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文史类 >>
历史文献 [448]
文学文化 [320]
诸子百家 [31]
名人文集 [367]
四库全书 [10]
敦煌文献 [19]
诗词戏曲 [127]
笔记小说 [43]
琴棋茶花 [9]
家谱族谱 [10]
社科综合 [104]
百科全书 [68]
文学文库 [18]
政经军法 [32]
人物日记 [33]
学术研究 [96]
哲学研究 [20]
宗教类 >>
佛教 [193]
道教 [29]
周易风水 [34]
书画美术类 >>
绘画艺术 [147]
书法篆刻 [34]
石窟雕刻 [49]
文物收藏 [57]
金石考古 [209]
建筑装饰 [39]
工艺美术 [11]
其它综合 [9]
美术全集 [17]
墓志碑刻 [34]
医学类 >>
中医 [398]
西医 [11]
报刊杂志 >>
民国时期 [13]
现代 [2]
古籍善本类 >>
国外收藏 [8]
国内保存 [29]
地理方志类 >>
方志 [23]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联系方式 [0]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共26册 2011-2016 高清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价      格:¥ 87.80
30天售出:102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文件格式
百度网盘 2G PDF
无需注册会员,直接点”立即购买“,付款后会自动弹出下载链接!
商品详情

 注意《清代学术名著丛刊》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PDF电子书共26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至2016年出版。1s6万圣书城

1s6万圣书城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书目: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日知录集释  全校本  上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日知录集释  全校本  中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日知录集释  全校本  下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东塾读书记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五经异义疏证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十七史商榷  上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十七史商榷  下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十七史商榷  中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危言三种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史通通释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尚书古文疏证:附古文尚书冤词  上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尚书古文疏证:附古文尚书冤词  下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廿二史劄记  上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廿二史劄记  下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廿二史考异  下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汉学师承记笺释  上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汉学师承记笺释  下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禹貢錐指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经传释词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读书杂志  1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读书杂志  2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读书杂志  3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读书杂志  4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读书杂志  5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陔馀丛考  上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陔馀丛考  下
1s6万圣书城
1s6万圣书城
1s6万圣书城
1s6万圣书城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读书杂志》:
1s6万圣书城
王念孙校读《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管子》、《晏子》、《墨子》、《荀子》、《淮南内篇》、汉隶拓片、《楚辞》、《后汉书》等,以校勘、训诂相结合的方法,并参考相关古籍(如《史记》、《汉书》部分对勘、《淮南内篇》藉助《文子》)、类书等,订正原书中的文字讹误,考辨音义,疏通文意,撰成《读书杂志》八十二卷,余编二卷,是阅读古籍、研究古代汉语的重要参考书。王氏对古籍致误的原因也做了详细的分析,就《淮南内篇》校勘所得,总结为二十多类,为整理、研究古籍提供了很好的指引和参考。
1s6万圣书城
目录: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读书杂志第一册
1s6万圣书城
  读逸周书杂志
  读战国策杂志
