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古典诗歌研究汇刊 第2辑 全20册 台版 清晰
价 格:¥ 35.80
30天售出:10 件
商品详情
注意:《古典诗歌研究汇刊 第2辑》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 《古典诗歌研究汇刊 第2辑》PDF电子书全20册,由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7年出版。
《古典诗歌研究汇刊 第2辑》书目:
第2辑 第1册 古典诗词时空设计之研究
第2辑 第2册 元嘉诗人用典研究
第2辑 第3册 大小谢诗之比较
第2辑 第4册 六朝詠怀组诗研究
第2辑 第5册 唐代饮酒诗研究
第2辑 第6册 唐诗中的乐園意识
第2辑 第7册 “李杜论题”批评典范之研究
第2辑 第8册 孟郊奇险诗风研究
第2辑 第9册 曾巩文学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第2辑 第10册 苏轼辞赋理论及其创作之研究 上
第2辑 第11册 苏轼辞赋理论及其创作之研究 下
第2辑 第12册 东坡词的风格与技巧研究
第2辑 第13册 张耒及其诗文研究
第2辑 第14册 金元全真道士词研究 上
第2辑 第15册 金元全真道士词研究 下
第2辑 第16册 明七子派诗文及其论评之研究
第2辑 第17册 明代性灵说研究 上
第2辑 第18册 明代性灵说研究 下
第2辑 第19册 晚明画论诗化之研究
第2辑 第20册 王闿运及其诗研究
![]() ![]() 《古典诗歌研究汇刊 第2辑》出版说明:
中國人喜歡自稱是詩的民族,把詩的地位推崇得極高,說是:「靈祇待之以致饗,幽微藉之以昭告;感天地,動鬼神,莫近於詩」(《詩品》序)。這不是其他任何文類所能比擬的。
以文類說,詩因早先與歌之關聯較深,《尙書-堯典》所謂:「詩言志,歌永言」,詩歌往往合在一塊兒說,故「詩」歷來均指韻文,可以依永和聲者才叫做詩,以與不入韻之「文」相對。但有時我們也會把詩當成是整體文學的代稱。例如說詩言志,此「詩」固然指與歌頗有關係的詩歌,卻也不妨用來描述整個文學創作之性質,謂文學皆當言志。在文學批評史上討論詩言志抑或詩緣情時,大家都是這麼用的,其他文類當然也無此地位。
正因爲如此,故每個時代文學之盛衰、評鷹之指標,主要也是詩。詩,是每一時代文學之代表。一位文學家,若只能寫其他文類、文體^而不能作詩,其作家身分,有時就不免令人存疑。倒是詩人除了詩以外,若不嫻熟其他,亦無所謂;事實上詩人大抵也不擅其他文體,詩歌本身就足以讓他屹立於文壇了。凡此等等,皆足以說明詩歌地位之優越。
文學研究,當然反映著文學現實。詩之地位特殊,最受重視^研究者自然遠多於其他文類。研究者多,成果豐碩,自然又使得這個領域無論在思考深刻、視域廣袤、論次謹嚴等各方面,都勝於在其他文類上的表現。也就是說,無論質或量,詩歌研究都較佳,亦最足以顯示我們文學硏究的水準。
關於台灣地區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我曾主編過一冊《五十年來台灣地區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2000,學生書局)概述其經緯。勾畫盛衰,以觀大勢。如今更覺得這項工作値得繼續且深入地做。但除此之外,輯編歷年優秀論著,令人足以參見其持論之是非、觀玩其間風氣之趨移,恐怕更爲必要。而要這麼做的話,詩歌研究,當然就是首應介紹的項目。這就是編輯整理這套《古典詩歌研究彙刊》的基本原因。
詩歌研究,主力在各大學之中文系所,故輯刊首以各校博碩士論文爲主。近代學院教育在學術規範之建立、學術話語之形成,以及學術生產上的操控,其作用已不用再解釋,想來人人均已知之。博碩士論文,理論上僅是學子獲取學術社群入門憑證的敲門磚,也是晉身於此社群的練習之作;但撰述時年富力強、精思銳志而爲,往往新意疊現,令人倦眼乍明。有許多成名學者,其實平生主要著述,即是他的博碩士論文,原因亦在於此。是以歷來均將這批論文視爲整體學界學術成果之主要區塊。本編首輯選刊這些論文,便是著眼於此。
所輯內容,爲廣義之詩歌,包含詩辭歌賦。這也是歷代論詩之通義。今人所見或有不同,有的把詩和賦分開,有的讓詩與歌劃界,別有勝義,亦能自成倫類,然未必合乎古。故今不用其分,仍以「詩歌」標目。初輯十六種二十冊,其餘匿續編之。總一代之翰藻,詮歷世之芳菲,發緣情述志之妙,次依聲和永之緒,其足以供學界參考,無庸贅敘焉!
今年6月份,經友人盧仁龍先生推介,我趁赴臺灣參加學術研討會之機,有幸拜會了花木蘭文化出版社的總編輯杜潔祥先生。早在去年^盧仁龍先生就告訴我,花木蘭文化出版社正在組織出版一套大型學術叢書--《古典詩歌研究彙刊》,計劃出版200種左右,主要以臺灣地區的博士、碩士論文爲主,由龔鵬程先生主編^第一輯馬上就要出版,正在組織第二輯的編印。我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並對杜潔祥先生頓生敬意。這些年來,兩岸的中國古典文學方面的學術交流雖然逐漸深入,但是互相間的學術瞭解還是遠遠不夠。在大陸方面,很少能夠看到臺灣學者的學術著作。同樣,大陸學者的學術著作被介紹到臺灣出版發行的也只是少部分。特別是兩岸古典文學研究方面的博士碩士論文,彼此都很難見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臺灣文津出版社出版了大陸地區文史哲博士文庫,收入大陸博士論文100種,這件事在大陸的學術界曾經產生過很大影響。如今,花木蘭文化出版社再一次隆重推出以臺灣近年畢業的博士、碩士論文爲主的《古典詩歌硏究彙刊》,這無疑是造福兩岸學術界的一件大好事。
中國古典詩歌是中華文化中的瑰寶,它既是中華民族往古歷史的特殊記錄,更是中華民族文化心靈的展示。在綿延五千年之久的中華文化傳承的過程中,詩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毛詩序》說得好:「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爲志,發言爲詩。情動于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是說人的情感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就是詩歌,中國人幾千年的喜怒哀樂都表現在詩裏。《毛詩序》又說:「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這是說人的喜怒哀樂雖然發自於內心,但是觸動其感發的卻是外在的社會變化。詩是通過情感抒發的方式來記錄歷史、來表達中華民族對於善惡的判斷、來寄託自己的人生理想與社會理想的,所以它才有感天動地、移風易俗的力量。同時,詩又有別於人類的其他語言,它是用審美的形式(所謂「聲成文」)來達到抒寫懷抱記載歷史之目的的,從而形成了中國詩歌特殊的審美形式及基本的美學原則,即從《詩經》時代就已經奠定的「風雅精神」與「比興傳統」。於是,歷朝歷代的文人學子,不但讀詩、寫詩、還不斷地研究詩,正是在這種讀與寫、削作與研究融爲一體的歷史實踐中,中國詩歌傳統如滔滔不絕的長江大河,不僅成爲中國文學的主流,也成爲中華民族展示其文化心靈的主要載體。在中華民族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中國古典詩歌仍然起著陶冶精神情操、塑造民族之魂的重要作用。因而,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研究,自然也成爲當代古典文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古典诗歌研究汇刊 第2辑》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古典诗歌研究汇刊 第2辑》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