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全唐五代诗 共11册(含目录1册) 2014
价 格:¥ 27.80
30天售出:121 件
商品详情
注意:《全唐五代诗》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 《全唐五代诗》简介: 《全唐五代诗》是继清代《全唐诗》面世之后一部新编唐、五代之诗歌总集。为全国高校古委会重点项目,立项于20世纪90年代初。新编《全唐五代诗》基于清代《全唐诗》的渊源,借鉴中华书局《全唐诗》的经验,充分利用现存的古籍文献,吸收考古、科研新成果,对唐五代所有诗歌进行扫描式梳理归结,以时间为经,以诗人为纬,逐人逐诗予以甄别,剔除张冠李戴,校正误收漏收。每一作者,均以小传纪其生平事迹;每一首诗,均以详尽的出处以备查阅;每一个异文均予以精致、详备的校勘;涉及本末纪事,均去伪存真,不留错讹。新增补诗近万首,纠正张冠李戴数千首,更备以存目诗表,以求严谨不疏。此书编篡历时已经20余年,数百学者穷经皓首,至于呕心沥血、撒手人寰者更不在少数。目前已有228卷、约500万字完成三校或者一、二校。这部卷帙浩繁的皇皇大书,将以耀眼的光环照耀文坛,其欣赏价值、资料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必将受到世人的认可。唐诗是中国文学的峰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簇鲜艳夺目的奇葩,也是一串笑傲世界的明珠,出版《全唐五代诗》全本就是珍视这一簇奇葩,就是珍藏这一串明珠。 主编周勋初,男,1929年4月11日生,上海市南汇县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顾问,《全唐五代诗》主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副主编。
《全唐五代诗》(初盛唐部分11册), 周勋初、傅璇琮、郁贤皓、吴企明、佟培基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10月第一版,2990.00元
�编纂者充分利用现存的古籍文献,吸收考古、科研最新成果,对唐、五代所有诗歌进行拉网式检索、扫描式梳理、信息化归结,以时间为经,以诗人为纬,逐人逐诗予以甄别。新增作者约1000人,增补诗歌约5000首,纠正“张冠李戴”近千首 �记者昨天从陕西人民出版社获悉,由南京大学等国内专家学者编纂、代表我国唐诗研究最高水平的《全唐五代诗》初盛唐部分共11册,去年10月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在对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进行校勘、整理之后,充分吸收古今中外唐诗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编纂的一部大型文献典籍。标志着唐、五代时期中国诗歌大型文献总集《全唐五代诗》的编纂工作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据悉,目前,该典籍的中晚唐、五代部分编纂工作预计将于2018年完成,全书规模将近30册。 �当年,由康熙皇帝下令编纂的《全唐诗》诗歌巨典,长达900卷,康熙皇帝为之作序并题额为《御定全唐诗》。300多年来,《全唐诗》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之重,不言而喻。但因成书仓促,其中漏误很多。重新编纂的《全唐五代诗》由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立项,列入国家“十五”、“十一五”重点项目,编纂基地先后分设于苏州大学、河南大学和南京大学。 �新近出版的《全唐五代诗》初盛唐部分,由南京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研究所周勋初教授担任主编,文学院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学科众多教师参与编纂。 �重编《全唐诗》成学界共识 �唐五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极盛时期,《全唐诗》记载的诗人就有2200多名,其中既有汉人,也有少数民族,还有来自高丽、日本的域外人士。唐代诗作不胜枚举,宋、元、明、清各代,唐诗总集更是层出不穷。 �据了解,清朝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酷爱唐诗的康熙皇帝鉴于以前的选本“多脱漏,未成一代巨观”,命江宁织造曹寅(曹雪芹祖父)在扬州设置诗局,主持编纂《全唐诗》,诗局汇集了10名翰林,仅费时17个月便于次年编修完毕,进呈御览,康熙作序并题额为《御定全唐诗》,大为赞赏。 �《全唐诗》实收诗歌49403首,诗句1555条,诗人2873名。