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文史类 >>
历史文献 [486]
文学文化 [344]
诸子百家 [29]
名人文集 [389]
四库全书 [10]
敦煌文献 [20]
诗词戏曲 [136]
笔记小说 [43]
琴棋茶花 [9]
家谱族谱 [10]
社科综合 [110]
百科全书 [68]
文学文库 [18]
政经军法 [32]
人物日记 [35]
学术研究 [97]
哲学研究 [21]
宗教类 >>
佛教 [199]
道教 [29]
周易风水 [34]
书画美术类 >>
绘画艺术 [160]
书法篆刻 [37]
石窟雕刻 [50]
文物收藏 [63]
金石考古 [214]
建筑装饰 [41]
工艺美术 [11]
其它综合 [13]
美术全集 [17]
墓志碑刻 [36]
医学类 >>
中医 [404]
西医 [11]
报刊杂志 >>
民国时期 [12]
现代 [2]
古籍善本类 >>
国外收藏 [8]
国内保存 [29]
地理方志类 >>
方志 [23]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联系方式 [0]
民国诗词作法丛书 全12册 2016高清
民国诗词作法丛书
价      格:¥ 29.80
30天售出:6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文件格式
百度网盘 1.2G PDF
无需注册会员,直接点”立即购买“,付款后会自动弹出下载链接!
商品详情

 注意《民国诗词作法丛书》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民国诗词作法丛书》PDF电子书全12册,由凤凰出版社2016年出版。
 
《民国诗词作法丛书》所選,都是民國時期出版的有關舊體詩歌創作的普及類著作,其中絶大多數都是當時人所作,偶有明清人作而民國時期重印者,總計三十四種。其中詩類二十六種、 詞類七種,此外考慮到屬對爲舊體詩歌入門之基礎,所以特别增加《聯對作法》一書爲補充。之所以選擇影印重版而非點校出版,是爲了保留原書風貌,避免增加人爲的問題;當然原書文字若有漫或錯訛之處。
 
《民国诗词作法丛书》也只能一仍其舊。民國書籍出版質量參差不齊,在編輯過程中,也經常發現有缺頁、 復頁、錯頁等情况,雖然盡力搜求善本補救,或者仍有失察之處,尚祈讀者諸君海涵。另外需要説明的是,各書行文大多都是文言(偶有語體文),對此蔣梅笙在其《詩範》例言中曾解釋道:『詩爲美學,固無盡人讀作之需,即無力求淺顯之要,故仍文言之。』但無論如何,這對當人看些學詩者可能也是一種障礙。但從另一方面來説,這也是一種鍛煉和學習的有效途徑。因爲對於舊體詩詞創作而言,文言文法案就是一種最基本的素養。當今的很多作者,寫不好舊體詩詞並非因爲思想或情感之貧乏,而是由於基礎薄弱、學力不足。試想如果連熟悉基本的文法都有困難,怎麽可能熟練掌握詩法?所以即便他們有很好的思想和情感,也難以用合乎傳統的詩的語言來準確地表達。所以有志於學詩者,必須首先過文言關,切不可畏難而退。
 
 
564.jpg
 
 
565.jpg
 
 
 
《民国诗词作法丛书》出版说明:
 
 
俗語有云:『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些人的生活可以簡化爲挣錢和花錢,還有些人的生活中則不能没有詩歌,這兩類人之間很難相互理解。但是不管大衆對詩持什麽看法,也不論古今詩人的生活狀態如何,詩和詩人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這是誰也無法否認的。中國自來號稱詩的國度,從《詩經》算起,到現在至少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往今來的詩人也多如繁星,時代越靠後我們知道的詩人也越多。《全唐詩》作者有兩千餘人,《全宋詩》作者不足一萬,明清時期應該比唐宋更多。那麽當今有多少寫舊體詩詞的人呢?據悉,目前僅『中華詩詞學會』的會員即已超過兩萬。而全國各地官方和民間的舊體詩詞社團數量已近三千個,詩詞作者總數超過百萬;公開和内部發行的詩詞報刊已達上千種;此外應該還有大量並未加入詩社詞社的作者。如此粗略估計,當今中國舊體詩歌作者的總數大概要遠遠超過歷史上已知作者的總和。這至少説明了一個問題:舊體詩歌在今天仍然有著相當頑强的生命力,而從二十世紀初以來所謂的『舊體詩歌消亡論』到目前還没有成爲現實。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即使當今寫舊體詩歌的人数量再多,如果作品質量不高,那麽其意義也不大。不幸的是,當今舊體詩歌創作的總體水準確實不高,非但不能與古代相提並論,即使與不久前的民國時期相比,也還差得很遠。個中的原因其實很簡單:舊體詩詞創作不但需要一定的天賦,也需要相當的傳統文化(或日舊學、 國學)根底,前者既不能强求,後者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兩者兼備自然就更困難。另一方面,由於舊體詩創作在一定程度上的斷層,合格的詩人固然已不多見,甚至具眼的讀者也不易得,因而整體的審美水準也隨之下降,當代舊體詩的創作與批評就這樣陷入一種每况愈下的惡性循環。這種情况其實自二十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之後就已見端倪,這或者也是當時各種詩詞普及類著作紛紛出版的原因。不過在當時,傳統的文言文學雖然受到衝擊,但舊體詩歌仍然是詩壇的主流。按《民國時期總書目》統計,所收民國作者的舊體詩詞别書二百五十種,新詩總集别集共有九百多種,但是考慮到數量極大的舊體詩詞别集仍然以傳統線裝書的形式出版,而這些在《民國時期總書目》中都没有收録。所以大概可以斷言,民國作者出版的舊體詩歌别集,總數要遠遠超過新詩集。本套叢書所收都以教授舊體詩歌作法爲主,其中不少都曾再版十餘次,也足見當時市場需求之旺盛與著作受歡迎的程度。而白話文學真正全面普及直到占據壓倒性優勢,其實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此後舊體詩歌才真正到了不絶如縷的危險境地。當然,以中國之大,江湖之中自有真正的詩人,舊體詩歌從來都没有消亡,在可預見的相當長時期内也不會死去。目前在中國『文化强國』戰略之下,復興傳統文化自是應有之義,因之各地都興起了一股『國學熱』,舊體詩詞也日益有復蘇之趨勢。不過如上文所言,當今的舊體詩詞創作,只是數量的增加没有意義,提高質量才是關鍵。那麽如何提高創作質量?换言之:怎樣才能寫出好詩?這個問題實在很難回答。因爲詩不但關乎作者先天的禀賦,也關乎作者後天的學習,所以即使是父子兄弟之間也不能簡單移植授受。或者説,好詩不是手把手就能教出來的。那麽就學詩而言,學生就比老師更重要,因爲老師能教的只是詩的規則,以及一些泛泛的經驗而已,其他則只能靠學詩者自己的天賦、 經歷和努力。但無論如何,要寫出地道的舊體詩歌,首先就要熟悉舊體詩歌的既定規則,其次則是通過廣泛閲讀古典詩歌作品來積累語彙,至於最後的運用之妙,則不可言傳了。總之,當年詩界革命提出的『舊風格含新意境』的創作綱領可以説至今仍然没有過時。此外又如陸游所言.•『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的確深得個中三昧,有志學詩者當銘記於心。
 
