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文史类 >>
历史文献 [501]
文学文化 [336]
诸子百家 [31]
名人文集 [409]
四库全书 [10]
敦煌文献 [20]
诗词戏曲 [142]
笔记小说 [42]
琴棋茶花 [9]
家谱族谱 [10]
社科综合 [113]
百科全书 [67]
文学文库 [18]
政经军法 [34]
人物日记 [36]
学术研究 [98]
哲学研究 [21]
工具书 [20]
宗教类 >>
佛教 [203]
道教 [31]
周易风水 [35]
书画美术类 >>
绘画艺术 [168]
书法篆刻 [38]
石窟雕刻 [50]
文物收藏 [68]
金石考古 [216]
建筑装饰 [41]
工艺美术 [11]
其它综合 [14]
美术全集 [17]
墓志碑刻 [40]
医学类 >>
中医 [423]
西医 [11]
报刊杂志 >>
民国时期 [12]
现代 [2]
古籍善本类 >>
国外收藏 [8]
国内保存 [29]
地理方志类 >>
方志 [23]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联系方式 [0]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汇刊 全14册 2010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汇刊
价      格:¥ 27.80
30天售出:102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文件格式
百度网盘 400M PDF
无需注册会员,直接点”立即购买“,付款后会自动弹出下载链接!
商品详情

 注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汇刊》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汇刊》PDF电子书全14册,是2010年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x7c万圣书城

x7c万圣书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汇刊》14册书目:
x7c万圣书城

x7c万圣书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汇刊 01 文艺理论译丛 上.pdf
x7c万圣书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汇刊 02 文艺理论译丛 下.pdfx7c万圣书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汇刊 03 古典文艺理论译丛 卷1.pdfx7c万圣书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汇刊 04 古典文艺理论译丛 卷2.pdfx7c万圣书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汇刊 05 古典文艺理论译丛 卷3.pdfx7c万圣书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汇刊 06 古典文艺理论译丛4_.pdfx7c万圣书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汇刊 07 现代文艺理论译丛 上.pdfx7c万圣书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汇刊 08 现代文艺理论译丛 中.pdfx7c万圣书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汇刊 09 现代文艺理论译丛 下.pdfx7c万圣书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汇刊 10 中国文学史 上.pdfx7c万圣书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汇刊 11 中国文学史 下.pdfx7c万圣书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汇刊 12 中国文学资料丛刊.pdfx7c万圣书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汇刊 13 现代美英资产阶级理论文选.pdfx7c万圣书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汇刊 14 世界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pdfx7c万圣书城

 x7c万圣书城

x7c万圣书城

 x7c万圣书城

x7c万圣书城

 x7c万圣书城

x7c万圣书城

x7c万圣书城

x7c万圣书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汇刊:古典文艺理论译丛(套装全4册)》创刊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本介绍国外古典美学及文艺理论著作,古代文学流派及重要作家相关资料的不定期刊物,前后共出过11期。本套书共4卷,将原刊汇为一编,以飨读者。本卷收录了原刊的第1一3期,分别介绍了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者的有关言论,近代德国和法国的浪漫主义文艺思想,以及论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有关文章。x7c万圣书城

目录:x7c万圣书城

古典文艺理论译丛(卷一)x7c万圣书城
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一册)x7c万圣书城
《抒情歌谣集》序言及附录x7c万圣书城
渥兹华斯关于诗的词汇的理论——摘自《文学自传》第十七、十八章x7c万圣书城
泛论诗歌x7c万圣书城
为诗辩护x7c万圣书城
致约翰·墨雷先生函——论鲍尔斯牧师对蒲伯生平及作品的苛评x7c万圣书城
济慈书信选译x7c万圣书城
迟做总比不做好(评论)x7c万圣书城
列夫·托尔斯泰日记选x7c万圣书城
编后记
x7c万圣书城

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二册)x7c万圣书城
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节译)x7c万圣书城
断片(摘译)x7c万圣书城
论文学(节译)x7c万圣书城
夏多布里安文论选x7c万圣书城
雨果诗集与剧本序言选x7c万圣书城
普希金文艺散论x7c万圣书城
论莎士比亚及其戏剧(节译)x7c万圣书城
萨克雷文学评论二篇x7c万圣书城
编后记
x7c万圣书城

