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文史类 >>
历史文献 [500]
文学文化 [334]
诸子百家 [31]
名人文集 [407]
四库全书 [10]
敦煌文献 [20]
诗词戏曲 [142]
笔记小说 [42]
琴棋茶花 [9]
家谱族谱 [10]
社科综合 [113]
百科全书 [67]
文学文库 [18]
政经军法 [34]
人物日记 [36]
学术研究 [98]
哲学研究 [21]
工具书 [20]
宗教类 >>
佛教 [203]
道教 [30]
周易风水 [35]
书画美术类 >>
绘画艺术 [167]
书法篆刻 [37]
石窟雕刻 [50]
文物收藏 [68]
金石考古 [216]
建筑装饰 [41]
工艺美术 [11]
其它综合 [14]
美术全集 [17]
墓志碑刻 [40]
医学类 >>
中医 [422]
西医 [11]
报刊杂志 >>
民国时期 [12]
现代 [2]
古籍善本类 >>
国外收藏 [8]
国内保存 [29]
地理方志类 >>
方志 [23]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联系方式 [0]
中国学术编年 全12册 2013
中国学术编年
价      格:¥ 19.80
30天售出:151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文件格式
百度网盘 3.2G PDF
无需注册会员,直接点”立即购买“,付款后会自动弹出下载链接!
商品详情

 注意《中国学术编年》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中国学术编年》共12册,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完成。XaD万圣书城

《中国学术编年》举中国一流史学、文献学专家之力,凡二十八载,第一次全面、详实、系统、深入地对原有的学术史进行历史还原和重建,由此在中国学术、中国学术史、中国学术史研究三个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关键环节上作出新的探索,取得新的突破。XaD万圣书城
该书有如下主要特点:XaD万圣书城
1.以编年形式全面综合与总结传统中国之历代学术,上起先秦,下迄清末。XaD万圣书城
2.收录学者四万五千余人,论著四万五千余篇(部),凡二十八载编撰,1000余万言。XaD万圣书城
3.综合吸取历代史书与各种学术编年之长而加以融通,率先创建一种新的编纂体例。XaD万圣书城
4.于每卷末编有详细的学者、论著索引,以充分发挥该书的工具书功能。XaD万圣书城
5.注重收集第一手文献材料,同时也博采当代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尽可能地参考港台学者出版的同类或相关的书籍,力求详而不芜,全而有要。
XaD万圣书城

《中国学术编年》的出版,中国学术史的叙述,第一次不再局限于中原文化的中心论、不再局限主流阶层的官方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思想史的眼界,不再局限于近代以来几成范型的哲学史的学术史模式。《中国学术编年》吸收了最新的史学方法论的成果,明确提出,华夏文化孕育于中国文化之母体,受到多元民族与区域文化的滋养而走向独立与兴盛,并在不同时期呈现为不同的主流形态与演变轨迹。而中国学术之所以生生不息,与时俱进,也就在于其同时兼具自我更新与吸纳异质学术文化资源的双重能力,在纵横交汇、融合中吐故纳新,衰而复盛。因此,《中国学术编年》开辟了从“文化—学术”、“传统—现代”、“本土—世界”这样三个维度,重新审视中国学术史的历史进程与演变规律,大致重新划分为华夏之融合、东方之融合与世界之融合三个历史时段,并在这个背景下,梳理了中国学术史在这三个历史时段中的主导形态及其与世界的关系发生的依次变化,即分别从华夏之中国到东方之中国,再到世界之中国。这完全不同于其他所有的学术史的写作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历史叙述语言。以如此之眼界,《中国学术编年》终得以开拓出中国学术通史的新境界。XaD万圣书城