  读史记杂志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读书杂志第二册
1s6万圣书城
  读汉书杂志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读书杂志第三册
1s6万圣书城
  读管子杂志
  读晏于春秋杂志
  读墨子杂志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读书杂志第四册
1s6万圣书城
  读荀子杂志
  读淮南内篇杂志(卷一—卷十)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读书杂志第五册
1s6万圣书城
  读淮南内篇杂志(卷十一—卷廿二)
  汉隶拾遗
  读书杂志余编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廿二史劄记》:
1s6万圣书城
赵翼所处的时代的确是一个无声的时代。历史学家们所称道的“康乾盛世”,不过是一个“衰世”的回光返照罢了。恢恢文网之下,万马齐喑,一片萧条。科学上的落后是毋庸质疑的,文学上除了有部《红楼梦》外,恐怕也没有什么别的可以引以为荣的了。被梁启超、钱穆等诸位大师认为在考据、训诂诸学上成就斐然的“乾嘉学派”,就产生于这样一个时代。
1s6万圣书城
赵翼与写《十七史商榷》的王鸣盛,著《廿二史考异》的钱大昕并称“乾嘉学派”中的史学三大巨匠。说心里话,此前我对于乾嘉学派的诸公颇不以为然,觉得那是一群没有一丝中国文人的骨气的昏聩老朽,被文字狱吓得屁滚尿流,不问世事,“躲进书斋成一统”,皓首穷经,终老于户牖之下,醉心于故纸堆中,“于国于家无望”,实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悲哀。而读了《廿二史札记》,细细思量,这虽不是鲁迅石破天惊的呐喊,亦非曹雪芹无才补天的绝望,却使人在窒息与沉闷之中感到了另类的萌动。
清朝乾嘉间有三部著名历史考证著作问世,即赵翼《廿二史劄记》、钱大昕《廿二史考异》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1s6万圣书城
张舜徽先生云:“三家之书,内容不尽相同。钱氏详于校勘文字异同,训释名物制度,及纠正原书事实之讹谬;王氏重在典章制度之考证,亦间校释文句;赵氏偏于历史事实的综合比较。各有所长,相互为用。”
1s6万圣书城
比较而言,钱、王二书主要重在考证;赵书则重在议论,即在考证的基础上展开史学批评与历史评论,形成寓议论考证的特点。
1s6万圣书城
1s6万圣书城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十七史商榷》
1s6万圣书城
是王鸣盛校理毛晋汲古阁所刻十七史所撰,不仅为其匡谬补阙,而且就其中的典章制度舆地职官皆探赜索隐,有所发明。全书共一百卷:《史记》六卷、《汉书》二十二卷、《后汉书》十卷、《三国志》四卷、《晋书》十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卷、《北史》合《魏》《齐》《周》《隋书》四卷、《新》《旧唐书》二十四卷、《新》《旧五代史》六卷,以及论史家义例《缀言》二卷。
  整理者在校勘、标点之余,又辑录朱彝尊、何焯、钱大昕、洪颐煊、李慈铭、刘咸炘、余嘉锡、陈垣、陈寅恪等人的相关论述,或与《商榷》相发明,或勘误,或与王氏辩难。钱大昕、赵翼二氏与王鸣盛同时,亦校理全史,撰《廿二史考异》及《廿二史劄记》,三书相继问世,一时间蔚为壮观。三部著作,各有所长,李慈铭以为赵书意主贯串,钱书专事考订,王氏《清代学术名著丛刊:十七史商榷(套装上中下共3册)》则兼而有之,尤为可贵。
1s6万圣书城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廿二史考异》
1s6万圣书城
运用实证的方法,对历代正史作了系统的考辨,补充遗漏,订正讹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清代学术名著丛刊:廿二史考异(套装共2册)》援引广博,考辨严谨,对近代史家有深远的影响。钱大昕年少时即专心读史,“偶有所得,写于别纸”,四十岁开始撰写《清代学术名著丛刊:廿二史考异(套装共2册)》,“岁有增益,卷帙滋多”,至五十五岁编定为一百卷。此后陆续修改并刊刻,至嘉庆二年(1797年)全书方告刻成,时年钱大昕已经七十岁。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史通通释》
1s6万圣书城
《史通》是由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所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该书分内外篇,共20卷,此书尽显刘知几提出的史学家必须兼具的“史学三长”。可以说《史通》的成书对于后世史学理论的发展意义深远,乃至逐渐形成一门显学——史通学。后世学者注释《史通》者尤多,而以清人浦起龙的《史通通释(繁体竖排版)》较晚出,而能更好吸取前人的校释成果。难能可贵的是,浦起龙在校释《史通》时加入了自己的见解——每篇都有按语,其后再注明《史通》所引典故出处,大大提高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和利用价值。此外,本次出版的《史通通释(繁体竖排版)》后面还附有陈汉章的《史通补释》、彭仲铎的《史通增释》,更能让治学者在兼采众家之长中有所获。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汉学师承记笺释》
作为以经师为中心的经学史著作,基本上准确地把握清代汉学的主要特征,全面地探讨清中叶考据学之学术渊源、师承关系、学术宗旨、代表人物及成就得失等,反映了当时考据学研究的最高成就,尤其是凸现经学研究成就,是最早对清代汉学进行全面总结与评价的专著。
1s6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  尚书古文疏证》
1s6万圣书城
被认为是“伪古文《尚书》”的“定案”之作,长期以来享有盛誉。如黄宗羲曾谓其“取材富、折衷当”,“仁人之言,有功于后世大矣”(《尚书古文疏证序》);纪昀等人谓其“反复厘剔以袪千古之大疑,考证之学则固未之或先矣”(《四库全书提要》)。《尚书古文疏证》原书八卷,目録凡列一百二十八条,有缺失。此书为《尚书古文疏证》之点校本,且有详细的导读,可帮助读者理解。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清代学术名著丛刊》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清代学术名著丛刊》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