它较为完备地收罗了唐人诗作,成为世人阅读和研究唐诗最主要的文献。但由于为官修书,参与编纂的只是一些翰林院官员,并非专门学者,加之成书仓促,修成后又急于呈皇帝御览,并没有多方访求文献以作补充,因此存在许多漏误。 �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唐五代诗》第一主编、南京大学周勋初教授介绍,《全唐诗》的主要问题一是未能备检群书,遗漏了不少诗人和作品;二是考订不精,重收、误收现象严重;三是编次不当,存在诗人小传记载不准确、诗句无出处等许多问题。 �早在此书编成之际,著名学者朱彝尊便开列出《全唐诗未备书目》,罗列了《全唐诗》未能使用的140多种典籍。清高宗乾隆年间,日本学者市河世宁利用彼邦文献编成《全唐诗逸》三卷,这是最早的唐诗辑佚之作,收诗人128名,其中82人为《全唐诗》所无;收诗72首,句279条,亦为《全唐诗》所无。该书传入中国后,学者们开始关注《全唐诗》中未收的唐人佚诗,产生了《补全唐诗》、《全唐诗补逸》、《全唐诗续补遗》、《全唐诗续拾》等著作,辑得唐人佚诗数千首。 �清末民初以来,一些学者如刘师培、岑仲勉、闻一多、李嘉言等开始专门研究《全唐诗》,由于时代限制,没能付诸实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地区的唐代文学研究进入一个繁荣发展的阶段,产生一系列重要成果,编纂一部代表新时期研究水平的唐诗总集成为学界共识。 �《全唐五代诗》填补多项空白 �该书责任编辑、陕西人民出版社编审张孔明告诉记者,“整部《全唐五代诗》新增作者约1000人,增补诗歌约5000首,纠正‘张冠李戴’近千首。整理、编纂一部权威的《全唐五代诗》殊非易事,不集中和调动一支庞大的唐诗学者,就不可能完成这一巨大工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唐诗学界的一些学者开始提出新编《全唐五代诗》计划,组成了以周勋初(南京大学教授)、傅璇琮(中华书局总编)、郁贤皓(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企明(苏州大学教授)、佟培基(河南大学教授)等先生为主编的编委会,并向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委员会申请立项获准,编纂基地分设于苏州大学和河南大学。2011年5月,主编会决定将编纂基地转至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组成工作委员会,开始着手初盛唐部分的校样整理、补订、出版和中晚唐部分的统稿、编纂工作。 �张孔明介绍,无论是古籍整理,还是文学遗产保护,抑或是学术研究,《全唐五代诗》都堪称填补空白之工程。在具体编纂上,《全唐五代诗》已不是在清编《全唐诗》基础上纠谬补阙性质的修订,而是基于唐诗文献研究基础上的重新编纂。 �南京大学《全唐五代诗》工作委员会徐兴无教授说,《全唐五代诗》的编纂广泛使用丰富的纸本文献、出土文献和电子数据库,充分吸收古今中外关于唐诗的学术研究成果。它是基于学术研究基础上的高水准、集大成的文学总集。
据介绍,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一书,共收诗49403首,句1555则,诗人2873人,是阅读和研究唐诗最主要的文献。但《全唐诗》缺乏多方访求文献以作补充,存在着许多漏误之处。20世纪90年代初,唐诗学界的一些学者开始提出新编《全唐五代诗》的计划,组成了以周勋初、傅璇琮、郁贤皓、吴企明、佟培基等为主编的编委会,并于1990年争取到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立项。此后该书编纂几经周转,2011年南京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研究所开始接手相关事宜。据介绍,在具体编纂上,此书不是在清编《全唐诗》基础上纠谬补阙性质的修订,而是基于唐诗文献研究的重新编纂。 唐诗:中国文学最耀眼的明珠论《全唐五代诗》出版的意义 经过众多学者几十年的努力,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二五”重点规划项目——新编《全唐五代诗》即将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从乾隆四十五年(1706年)《全唐诗》编撰成书,至今已经300多年。伴随着新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原书缺憾与疏漏已不容回避。新编《全唐五代诗》就是弥补其美中不足,出版价值自然不言而喻。 《全唐五代诗》是汇集唐五代诗歌的大型文献,是康熙御定《全唐诗》编就三百年后对有唐一代诗歌的重新整理与编定,是新时期唐诗研究学术水平的充分展现。如果说,清编《全唐诗》的深远意义在于影响了整整三百年的唐诗研究,那么,学术质量已经全面超越了《全唐诗》的《全唐五代诗》,必将激发唐诗研究的新一轮热潮,为全面深入地研究中国诗歌史,完整准确地了解唐代思想和文化,提供更加丰富而充备的材料。 