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文史类 >>
历史文献 [501]
文学文化 [336]
诸子百家 [31]
名人文集 [409]
四库全书 [10]
敦煌文献 [20]
诗词戏曲 [142]
笔记小说 [42]
琴棋茶花 [9]
家谱族谱 [10]
社科综合 [113]
百科全书 [67]
文学文库 [18]
政经军法 [34]
人物日记 [36]
学术研究 [98]
哲学研究 [21]
工具书 [20]
宗教类 >>
佛教 [203]
道教 [31]
周易风水 [35]
书画美术类 >>
绘画艺术 [168]
书法篆刻 [38]
石窟雕刻 [50]
文物收藏 [68]
金石考古 [216]
建筑装饰 [41]
工艺美术 [11]
其它综合 [14]
美术全集 [17]
墓志碑刻 [40]
医学类 >>
中医 [423]
西医 [11]
报刊杂志 >>
民国时期 [12]
现代 [2]
古籍善本类 >>
国外收藏 [8]
国内保存 [29]
地理方志类 >>
方志 [23]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联系方式 [0]
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 全3册/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2012高清
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
价      格:¥ 9.80
30天售出:107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文件格式
百度网盘 250M PDF
无需注册会员,直接点”立即购买“,付款后会自动弹出下载链接!
商品详情

 注意《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PDF电子书全3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出版。eyf万圣书城

杜甫被后人尊为“诗圣”,杜诗一出,注家蜂起,宋朝即有“千家注”之说,其中赵次公所注“用思精密,繁而不杂”,颇有价值,为后代研究者所重。整理者由几十种杜诗中极力搜辑,与现存残本合为全璧。该书曾于1994年出版,即引起学界瞩目。此次由整理者重新修订出版。eyf万圣书城

 eyf万圣书城

eyf万圣书城

 eyf万圣书城

赵次公序:eyf万圣书城

余喜本朝孫覺莘老之説,謂「杜子美詩無兩字無來處」。又王直方立之之説,謂「不行一萬里,不讀萬卷書,不可看老杜詩」。因留功十年,注此詩。稍盡其詩,乃知非特兩字如此耳,往往一字綮切,必有來處,皆從萬卷中來。至其思致之貌,體格之多,非惟一時人所不能及,而古人亦亦有未到焉者。若論其所謂來處,則句中有字、有語、有勢、有事,凡四種。兩字而下爲字,三字而上爲語,擬似依倚爲勢,事則或專用、或借用、或直用、或翻用、或用其意,不在字語中。於專用之外,又有展用用、有倒用、有抽摘滲合而用,則李善所謂「文雖出彼而意殊,不以文害」也。又至用方言之穩熟,用當日之事實者。又有用事之祖、有用事之孫。何謂祖?其始出者是也。何謂孫?雖事有祖出,而後有先拈用或用之别有所主而變化不同,即爲孫矣。杜公詩句皆有焉。世之注解者,謬引旁似,遺落佳處固多矣。至于只見後人重用、重説處,而不知本始,所謂無祖。其所經後人先捻用,并已變化,而但引袓出,是謂不知夫舍祖而取孫。又至于字語明熟混成,如自己出,則杜公所謂「水中著鹽,不飲不知」者。蓋言非讀書之多,不能知覺,尤世之注解者弗悟也。eyf万圣书城

