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文史类 >>
历史文献 [506]
文学文化 [337]
诸子百家 [31]
名人文集 [412]
四库全书 [10]
敦煌文献 [20]
诗词戏曲 [142]
笔记小说 [42]
琴棋茶花 [9]
家谱族谱 [10]
社科综合 [113]
百科全书 [67]
文学文库 [18]
政经军法 [34]
人物日记 [36]
学术研究 [99]
哲学研究 [21]
工具书 [20]
宗教类 >>
佛教 [208]
道教 [33]
周易风水 [35]
书画美术类 >>
绘画艺术 [174]
书法篆刻 [40]
石窟雕刻 [50]
文物收藏 [71]
金石考古 [222]
建筑装饰 [43]
工艺美术 [11]
其它综合 [16]
美术全集 [17]
墓志碑刻 [41]
医学类 >>
中医 [433]
西医 [11]
报刊杂志 >>
民国时期 [12]
现代 [2]
古籍善本类 >>
国外收藏 [8]
国内保存 [29]
地理方志类 >>
方志 [24]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联系方式 [0]
古文辞类纂评注 全3册 2004清晰
古文辞类纂评注
价      格:¥ 12.80
30天售出:8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文件格式
百度网盘 540M PDF
无需注册会员,直接点”立即购买“,付款后会自动弹出下载链接!
商品详情

 注意《古文辞类纂评注》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古文辞类纂评注》PDF电子书全3册,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oL6万圣书城
《古文辞类篹》为清代姚鼐(1731~1815)所选编的散文总集,是“近代家弦户诵之书”。吴汝纶曾称之为选集中“古文第一善本”;朱自清也说它集中了“二千年高文”,“成为古文的典范。”此书选录了从先秦到清代古文名家名作七百余篇。
oL6万圣书城
新版邀请了语言、文学方面的专家,作了认真的校勘、标,点、注释与辑评工作。广泛吸收了二百多年来的研究成果,特别精选了许多名家的评语,有益于读者对选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作深入的理解。新版的评注,还为《楚辞》、《史记》、《汉书》、《文选》等书,以及韩、柳、欧、苏诸家的文章,提供了一些新材料、新看法。就词语解释来说,也无异于一本工具书,对古典文学研究者及大中学校的教师、学生皆有禅益。当然,这是一部巨著,涉及的方面很广,校注中难免有思虑不周之处,尚祈读者加以匡订。
oL6万圣书城
新版的点校评注,由吴永清、杨怀志、张劲秋和许善述执笔(吴永清:从贾谊《过秦论》至苏轼《教战守》;杨怀志:从苏轼《策断(中)》至欧阳修《北海郡君王氏墓志铭》;张劲秋:从王安石《虞部郎中赠卫尉卿李公神道碑》至苏轼《文与可飞白赞》;许善述:从司马迁《淳于髡讽齐威王》至汉武帝《悼李夫人赋》;又张劲秋从韩愈《祭田横墓文》至书末)。
新版主编为《安徽古籍丛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安徽教育学院吴孟复教授和安微师范大学蒋立甫教授。
oL6万圣书城
oL6万圣书城
oL6万圣书城
《古文辞类纂评注》书目:
oL6万圣书城
古文辞类纂评注  上册
古文辞类纂评注  中册
古文辞类纂评注  下册
oL6万圣书城
oL6万圣书城
515.jpgoL6万圣书城
 
 
516.jpgoL6万圣书城
oL6万圣书城
oL6万圣书城
《古文辞类纂评注》出版说明:
oL6万圣书城
桐城姚惜抱先生(鼐),年才四十,辞官南归,主讲扬州梅花书院。诸生从问为文之法;先生以为文不可虚言也,乃篹《古文辞类篡》一书。自是而至八十许,主讲江宁钟山书院,其间四十年,苟非疾病,无一日不讲此书,亦无一日不修订此书。一书之成,历时四十余年,其勤其慎,为何如哉!