《全唐五代诗》的突出特点在一个“全”字,更加真实地还原了“一代文学之盛”的恢宏景观。 与清编《全唐诗》相比,《全唐五代诗》一千余名诗人、六千余首唐诗的容量扩展,为接下来的唐诗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甚至有可能产生新的研究热点。以往的唐诗研究已经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文献,它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方法上的推进更新;而新材料、新研究对象的出现,则可以迅速滋生学术增长点。不难想见,未来唐诗研究的发展方向仍然是“深度”与“广度”的结合,但如何评价、定位那些原来处于诗史光束照亮之外的暗昧中的诗人诗作,将是率先需要被关注、被解决的问题。 《全唐五代诗》的更深远意义,在于为唐诗的宏观、综合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厚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全唐五代诗》通过规模的扩大,使整个唐诗研究的视野都获得了新的拓展,如果以往的唐诗研究是在“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的基础上形成的,那么,今天的唐诗研究则应在“诗五万五千余首,作者三千三百余人”的条件下予以考察。 首先影响到的可能是对唐诗史的重新观照,《全唐五代诗》为更加深入细致的唐诗史研究提供了更加充备的条件。原有的诗史认知与评价,将与新涌现的诗人及研究产生碰撞,促使旧认知、评价体系的更新甚至改变,从而重构我们的唐诗史书写。在视野更开阔、资料更完备的条件下重新审视唐诗发展历史,或许不能立时改变学界对唐诗基本格局的既定看法,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对唐诗的发展脉络必将形成更加贴近诗史实际的认知与判断,将唐诗史研究推向新的学术高度。 唐诗的艺术特色、总体风貌、审美特点、文化精神等综合研究,也将在更加完备的文本基础上展开。比如对唐诗的语言学批评、意象研究、结构分析等,需要在对唐诗文本整体掌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占有的文本资源越完整,得出的结论就越可靠。再如对唐诗发展某一时段创作范式与风格特点的把握,也要对本时段的诗人作品进行全面观照。再如将唐诗放在宏大的审美、文化背景下来考察,以超越文学的眼光看待其文学史意义,仍须联系诗人群体及其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整体审美趣味和文化时尚。总之,《全唐五代诗》以其全面展示一代诗歌创作景观的资源优势,必将在唐诗综合研究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全唐五代诗》对具体诗人及其诗作的研究也有重要价值,这要归功于本书提供了非常可靠的诗歌文本资料。全书汇集了大量学界最高水准的别集整理成果;而对于未加整理的诗歌作品,《全唐五代诗》在版本选择、文本校勘、辨伪、辑佚等方面均精益求精。可以说,《全唐五代诗》的诗歌文本整理,是汇集唐代学界的整体力量完成的,是新时代唐诗整理的集大成之作。正因如此,《全唐五代诗》完全可以成为唐诗个体研究的文本基础,对无别集流传的诗人堪称最佳之版本选择。 《全唐五代诗》在对唐代诗人的考证方面也卓有成就,主要表现为诗人小传的撰写。清编《全唐诗》诗人小传的缺陷,前人已有目共睹,重新撰写诗人小传乃是势在必行;尤其是近三百年来,历代学者对唐代诗人的考证已积累了极丰厚的成果,充分体现这些成果也是应有之义。故此《全唐五代诗》进行了拉网式普查,不仅充分利用了现存所有的考证成果,而且进一步做出甄别考辨工作,或纠正其误,或补辑其失,从而在真实性与可靠性上达到了新的学术水平。在此基础上完成的诗人小传,其意义已远不是超越《全唐诗》,而是为唐代诗人研究提供了一部集成式的传记资料综合索引。此外,《全唐五代诗》在对诗人生平作出确切考证后,采取按时代先后顺序排列的编排方式,这也有利于研究者对诗人进行恰当的诗史定位,对唐诗某一时段的创作特色进行整体把握和综合考察。 综上所述,《全唐五代诗》无论对唐诗的宏观研究还是微观研究,都将起到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是这个诗歌王国的王冠,唐诗研究在任何时期都将是古典文学研究的显学。《全唐五代诗》的应运而生,为唐诗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条件和机遇,必将激发唐诗研究的新热潮。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全唐五代诗》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全唐五代诗》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