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文史类 >>
历史文献 [506]
文学文化 [337]
诸子百家 [31]
名人文集 [412]
四库全书 [10]
敦煌文献 [20]
诗词戏曲 [142]
笔记小说 [42]
琴棋茶花 [9]
家谱族谱 [10]
社科综合 [113]
百科全书 [67]
文学文库 [18]
政经军法 [34]
人物日记 [36]
学术研究 [99]
哲学研究 [21]
工具书 [20]
宗教类 >>
佛教 [208]
道教 [33]
周易风水 [35]
书画美术类 >>
绘画艺术 [174]
书法篆刻 [40]
石窟雕刻 [50]
文物收藏 [71]
金石考古 [222]
建筑装饰 [43]
工艺美术 [11]
其它综合 [16]
美术全集 [17]
墓志碑刻 [41]
医学类 >>
中医 [433]
西医 [11]
报刊杂志 >>
民国时期 [12]
现代 [2]
古籍善本类 >>
国外收藏 [8]
国内保存 [29]
地理方志类 >>
方志 [24]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联系方式 [0]
汉文大系 全22册/域外汉籍丛刊 2017高清
汉文大系
价      格:¥ 45.80
30天售出:4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文件格式
百度网盘 6.9G PDF
无需注册会员,直接点”立即购买“,付款后会自动弹出下载链接!
商品详情

 注意《汉文大系》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汉文大系》PDF电子书全22册,由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

汉文大系全22册域外汉籍丛刊2017高清是一部集汉学经典文献于一体的重要汉学资源,特点突出,内容丰富,质量高清,能够满足学者和研究人员的需求。

这一丛刊汇集了大量汉籍文献,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等,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和参考资料。其优势在于高清的影像质量,使得阅读更加流畅,细节更加清晰,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献内容,深入研究。

汉文大系全22册域外汉籍丛刊2017高清的内容涵盖了众多领域,既有经典的文学作品,也有珍贵的历史资料,内容翔实,涵盖面广。其中包括了《史记》、《资治通鉴》、《论语》等经典文献,以及一些少为人知的古代文献,为研究者提供了多样化的研究对象。这些文献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既有学术性强的研究论文,也有通俗易懂的读物,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阅读。

汉字是一种伟大的发明。在“六书”的构造体例中,以象形、指事为基础原则的汉字直观地保存了大量古代文化的经验。形声、会意原则下产生的汉字,具有深厚的美学意味。汉字同时也具备灵活而强大的构词能力,这使得汉文化在同化新知、吸收新文化方面表现出卓越的特性。在历史上,至迟从公元三世纪起,汉字就已经越出今天中国本土的范围,开始在韩国、日本以及越南等地区广泛传播并使用。
 
在历史上,至迟从公元三世纪起,汉字就已经越出中国本土的范围,开始在韩国、日本以及越南等地区广泛传播并使用。汉字传播的历史,是文化自由交流的过程。内容包括:大学说;中庸说;论语集说;孟子定本;十八史略;史记列传;庄子翼等。
 
汉字传播的历史,是文化自由交流的过程。在十九世纪以前的千余年中,在韩国、日本等地区都形成了历史悠久的汉文学传统。这些域外的作者,用汉字讨论儒家的经典、记录自己的历史、创作诗文、甚至表达自己的宗教体验。在这千余年中,产生了大量的用汉字书写的典籍。这些典籍涵盖传统的“四部”分类,其中尤以诗文集为大宗。其中不乏优美的诗篇,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直接组成部分。更有许多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反思与批评,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获得积极健康的文化主体意识不可或缺的参考材料。


《汉文大系》书目与作者:
 