XaD万圣书城
作者简介XaD万圣书城
梅新林,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兼任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文学遗产》、浙江省社联副主席等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浙东学派编年史及相关文献整理与研究》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著有《中国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红楼梦哲学精神》等8部学术著作,主编《江南文化世家研究丛书》,在《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与三等奖。XaD万圣书城
精彩书评XaD万圣书城
★《中国学术编年》是既有工具意义又有学术价值的大书。其优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它以编年的形式对传统中国的历代学术进行系统梳理,具有全面、综合与总结意义,同时是一部兼具研究与检索双重功能的大型工具书,这需要详细全面地爬梳史料,全书资料丰富详实,既注意采择历代正史、私史、实录、会要、起居注、方志、档案、文集、专著、类书、谱牒、笔记等文献,同时又注意博采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从本书内容看,编纂者确实做得相当细致,在资料方面超越了以往类似著作,不仅自身即具有资料价值,而且为研究者提供了按图索骥的方便。另一方面,体例相当完备。本书综合历代史书、学案、论述之长加以融通,设计了一种完备的编纂体例,既包括学术背景、学术活动、学术成果、学者生卒四大栏目,又在各栏目必要处加按语,进一步提供线索与判断,还每年重点记载外国重大学术实践,以裨中外互相参照,合为六大板块,这是对编年体学术史著作的创新。XaD万圣书城
——复旦大学 古代中国思想史教授 葛兆光XaD万圣书城
目录XaD万圣书城
(1)先秦卷(陈年福、叶志衡 撰)XaD万圣书城
(2)汉代卷(宋清秀、包礼祥、曾礼军 撰)XaD万圣书城
(3)三国两晋卷(王德华 撰)XaD万圣书城
(4)南北朝卷(林家骊 撰)XaD万圣书城
(5)隋唐五代卷(陈国灿 撰)XaD万圣书城
(6)宋代卷(俞樟华 撰)XaD万圣书城
(7)元代卷(邱江宁 撰)XaD万圣书城
(8)明代卷(上、下册)(陈玉兰、胡吉省 撰)XaD万圣书城
(9)清代卷(上、中、下册)(俞樟华、毛策、姚成荣 撰)
XaD万圣书城

XaD万圣书城
精彩书摘XaD万圣书城
康熙三十一年 壬申 1692年XaD万圣书城
王夫之卒(1619—1692)。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人称船山先生。明崇祯十五年举人。清兵南下,在衡山举兵抗清,曾任南明永历王朝行人司行人。后在石船山隐居著书,不剃发。吴三桂于衡州称帝,有以劝进表相嘱者,遂遁走深山,以示拒绝。学问渊博,于六经多有见地,不蹈宋明诸儒旧论。其学别开生面,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著作共77种,主要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张子正蒙注》、《思问录》、《姜斋诗话》、《黄书》、《读通鉴论》及《永历实录》、《宋论》等。后人辑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成180卷;同治间重刊,成288卷。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〇、《清史列传》卷六六、李桓《国朝耆献类征初遍》卷四〇三、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第四编、余廷灿《王先生夫之传》(《碑传集》卷一三〇)。王之春编有《船山公年谱》,张西堂编有《船山年表》,刘志盛编有《王夫之著作年表》,刘毓崧编有《王船山先生年谱》。
XaD万圣书城