oL6万圣书城
此书初成,四方传抄。嘉庆间,其门人兴县康绍镛刊之,即据初订之本;先生殁后,门人江宁吴启昌又以晚年修订者刊之。康本为李兆洛校;吴本则出管同、梅曾亮手,皆姚先生高第弟子也,世皆称为善本。自是而后,南北翻刻者多,日本亦有刊本。光绪间,滁州李氏又请桐城萧敬孚先生(穆)合两本而校以他书,且附句读,世尤称其善。此后,桐城吴挚甫先生(汝纶)有点勘本,萧县徐树铮有集评本,而南北书坊排印者不可胜数。二三百年之间,一书而刻印至数十百起,殆亦古所稀有也。
oL6万圣书城
闻之前辈:此二三百年间,人之读书而成学者,无论后来所就,或汉学或宋学,或考据或词章,或旧学或新知,而要其始未有不读《古文辞类篡》者也。李拔可师(宣龚)言:商务印书馆之编《四部丛刊》也,严几道力主收入此书,谓不读此书即无以通为文之法;其后,中华书局复编《四部备要》,初欲以曾抄(曾国藩《经史百家杂抄》)代之,计议再三,终以苟无此书,则“四部”之“要”未“备”,乃兼收之,前辈既读此书以通文章,因而又以之教人。叶蒲生丈尝告孟复日:“吾教授南北四十年,惟用此《古文辞类篡》耳。”叶丈,桐城人,马抱润先生(其昶)弟子,其言固无足异。然而,钱子泉师(基博)乃自谓“文于桐城阳湖之外别辟一途”者,而亦“一生牢守一部《古文辞类笔》”,是又何说哉?因知此书行世以来,通人皆重之,张之洞《书目答问》既列为必读之书,胡适、朱自清亦无间然,此非桐城一家之私言,实天下学者之公论也。
oL6万圣书城
然亦有仅见“古文”之“古”字,便斥以“死语言”者,吕思勉先生驳之日:“此外行话也。”古文之特点在于“雅”,然非“古雅”之谓也。雅者正也,正确之谓。所谓正确者,谓其遣词造句与篇章结构皆合于汉语语言之规范也。“雅”又有“文雅”之义,即“能使人起美感”,亦即为文艺散文而异于学术文、政论文、应用文之质木无文者也。故日“古文者,时间上之官话(普通话)也”,惟其如此,故能“缩短古今之距离。”钧辀之方言,怪涩之语句,世之所谓“死语言”者,乃古文之所淘汰者也。吕先生,史学家也,其言若此。惜抱《序》言:“文无所谓古今也,惟其当而已。”“当”者,即“正确”“文雅”之谓也。而又何讥焉。
oL6万圣书城
然其不日“古文”而日“古文辞”者,何也?方孝岳丈言:前于此书,方望溪先生(苞)有《古文约选》,以“清真雅正为宗”,故规模未宏。其同时,《古文渊鉴》、《唐宋文醇》诸书,则“为科甲中人习读之用”,故亦无与于作者之林。惟姚氏此书,意在“网罗众美”,故举《昭明文选》辞赋一类而尽收之,将以“尽文家之能事”,故不日“古文”而曰“古文辞”。盖不仅取其文之适于用,而又欲文之得其美,方文以为将以“尽文家之能事”是也。由是而言:姚先生虽为“桐城派”之宗师,而其选是书也,固未尝以“桐城派”一家之见限之也。故“门庭大”而衣被者广。其书既行,不特《古文渊鉴》等“御选”之书,暗然失色,即望溪所选,亦不能与之相比,是岂徒然哉?马通伯先生之论是书也,日“鉴别精、析类严而品藻当也”;钱子泉师之评是书也,日“分类必溯其源,而不为杜撰:选辞务择其雅,而不为钩棘;荟文于简编,示来者以途辙。”于其优点,言之明矣。今请析言之。
oL6万圣书城
(一)采辑之博。此书所收,上自《楚辞》、《国策》、《史》、《汉》之文,下逮归有光、方苞、刘大櫆之作,所录七百余篇。选集之中,殆罕其比。以屈原作品言,《汉书》著录屈赋二十五篇,此书录者二十四;以汉赋言,司马相如七篇,扬雄八篇,《二京》、《两都》亦皆在选,即使专选汉赋之书,亦未必多至如此;唐宋散文中,韩愈一家,录至一百三十余篇之多,作为《韩文选读》亦不能更多于斯。故可作“历代文选”读;亦可作“专书选读”读;可作“散文选”读,亦可为“古汉语”之“文选”读。或疑“大一语文”、“汉语文选”之教材,岂能讲授如此之多;须知名师讲课,贵在纵横比较,融会贯通,岂如童子之师课其句读?吾昔亦尝于上海暨南大学教授“大一语文”矣,即苦课本所选太少,无法参证,时曾另撰《古文例论》发为讲义,以作补充。然文与诗异,摘句为难,仅取断章,难窥全貌。至于学文,尤贵多读。区区经验之谈,自觉可告来者。昔郭绍虞先生之教“大一国文”也,亦另写《学文示例》一书,然终不如多选之善。姚氏之书之善,即在于既“分撮其英华”,又可以“合论其同异”,而“历代文章质变,各家面貌风格,罔不可以分别体认”(钱基博语)。世有名师,必不河汉斯言。
oL6万圣书城