大学说  安井衡 着
 
中庸说  安井衡 着
 
论语集说  安井衡 着
 
孟子定本  安井衡 订
 
笺解古文真宝  宋 黄坚 编
 
增注三体诗  宋 周弼 选 释园至等 注
 
笺注唐诗选  明 李攀龙 编选 碕允明 笺注
 
唐宋八家文读本 上  清 沈德潜 编选 三岛毅 评
 
唐宋八家文读本 下  清 沈德潜 编选 三岛毅 评
 
十八史略  元 曾先之 编次 陈殷 音释
 
小学纂注  宋 朱熹 编着 明 高愈 纂注
 
御注孝经  唐 李隆基 注
 
弟子职  春秋 管仲 着 唐 尹知章等 注
 
史记列传 上  明 凌稚隆 辑校 李光缙 增补
 
史记列传 下  明 凌稚隆 辑校 李光缙 增补
 
韩非子翼毳  太田方 述
 
老子翼  明 焦竑 辑
 
庄子翼  明 焦竑 辑
 
左氏会笺 上  竹添光鸿 会笺
 
左氏会笺 下  竹添光鸿 会笺
 
毛诗  汉 毛亨 传 郑玄 笺 宋 朱熹 集传
 
尚书  汉 孔安国 传 宋 蔡沈 集传
 
列子  晋 张湛 注
 
武经七书  清 孙星衍 吴人骥 同校
 
墨子闲诂  清 孙诒让 撰 户埼允明 考
 
荀子集解  清 王先谦集解 久保爱 增注 猪饲彦博 补遗
 
周易  魏 王弼 注 伊藤长胤 通解
 
传习录  三轮希贤 标注
 
礼记  汉 郑玄 注
 
文章轨范  海保元备 着
 
古诗赏析  清 张玉榖 选解
 
战国策正解  横田惟孝 着 附 安井衡 补正
 
淮南鸿烈解  汉 许慎 记 
 
孔子家语  魏 王肃 撰
 
管子纂诂  安井衡 纂诂
 
晏子春秋  小柳司气太 校订
 
楚辞  宋 朱熹 集注 附 汉 王逸 注 岗松瓮谷 考
 
近思录  宋 朱熹 吕祖谦 编集 叶采 集解


867.jpg


868.jpg
 
 
869.jpg


《汉文大系》出版说明:

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傳統『六書』,謂『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書之中,首象形、指事,對形象、事件的觀察、擬議與抽象是漢字的基礎。漢代學者許慎《説文解字》序説:皇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蹒述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别異也,於是初造書契。古人受到自然界形象的啓發,由此有造字的靈感,這是很可信的推測。象形、指事作爲漢字的本體特徵衍生出重大的文化成果。漢字固定的書寫形式,不受方言讀音與語法規則的影響,這使它成爲不受地區語音差異影响的有效交流工具,古代『大一統』的意識形態與漢字的使用有密切的關係。此外,在象形、指事,甚至會意、形聲的範疇中,漢字的很多基礎字彙的解釋都可以追溯到古代先民社會生活的史實。漢字的書寫形式本身保存了大量的古代知識,這無疑會助長保守主義、經驗主義的精神,雖然它的哲學後果還有待研究,但儒家『憲章、祖述』的精神氣質與漢字特性之間顯然有親和性。就古代歷史而言,中華文明能數千年一脈相承,遭受外來侵略與干擾仍不絕如縷,其中未嘗不是漢字的無形之福。 

秦漢以後,中華文明發展壯大,自西徂東,由北而南。根據歷史記録,至遲到公元三世紀後期,以漢字、儒家文化爲主體的中華文明就已經傳播到朝鮮半島、日本地區。日本《古事記》載應神天皇十六年(公元二八五年),百濟派學者王仁"《論語》等書籍至日本。漢字、漢文化很快在朝鮮、日本地區生根、發芽,到七世紀,日本已經出現本土的漢文學創作。八世紀中期(孝谦天皇天平勝寶三年,公元七五一年),日本早期的漢詩總集《懷風藻》編纂完成,其中收録天皇、貴族、僧侶、儒士等貴族階層漢詩作品一百七十餘篇。在朝鮮地區,生活於九、十世紀之交的崔致遠以賓貢進士身份遊歷中土,歸國後被尊爲漢文學初祖,其詩文集《桂苑筆耕集》是關於晚唐歷史、文學的珍貴文獻。到十五世紀,朝鮮王朝初期的學者徐居正(一四二Y -四八八)等編纂《東文選》正續編一百五十一卷,收録新羅、高麗、李朝初期的漢詩文作品。在大量的總集、别集之外,域外漢文文獻也廣泛涉及歷史、輿地、儒學、佛教、醫學等領域。
   