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三册)x7c万圣书城
题威廉·莎士比亚先生的遗著,纪念吾敬爱x7c万圣书城
的作者x7c万圣书城
关于莎士比亚的演讲(选)x7c万圣书城
莎士比亚悲剧的实质x7c万圣书城
莎士比亚命名日x7c万圣书城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x7c万圣书城
拉辛与莎士比亚x7c万圣书城
莎士比亚的天才(节译)x7c万圣书城
汉堡剧评(选)——有关莎士比亚的几篇x7c万圣书城
《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关于哈姆雷特的分析x7c万圣书城
别林斯基论莎士比亚x7c万圣书城
巴尔扎克《十九世纪风俗研究》序言x7c万圣书城
屠格涅夫书信选x7c万圣书城
编后记
x7c万圣书城

古典文艺理论译丛(卷二)x7c万圣书城
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四册)x7c万圣书城
论浪漫主义诗歌x7c万圣书城
歌德与拜仑x7c万圣书城
论叶什的小说(节译)——并泛论一般小说x7c万圣书城
普鲁斯论文学——论显克微支的小说《火与箭》x7c万圣书城
《诗歌全集》序x7c万圣书城
裴多菲和阿兰尼论创造人民诗歌的书简(四通)x7c万圣书城
米克沙特·卡尔曼谈文学x7c万圣书城
现实主义者(摘译)x7c万圣书城
街头哲学——关于冈察洛夫的长篇小说《悬崖》的第五章第六节x7c万圣书城
司汤达论《红与黑》x7c万圣书城
论英国小说家x7c万圣书城
编后记
x7c万圣书城

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五册)x7c万圣书城
论趣味的标准x7c万圣书城
美的分析(节译)x7c万圣书城
关于崇高与美的观念的根源的哲学探讨(选)美育书简(选)x7c万圣书城
法兰西学院关于悲喜剧《熙德》对某方所提意见的感想x7c万圣书城
理查生赞x7c万圣书城
拜仑爵士在意大利张冠尧——一个目击者的叙述(1816年)x7c万圣书城
《童年》和《少年》、《列·尼·托尔斯泰伯爵战争故事集》(书评)x7c万圣书城
编后记
x7c万圣书城

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六册)x7c万圣书城
亚里士多德《诗学》疏证x7c万圣书城
论悲剧王晓峰译——兼及按照可能性或者必然性处理悲剧的方法x7c万圣书城
关于悲剧的定义x7c万圣书城
论悲剧题材产生快感的原因x7c万圣书城
论悲剧艺术x7c万圣书城
悲剧、喜剧和正剧的原则x7c万圣书城
悲剧性x7c万圣书城
天才x7c万圣书城
批评之林x7c万圣书城
论《麦克佩斯》中的敲门x7c万圣书城
杂志概评(1855-1856)x7c万圣书城
编后记
x7c万圣书城

古典文艺理论译丛(卷三)x7c万圣书城
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七册)x7c万圣书城
喜剧论纲x7c万圣书城
论喜剧中的幽默x7c万圣书城
论感伤喜剧x7c万圣书城
美学入门(节译)x7c万圣书城
当代喜剧x7c万圣书城
论喜剧思想与喜剧精神的功用x7c万圣书城
喜剧性与幽默x7c万圣书城
性格的滑稽x7c万圣书城
论寓言x7c万圣书城
论戏剧风格x7c万圣书城
自然主义的戏剧x7c万圣书城
编后记
x7c万圣书城

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八册)x7c万圣书城
美的主观印象x7c万圣书城
论移情作用x7c万圣书城
……x7c万圣书城
古典文艺理论译丛(卷四)
x7c万圣书城

x7c万圣书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汇刊:现代文艺理论译丛(套装全3册)》创刊于1961年,是一本介绍现代外国进步的文艺理论、文艺批评以及有关材料的不定期刊物。本套书共上、中、下3卷,将原刊汇为一编,以飨读者。上卷收录了原刊第1、2辑的内容,主要收录了前苏联学者关于社会主义现实问题的会议报告与发言,以及前苏联文艺批评界对文艺方面的修正主义思想所作的批判文章。
x7c万圣书城