 eyf万圣书城

eyf万圣书城
《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前言:
eyf万圣书城

南宋人曾噩序水家注,稱「蜀士趙次公爲少陵忠臣」,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一跋陳教授杜詩補注稱「杜氏左傳、李氏文選、顔氏班史、趙氏杜詩,幾於無可恨矣」。金、元之際的元好問,在潘生文集卷一十六杜詩學引中評宋以來各家胜注云:「帐詩注六七十家,發明隱奥,不可謂無功。至於鑿空架虚,旁引曲證,鳞雜米鹽,反爲蕪累者亦多矣。要之,蜀人趙次公作證誤,所得頗多。」而睛人阔|#也在杜詩雙層疊韻譜括略中説:「杜之有注,自趙次公始也。」趙次公注杜詩爲後後人所重如此。可惜,這部洋洋數百萬言的巨帙早已散佚,而作者趙次公也鮮爲人知。趙次公於史無傳,四川通志人物也無所載,惟分們廣注「姓氏」云:「西蜀趙氏次公,字彦材,著证读。」近人傅增湘宋代蜀文輯存作者考據王注分類蘇詩云:「趙次公,字彦材,蜀人,任隆州司法。」按宋史地理名載隆州沿革,宣和四年爲仙井監,隆興元年始改爲隆州。隆興乃南宋孝宗年號,則次公爲南宋時人。哦鈔本成〔戊〕帙卷十一後有題識云:「宣和元刻。」宣和爲北宋徽宗庄號,今檢鈔本(己帙)卷三登岳陽潘,附有次公詩1首,其末句云:「中原隔氛锓,回首淚如傾。」邵溥謂爲「亦杜公憂國之念,正今日事矣」,則書成於南渡後無疑。eyf万圣书城