XaD万圣书城

《中国学术编年》书目:XaD万圣书城

XaD万圣书城
中国学术编年 先秦卷
XaD万圣书城

中国学术编年 两汉卷XaD万圣书城

中国学术编年 三国两晋卷XaD万圣书城

中国学术编年 三国两晋卷XaD万圣书城

中国学术编年 南北朝卷XaD万圣书城

中国学术编年 隋唐五代卷XaD万圣书城

中国学术编年 宋代卷XaD万圣书城

中国学术编年 元代卷XaD万圣书城

中国学术编年 明代卷 上XaD万圣书城

中国学术编年 明代卷 下XaD万圣书城

中国学术编年 清代卷 上XaD万圣书城

中国学术编年 清代卷 中XaD万圣书城

中国学术编年 清代卷 下XaD万圣书城

 XaD万圣书城

刘小枫对《中国学术编年》的评价:XaD万圣书城

刘小枫(中国人民大学古典学研究中心教授):我想谈三个方面。XaD万圣书城
    第一个就是编撰出版《中国学术编年》这个事情本身,我想谈两点感受。一是创意,就是《编年》这个事情的创意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国外的学术编年,据我所了解,他们至今还没有这样一种打通的编年。因为西方的学术历史经常被割断,而且他们后来国别又非常的分散,所以,西方还不可能有这样一部把西方学术史拉通的这么一个编年。我见过古希腊罗马的编年,但编得非常简单,不像我们这个非常丰富,我觉得这个创意是非常了不起的。二是魄力。这个工程太大了,你弄不好,哪个出版社敢接啊,还是容易赔钱的事情。我从85年就开始和出版界打交道,接近30年了。我的一个经验或体会就是,学者有很好的想法,没有出版社支持等于零。这两点是最基本的感触,体会也很鲜明。XaD万圣书城
    第二,我想谈谈这部《编年》好的地方。XaD万圣书城
    首先,《编年》的体例以及风格非常的明确、简明扼要,材料的取舍做得非常恰当。作为工具书,必须要弄得非常醒目,类别要划分得非常干净利索,这一点我觉得《编年》是做得非常不错的,而且这个技术性的功夫是需要大量辛苦劳动的。XaD万圣书城
    其次,我尤其想提的是文字语言非常干净。我最近这10多年,主编一些中国古籍的整理和校勘,我的一个原则是,一定要把这个学术朝普及方面走,必须要加些注释。现有的一些作者是各专业行当里出来的,他一加注释,他的语言就完全是现代的,比如说这个是哲学家,那个是文学家。古代没有这么分的,就是给读者一个什么样的直观。学术就要有学术的样子,从这一点上看《编年》非常干净,不用那些现代语言。书的学术品质与其反映的学术时代要相配,我觉得这一点《编年》做得非常不错。XaD万圣书城
    刘石(清华大学教授)说到的把20世纪纳入进来这一点,其实我们最开始是有20世纪部分的。只不过20世纪部分太复杂,因为马上就牵扯到一个分科的问题,西方的学问进来了,如何来编?我们当时还讨论编到什么时候,80年代要不要进来?我当时是坚决反对80年代编进来的,有一些学者就认为80年代要编。我说这个会乱的,不好弄,涉及很多的意识形态问题。因为很多的历史问题现在还没有解决,政治的论争还在,动不动就得罪人,还会犯政治错误,怎么办呢?因为这些原因才把20世纪暂时放下。XaD万圣书城
    的确,我觉得民国以来应该是单独一卷,那个年代中国所谓的大变局已经是翻天覆地的了,但民国编年的体例要重新设计。《编年》至清代是一个明智之举,而且凸现出中国学术的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古今之间的大分别。古代的学术形态非常清楚,民国以来是另一种学术形态,两个放在一起是一个很好的对比。XaD万圣书城
    第三是我个人的一点建议。我觉得《编年》这个工作做的非常不错,基础很好,尤其是搜集大量的材料,我觉得这些材料可以有一些衍生产品,衍生产品最重要的出发点就是给不同学术取向和需求的人提供一个方便。比如,可以以学术性的人物和重要的名词概念为基础来编一个《中国古典辞典》。西方有一部非常著名的《牛津古典辞典》,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正在做,3000面,我们前一段时间开了第一次定稿会。我们目前还没有一个贯通性的中国古典辞典,如果在现有《编年》基础上利用数字技术,重新编排,搞一个很大部头的《中国古典辞典》,那是非常好的。那是会把洋人镇住的!洋人不可能有我们这样近3000年长期的学术思想传统,那是可以给我们中国争脸的!也可以搞缩编本,针对普通的大学生,对高中生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还可以做简编本,弄一本线条非常清楚的手册,我相信也非常好。诸如此类的衍生产品还可以动脑筋想,我就讲这些。
XaD万圣书城