现代文艺译丛(上)x7c万圣书城
现代文艺理论译丛(第一辑)x7c万圣书城
古典遗产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革新x7c万圣书城
苏联文学中的历史乐观主义x7c万圣书城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中艺术形式和风格的多样性x7c万圣书城
作为创作个性的作家x7c万圣书城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外国文学x7c万圣书城
创作实践和理论思想(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讨论会)x7c万圣书城
编后记
x7c万圣书城

现代文艺理论译丛(第二辑)x7c万圣书城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艺术理论和反对资产阶级x7c万圣书城
美学及修正主义的斗争任务x7c万圣书城
修正主义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敌人x7c万圣书城
论美学和文艺学中的若干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观念x7c万圣书城
批判人民民主国家中的修正主义x7c万圣书城
卢卡契美学中的艺术创作与党性x7c万圣书城
现代资产阶级文艺学和反动社会学x7c万圣书城
评反动文艺学对英国浪漫主义问题的解释x7c万圣书城
驳美国批评家对苏联文学的评论x7c万圣书城
文学理论上的中立主义x7c万圣书城
党性和人道主义x7c万圣书城
论理想与真实问题x7c万圣书城
编后记
x7c万圣书城

现代文艺理论译丛(中)x7c万圣书城
现代文艺理论译丛(第三辑)x7c万圣书城
谈美x7c万圣书城
按照美的规律x7c万圣书城
关于审美本性问题x7c万圣书城
论审美本性问题x7c万圣书城
审美关系的客体问题x7c万圣书城
论美学中的主观主义倾向x7c万圣书城
美学中几个问题的论争x7c万圣书城
艺术形象内容的特征x7c万圣书城
论研究艺术特征的途径x7c万圣书城
为什么可以争论趣味?x7c万圣书城
论美x7c万圣书城
编后记
x7c万圣书城

现代文艺理论译丛(第四辑)x7c万圣书城
有关研究各民族文学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的一些问题x7c万圣书城
文学的历史比较研究问题x7c万圣书城
现代比较文艺学问题x7c万圣书城
外国比较文艺学现状x7c万圣书城
革命前俄国学术界与苏联学术界中文学的比较研究x7c万圣书城
文学的相互联系(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召开的一次讨论会的报导)x7c万圣书城
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x7c万圣书城
卑鄙的美学x7c万圣书城
约翰·杜威及其美学“信条”x7c万圣书城
在艺术认识现实问题上的主观主义歪曲x7c万圣书城
“荒唐”的美学x7c万圣书城
现代资产阶级美学的某些流派x7c万圣书城
评第四届国际美学会议x7c万圣书城
编后记
x7c万圣书城

现代文艺理论译丛(下)x7c万圣书城
现代文艺理论译丛(第五辑)x7c万圣书城
论古代埃及的审美观念x7c万圣书城
论古代美学的经典作家x7c万圣书城
论欧洲中世纪的美学理论x7c万圣书城
文艺复兴时代的美学观点x7c万圣书城
亚里士多德美学中的艺术与现实x7c万圣书城
古代美学的一部杰作——郎加纳斯的论文《论崇高》x7c万圣书城
洛卜·德·维加和洛卜派的美学观点——文艺复兴时代西班牙戏剧理论的几个问题x7c万圣书城
论布瓦洛的《诗的艺术》x7c万圣书城
狄德罗论美x7c万圣书城
科学小说的理论x7c万圣书城
编后记
x7c万圣书城

现代文艺理论译丛(第六辑)x7c万圣书城
柏克论美和崇高x7c万圣书城
论雪莱的《为诗辩护》x7c万圣书城
论莱辛的《拉奥孔》x7c万圣书城
赫尔德的文艺观点x7c万圣书城
席勒的美学观点x7c万圣书城
康德论艺术创作中的“天才”x7c万圣书城
论黑格尔的美学x7c万圣书城
别林斯基论现实主义x7c万圣书城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艺术观x7c万圣书城
编后记x7c万圣书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汇刊》x7c万圣书城
编后记
x7c万圣书城

x7c万圣书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汇刊:中国文学史(套装全2册)》是由文学研究所组织余冠英、钱钟书和范宁等著名学者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古代文学史,上迄三皇五帝的传说时代,下至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过程,恰当地评价了古代的作家和作品,对学术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x7c万圣书城