 eyf万圣书城

赵次公,字彦材,嘉州龙游(今四川乐山)。隆兴年间,曾任隆州司法参军。与邵溥、晁公武交游,著有《杜诗先后解》、《解东坡诗》等。《杜诗先后解》约成于高宗绍兴四年至十七年(1134―1151)之间,全本已佚,只残存二十六卷,计末帙七卷、成帙十一卷、已帙八卷。末帙、成帙、已帙,当是丁、戊、己三帙,系书贾涂改以泯其迹。诗以编年为序,自《宴戎州杨使君东楼》始,至《聂未阳书致酒肉疗饥荒江》止。每卷首行署“新定杜工部古诗近体诗先后并解”,次行署卷次,后有一段文字考述杜甫年岁及行迹,某月至某月所存之诗。次乃录本诗,诗题下皆注明“古诗”或“近体诗”,后间有“次公日”一段文字,类似题解。诗正文后低一格标注,题“次公日”云云。于每一首诗,逐句诠释,全诗之后,又有长言概论,最为详备。虽略显繁冗,但资料丰富翔实。赵次公注为今存最早之杜集编年注本,然该书自南宋中叶以后逐渐亡佚,有学者推测亡佚的原因时,指出其卷帙太繁,不适合市场需求,其后嗣又无高官显贵,未能重刊,日久遂湮没无闻”。该书残本今存有二:一为明抄本,现藏国家图书馆。半叶十二行,行二十一字,棉纸精抄十巨册,钤有“广运之宝”、“臣东阳印”、“青宫太傅”、“大学士章”等印。前有1916年沈曾植跋、丰润张允亮记。此外,还有一清康熙抄本,乃重抄明抄本,今藏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为安徽省文史馆所赠,亦十巨册。此本末帙卷三末署“辛巳(康熙四十年,1701年)仲春重抄”,成帙卷十一末署“右杜诗先后解宣和原刻,共十本,丙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孟春重抄”,已帙卷八署“辛巳重抄”。封里有许承尧题记,署“庚辰十月疑翁许承尧记”。今人林继中在明抄本残卷的基础上广为辑佚,成《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一书,最大限度地恢复了赵次公注原貌。eyf万圣书城
eyf万圣书城
2 赵次公《杜诗先后解》的特色和成就eyf万圣书城
eyf万圣书城
2.1 秉持“无两字无来处”的注杜思想eyf万圣书城
林希逸《竹溪庸斋十一藁续集》引赵次公《杜诗先后解自序》云:“余喜本朝孙觉莘老之说,谓‘杜子美诗无两字无来处,;又王直方立之之说,谓‘不行一万里,不读万卷书,不可看老杜诗。,因留功十年,注此诗。稍尽其诗,乃知非特两字如此耳,往往一字綮切,必有来处,皆从万卷中来”。赵次公基于孙觉“杜诗无两字无来处”的说法,产生了“往往一字綮切,必有来处”的认识,这是在当时杜诗学界影响深远的看法。因此我们看到在赵注中,广征博搜,引经据典,于字句出处之追寻考稽,用力尤勤。如杜诗《卜居》:“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满槌对沉浮。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赵次公曰:“虽‘无数,、‘一双,字,至易至熟,若无所出,而‘无数,字,如《礼》云:‘哭踊无数,及云‘修爵无数,也。‘一双,字,如‘赐虞卿白璧一双,也。‘蜻蜓,、‘上下,,今水面多然,乃二月已有之矣。梁简文帝《晚春》诗曰:‘花留蛱蝶粉,竹翳蜻蜓珠。,此蜻蜒之见于前人也。《吴都赋》云:溪鹌……泛滥其上,此溪槌之见于前人也。……若齐上下、对沉浮,其‘上下,字,神农时,雨师至昆仑山,随风而上下,‘沉浮,字,虽祖出《诗》云:‘泛泛杨舟,载沉载浮,,而连字则《吴都赋》之言:‘鱼云葺鳞镂甲……蝓喁沉浮。,亦欲使学者知公无两字无来处矣”。这里赵次公对杜诗中寻常写景的诗句,都努力在前代的文献中――寻找到出处,并想以此证明杜诗“无两字无来处”的真理,这无疑是滑稽可笑的。但是在坚信杜诗“无一字无来处”的宋代,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赵次公又把杜诗用典区分为“祖孙”,也就是原始出处和后人运用时的变化。他认为既要重视典故的原始出处,又要兼顾后人运用时在字面和用意上的变化,只有作到祖孙并重,才能真正读懂诗意。他还将字句出处又区分为“字、语、势、事”四类,“两字而下为字,三字而上为语,拟似依倚为势”,所谓“势”是指渲染气氛,造成行文气势的出处。“事”则专指用典,又分为专用、借用、直用、翻用、袭意等等。宋代的其他注家虽然也都重视钩稽杜诗的用典和语词出处,但是都没有像赵次公这样作如此细致的分类。赵次公在具体的注释中基本贯彻了这些原则,因此不仅作到了对典故出处的尽量搜罗,而且能够不拘泥字面含意,结合诗歌的具体语境来阐释典故,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穿凿附会的弊端。eyf万圣书城
2.2 校勘精审的范例eyf万圣书城
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载:“近时有蔡兴宗者,再用年月编次之;而赵次公者,又以古律杂次第之,且为之注。两人颇以意改定其误字,人不善之”。也许正因为如此,后人又称赵次公注为《杜诗正误》或《杜诗证误》。时人对蔡、赵二人“以意改字”颇不以为然,其实蔡兴宗、赵次公对杜诗的校勘取得的成绩是很大的,晁公武的评价难称公允之论。赵次公注释杜诗的准确性,首先就是建立在精审的校勘之上的。如《少年行二首》之一“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倾银注玉警人眼,共醉终同卧竹根。”其中的“倾银注玉”,一作“倾银注瓦”。赵次公云:“银、玉皆盛酒之器。公有诗云:‘指点银瓶索酒尝,,又云:‘瓷罂无谢玉为缸,。银、玉,贵富家之物,所以指言少年也。旧本作‘注瓦,,非特叠字,而与‘银,字相类乎?此诗乃少年携酒器过田家,而田家语少年之所云,故言或倾之于银,或注之于玉。非不警人眼也,其与田家自瓦盆中吃酒,而共于一醉,终同卧在竹根之旁耳”。赵次公认为,从遣词用字来看,作“倾银注瓦”之“瓦”不仅和“老瓦盆”的“瓦”字重复,而且“瓦”和“银”字不相类;另外从诗意出发来看,少年自带银、玉制的精美酒器至田家饮酒致醉,这和田家用“瓦盆”吃醉一样,没有什么区别。可见赵次公的校勘是相当审慎的。再如杜诗《从人觅小胡孙许寄》:“人说南州路,山猿树树悬。举家闻若咳,为寄小如拳。预哂愁胡面,初调见马鞭。许求聪慧者,童稚捧应癫。”赵次公云:“合移断章‘童稚捧应癫,作第四句,却于‘许求聪慧者,下云‘为寄小如拳,,则一篇意义浑全,亦成对偶。”①赵次公认为《从人觅小胡孙许寄》中存在“错简”,应将第四、八两句对换。莫砺锋指出,“无论从对仗来看,还是从全诗的意脉来看,如果把第四句和第八句对换一下,这样的一种文本结构比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文本结构更加合理”。
eyf万圣书城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