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杜诗详注 全8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2015 仇兆鳌注
价 格:¥ 19.80
30天售出:110 件
商品详情
注意:《杜诗详注》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 《杜诗详注》PDF电子书全8册,为《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之一,由中华书局2015年出版,仇兆鳌注。 有“诗圣”之称的唐代大诗人杜甫一生流离失所,备受磨难,本着忧国忧民、激愤忾悯的情怀,其诗作较真实地描述了唐代历史转折时期的政治局势和社会面貌,反映了民间疾苦,有“诗史”之称。杜诗艺术成就极高,为历代所重视,注家蜂起,到宋代有“千家注杜”之说。清代的仇兆鳌花费20年时间,搜集各家注本,辑为《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杜诗详注(套装1-8册)》,资料极为详尽,至今仍不失为阅读杜诗的一种重要的参考书。
![]() ![]() 《杜诗详注》前言:
杜甫〈公元七一二丨七七〇:|,字子美,唐代的大詩人。他出生于一個逐漸没落的官僚家庭,祖籍襄陽,後來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縣〕。杜甫曾在長安東南郊杜陵附近的少陵住過,有時自稱「少陵野老」,所以後人也稱之爲杜少陵。
杜甫早年讀書很多’接受過較廣的文化教養。二十歲時開始漫游吴越和齊趙,過着十年左右裘馬清狂的生活。三十五歲以後到長安求官,公元七四七年應詔考試不第’七五一年、七五四年兩次獻賦,雖曾得到皇帝的賞識,但並没有得到官職。在長安困居了將近十年,甚至落到了「朝叩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境地。直到他四十四歲時才當上了一個右衛率府冑曹參軍的小官。就在這年,安史之亂爆發,杜甫流亡了一段時期,又被俘拘留長安,七五七年從長安胃險奔赴當時皇帝所在地I鳳翔,肅宗李亨給了他一個左拾遺的職位,不久即被貶爲華州司户參軍。四十八歲以後他棄官人蜀,長期漂泊西南,投靠一些當地方官的朋友,一度掛着檢校部員外郎的官銜,雖曾在成都營建了草堂,但並未久居。五十七歲離蜀,漂流湖南、湖北湖北一帶,五十九歲病死在湘水舟中。
杜甫的詩,反映了唐代社會的巨大變化。他在《憶昔》等詩中,描寫了盛唐時期的富庶景象,然而就在當時,已經隱伏着深刻的政治危機。杜甫在安史之亂前夕,就看到了當時最高統治集圑的荒淫腐敗和貧富對立尖銳化的社會現象。他的《麗人行》、《兵車行》以及《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等詩,揭示了「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等一系列矛盾,這是當時封建社會階級矛盾的表現。安史之亂後,杜甫有機會更多地接觸人民生活,寫出了像《北征》和「三吏」、「三别」等著名的篇章,形象地表現了重大政治題材。儘管他只是對人民疾苦表示了同情’没有提出什麽解決辦法,然而還是比較真實地、廣闊地反映了唐代歷史巨大轉折時期的政治局勢和社會面貌,因此後人稱之爲「詩史」。杜甫關心政治,關心國家命運,總是和他的忠君思想聯繫在一起的。在他看來,要消除戰争動亂,恢復唐朝盛世,減輕人民負担,主要依賴君主的聖明,所以在詩裹也總是那樣寄希望于皇帝。當他追求個人功名或安于自自己的小康生活時,詩中就流露出更多的不健康情緒。這些都是杜甫思想上的階級烙印。杜詩藜術有多方面的成就,無論古體、近體、五言、七肓,都有仙他獨到的畏處。他的古體詩,以即事名篇的新题樂府爲代表,創造性地發展了漢魏樂府的優良傳統;在近體上他以創作實踐推進了格律詩的發展。杜甫廣泛地學習前人的創作經驗,并積極吸取民歌的營養,做到了他詩中所説的,「不薄今人愛古人」。杜詩在語言藝術上曾付出了艱苦的努|力,有時千錘百鍊,沉鬱頓挫;有時樸素自然,鲜明生動。無論抒情,叙事,寫人物’寫自然景物,都體現了詩人的形象思維。
杜詩對後世詩歌發生極爲深遠的影鄉,並不是偶然的。杜詩到了宋代日益受人重視,注家蜂起,當時就號稱有千家注杜。後來又有人陸續爲杜詩作了一些評注。清初朱鶴齢、錢謙益都有杜詩注本,稍後,仇兆鰲(公元一六三八I一七一三以後〕彙集各家注本,輯爲《杜詩詳注》(又名《杜少陵集集詳注》〉。他前後用了二十多年時問,幾經增補,搜集了大量資料,爲研究杜詩提供了方便,至今遺不失爲閲讀杜詩的一種基本參考資料。詳注的好處是詳盡,把康熙以前各家注釋差不多都已彙集起來,起了集解的作用。缺點是煩瑣冗沓,還有一些穿鑿附會和陳腐無聊的地方。仇注的疏漏錯誤,後出的注本如楊倫的《杜詩鏡詮》、浦起龍的《讚杜心解》,都有所補充糾正。尤其是施鴻保的《讀杜詩説》一書,專門駁難仇注的失誤,讀者可以參看。
《杜詩詳注》自序作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一六九三、但書刻成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一七〇三〕,以後又不斷有所增訂。我們現在采用的是有康熙五十二年癸巳(公元一七二一)附記的後印本(詳見本書二五四〇頁、二八四一頁附記〉。這個後印本較初印本多兩卷,上卷爲《諸家詠杜附録》和《逸杜附録》,下卷爲《杜詩補注》和《諸家論杜》。我們已把《逸杜附録》的詩移到第一一十三卷末,把《杜詩補注》連同詩後、卷後增加的補注一起移到每首詩相應的位置,以免讀者前後翻檢。個別原注和補注有重複和矛盾的地方,我們作了一些删節。原書第二十五卷所附元稹墓係銘等文,現改爲附编。
仇注所據杜詩正文,曾參校各本,並附有一作某字的校語,但還有一些遺誤,我們參考《續占逸叢書》影宋本《杜X部集》和《杜X部草堂詩箋》,改正了少数錯字,並另作校勘記附在書後。仇注迴避清朝忌諱,不少地方把杜詩中的「虜」字改成「鹵」字,「胡」字改成「湖」字,現已改回,不再出校。
仇注引書常有錯誤,如《大招》誤作《招魂》’王粲《遊海賦》誤作《海賦》,江淹《恨賦》誤作潘岳《恨賦》,陶淵明《九日閑居》誤作《桃花源記》等,其他脱文誤字,不一而足。我們在標點過程中發現了就加以改正,但無法一一查對原著,也不再出校。仇注引書常用簡稱或代稱,現在仍舊不改,適當加上書名號。仇注引文往往有所删節或概述大意,標點時一般不加引號,只在引詩、對話及易于引起誤解的地方加上引號。
![]() ![]()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杜诗详注》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杜诗详注》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