中国文学史(上)x7c万圣书城
《中国文学史》编写说明x7c万圣书城
封建社会以前文学x7c万圣书城
第一章 中国原始社会的文学x7c万圣书城
第一节 中国原始社会的文化和文学艺术的起源x7c万圣书城
第二节 古代神话传说
x7c万圣书城

第二章 书写文学的萌芽和散文的开端x7c万圣书城
第一节 商、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x7c万圣书城
第二节 文字的产生和书写文学的萌芽x7c万圣书城
第三节 散文的开端
x7c万圣书城

第三章 《诗经》x7c万圣书城
第一节 “诗三百”的编集、应用和流传x7c万圣书城
第二节 西周前期的诗x7c万圣书城
第三节 西周后期的诗x7c万圣书城
第四节 东周的诗x7c万圣书城
第五节 《诗经》的特色和影响
x7c万圣书城

封建社会文学x7c万圣书城
战国时代文学x7c万圣书城
第一章 封建制度的确立和文学的繁荣x7c万圣书城
第一节 封建制度的确立和文化大发展x7c万圣书城
第二节 战国时代文学的繁荣x7c万圣书城
第三节 战国时代文学繁荣的原因和它的特色
x7c万圣书城

第二章 历史散文x7c万圣书城
第一节 历史散文的兴盛概况x7c万圣书城
第二节 《左传》x7c万圣书城
第三节 《战国策》
x7c万圣书城

第三章 诸子散文x7c万圣书城
第一节 诸子散文概述x7c万圣书城
第二节 《论语》《孟子》x7c万圣书城
第三节 《庄子》x7c万圣书城
第四节 其他子书中的寓言
x7c万圣书城

第四章 屈原和其他楚辞作家x7c万圣书城
第一节 屈原的时代和生平x7c万圣书城
第二节 《离骚》x7c万圣书城
第三节 《九章》、《九歌》和《天问》x7c万圣书城
第四节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x7c万圣书城
第五节 宋玉x7c万圣书城
第六节 其他楚辞作家和作品
x7c万圣书城

秦汉文学x7c万圣书城
第一章 秦及汉初文学x7c万圣书城
第一节 秦的统一和秦代文学x7c万圣书城
第二节 秦汉之际的社会变动和汉初政治对文学的影响x7c万圣书城
第三节 贾谊x7c万圣书城
第四节 枚乘
x7c万圣书城

第二章 西汉中叶的文学x7c万圣书城
第一节 汉武帝时代的文化政策和文学x7c万圣书城
第二节 司马相如和其他作家
x7c万圣书城

第三章 司马迁的传记文学x7c万圣书城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x7c万圣书城
第二节 《史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x7c万圣书城
第三节 《史记》的影响
x7c万圣书城

第四章 西汉末叶到东汉末的辞赋和散文x7c万圣书城
第一节 西汉末叶到东汉末社会政治对文学的影响x7c万圣书城
第二节 刘向扬雄班固x7c万圣书城
第三节 张衡蔡邕赵壹
x7c万圣书城

第五章 汉代乐府民歌x7c万圣书城
第一节 民歌的收集及其类别x7c万圣书城
第二节 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x7c万圣书城
第三节 《孔雀东南飞》x7c万圣书城
第四节 乐府民歌的影响
x7c万圣书城

第六章 五言诗的成长x7c万圣书城
第一节 五言诗的兴起和发展x7c万圣书城
第二节 古诗与“苏李诗”
x7c万圣书城

魏晋南北朝文学x7c万圣书城
第一章 汉魏之际的社会变动及建安文学x7c万圣书城
第一节 汉魏之际的社会、政治、思想及其对文学的影响x7c万圣书城
第二节 曹操曹丕x7c万圣书城
第三节 曹植x7c万圣书城
第四节 王粲、刘桢及其他建安作家x7c万圣书城
第五节 蔡琰
x7c万圣书城

第二章 魏末和晋代文学x7c万圣书城
第一节 魏末和晋代的社会、政治、思想对文学的影响x7c万圣书城
第二节 嵇康阮籍x7c万圣书城
第三节 陆机和太康诗人x7c万圣书城
第四节 左思x7c万圣书城
第五节 刘琨郭璞
x7c万圣书城