XaD万圣书城
《中国学术编年》凡例:
XaD万圣书城

 一、《中国学术编年》(以下简称《编年》)为中国学术史编年体著作,兼具工具书的检索功能。XaD万圣书城
    二、《中国学术编年》上起先秦时代,下迄清末。按时代分为九卷,即先秦卷、汉代卷、三国两晋卷、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代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XaD万圣书城
    三、《中国学术编年》所取材,主要依据历代正史、私史、实录、会要、起居注、方志、档案、文集、专著、类书、谱牒、笔记等,同时博采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所录文献,引文标注所出,以示征信;其他材料,限于体例,未能一一注明所出,可参见统一列于每卷之末的参考文献。或遇尚存异说之文献,则择善而从,或略加考释。XaD万圣书城
    四、《中国学术编年》具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学术追求,重点关注各卷本时段学术主流特色与学术发展趋势两个方面,重在揭示以下四大规律:XaD万圣书城
    1.注重中国学术史的宏观发展演变历程,以见各代学术盛衰规律;XaD万圣书城
    2.注重学术流派的源起、形成、鼎盛及至解体历程,以见学术流派的兴替规律;XaD万圣书城
    3.注重学术群体的区域流向、移位、承变历程,以见学术中心的迁移规律;XaD万圣书城
    4.注重中外学术的冲突、交流与融合历程,以见跨文化的学术传通规律。XaD万圣书城
    五、《中国学术编年》采用一种新的编撰体例,由学术背景、学术活动、学术成果、学者生卒四大栏目构成,同时在各栏目适当处加编者按语。若遇跨类,则以“互见法”于相应栏目分录之。XaD万圣书城
    六、《中国学术编年》中的“学术背景”栏目,着重反映深刻影响中国学术史发展进程的重大文化政策以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诸方面的重大事件,以考察学术演变的特定时代背景及其对学术思潮、治学风尚的影响。 XaD万圣书城
    1.学术背景著录,先录时间,后录事件。XaD万圣书城
    2.同月不同日者,只标日,不标月。XaD万圣书城
    3.知月而不知日者,于此月最后以“是月,……”另起。XaD万圣书城
    4.只知季节而不知月者,则分别于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后标以“是春,……”、“是夏……”、“是秋,……”、“是冬,……”另起。XaD万圣书城
    5.只知年而不知季、月、日者,列于本年最后,以“是年,……”另起。XaD万圣书城
    七、《中国学术编年》中的“学术活动”栏目,着重记述学者治学经历、师承关系和学术交流活动,以明学术渊源之所自、学术创见之所成、学术流派之脉络以及不同流派之间的争鸣、兴替轨迹,包括从师问学、科举仕进、讲学授业、交游访问、会盟结社、创办书院、学校、报刊等学术机构,等等。其中学者仕历与学术思想和学术活动之演变关系密切,故多予著录。XaD万圣书城
    1.学术活动著录,先录人物,后录时间。XaD万圣书城
    2.人物大致以学术贡献与地位之重要排次,使读者对当时学界总貌有一目了然之感。相关师友、弟子、家人附列之。XaD万圣书城
    3.有诸人同时从事某一学术活动者,则系于同一条,以主次列出,不再分条著录。XaD万圣书城
    4.学者人名一般标其名而不标其字、号。科举择其最高者录之。XaD万圣书城
    5.少数民族学者一般用汉译名,不用本名。XaD万圣书城
    6.僧人通常以“僧××”或“释××”标示之,若习惯上以法号称之,则去“僧”或“释”字。方外人名只标僧名、法名,不标本名。XaD万圣书城
    7.外国来华传教士及其他人员统一标出国别,如“美国传教士×××”。外国来华学者人名一般用汉名,若无汉名则用译名。其来华前、离华后若与中国学术无涉,则不予著录。XaD万圣书城
    8.中国学者在国外传播、研究中国学术者,予以著录。XaD万圣书城
    八、《中国学术编年》中的“学术成果”栏目,着重记述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著,以著作为主,兼收重要的单篇文献,如论文序跋、书信、奏疏以及纂辑、校勘、评点、注释、考证、译著等等,以见各代学术研究之盛况。XaD万圣书城
    1.学术成果著录,先录作者,后录论著。XaD万圣书城
    2.论著排列依据传统“经史子集”之序而又略作变通,依次为经学(含理学)、史学、诸子学、语言文字学、文艺学、宗教学、自然科学、图书文献学、综合。XaD万圣书城
    3.论著通常分别以“作”、“著”标之,众人所作或非专论专著一般以“纂”标之。XaD万圣书城
    4.著录论著撰写与刊行过程,包括始撰、成稿、修订、续撰、增补、重著以及刊行出版等,并著录书名、卷数及一书异名情况。XaD万圣书城
    5.对重要论著作出简要评价,如特色、价值、版本、影响等。对重要论著的序跋,或录原文,或节录原文。XaD万圣书城
    九、《中国学术编年》中的“学者生卒”栏目,分卒年、生年两小栏。卒年栏著录学者姓名、生年(公元××年)、字号(包括谥号)、籍贯以及难以系年的重要著述,凡特别重要人物,略述其一生主要成就、贡献与地位、传记资料及后人的简单评价。XaD万圣书城
    1.学者生卒著录,先学者卒年,后学者生年。XaD万圣书城
    2.在卒年栏中对重要学者的学术成就与贡献作出概要评价。XaD万圣书城
    3.年月难考之论著系于卒年之下,以此对无法系年的重要学术论著略作弥补。XaD万圣书城
    十、《中国学术编年》在以上四大栏目下都加有“按语”。主要内容为:XaD万圣书城
    1.价值评判。即对学术价值以及重要影响进行简要评价。XaD万圣书城
    2.原委概述。即对事件缘起、过程、流变、结果、影响诸方面作一概要论述。XaD万圣书城
    3.补充说明。即对相关内容及背景材料再作扼要说明。XaD万圣书城
    4.史料存真。即采录比较珍贵的史料或略为可取的异说,裨人参考XaD万圣书城
    5.考辨断论。即对异说或有争论者,略加考辨并尽量作出断论,或择取其中一说。XaD万圣书城
    十一、《中国学术编年》在注录中国学术之外,又取同时期外国重要学术人物、活动、事件、成果等加以简要著录,以资中外参照。XaD万圣书城
    十二、《中国学术编年》纪年依次为帝王年号、干支年号、公年纪年,三者具备。遇二个以上王朝并立,则标出全部王朝帝王年号。凡因农历与公历差异产生年份出入问题,以农历为准。无法确切考定年份者,用“约于是年前后”标之。凡在系年上有分歧而难以断定者,取一通行说法著录之,另以按语录以他说。XaD万圣书城
    十三、《中国学术编年》纪年所涉及的古地名(包括学者卒年所标之籍贯),一般不注今地名。XaD万圣书城
    十四、《中国学术编年》每卷后列有征引及参考文献,包括著作与论文两个方面。征引及参考文献的著录顺序:先古代,后现代;先著作,后论文。XaD万圣书城
    十五、《中国学术编年》每卷后编有索引,以强化其检索功能。其中包括“人物索引”与“论著索引”。人物索引按笔画顺序编排,每卷人物索引只列本朝代的人物,跨代人物不出索引;人物的字号,加括号附录在正名之后;论著索引按拼音顺序编排。唐以前称“篇目索引”,即重要论文亦出索引;隋唐五代称“论著索引”;此后各代称“著作索引”,即文章不出索引。同书名而不同作者的,在书名后面加括号,注明作者,以示区别;一书异名的,在通行书名后面加括号,注明异称。XaD万圣书城
    十六、全书根据一以贯之的统一要求与体例格式进行编写,各卷(尤其是先秦卷)基于不同时代学术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再作变通处理,力求达到规范与变通的有机结合。
XaD万圣书城

