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中国古代著名丛书提要 全2册 2015高清
价 格:¥ 9.80
30天售出:2 件
商品详情
注意:《中国古代著名丛书提要》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 《中国古代著名丛书提要》PDF电子书全2册,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中国古代著名丛书提要》重点收录子目跨部类的综合性丛书。全书共收丛书一千四百九十种,分为彙纂类、地方类、族姓类、独撰类四大类,彙纂类、独撰类又析为宋元、明代、清代前期、清代后期、民国五个时期。每种丛书依次著录丛书名、辑撰者、著作方式、版本、子目种数、提要。提要的内容要点大致包括:辑撰者简介,丛书性质、内容的总括说明,所收子目简介(子目多者,分类简介),采用底本概况,价值、特点,版本源流。 《中国古代著名丛书提要》书后用四角号码制作丛书书名索引和丛书编撰者索引,并辅以索引字头拼音检字和索引字头笔画检字,方便读者研究使用。
中国古代著名丛书提要 上册
古籍叢書,由來久矣。自宋寧宗嘉泰元年(1201)俞鼎孫、俞經輯成《儒學警悟》以來,歷代編刊漸成風氣。數百年間積至三千餘部,鬱鬱乎蔚爲壯觀。 叢書,亦稱叢刊、叢刻、叢編、彙刻等,是一種按照一定的意圖,把若干種書籍彙輯在一起,並冠以總名而成的重要的文獻編集類型。收入叢書的書籍各自獨立,稱爲子目。叢書之刻,初以蒈萃叢殘之品爲職,而仼意節取,虚張名目者往往有之。清康乾以來,别滋體例。學者藏家高標廣傳善本之幟,一時名流大家聞風繼起,或重版本,或精校勘,或專輯佚,精品佳椠連袂而來」。 叢書大致可以分爲綜合性和專門性兩類。綜合性叢書兼收各類書籍,或並舉四部,統括古今;或集一己之著述,彙一族一地之文獻。對古代文獻的保存、流通和校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上海圖書館主持編纂出版了《中國叢書綜録》對全國各大圖書館所藏近三千種古籍叢書進行了分類著録,既初步清理出我國古籍叢書的家底,也爲讀者瞭解利用古籍叢書提供了方便。至九十年代初,《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問世,其叢部著録古籍叢書六百二十二種。由於古籍叢書的收藏情况隨着時間的推移,以及各收藏機構館舍的新建和搬遷,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其次,上述目録没有提要,讀者無法藉以瞭解叢書豐富的内在特徵。於是就有了我們這部《中國古代著名叢書提要》的編撰。 《中國古代著名叢書提要》的收録範圍,是子目跨部類的綜合性叢書,由潘樹廣先生主編。編撰工作1993年啓動,爲充分依靠各地的學術力量和發掘各圖書館的文獻資源,我們聘請傅璇琮先生、顧廷龍先生、潘景鄭先生、沈燮元先生爲學術顧問,誠邀當時在古籍叢書硏究領域有所建樹的學者李春光、劉尚恒、陽海清諸先生參加撰稿,同時在京、津、滬、江、浙、魯、遼、鄂、閩、粤等地設立十三個工作點,在蘇州大學成立編纂辦公室,協調工作。 前人撰寫提要,習慣以單行本爲單位。綜合性叢書提要的撰寫,具有較大的難度。現存的綜合性叢書,缒大部分没有前人撰寫的提要可以參考。爲這些綜合性叢書撰寫提要,是難度較大的工程,但又是一件很有資料價值和學術意義的工作。爲有效推進編撰工作,加强信息交流,我們一開始就采取了幾項措施: 叢書提要的編纂,要求我們對現存叢書的收藏、著録、子目及其内容等情况進行詳細的瞭解並梳理,對査閱過程中岀現的種種疑難問題進行硏究和考辨;而這樣的硏究和考辨,又可以優化提要的編纂。各地撰稿人根據《編纂手册》的規範和要求,在撰稿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解决問題,收穫頗豐。其中主要的收穫有下列幾個方面: 古籍叢書的子目繁多,内外特徴的情况複雜,著録難度較大。由於《中國叢書綜録》、《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叢部》無提要,編録中疏於考訂,采用舊時著録的做法往往難以避免。我們在查閱原書時,發現上述二目中的若干失誤,並加以訂正。主要有以下數端: 2.訂正叢書書名、編撰者著録之誤 《結一廬叢書》,其日録葉注出刊印年代:“甲辰(光緒三十年[1904])刻,乙巳(1905)工竣,丙午(1906)印行。”然未署輯刻者,亦無序跋說明輯刻原委。