第三章 陶渊明x7c万圣书城
第一节 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x7c万圣书城
第二节 陶渊明的作品x7c万圣书城
第三节 陶渊明的影响
x7c万圣书城

第四章 佛经翻译x7c万圣书城
第一节 佛经翻译的概况x7c万圣书城
第二节 佛经翻译的影响
x7c万圣书城

第五章 南朝乐府民歌x7c万圣书城
第六章 南朝作家x7c万圣书城
第一节 南朝的社会、政治及其对文学的影响x7c万圣书城
第二节 谢灵运颜延之x7c万圣书城
第三节 鲍照x7c万圣书城
第四节 谢胱、沈约和“永明体”x7c万圣书城
第五节 江淹、何逊和梁、陈作家
x7c万圣书城

第七章 北朝乐府民歌x7c万圣书城

第八章 北朝作家x7c万圣书城
第一节 北朝的社会、政治与文学x7c万圣书城
第二节 《水经注》和《洛阳伽蓝记》x7c万圣书城
第三节 庾信x7c万圣书城
第四节 北朝其他作家
x7c万圣书城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x7c万圣书城
第一节 志怪小说x7c万圣书城
第二节 轶事小说
x7c万圣书城

第十章 《文心雕龙》、《诗品》和《文选》x7c万圣书城
第一节 刘勰的《文心雕龙》x7c万圣书城
第二节 钟嵘的《诗品》x7c万圣书城
第三节 萧统和《文选》
x7c万圣书城

唐代文学x7c万圣书城
第一章 唐代文学的繁荣x7c万圣书城
第二章 唐初文学x7c万圣书城
第一节 唐初的浮艳诗风x7c万圣书城
第二节 王绩和四杰x7c万圣书城
第三节 陈子昂对诗风的革新
x7c万圣书城

第三章 开元天宝间诗人x7c万圣书城
第一节 孟浩然储光羲x7c万圣书城
第二节 王维x7c万圣书城
第三节 高适岑参x7c万圣书城
第四节 王昌龄李颀
x7c万圣书城

第四章 李白x7c万圣书城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x7c万圣书城
第二节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x7c万圣书城
第三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x7c万圣书城
第五章 杜甫x7c万圣书城
第六章 天宝大历间诗人x7c万圣书城
第七章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x7c万圣书城
第八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x7c万圣书城
第九章 唐中叶其他诗人x7c万圣书城
第十章 唐末诗人x7c万圣书城
第十一章 唐代传奇小说x7c万圣书城
第十二章 变文和民歌x7c万圣书城
第十三章 唐五代词x7c万圣书城
中国文学史(下)x7c万圣书城
第一章 宋代文学的承先和启后x7c万圣书城
第二章 宋初文学x7c万圣书城
第三章 北宋中叶文学x7c万圣书城
第四章 苏轼x7c万圣书城
第五章 北宋后期文学x7c万圣书城
第六章 南宋前期文学x7c万圣书城
第七章 陆游x7c万圣书城
第八章 辛弃疾x7c万圣书城
第九章 南宋后期文学x7c万圣书城
第十章 宋代的诗话x7c万圣书城
第十一章 话本和戏曲x7c万圣书城
第十二章 辽金文学x7c万圣书城
元代文学x7c万圣书城
第一章 杂剧的兴起和繁荣x7c万圣书城
第二章 关汉卿x7c万圣书城
第三章 王实甫x7c万圣书城
第四章 白朴和马致远x7c万圣书城
第五章 前期其他杂剧作家x7c万圣书城
第六章 后期杂剧作家和无名氏的杂剧x7c万圣书城
第七章 元代散曲x7c万圣书城
第八章 元代诗歌和散文x7c万圣书城
第九章 南戏x7c万圣书城
明代文学x7c万圣书城
第一章 明初文学x7c万圣书城
第二章 《三国志演义》x7c万圣书城
第三章 《水浒传》x7c万圣书城
第四章 成化至隆庆时期文学x7c万圣书城
第五章 《西游记》x7c万圣书城
第六章 万历时期文学x7c万圣书城
第七章《金瓶梅》和其他长篇小说x7c万圣书城
第八章 汤显祖x7c万圣书城
第九章 短片白话小说的繁荣x7c万圣书城
第十章 明末文学x7c万圣书城
第十一章 明代民歌x7c万圣书城
清代文学x7c万圣书城
第一章 顺治、康熙时期的文学(上)x7c万圣书城
第二章 顺治、康熙时期的文学(下)x7c万圣书城
第三章 蒲松龄x7c万圣书城
第四章 洪升和孔尚任x7c万圣书城
第五章 雍正、乾隆时期的文学x7c万圣书城
第六章 吴敬梓x7c万圣书城
第七章 《红楼梦》x7c万圣书城
第八章 嘉庆、道光时期的文学x7c万圣书城
第九章 民歌和讲唱文学x7c万圣书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汇刊》编后记
x7c万圣书城