朝鮮、日本、越南歷史上的漢文文獻在當代學術語境中一般被統稱爲域外漢籍,不同學者的定義略有出入。域外漢籍最狹義的範圍,是指流失在域外的中國古典文獻,自晚清以下,由於交通日漸便利,文人學者在中日之間往還,很早就注意收集中土失傳的古典文獻,一百多年來,成果頗豐。日本迴流的皇侃《論語義疏》、釋空海《文鏡秘府論》、張¹《遊仙窟》等在學術上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除了流失在域外的中國古典文獻,域外漢籍也指域外翻刻的中國典籍,在從七世紀到十九世紀的千餘年間,朝鮮、日本地區有過數次學習中國古典文化的熱潮,其間翻刻了大量的中國古籍,其中源流分明,校刻精良者不乏校讎的價值。域外漢籍最廣義的範圍包括域外人士用漢字撰寫的各種文獻。嚴格説來,域外漢籍的狹義定義不免有過多人我計執的成分,這種計執也反映在研究格局中。對流失海外的中國典籍與域外翻刻中國典籍的研究,都屬於傳統的文獻學範圍。而大量的域外漢文著述,通常屬於中華文明傳播史、文化交流史等學術領域的題目,其所受到的學術關注與其實際具有的文化含義嚴重不對等。
  
廣義域外漢籍的內容,涵蓋傳統四部學術的範圍,其中記録了大量的人類歷史文明的經驗。就中華文明的主體立場而言,域外漢籍是中華文明傳播發展的生動記録,儒家經學,宋明理學中的朱熹、王守仁在朝鮮、日本地區都有可觀的發展。在大量的域外漢籍詩文帯我們也不聽到陶淵明、白居易、蘇軾的嗣響。對於熱愛中國古典文化的人來説,出於一種自然的情感,很難不把域外漢籍看作中華文明的有機部分。在今天的歷史條件下,中華文明正走出歷史的低谷,我們要面向歷史回答中華文明對這個世界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對我們的文明歷史的整體研究將是不可迴避的工作。研究域外漢籍,將使我們在新的普基礎上重新審視中華文明的歷史與特徵,這對於中華文明的更新、發展與復興有着深遠的意義。
  
域外漢籍在歷史上很早就引起本土學者的注意。朝鮮文獻記載,在宋代就有官方向高麗王朝提出尋訪典籍的要求,甚至『卷第不足者,亦須傳寫附來』(見《高麗史•宣宗世家》二 對域外漢籍文獻的編輯,也有一些零星的記載。明代曾刊刻明朝與朝鮮使臣的唱和作品《皇華集》,是明朝與朝鮮『詩賦外交』的珍貴史料。明後期吳明濟曾經隨軍出征,與朝鮮軍民一道平定『壬辰倭亂』。吳氏在朝鮮發現當地士人『謙退揖讓』、文章『淡雅可觀』,賓主詩酒流連,相得甚歡。他回國以後,將收集的朝鮮詩人的作品編選爲《朝鮮詩選》。在日本漢籍方面近代也有一些重要的編輯成果。晚清光緒八年(一八八二),著名學者俞雄應日奮田吟香之請,在一百七十餘家日本詩帯取其『雅音』,編爲四十四卷《東瀛詩選》,《詩選》刊刻流通之後,受到日本漢文學者的高度重視。
  
當代學術中的域外漢籍研究,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韓國、日本和中國台灣等地都先後成立了有關研究爲,組織學術會議,編輯文獻目録,整理文獻出版。中國大陸雖然理所當然應該成爲漢文化研究的中心,但域外漢籍的研究卻相對滯後,到了世紀之交,各種研究機構、刊物才紛紛興起。在文獻出版方面,有專門的研究集刊、訪書志、目録整理以及學者的專題研究成果等。叢書文獻的出版集中在流失海外的中國古典文獻方面,重要成果如影印出版的《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宋元版漢籍選刊》。整理出版的域外漢籍也有《國際儒藏》這樣的大型項目,目前已經出版《韓國編四書部》。除此之外,尚有國家『十一五』重點出版工程項目《域外漢籍珍本文庫》,其中雜收中土佚書與域外著述。

我們編輯的這套《域外漢籍叢刊》,選目在原則上只收録域外作者的漢文著述。如少數文獻以對中國古典文獻的評注的形式出現,則放寬原則,一併收録。由於出版條件的限制,本編分爲系列出版,目前正在編輯的系列包括《域外漢籍叢書》,將陸續出版《崇文叢書》《漢文大系》《甘雨亭叢書》《日本倫理叢書》等。在别集方面,正在編輯《韓國漢文學集》《日本漢文學集》,其他尚有總集、選集數種,將視卷帙大小,分輯出版。《域外漢籍叢刊》的編輯、出版是一個長期工程,具體工作千頭萬緒,雖然我們有當仁不讓的熱情,但財薄力微,又學非專門,其中自不免縦漏與不足,懇切希望有關學者、出版界前輩以及讀者能不房正。  cop万圣书城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汉文大系》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汉文大系》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