《販書偶記》《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均以爲朱學勤輯。按朱學勤爲結一廬藏書的創始者,但其卒于光緒元年(1875)。有鑒於此,《中國叢書綜録》改録爲朱澈。朱澈係學勤長子,殁于光緒十六年(1890)。二人顯然均非叢書輯者。提要作者後從繆荃孫的《日記》、《雲自在籠隨筆》,葉昌熾《藏書紀事詩》輯得多則記載,考定學勤次子朱溍爲叢書輯者。 此外,我們在查閱原書的過程中,先後發現《中國叢書綜録》和《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叢部》有誤收和誤分兩方面的錯誤。誤收,是將非叢書誤作叢書著録;誤分,是將專科叢書錯綜合性叢書。如《大梅山館集》、《冷紅館全集》、《周晉琦遺著》、《繼述堂全集》等均爲詩文别集,《中國叢書綜録》都誤收爲叢書。《宣威叢書》屬史部叢書,《劉静庵秘書三種》屬子部叢書,《海南叢書》屬集部叢書,《中國叢書綜録》均誤亼¨彙編”。同時還糾正一書兩録之誤。《徐苿岑先生著述》和《善思齋集》,本是一書之兩種刻本,撰者徐宗亮係由清入民國人物。《中國叢書綜録》將前者著録爲¨凊徐宗亮撰”,歸入淸後期獨撰類;將後者著録爲¨民國徐宗亮撰”,歸入民國獨撰類。 4.訂正子目著録之疏漏 各工作點的作者大都是各地圖書館古籍部的資深研究員,他們學有專攻,在各收藏機構仔細査閱原書的過程中,發現了相當數量的珍稀文獻。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末王韜《蘅華館雜著》手稿中,有道光二十八年至二十九年(1848-1849)和咸豐五年(1855)日記,有助於研究王韜早年思想、活動及其與李善蘭、蔣敦復、牧師麥都思的交往。但上述日記,中華書局1987年版《王韜日記》失收,《中國叢書綜録》著録王介藩輯《泰山叢書第一集》,收書僅三種。其實王氏父子積四十年之力所輯《泰山叢書》,收書四十餘種。只因困於財力,僅於1939年鉛印第一集三種,其餘今藏曲阜師範大學。提要作者曲阜師大趙傳仁先生予以整理,得四十六種,其中十八種爲清人稿本過録夲,有十二種清刊本不見於《清史稿·藝文志》及私家藏書目録,使讀者得見《泰山叢書》全貌。 天津圖書館藏清人管庭芬輯《待青書屋雜鈔》稿本,《中國叢書綜録》、《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叢部》均未見著録。經提要作者劉尚恒先生考訂,爲綜合性叢書,其子目達五百三十六種之多,其中頗多秘笈,如明人范大冲萬曆十五年(1587)編刊的《天一閎書目》(有范大冲跋),是迄今所知最早的一部天一閣書目,今刻本已不存,世人罕知清康熙間李應機的生平事迹,史籍失載。我們在上海圖書館査閱李氏獨撰叢書《圃隱類編》稿本時,發現其中《圃隱歲紀略》實爲自訂年譜,詳記順治七年至康熙五十六年(1650-1717)(李氏一歲至六十八歲)事。該自訂年譜爲《中國歷代人物年譜考録》等年譜目録所失載。 三、書面查證與實地調查相結合,考出一些人物的生卒、事略 同樣,獨撰叢書《丁惟魯遺著》稿本藏青島圖書館,而丁氏的事略,經査多種相關史籍均無收穫。謝巍《中國歷代人物年譜考録》著録:“《雪泥留痕》,近人丁惟魯撰,抄本《丁惟魯遺著》内(待訪)。”說明謝巍未見原書。趙傳仁先生赴青島査閱,發現《雪泥留痕》並非年譜,而是詩文集。好在集中有作者鄉試、會試時的八股文和試帖詩,知作者光緒十七年(1891)舉人,二十四年(1898)進士。末附《八十自壽文》,署“庚寅元旦”由此推知其生於1871年,庚寅年(1950)尚健在。至於卒年及其他事迹,文集中未見記載。因丁氏係山東日照人,經函詢日照方志辦,得知丁惟魯卒於1954年,並得相關事迹資料。 古籍叢書的輯者多無顯名,而嗜書飽學之士魚貫其間,其或身爲寒士布衣,却難了文士結習,人人夜攤書卷,日校棗本,竭畢生心力財資於著述刻書之業。其情其志,正如清代藏書家、刻書家黄丕烈在《西溪叢語》跋語中所揭示的“人亡人得楚弓同,寒士精神故紙中”。在歷時十餘年的編撰過程中,全體撰稿人北上南下,頂日踏雪,奔走於各大藏書機構,入定翻閱塵封已久的古籍叢書,爲一事考定而樂,因一疑未解而憂,亦可謂是體現了¨寒土精神”。雖然如此,由於水平和其他條件的限制,這部《提要》在提要内容的把握、分類和編排上還存在着不足,希望得到讀者的批評指教。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中国古代著名丛书提要》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中国古代著名丛书提要》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