(二)选择之精。姚氏本为古文名家,其篡此书,先后历时四十余年。“嵬之也博,择之也精,考之也明,论之也确”(吴本序)。何以言其精也?一日:词必通雅。通雅者,犹扬雄《方言》所谓“通语”,孔子所谓“雅言”,而今之所谓普通也。若《尚书》之诘屈聱牙,魏晋以后之方言土语(若“何乃洵”之类),骈文四六中之浮词滥藻,古文皆将其淘汰尽净,此书所选,尤古文之标准者也。二日:句必合法。契文(甲骨)、《诗》、《书》,自有语法。樊宗师、刘知几之徒,故作生涩,不合汉语语法之常规。明末佻巧之文(章太炎语),亦多不合语法。故言“古汉语”语法者,必以《史》、《汉》、唐宋诸家之文为例,试观“古汉语”书中所举之例,大多见于姚氏此书。盖此书所选,必其文从字顺,语合规范者也。三日:篇章有序。桐城文家讲究“开合呼应,操纵顿挫”。所谓“义法”,实即今日世界语言学家所讲之“篇章语言”规律也。此书所选,皆其典范。前人(如章学诚、章太炎)不知有篇章语言之学,反疑其同于八股;然而二章先生亦认为“为初学示范”,必须如此。今日“篇章语言学”已成新科学,反观方、姚所讲,恰与科学之论相符。此书所选,文皆有序,尤当为讲“文章学”与“篇章语言学”者所重视。四日:语言有体。方、姚论文,区分文艺文与学术文、应用文,区分散文与小说。过去论者指此以为清规戒律;近日,“语言学”中有“语体”一讲。回顾方、姚所论,又复冥合于科学。钱基博师谓此书“取经太狭,不如曾抄之博涉经子;择言太洁,不如李抄之足有才藻”。殊不知此正其严格辨析语体之处,钱先生以之为短,实则正是所长。数十年前,世界上尚无“语体”之说,亦无“文章”之学,钱师言此,自无足怪;然方、姚冥探力索,竟与后此数百年之科学发现相符,其智慧洵足惊人。故此书之可贵更在其为新学科提供资料,此尤当引起学术界之重视者也。以此言精,谁日不宜!
oL6万圣书城
(三)分类之善。钱基博师又言:“此分文体为十三类,每类必溯其源而竟其流,以视《昭明文选》之分类碎琐,立名可笑者,为简当矣。”姚仲实师(永朴)亦言:“《文选》所分之类,颇嫌繁琐…如骚、七、难、对问、设论、辞,皆辞赋也;表、上书、弹事之类,皆奏议也;序及诸史论赞皆序跋也;牋、启、奏记、书皆书牍也:诏、册、令、教、檄移之类,皆诏令也;颂、赞、符命,同出褒扬;诔、哀、吊祭,同归伤悼。此等昭明皆一一分之,徒乱学者耳目…
oL6万圣书城
《古文辞类篡》出,辨别体裁,视前人乃更精审…分合出入之际,独厘然当于人心。”论文辨体,自曹丕、刘勰已经注意于斯;现代语言学中,“文体分类”亦为专门之学,由此而言,此书有益于创作与研究,岂鲜浅哉!
oL6万圣书城
(四)评校之准。姚氏之篡此书,仅斟酌篇章之去取,且有所评说,有所雠校。马通伯先生曾言:“何容取常人意中之语,以评议古人至精深奥赜之文乎?此姚氏之所慎也。”吾以为先生之言,乃针对林琴南等之说而微辞见意,其于姚书,固称其“品藻当”也。姚书中评语虽不甚多,然殊多精意,如论司马相如之《谕蜀》与韩愈“驱鳄”,杼轴相同,盖谓其同为托事寓意之作,发前人所未发,后来如曾涤生、吴挚甫所见尚未及此。其中亦有不少考证,如以《国策》、《史记》对校,较其短长得失,颇订旧注之误。其确经校订而未曾注明者尤多。后来校订诸家,尤以萧先生用力极勤。不仅广罗旧本,且吸收了王念孙诸家校勘成果。吾曾以书中所选西汉之文,与王先谦《汉书补注》相校,见到《补注》中所以为当改作者,此书中每已改作(并未注明),可见前辈之博考精思而又不自表禄,益令人低徊景仰不置!此书评校集中了许多前辈之成果,此不仅为读此书者提供了很大方便,也是校注《史》、《汉》、《国策》、《楚辞》、《韩文》者之所当取资。此种文化遗产,是吾人所当十分珍惜者也。由是观之,此书在学术上之价值与在教学上作用,十分明白,其影响之大,非偶然也。
oL6万圣书城

然近四五十年来,未曾重印,不特康、吴、李刻已经稀见,即其他坊本亦颇罕得,学者求书为难,深以为憾。安徽教育出版社决定出版此书,南北有识之士闻之,莫不称为美事。  oL6万圣书城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古文辞类纂评注》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古文辞类纂评注》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