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文白对照唐宋八大家文钞 全4册 2002清晰
价 格:¥ 13.80
30天售出:6 件
商品详情
注意:《文白对照唐宋八大家文钞》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 《文白对照唐宋八大家文钞》PDF电子书全4册,由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最初将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是明初朱后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所纂《文编》一文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 。此处的《文白对照唐宋八大家文钞》对于原著,有所取舍,有所删存。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各家别集,并参照《文钞》的明刻本,选其有助于理解文意者,引入注释之中。本书新增者有二:一是加以简要的注释,二是附以白话译文。注释文力求不漏难点,不遗难句,方便了一些文学爱好者对唐宋八大家古文的更深一步的了解。
“唐宋八大家”是对我国唐、宋两代八个著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本书收录了这八位著名文学家的文章予以解释,适合广大中文专业以及爱好者阅读。
《古典诗歌研究汇刊 第1辑》书目:
文白对照唐宋八大家文钞 1
韩愈:昌黎文钞
柳宗元:柳州文钞
文白对照唐宋八大家文钞 2
欧阳修:庐陵文钞
文白对照唐宋八大家文钞 3
王安石:临川文钞
曾巩:南丰文钞
苏洵:老泉文钞
文白对照唐宋八大家文钞 4
苏轼:东坡文钞
苏辙:颍滨文钞
![]() ![]() 《文白对照唐宋八大家文钞》出版说明:
自己的文集不甚出名、而所编选的文集却有大名者,前有萧统的《昭明文选》,后有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文选》且不论,就《文钞》而言,几百年来,一直成为士林的普及读物。尽管对于八家之选以及茅坤之评,后人不免有所非议,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列举其弊的同时,仍然认为:“八家集浩博,学者遍读为难;书肆选本又漏略过甚,坤所选录尚得繁简之中。集中评语,虽所见未深,而亦足为初学之门径。一二百年以来,家弦户诵,固亦有由矣。”《提要》在这里肯定了两点:一是选文得繁简之中,二是评语可为初学之门径。作为普及的选本,达到这两点,也并不容易。几百年来,其流传甚广,影响甚大,原因可能正在这里。
但今天看来,这部《文钞》之所以广为流传,除了上述两点之外,也还因为所选八家之文,大体上都能体现各家之文的特色;茅坤之评,也能指出各家之文的不同风格。例如他说韩愈的碑志之文,“多奇崛险谲”,而“不得《史》、《汉》序事法”;欧阳修的碑志之文,则“独得史迁之髓”。又说宋代诸家之文,“叙事当以欧阳公为最”,“以其调自史迁出”;而曾巩之文,“大旨近刘向,然逸调少矣”。对于柳宗元、王安石以及苏氏父子兄弟之文,也都有比较分析。更为难得的是,茅坤虽选八家之古文,却未摒弃“四六文字”。他说:“四六文字,予初不欲录;然欧阳公之婉丽,苏子瞻之悲慨,王荆公之深刺,于君臣上下之间,似有感动处,故录而存之。”(详见《文钞论例》)
当然,今天看来,八家的选文,不都是切当的;茅坤的评语,也不都是准确的。这是因为他的基本观点,是要求文章符合“六艺之旨”;他之所以编选八家之文,也是因为在他看来八家之文是上承“六艺之旨”的文统的。这一点他在《文钞总叙》中是有说明的。
但应该指出的是,茅坤虽讲“六艺之旨”的文统,却未讲伊洛之学的道统。在这一点上,他和金、元之儒所谓“道从伊洛传心事,文擅韩欧振古风”者,不尽相同;也和桐城方苞“学行继程朱之后,文章在韩欧之间”者,有所不同。还有,茅坤特选唐宋八家,曾是针对李梦阳之倡“文必秦汉”;但他最称赞的,却也是“西汉之文”。而且当他称道韩、柳时,还曾引述“非先秦两汉之书不以观”这样的名言。如此一来,《文钞》的选文和评语,有时也就突破了一些门户之见。茅坤之评最为后人非议者,主要在于“一字一句,皆有释评,逐段逐节,皆为圈点”。吴应箕认为这样“评古文”,“最能埋没古人精神”。(见《答陈定生书》)鉴于以上诸端,这部《文白对照唐宋八大家文钞》,对于原著,也就有所取舍,有所删存:
