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陶楼诗文辑校 全一册 黄彭年编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
价 格:¥ 5.80
30天售出:119 件
商品详情
注意:《陶楼诗文辑校》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 《陶楼诗文辑校》辑录了晚清官吏、教育家、藏书家黄彭年的主要诗文创作,分为“陶楼诗辑”“陶楼文辑”“紫泥日记”“志例璅谈”四部分,又汇集年谱及序跋等作为“附录”。为研究黄彭年提供了一手文献资料。清人黄彭年黄彭年(1823~1891),字子寿,号陶楼,清贵筑(今属贵州)人,创立陶楼学派,此学派因其号而名。 目录: 总序 文摘 书友对《陶楼诗文辑校》的评价: 都说十年磨一剑,这本书确实让我吃尽了苦头,也确实让我树立起了对古文整理的信心。
黄彭年早年无意为官,随侍父母,游幕各地。双亲离世前,黄彭年曾随父亲在贵州治团练,有效调和了汉苗矛盾;与父奔赴陕西,大力劝农营田,教授学子;随父从幕四川,成功促使翼王石达开投降;入主莲池书院,担任山长,在陶成士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治七年(1868),黄彭年安葬父母后,再次游幕。之后一段时间的游幕,黄彭年主要是在李鸿章的幕府,其事务重心仍旧是文化事业,也参与军事和外交事务的谋划和处理。正是此事,黄彭年再次出任莲池书院山长,并主持修纂光绪《畿辅通志》。光绪《畿辅通志》全书三百卷,由纪、表、略、录、传、识余、叙传等体例组成,是中国省志中优秀之作,体力完备、资料充实,是研究河北省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黄彭年生性耿直,为了给光绪《畿辅通志》的修纂留住人才,黄彭年不惜忤逆权贵。与吴汝纶的交恶,成为黄彭年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为了化解矛盾,黄彭年选择离开直隶,出任湖北安襄郧荆道,正式踏入仕途。此后,黄彭年先后在湖北、江苏、陕西等地担任重要职务。黄彭年以百姓之心为心,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关心教育事业,为各地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光绪十六年(1890)十二月初四,黄彭年卒于湖北布政司使任上,享年六十八岁。 出生于道光初的黄彭年,亲眼目睹了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亲身经历了清政府内外交困的政治状况。作为统治阶级中的一员,他对当时的状况深感忧虑。轰动京城的《选将论》创作于鸦片战争爆发后不久,饱含学子忧怀家国的赤诚。咸丰二年至三年间(1852—1853),黄彭年两上奏章,弹劾权贵琦善等人用兵之失。后撰《平贼议》一疏,文中痛斥了不少官员杀民充贼邀功的恶劣行径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同治九年(1870),黄彭年上《修省自强疏》,强调“修省之方,以懋圣学、戒臣工、节财用、广言路四端为要”,深得同治和慈禧太后嘉许。与此同时,黄彭年再次弹劾权贵沈桂芬等人。出仕为官之后,黄彭年亦多次参与政事讨论。从关心国计民生的角度出发,黄彭年对小至种树、凿井,大至酿酒、盐铁等关系民生的事情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常常参加与国外有关的事务处理,无论是国际交流的笔谈会还是轮船、铁路的引进和修筑,都有很多深入的思考。