2010年初,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大型资料丛书《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丛书《现代卷》收录了国家“六五”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资料汇编》81种,我编著的《冯文炳研究资料》一书也入选其中。一部三十年前出版的系列丛书,与相关研究资料汇集成一部大型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的重新再版,这在国内实属首例,对中国文学的研究和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x7c万圣书城
  《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以下简称“全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总篡,首次由国家中央一级研究机构主持总篡出版,必将促进和推动中国文学的研究和发展,对国际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满足学术与教学的研究和需要,2007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知识产权出版社商定合作,编辑出版《全编》,将以往出版的史料著作汇为一编,统一装帧,集中出版。其中,《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资料汇编》工作启动于1979年,稍后列入国家第六个五年计划社科重点项目。与此同时列项的还有《中国现代文学运动,论争,社团资料丛书》,《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资料丛书》和《中国现代文学书刊资料丛书》等,均由陈荒煤任总主编,许觉民,马良春任副主编,共有八十多册,分别在全国多家出版社出版。当下《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现代卷》系列,主要以《中国现代史资料汇编》为基础而又有所扩展。在国内,首次由国家中央一级研究机构主持总篡出版一部大型的资料丛书,包括中国古代和现当代文学,出版意义重大。正如丛书后记所说:“《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现代卷》是国内规模最大,资料最全,内容最系统的一套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这三个“最”,涵盖了一部大型图书的特点;“大”,“全”,“系统”。纵观古往今来图书的历史,凡大型图书无不具备这三个特点。看来,有的书虽然“旧”了,但它还有“新”意;有的书虽然是“新”的,但它已经“旧”了。对“新”与“旧”的评判,主要取决于读者的青睐,时代的需要,历史发展的需要。《史记》的不朽,就在于它永远是“旧”的,同时,也永远是“新”的。编者在“后记”里说:“丛书收录国家‘六五’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的研究成果,由最权威的学者,穷数年心力,从浩如烟海的文献,笔记,访谈,作品中,筛选出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汇编为重要作家的研究资料,重要文学运动,文学社团思潮的研究资料,以及包括文学期刊目录,主要报纸文艺副刊目录等在内的文学书刊资料三个系列,全套丛书共一百余种,现由本社出版发行,以期嘉惠学林,传诸后人。”编篡者的眼光,自然要着眼于“学林”,看重于“后人”。x7c万圣书城
   所谓“传诸后人”,首先,必须有用于后人,才能传承。传诸后人是因为有人之必需。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总结建国后科学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根据国家的规划和现实的需要,制定了发展计划。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人员对中国文学史料进行系统的整理与深入研究。建所50多年来,组织编篡了很多资料丛书,包括《古本戏曲丛刊》,《古本小说丛刊》,《中国现代史资料汇编》近代文学是史料汇编》,《当代文学史料汇编》以及《文艺理论译丛》,《现代文艺理论译丛》,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等。其中,介绍国外文艺理论的3套丛书已经汇编为《文学研究所学术汇刊》9种30册,均交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广大文艺研究和文学爱好者对此十分关注。三十年来,这些科研成果对于国家科研,教育,人才培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的切身体验,深感这项工作意义重要,不可或缺。因此,参加史料的整理和出版的同人们十分重视社会科研资料的整理和出版,他们自觉地担当国家科学文化发展的重任,肩负着历史的使命。x7c万圣书城
   文学艺术理论和创作的研究自然十分重要和必要,但是,理论的研究,必须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前提,资料是新的理念和方法创新的前提,科研必由之路,从抽象到概念的研究方法必然导致学术研究走向死胡同,必然与文学研究的创新无缘。
x7c万圣书城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经验教训,昭示着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推动学术质变的关键因素是观念的更新。新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向何处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成为当前关注的核心问题。x7c万圣书城