一、本书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各家别集。四库本保存了茅坤的《总叙》和《论例》,各家的《文钞引》以及文前文后的评语。本书亦存之。
二、四库本删了茅坤“一字一句、逐段逐节”的“释评”和“圈点”。但今天看来,有的“释评”,也非一无可取。谨参照《文钞》的明刻本,选其有助于理解文义者,引入注释之内。
三、四库本《文钞》于各家《文钞》卷首,曾沿明刻本之旧,列有茅坤节选的各家本传。为省篇幅,今皆从删。
四、明刻本《文钞》卷首,原有“凡例”,涉及书中“释评”和“圈点”问题,四库本已连同“释评”和“圈点”一并删去,今亦从之。删、存之外,本书新增者有二:一是加以简要的注释,二是附以白话译文。注释力求不漏难点,译文力求不遗难句。但要做到,实非易事。一是限于撰写者的水平,二是古书本来不尽可懂。从前王国维曾经说他“于《书》所不能解者,殆十之五;于《诗》亦十之一二”。他还说不仅他不全懂,“汉魏以来诸大师”也不全懂。(见《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由此我想,如果请他来做《尚书全译》或《诗经全译》,恐怕也难尽满人意。当然,唐宋八家之文,一般说来,是比先秦之书易懂的,宋文尤其平易。但朱熹又曾说过:“文之最难晓者无如柳子厚。”还说过:“荆公文暗。”(《朱子语类》卷一三九)可见八家之文,也不都是易懂的。因此之故,本书的注释和译文,也就难免失误。甚望读者指出,以便改正订补。
孔子之系《易》日:“其旨远,其辞文。”斯固所以教天下后世为文者之至也。然而及门之士,颜渊子贡以下,并齐鲁间之秀杰也。或云身通六艺者七十馀人,文学之科并不得与,而所属者仅子游子夏两人焉,何哉?盖天生贤哲,各有独禀,譬则泉之温、火之寒、石之结绿、金之指南,人于其间,以独禀之气,而又必为之专一,以致其至。伶伦之于音,裨灶之于占,养由基之于射,造父之于御,扁鹊之于医,辽之于丸,秋之于弈,彼皆以天纵之智,加之以专一之学,而独得其解。斯固以之擅当时而名后世,而非他所得而相雄者。孔子没,而游、夏辈各以其学授之诸侯之国,已而散逸不传;而秦人燔经坑学士,而六艺之旨几辍矣。汉兴,招亡经,求学士,而晁错、贾谊、董仲舒、司马迁、刘向、扬雄、班固辈,始乃稍稍出,而西京之文号为尔雅。崔、蔡以下,非不矫然龙骧也,然六艺之旨渐流失。魏、晋、宋、齐、梁、陈、隋、唐之间,文日以靡,气日以弱,强弩之末,且不及鲁缟矣,而况于穿札乎?昌黎韩愈首出而振之,柳柳州又从而和之,于是始知非六经不以读,非先秦两汉之书不以观。其所著书论叙记碑铭颂辩诸什,故多所独开门户;然大较并寻六艺之遗,略相上下而羽翼之者。贞元以后,唐且中坠,沿及五代兵戈之际,天下寥寥矣。宋兴百年,文运天启,于是欧阳公修从隋州故家覆瓿中偶得韩愈书,手读而好之,而天下之士始知通经博古为高。而一时文人学士彬彬然附离而起,苏氏父子兄弟及曾巩王安石之徒,其间材旨小大、音响缓亟,虽属不同,而要之于孔子所删六艺之遗,则共为家习而户眇之者也。由今观之,臂则世之走要哀骐骥于千里之间,而中及二百里、三百里而辍者有之矣,谓涂之蓟而辕之粤则非也。世之操觚者往往谓文章与时相高下,而唐以后且薄不足为。噫!抑不知文特以道相盛衰,时非所论也。其间工不工,则又系乎斯人者之禀与其专一之致否何如耳。如所云则必太羹玄酒之尚、茅茨土簋之陈,而三代而下,明堂玉带云彝牺樽之设,皆骈枝也已。孔子之所谓其旨远,即不诡于道也;其辞文,即道之灿然若象纬者之曲而布也。斯固庖牺以来人文不易之统也,而岂世之云乎哉!
我明弘治、正德间,李梦阳崛起北地,豪俊辐辏,已振诗声,复揭文轨,而曰:吾《左》、吾《史》与《汉》矣。已而又曰:吾黄初、建安矣。以予观之,特所谓词林之雄耳。其于古六艺之遗,岂不湛淫涤滥而互相剽裂已乎?予于是手掇韩公愈、柳公宗元、欧阳公修、苏公洵轼辙、曾公巩、王公安石之文而稍为批评之,以为操觚者之券,题之曰“八大家文钞”。家各有引,条疏如左。嗟乎!之八君子者,不敢遽谓尽得古六艺之旨,而予所批评,亦不敢自以得八君子者之深。要之大义所揭,指次点缀,或于道不相煞已。谨书之以质世之知我者。时万历己卯仲春,归安鹿门茅坤撰。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文白对照唐宋八大家文钞》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文白对照唐宋八大家文钞》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