XaD万圣书城
《中国学术编年》(9卷12册)历经24年编撰,4年修订,近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中国学术编年》上起华夏民族的传说时代,下迄中国帝制的最后终结,共1000余万言。这是学术界首次以编年的形式对中国通代学术发展史的系统梳理。梅新林、俞樟华二位主编所撰此文,记述了《中国学术编年》20余年编撰过程中的艰难曲折与思考感悟。
XaD万圣书城

自1985年启动《清代学术编年》研究项目,到2012年《中国学术编年》的最终告竣,期间经历了异常艰难曲折的过程。 XaD万圣书城

早在1985年10月,由浙江师范大学常元敬主持,姚成荣、梅新林、俞樟华参与的《清代学术编年》作为古籍整理项目,由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委托浙江省教育厅予以资助和立项。项目研究团队的具体分工是:常先生负责发凡起例,姚成荣、俞樟华、梅新林分段负责清代前期、中期和近代的学术编年工作,最后由常元敬统稿。经过三年多的共同努力,至1988年,共计50余万字的《清代学术编年》基本完成。 XaD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编年》虽然在学术价值上得到多方肯定,但因当时正值由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轨过程之中,付诸出版却遇到了种种困难。后几经延搁,终于有幸为上海书店所接纳。在付梓之前,我们又根据责任编辑的修改要求,由姚、梅、俞三人奔赴上海图书馆集中时间查阅资料,对书稿进行充实与修订,最后由常元敬统稿、审订,并于1991年3月撰写了1500余字的《前言》冠于书前。然又因种种原因,上海书店最终决定放弃出版。次年,常元敬退休后离开学校。在欢送他离职之际,我们总不免说一些感谢师恩之类的话,但书稿未能及时出版的遗憾,却总是郁积于心而久久难以排遣。 XaD万圣书城

1998年,上海三联书店资深出版人倪为国得知《清代学术编年》的遭遇后,以其特有的文化情怀与学术眼光,建议由清代往上追溯,打通各代,编纂一套集大成的《中国学术编年》,这比限于一代的《清代学术编年》更有意义。他说,正如国家的发展,既需要尖端科技,也需要基础建设,《中国学术编年》就是一项重大基础建设工程,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价值与盛世修典的标志性意义,可以说是一项“世纪学术工程”。他进而建议由我校重新组织校内外有关专家,分工负责,整体推进,积数年之功,尽快落实《中国学术编年》这一“世纪学术工程”。 XaD万圣书城

根据倪为国的建议,我们决定以本校中国古典文献专业的学术骨干为主,适当邀请其他高校一些学有专长的专家参与,共同编纂一部贯通历代的《中国学术编年》。经过反复商讨、斟酌,初步拟定“编纂计划”,决定将《《中国学术编年》(9卷12册)历经24年编撰,4年修订,近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中国学术编年》上起华夏民族的传说时代,下迄中国帝制的最后终结,共1000余万言。这是学术界首次以编年的形式对中国通代学术发展史的系统梳理。梅新林、俞樟华二位主编所撰此文,记述了《中国学术编年》20余年编撰过程中的艰难曲折与思考感悟。 XaD万圣书城

