詞》與俞氏《古書疑義舉例》兩書,凡有志讀秦漢以前書的人,總應該一讀的。
俞樾自謂『疏於史學』,不善於治史,亦未有專門史學著述。然而在《賓萌集》中,如《秦始皇帝論》、《自强論》、《三大憂論》、《弭兵議》、《取士議》及《時事議》等帶有政論色彩的史學論議之作,諸如治國理政主張合時宜的變革;反對苟且因循,無所作爲;施仁政,重吏治;軍備用於國防,勿用於侵略他國,各國管理好自己國内之事,不要干預他國之政治,勿要覩靦他國之領土 •,廢八股時文,改從新制等史學觀點,是爲洞達歷史發展潮流之卓識明見,值得肯定與贊賞。但視之《羣經平議》,《易•大壯》六五:『喪羊于易。』俞氏以因聲求義、通其假借之原則,運用象數理論,及參照陸德明《經典釋文》、《朱子語類》之説,認爲『易』、『埸』古通用,訓釋『易』作『埸r謂『于文爲疆埸之易,于義則爲變易之易』,並謂《旅》上九:『喪牛於易。』亦同此義。近代學者王國維、顧頡剛兩先生據考古出土的甲骨文卜辭記有祭商祖王亥之事,經考證認定王亥係殷商先祖冥之子,微之父。稽之古代文獻,《山海經•大荒東經》、《竹書紀年》均有王亥之記載。而《吕氏春秋•勿躬篇》作『王冰』(篆文冰作『欠r與『亥』相似)。《楚辭•天問》作『該』,《史記》作『振』,《世本》作『核』,《漢書》作『垓』,文字互有差異而字形相近,蓋轉相引用而致誤。《大荒東經》載:『王亥託于有易,河伯僕牛,有易殺王亥,取僕牛。』郭璞《注》引《竹書紀年》:『殷王子亥賓於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緜臣殺而放之,是故殷主甲微假師於河伯以伐有易,克之,遂殺其君緜臣也。』《天問》載:『該秉季德,厥父是臧,胡終弊於有扈(『扈』乃『易』之誤),牧夫牛羊。』可見古文獻多有『王亥』與『有易』之記載文字,俞氏不熟悉上古歷史故事,又對這些古文獻未作探究,只是就字論義,在字面上兜圈子,以致未能獲其真諦。後來有了甲骨文卜辭之實證,無疑『有易』係商前夏代時之一古國或部落,是爲歷史唯物主義之科學論斷。設若曲園先生尚在,相信他亦會以一貫求實之學風,遵從歷史故實,得以認同,加以修正的。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俞樾全集》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俞樾全集》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