在修筑铁路方面,黄彭年的很多考虑深得嘉许,他在这方面的奏章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黄彭年一直对洋务运动中摹**西方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模式来发展中国,增加军事力量、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等方式和方法都不反对。但对官员挪用赈灾款等其他款项来为了发展洋务,黄彭年是极力反对的。就在他去世前,为了阻止张之洞挪用部分水灾、旱灾的救济款和瘟疫医药款、防洪堤坝的加固款等来建汉阳铁厂,黄彭年不顾身体孱弱,亲自前往。可惜,此时的黄彭年已经有心无力,重病很快便褫夺了他的生命,结束了他为国为民操劳的一生。 由于黄彭年一家出入仕途的人不少,其父黄辅辰为清朝循吏,伯父黄辅相为国捐躯,其子黄国瑾为翰林院编修。进入民国后,其子黄国瑄清末和民国年间也曾出任地方要员。受整个家族的影响,黄彭年从小便游学各地,交游广泛。黄彭年在年少时与曾国藩为忘年交,年轻时与李鸿章同榜进士,并在中年之后成为李鸿章的重要幕僚,晚年与张之洞在湖北共事。可以说,黄彭年的一生是与清朝晚期政治风流人物相识、相知、共事的一生。 和在政治上的贡献相比,黄彭年在文化上的贡献更可圈可点。在政治上,黄彭年主要是作为重要政治人物的幕僚,给重要政治人物充当参谋,因此很多时候无法独立体现黄彭年的成绩。但在文化领域,黄彭年的自主性比较强,价值的体现也比较明显。 黄彭年在教育领域取得的成绩,与他个人的学术成绩密切相关。黄彭年所处的年代,正是学术由博大精深转向创新的时期。志向高远的黄彭年以杜佑、马端临、顾炎武为榜样,在学术上日益精进。他的著述往往“造端宏大”,于经、史、子、集均有涉猎。张舜徽先生读《陶楼文钞》后认为:“观此诸论,可知其根本盛大,胸襟开拓,不偏不党,廓然有以见道术之公,于箴肓起废,不为无补。”并认为黄彭年“潜心问学,颇有功力,不徒空言以播为口说,与庸常拥臬比为山长者固自不同耳”。这些评论较为客观地说明了黄彭年在学术上的成绩。 黄彭年流传于世的作品很多。他的著述刊刻流传的仅有《陶楼杂着》四种、《陶楼诗钞》四卷(外二卷)、《陶楼文钞》十四卷、《志例璅谈》及主纂的光绪《畿辅通志》三百卷,其余的多以稿抄本的形式流传于世。在这里,先就本次整理利用的典籍情况进行一个简要介绍。 《明五忠手迹考存》,一卷,《明五忠手迹》共收录书信十二封,其中杨涟、左光斗手迹各一封,魏大中、周顺昌各两封,鹿善继六封。《考存》结合《明史》《明诗综》等材料,对书信的内容和写信时间进行考证。通过梳理,魏忠贤专权时倾轧朝臣、义士的不少细节得以明朗。 《紫泥日记》,一卷。此日记是作者所写日记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光绪十五年(1889),朝廷召开恩科,黄彭年前往金陵监临。日记里详细记载了此次恩科考试的各种细节,并沿途勘察了江苏的水利情况,为后来江苏巡抚刚毅修浚河道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上述四种文献,是黄彭年亲自编订的,以黄彭年本人的撰述为主,其中也夹杂着一些他人著述,如第一种中就有诸可宝等人的题词,第二种中则有其子黄国瑄的考证内容。 《陶楼诗钞》四卷(外二卷),是黄彭年诗词作品集,由黄襄成于其日记及其他作品中辑录而成,编排较为零乱。黄襄成去世后,其亲戚朱启钤、瞿宣颍将稿本稍加整理,油印出版,是为《陶楼诗钞》。黄彭年的诗词内容丰富,往往有感而发;讽喻深刻,往往于细微处见精神。是集内容芜杂,间或收录了部分友朋唱和之作及其后人作品,也录邢端所钞《黄子寿先生日记目》、王树楠所撰《黄子寿师陶楼文集序》等作品。 《陶楼文钞》十四卷,是黄彭年去世之后,章钰等人应黄国瑄之请编辑,于民国十二年(1923)刊刻完成。该书收录黄彭年的文章二百余篇。黄彭年文笔质朴,叙事生动,不拘泥于周秦文字的壁垒,不受桐城派义法的约束,思维缜密,逻辑性强。 《志例璅谈》是黄彭年应邀参加光绪《湖南通志》修纂时完成的。