自1985年启动《清代学术编年》研究项目,到2012年《中国学术编年》的最终告竣,期间经历了异常艰难曲折的过程。 XaD万圣书城

早在1985年10月,由浙江师范大学常元敬主持,姚成荣、梅新林、俞樟华参与的《清代学术编年》作为古籍整理项目,由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委托浙江省教育厅予以资助和立项。项目研究团队的具体分工是:常先生负责发凡起例,姚成荣、俞樟华、梅新林分段负责清代前期、中期和近代的学术编年工作,最后由常元敬统稿。经过三年多的共同努力,至1988年,共计50余万字的《清代学术编年》基本完成。 XaD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编年》虽然在学术价值上得到多方肯定,但因当时正值由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轨过程之中,付诸出版却遇到了种种困难。后几经延搁,终于有幸为上海书店所接纳。在付梓之前,我们又根据责任编辑的修改要求,由姚、梅、俞三人奔赴上海图书馆集中时间查阅资料,对书稿进行充实与修订,最后由常元敬统稿、审订,并于1991年3月撰写了1500余字的《前言》冠于书前。然又因种种原因,上海书店最终决定放弃出版。次年,常元敬退休后离开学校。在欢送他离职之际,我们总不免说一些感谢师恩之类的话,但书稿未能及时出版的遗憾,却总是郁积于心而久久难以排遣。 XaD万圣书城

1998年,上海三联书店资深出版人倪为国得知《清代学术编年》的遭遇后,以其特有的文化情怀与学术眼光,建议由清代往上追溯,打通各代,编纂一套集大成的《中国学术编年》,这比限于一代的《清代学术编年》更有意义。他说,正如国家的发展,既需要尖端科技,也需要基础建设,《中国学术编年》就是一项重大基础建设工程,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价值与盛世修典的标志性意义,可以说是一项“世纪学术工程”。他进而建议由我校重新组织校内外有关专家,分工负责,整体推进,积数年之功,尽快落实《中国学术编年》这一“世纪学术工程”。 XaD万圣书城

根据倪为国的建议,我们决定以本校中国古典文献专业的学术骨干为主,适当邀请其他高校一些学有专长的专家参与,共同编纂一部贯通历代的《中国学术编年》。经过反复商讨、斟酌,初步拟定“编纂计划”,决定将《编年》分为6卷,规模为600万字左右。至此,由倪为国建议的贯通历代、包罗各科规模宏大的《中国学术编年》的编纂工作终于全面启动。 XaD万圣书城

倪为国还就《中国学术编年》的价值与体例问题专门咨询著名学者朱维铮、刘小枫等人。刘小枫在予以充分肯定的同时,建议在当今中西交融的宏观背景下,应增加外国学术板块,以裨中外相互参照。根据这一建议,我们又先后约请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的秦治国、陆怡清、方勇、杜英、王延庆、陈允欣等负责这项工作。至2001年底,经过全体同仁的不懈努力,《中国学术编年》初稿终于基本形成,陆续交付专家、编辑初审。次年,经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专家评议小组评议,并经古委会主任批准,《中国学术编年》被列为2003年度高校古委会直接资助项目。 XaD万圣书城

2003年底,由于《中国学术编年》体量大幅扩张等原因,在出版环节上再次出现了问题。就在我们深感失望而又无奈之际,幸赖倪为国再次伸出援手。基于对《中国学术编年》学术价值的认同感与出版此书的责任感,他毅然决定改由他创办的上海六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出版事宜,并得到时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朱杰人的首肯和支持。 XaD万圣书城

为了保证和提高《中国学术编年》的质量,我们与倪为国商定,决定对《中国学术编年》初稿进行全面的充实和修订。2006年7月19日,倪为国率编辑一行10人,前来浙江师范大学召开编纂工作会议,共商《中国学术编年》修改方案。经过双方热烈而细致的讨论,会议决定,每卷定稿后将再次聘请专家集中审阅,以确保学术质量。会上对分卷作出了调整,由原先的6卷本扩展为9卷本,同时对各卷作者也作了相应的调整。2007年6月30日,《中国学术编年》第二次编纂工作会议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倪为国一行4人再次来到师大与各卷作者继续会商修改与定稿等问题。会议决定以由俞樟华编纂的宋代卷为范本,各卷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此后,各卷责任编辑的审稿与各卷作者的修改一直在频繁交替进行。 XaD万圣书城