本套叢書所選,都是民國時期出版的有關舊體詩歌創作的普及類著作,其中絶大多數都是當時人所作,偶有明清人作而民國時期重印者,總計三十四種。其中詩類二十六種、 詞類七種,此外考慮到屬對爲舊體詩歌入門之基礎,所以特别增加《聯對作法》一書爲補充。之所以選擇影印重版而非點校出版,是爲了保留原書風貌,避免增加人爲的問題;當然原書文字若有漫®或錯訛之處,
 
本叢書也只能一仍其舊。民國書籍出版質量參差不齊,在編輯過程中,也經常發現有缺頁、 復頁、錯頁等情况,雖然盡力搜求善本補救,或者仍有失察之處,尚祈讀者諸君海涵。另外需要説明的是,各書行文大多都是文言(偶有語體文),對此蔣梅笙在其《詩範》例言中曾解釋道:『詩爲美學,固無盡人讀作之需,即無力求淺顯之要,故仍文言之。』但無論如何,這對當人看些學詩者可能也是一種障礙。但從另一方面來説,這也是一種鍛煉和學習的有效途徑。因爲對於舊體詩詞創作而言,文言文法案就是一種最基本的素養。當今的很多作者,寫不好舊體詩詞並非因爲思想或情感之貧乏,而是由於基礎薄弱、學力不足。試想如果連熟悉基本的文法都有困難,怎麽可能熟練掌握詩法?所以即便他們有很好的思想和情感,也難以用合乎傳統的詩的語言來準確地表達。所以有志於學詩者,必須首先過文言關,切不可畏難而退。
 
  至於編選本套叢書之目的,則大略有三:
 
   一是作爲有心學詩者的入門之書。寫詩不難,寫好詩難。只要合乎舊體詩的既定規則,那就算『是』;至於『好』,則要複雜得多,它不能靠作者的自我認定,甚至也不能靠讀者投票表决,因爲具眼的讀者也總是少數。然而就學詩的進程來説,自然應該先保證寫出來的『是』詩,然後再追求寫『好』詩。人之天賦根器與性情自有差别,本套叢書的諸位作者也不例外,其創作經驗和教授方法也各不相同,然而正所謂『兼聽則明』,各書對比之下,有心的讀者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詩路徑,若能循序漸進銀而不捨,或者成功可待。
 
二是作爲教授和研究舊體詩詞的參考之書。自從民國初年西式研究方法引入中國之後,文學研究遂大分爲新舊兩派。舊派中人往往擅長創作,也非常重視創作的傳承;新派則注重文藝理論之探討、 作品文本之賞析、相關史實之考辨等等,對於創作並不關注。如今舊派已日趨式微,而學術界兼擅創作者已不多見,所以當今也少有高校開設詩詞創作課程,或者即使開有課程但又缺乏實用的教材。本套叢書有不少就是當時的講義,所以也可謂是現成的教材。此外所選諸書往往在教導作法之前,有基礎的詩學理論及發展史的敘述歸納,其中也不乏學術創見可供教學或研究之參考。
 

  三是作爲舊體詩詞創作能手的消遣之書。善論詩者不見得善寫詩,很好的詩人也未必是很好的老師,所以無論是出於不屑還是不能,頂尖的詩人似乎都不大熱心指授創作並撰寫普及類著作。而本套叢書的諸位作者,雖然未必都是當時的一流作手,但至少都深有舊體詩的創作體會,故其所謂技巧、經驗或者也有『教條主義』、『經驗主義』之嫌,而所謂『作法』、『門徑』、『指南』云云,也不免『好爲人師』之譏。但是由於民國時期詩詞創作和鑒賞的整體水準較高,故其所言所論也自有看點。對於當今有些高階讀者和作者而言,茶餘飯後來挑挑毛病,或者也是一種樂趣;倘若偶有點滴之收穫,自然也可算是望外之喜了。  cHD万圣书城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民国诗词作法丛书》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民国诗词作法丛书》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