通过比较十八省二十种省志的目录和凡例,研究各志书的优缺点,为《湖南通志》实现文省事增、以类相从的修纂要求提出建议。《志例璅谈》中所体现的方志编纂思想,至今仍有不少值得我们学**和借鉴。书中关于省志编纂体例的观点,成为光绪《畿辅通志》的核心理念。 此次辑校,即以上四种已有作品集为整理底本,删汰非黄彭年作品,并从黄彭年的其他文献中搜集未刊诗文,汇为《陶楼诗文辑校》。具体内容为“陶楼诗辑”“陶楼文辑”“紫泥日记”“志例璅谈”四部分,又汇集他人所作黄彭年年谱及书籍序跋等作为“附录”。辑补诗文均注明出处。 本次辑校主要参考了以下文献: 《陶楼文钞定稿》(文中简称“《定稿》”),钞本,计三册,收录了黄彭年的文和赋共119篇,其中重复1篇。从此抄本用纸推断,此抄本很可能是黄彭年晚年为刊刻个人文集所做的准备。与《陶楼文钞》比较,两书大部分文章重合,不同的诗文有19篇。此次辑校,将《文钞》中未见的赋收入“陶楼诗辑”、文收入“陶楼文辑”。 《先大父中丞公手稿》(文中简称“《手稿》”),一函十四册,黄襄成整理。该文稿以黄彭年的诗文为主体,多有篇什重复(重复文章以“一”“二”别之),不少诗文亦属草创。草稿中往往有吉光片羽弥足珍贵者,如《书〈傅子〉后》体现了黄彭年参与辑佚的部分思想和行动,《上李中堂书其六》详细记述了黄彭年交卸《畿辅通志》主纂时的情形,《选将论》未经汤海秋大笔斧削的原稿在此得见。此次辑校,笔者收录了手稿中的诗文。手稿还记录了读《史记》《汉书》等书的笔记以及参幕秦中时的手记,这些内容相对芜杂,暂未收录。 《枫林黄氏家乘》,清同治至光绪刻本,收录有《营田辑要》《特诏嘉奖循良录》《崇祀乡贤录》《贤母录》《敕祀昭忠祠黄公行状》等五种。其中《特诏嘉奖循良录》载黄辅臣行状、墓志及时人所撰祭文等。《贤母录》载黄彭年为其母左氏所撰传记及时人之题跋。《敕祀昭忠祠黄公行状》为黄彭年为其伯父广西镇安知府黄辅相所撰行状。 《先曾王父名宦公行述》,不分卷,清末稿钞本。是稿为黄彭年为其父黄辅辰所写的行状,乃黄彭年之孙黄襄成整理黄氏家族文献时,将其单独成册,并敬题册名。 《议复兴办铁路奏稿》,是黄彭年于光绪十五年(1889)奉慈禧太后懿旨,针对京通铁路的修筑相关问题所作的回复朝命的奏稿,原稿单册流传。该奏稿《申报》曾刊载,宓汝成编《近代中国铁路史资料》时将其收入,但有删节。此次整理,将此奏稿全部收录。 《黄陶楼先生年谱》,玉山陈定祥撰,较为直观、详细地呈现了黄彭年的一生。由于陈定祥所得信息不全,且对一些信息的处理未考虑特殊情境,以至于黄彭年及其家人的部分要事编排年代并不准确。但得力于陈定祥的编排,我们还是可以窥见黄彭年一生荦荦大者。特将该年谱附录于后。 陶楼学派代表著作有黄彭年《陶楼诗文集》、《东三省边防考略》、《金沙江考略》、《历代关隘津梁考》、《存铜运考略》,王仁俊《格致古微》、《群经讲义》、《孔子集语补遗》、毛诗草木今名释》、《尔雅疑义》、《仓颇篇辑补斟证》、《说文引汉律令考》、《说文一家学》、《说文独字成部考》、《汉书许注辑证》、《周秦诸子叙录》、《淮南子万毕术辑证》、《正学篇》、《辟谬篇》、《辽文草》、《艺文志补证》、《西夏文缀》、《存古学堂丛刻》、《感应篇儒义》、《古本考》、《学堂歌笺》,许克勤《读周易日记》、《经谊杂识》,于□《读周礼仪礼礼记日记》、《说文职墨》,吴寿萱《垂线互求术》、《平方和较术》、《叠比例术》,董瑞椿《读尔雅日记》,汪之昌《孟子镏熙注辑补》、《青学斋集》、《裕后录》等。 曾国藩曾赞扬黄彭年曰:“英气逼人,志大神静,则有黄子寿。子寿近作《选将论》一篇,共六干余字,真奇才也!子寿戊戌始作破题,而六年之中,遂成大学问,此天分独绝,万不可学而至。”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陶楼诗文辑校》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陶楼诗文辑校》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