自1985年开始启动以来,《中国学术编年》这一浩大工程经过20余年的艰难曲折历程至今终于划上了句号,期间所经历的艰难曲折,的确非一般著书之可比;其中所蕴含的学术景遇与世事沧桑,更不时引发我们的种种感慨。我们编纂《中国学术编年》的根本宗旨,即是期望通过对中国学术史的历史还原与重构,不仅重新体认其固有的学术价值,而且藉以反思其未来的学术取向,从而为弥补晚清以来传统学术边缘化与断层化的双重缺陷,重建一种基于传统内蕴与本土特色而又富有世界与现代意义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与学术参照。因此,《中国学术编年》的编纂与出版,并非缘于思古之幽情,而是出于现实之需要。 》分为6卷,规模为600万字左右。至此,由倪为国建议的贯通历代、包罗各科规模宏大的《中国学术编年》的编纂工作终于全面启动。 XaD万圣书城

倪为国还就《中国学术编年》的价值与体例问题专门咨询著名学者朱维铮、刘小枫等人。刘小枫在予以充分肯定的同时,建议在当今中西交融的宏观背景下,应增加外国学术板块,以裨中外相互参照。根据这一建议,我们又先后约请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的秦治国、陆怡清、方勇、杜英、王延庆、陈允欣等负责这项工作。至2001年底,经过全体同仁的不懈努力,《中国学术编年》初稿终于基本形成,陆续交付专家、编辑初审。次年,经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专家评议小组评议,并经古委会主任批准,《《中国学术编年》(9卷12册)历经24年编撰,4年修订,近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中国学术编年》上起华夏民族的传说时代,下迄中国帝制的最后终结,共1000余万言。这是学术界首次以编年的形式对中国通代学术发展史的系统梳理。梅新林、俞樟华二位主编所撰此文,记述了《中国学术编年》20余年编撰过程中的艰难曲折与思考感悟。 XaD万圣书城

自1985年启动《清代学术编年》研究项目,到2012年《中国学术编年》的最终告竣,期间经历了异常艰难曲折的过程。 XaD万圣书城

早在1985年10月,由浙江师范大学常元敬主持,姚成荣、梅新林、俞樟华参与的《清代学术编年》作为古籍整理项目,由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委托浙江省教育厅予以资助和立项。项目研究团队的具体分工是:常先生负责发凡起例,姚成荣、俞樟华、梅新林分段负责清代前期、中期和近代的学术编年工作,最后由常元敬统稿。经过三年多的共同努力,至1988年,共计50余万字的《清代学术编年》基本完成。 XaD万圣书城

《清代学术编年》虽然在学术价值上得到多方肯定,但因当时正值由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轨过程之中,付诸出版却遇到了种种困难。后几经延搁,终于有幸为上海书店所接纳。在付梓之前,我们又根据责任编辑的修改要求,由姚、梅、俞三人奔赴上海图书馆集中时间查阅资料,对书稿进行充实与修订,最后由常元敬统稿、审订,并于1991年3月撰写了1500余字的《前言》冠于书前。然又因种种原因,上海书店最终决定放弃出版。次年,常元敬退休后离开学校。在欢送他离职之际,我们总不免说一些感谢师恩之类的话,但书稿未能及时出版的遗憾,却总是郁积于心而久久难以排遣。 XaD万圣书城

1998年,上海三联书店资深出版人倪为国得知《清代学术编年》的遭遇后,以其特有的文化情怀与学术眼光,建议由清代往上追溯,打通各代,编纂一套集大成的《中国学术编年》,这比限于一代的《清代学术编年》更有意义。他说,正如国家的发展,既需要尖端科技,也需要基础建设,《中国学术编年》就是一项重大基础建设工程,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价值与盛世修典的标志性意义,可以说是一项“世纪学术工程”。他进而建议由我校重新组织校内外有关专家,分工负责,整体推进,积数年之功,尽快落实《中国学术编年》这一“世纪学术工程”。 XaD万圣书城

根据倪为国的建议,我们决定以本校中国古典文献专业的学术骨干为主,适当邀请其他高校一些学有专长的专家参与,共同编纂一部贯通历代的《中国学术编年》。经过反复商讨、斟酌,初步拟定“编纂计划”,决定将《编年》分为6卷,规模为600万字左右。至此,由倪为国建议的贯通历代、包罗各科规模宏大的《中国学术编年》的编纂工作终于全面启动。 XaD万圣书城