从学术史的回顾中可以发现,百年文学经历了三次重要的变化: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前半期,以进化论思潮为核心的西方文明强烈地冲击着中国思想界和学术界,中国文学研究走向了现代化的过程;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占据主流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又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世纪之交,中国文学研究汲取百年精华,从外来文明与传统文明的交融中悄然开始了第三次意义深远的历史转型。它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中国文学研究如何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也就是如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向文学研究中国化的建设进程。x7c万圣书城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出版标志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并引发了近代最重要的一次科学革命。三十多年后的十九世纪末叶,严复将其重要思想引进中国。他在《天演论》的译著中将进化论核心思想概括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八字,进而将大自然中不同物种之间弱肉强食的竞争法则引进到社会生活领域,强烈地震撼了以儒家中庸思想为核心的传统伦理准则。以梁启超、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二十世纪初叶的文化先驱者在"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影响下,逐渐走出传统,积极迎合现代西方文明,创新求变的意识日益强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随着马列主义占据中国思想界主导地位之后,中国学术界又一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马列主义思想方法的核心内容就是唯物史观,注重联系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捕获最能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学特征,从中探寻文学发展的过程和演变的规律。任何一种思想方法,哪怕是很有价值的思想方法,一旦固化,甚至独尊,就会制约思想,走向反面。在中国文学研究界,庸俗社会学曾一度泛滥,有些研究与中国文学的实际相去甚远,留下许多教训。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文学研究界已经不再满足于过去单一僵化的研究模式,开始探讨自己的学术道路。后来的文学史观和文学史宏观研究大讨论,正是这种时代思潮的必然结果。它反映了学术界的后来者渴望超越自己、超越前代的强烈呼声。从思想方法上说,一方面对于过去僵化的研究方式表示不满,希望借用某种更加先进的思想来解决中国文学的研究方法问题。另一方面,这种选择又在重复着过去的路径,只不过变幻了若干名词而已。但不管怎样,这种探索依然是有的意义的,至少,它在客观上促使人们对于以往的学术研究观念、研究课题、研究方法等作进一步的反思。x7c万圣书城
新的世纪,学术转型已经蓄势待发。最明显的三点变化表现在,第一,我们已经不满足于对浅层次艺术感的简单追求,而更加注重厚实的历史感;第二,我们也已经不满足于对某些现成理论的盲目套用,而更加注重文献的积累。第三,努力寻求中国文学理论体系及中国文学研究格局的构建方法和途径。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学者们普遍认为,尽早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化,从而有效地指导中国文学研究实践,是新世纪文学研究中国化的历史选择。x7c万圣书城
实现这个理想的目标,确实还面临着很多困惑与挑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二十世纪的业绩之一就是试图建立中国自己的比较系统的文学理论。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更好主导当时风起云涌的学术论争活动,文学研究所所长何其芳同志曾提出在第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十年内文学研究所要完成七项任务,包括:研究我国当前文艺运动中的问题,经常发表评论,并定期整理出一些资料。《文艺理论译丛》、《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现代文艺理论译丛》等三套丛书就是当时的重要成果,介绍了诸多重要的古典、现代外国文艺理论特别是美学方面的文章,为新中国文艺理论界提供了丰富而难得的参考资源,成为公认的不可缺少的资料库(三套丛书现已汇总编入《文学研究所学术汇刊》,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当前,如何规范中国文学理论的严密逻辑体系,如何解决其中的文化性问题、学科性问题和现实性问题,依然任重而道远。首先,我们应当重新审视中国文学的伟大传统,激活其中富有生命力的理论命题,使之转化为现代中国文学理论的重要范畴。其次,还要继续像二十世纪初叶的先驱者那样"睁开眼看世界",要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寻找自己的位置。2006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承办,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与会者普遍认为,和谐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谐社会就是美的社会,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现实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是中国文学研究界理论意识的再一次强化和飞跃,是新世纪最值得关注的重要变化。
x7c万圣书城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汇刊》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汇刊》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