倪为国还就《编年》的价值与体例问题专门咨询著名学者朱维铮、刘小枫等人。刘小枫在予以充分肯定的同时,建议在当今中西交融的宏观背景下,应增加外国学术板块,以裨中外相互参照。根据这一建议,我们又先后约请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的秦治国、陆怡清、方勇、杜英、王延庆、陈允欣等负责这项工作。至2001年底,经过全体同仁的不懈努力,《中国学术编年》初稿终于基本形成,陆续交付专家、编辑初审。次年,经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专家评议小组评议,并经古委会主任批准,《编年》被列为2003年度高校古委会直接资助项目。 XaD万圣书城

2003年底,由于《编年》体量大幅扩张等原因,在出版环节上再次出现了问题。就在我们深感失望而又无奈之际,幸赖倪为国再次伸出援手。基于对《编年》学术价值的认同感与出版此书的责任感,他毅然决定改由他创办的上海六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出版事宜,并得到时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朱杰人的首肯和支持。 XaD万圣书城

为了保证和提高《编年》的质量,我们与倪为国商定,决定对《中国学术编年》初稿进行全面的充实和修订。2006年7月19日,倪为国率编辑一行10人,前来浙江师范大学召开编纂工作会议,共商《中国学术编年》修改方案。经过双方热烈而细致的讨论,会议决定,每卷定稿后将再次聘请专家集中审阅,以确保学术质量。会上对分卷作出了调整,由原先的6卷本扩展为9卷本,同时对各卷作者也作了相应的调整。2007年6月30日,《中国学术编年》第二次编纂工作会议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倪为国一行4人再次来到师大与各卷作者继续会商修改与定稿等问题。会议决定以由俞樟华编纂的宋代卷为范本,各卷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此后,各卷责任编辑的审稿与各卷作者的修改一直在频繁交替进行。 XaD万圣书城

自1985年开始启动以来,《中国学术编年》这一浩大工程经过20余年的艰难曲折历程至今终于划上了句号,期间所经历的艰难曲折,的确非一般著书之可比;其中所蕴含的学术景遇与世事沧桑,更不时引发我们的种种感慨。我们编纂《中国学术编年》的根本宗旨,即是期望通过对中国学术史的历史还原与重构,不仅重新体认其固有的学术价值,而且藉以反思其未来的学术取向,从而为弥补晚清以来传统学术边缘化与断层化的双重缺陷,重建一种基于传统内蕴与本土特色而又富有世界与现代意义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与学术参照。因此,《中国学术编年》的编纂与出版,并非缘于思古之幽情,而是出于现实之需要。 》被列为2003年度高校古委会直接资助项目。 XaD万圣书城

2003年底,由于《中国学术编年》体量大幅扩张等原因,在出版环节上再次出现了问题。就在我们深感失望而又无奈之际,幸赖倪为国再次伸出援手。基于对《编年》学术价值的认同感与出版此书的责任感,他毅然决定改由他创办的上海六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出版事宜,并得到时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朱杰人的首肯和支持。 XaD万圣书城

为了保证和提高《编年》的质量,我们与倪为国商定,决定对《中国学术编年》初稿进行全面的充实和修订。2006年7月19日,倪为国率编辑一行10人,前来浙江师范大学召开编纂工作会议,共商《编年》修改方案。经过双方热烈而细致的讨论,会议决定,每卷定稿后将再次聘请专家集中审阅,以确保学术质量。会上对分卷作出了调整,由原先的6卷本扩展为9卷本,同时对各卷作者也作了相应的调整。2007年6月30日,《中国学术编年》第二次编纂工作会议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倪为国一行4人再次来到师大与各卷作者继续会商修改与定稿等问题。会议决定以由俞樟华编纂的宋代卷为范本,各卷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此后,各卷责任编辑的审稿与各卷作者的修改一直在频繁交替进行。 XaD万圣书城

自1985年开始启动以来,《编年》这一浩大工程经过20余年的艰难曲折历程至今终于划上了句号,期间所经历的艰难曲折,的确非一般著书之可比;其中所蕴含的学术景遇与世事沧桑,更不时引发我们的种种感慨。我们编纂《中国学术编年》的根本宗旨,即是期望通过对中国学术史的历史还原与重构,不仅重新体认其固有的学术价值,而且藉以反思其未来的学术取向,从而为弥补晚清以来传统学术边缘化与断层化的双重缺陷,重建一种基于传统内蕴与本土特色而又富有世界与现代意义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与学术参照。因此,《编年》的编纂与出版,并非缘于思古之幽情,而是出于现实之需要。 XaD万圣书城
 XaD万圣书城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中国学术编年》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中国学术编年》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