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水经注疏补 全2巨册 2014-2016高清
价 格:¥ 15.80
30天售出:1 件
商品详情
注意:《水经注疏补》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 《水经注疏补》PDF电子书全2巨册,由中华书局2014至2016年出版。 《水经注疏补 上编》以段仲熙校、陈桥驿复校《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为工作本,按一至十卷分卷作补。如学林界颇有争议的卷一,解译了中国西部九大水系的水源,分析了西部佛国文化,确定了昆仑释氏所指,科学的确定了神仙居地与现代旅游景点的关系。历史上的源出地名,以现代县地图为基础,补到村级地望,一了过去的争论。 《水经注疏补 中编》对《水经注》十一至二十卷的内容进行增补。本书作者系杨守敬后人,矢志赓续先人事业,主要增补了《水经注》中涉及的地名之今地今名,对《水经注》所涉各水的历史变迁、流域内水利水电开发、灌溉、防洪治理等都予以增补。体现了《水经注》研究领域的新成果。
水经注疏补 上编 附赠 水经注疏 (上中下3册 [清]杨守敬著 江苏古籍1989年版)
楊甦宏、楊世燦、楊未冬的《水經注疏補》上編)將由中華書局岀版。該書循《水經注疏》體例,補中國西部、一級九大水系與黃河流域及其詳細支流,對《水經注疏》所記黃河水系大部分水道的源頭、流向和河渠、湖澤的形成、變遷,流域所經主要城邑興衰及治所沿革予以校勘,對所據引的古地理著作、摘選的史料、古詞語予以注釋,並注補了現代治水的大量科技成果,提出了《水經注》研究經濟發展方向的科學發展觀點。該書的出版是酈學界的一件大事。 爲什麽是酈學界的一件大事?因爲他們所“補”的是楊氏先人的《水經注疏》,所以有必要把《水經注疏》在《水經注》許多版本中的價值和地位作出說明。《水經注》或許算得上是我國著名古籍版本(包括刊本、拓印本、影印本、鈔本等)最多的文獻之一。胡適在其北京大學校長任上,爲了慶祝北大建立五十周年紀念,曾於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十二月在北大舉行了一次《水經注》版本展覽,展出了此書的各種刊本、鈔本等共九類,達四十一種之多。按拙撰《水經注校證》(中華書局2007年版)卷首所列的參校諸本也達三十七種。胡適的四十一種,由於是分類陳列的,同類之中有的其實是不同年代刊刻的同一版本。而拙書參校的是不同年代刊刻的不同版本,都是名家專校的,所以絕無相同的本子我校注此本,在參校諸本中,當然有不少對一字一句具有重要價值的珍稀善本,但我的體會是,在我過目的諸本中注釋量最大的當然是《水經注疏》,而讓我獲益最多的或許也是此本。 另外還必須指出的是,酈學從清朝以來已經成爲一門國際性的學圊,歐洲漢學家和日本漢學家常常在他們的研究工作中用《水經注》爲參考文獻,亦有從事專門研究者。森鹿三教授即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畢生曾三度出長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硏究所這個日本最著名的漢學研究中心,是日本酈學研究的帶頭人,撰 前面已經述及,《水經注》是我國古籍中版本最多的文獻之一。自從1980年以後,我頻頻出國講學,除日本外,足迹頗廣,遠及南美洲的巴西。而講學的內容也常有《水經注》的課題,涉及此書不少版本,但是我確實是重視並崇拜《水經注疏》的,也因此而專題撰寫過《關於〈水經注疏〉不同版本和來歷的探討》原載《中華文史論叢》1984年第4輯,收入拙著《水經注研究二集》,山西人民岀版社1987年版)一文。後來又在出國講學事務十分繁忙的情况下,爲段煕仲教授的校本作了復校。對於《水經注疏》這部功力甚大而版本却很不完整的酈學巨構,我之所以能頗有見聞,實在要歸功於1983年關西大學的客座教授課程。客座教授與一般外國邀請的所謂“講學”不同。因爲“講學”當然不是官員們美其名曰“考察”的公費旅遊。受邀講學者當然多是飽學之士,其中不少學者並用外語宣講。但講學的事,在一所大學中不過幾次,講幾個課題。然後去別所大學,也可以講同樣的課題,我在南北美洲的講學就是這樣。但客座教授則不同,事前邀聘時就商定承擔固定的課程,與此校的其他教師一樣是按上下課時間同時 那年在關西大學爲研究生講學,不僅獲得了當時大陸所無的臺北本《水經注疏》,而且還因此溝通了與香港酈學家的關係。當時,香港尚未回歸,兩地的學術交流很少。在酈學研究方面實在完全没有互通聲氣。因爲日本與香港在學術上的聯繫較多,香港著名酈學家吴天任先生就知道了我在日本講授酈學之 值得讚賞的是楊、熊後人,他們秉承先人治酈業績,對《水經注疏》從事增補,寫岀了幾種補篇,特別是楊氏後人楊甦宏、楊世燦、楊未冬三位最近完成的《水經注疏補》(上編),廣徴博引,爲《水經注疏》平添了無限風采。而且在如此浩瀚的《補》篇以後,作者們竟仍有繼續再補的意圖,實在令人振奮和讚歎。《中庸》說:“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楊氏後人這幾位學者的舉措,爲人爲學,都是不同凡響。“酈學界的一件大事”之語,恐怕還不足概括呢! 我往年思考《水經注》研究與地方的關係,曾撰有《蘇州酈學家》、《徽州酈學家》和《湖北酈學家》三篇短文,後來收人於拙著《酈學札記》上海普店2000年版),其中《湖北酈學家》文內說:“在中國歷史上,常常出現某一類學問家集中在某一個地方的現象。……除了蘇州、徽州二府外,另外一個酈學家匯萃之地是湖北省。與上述蘇、徽二地不同,湖北省的酈學家出現甚晩,始於清末民初,其中的關鍵人物是楊守敬,此後有熊會貞、徐恕、唐祖培、李子魁等,他們都與楊守敬有關。”這裏需要說明一下,我把李子魁也列在其中,這既是一種寬厚待人的態度,也是一種就事論事的做法。儘管此人在《水經注疏》書中的弄虚作假已經爲胡適及不少其他現代學人所揭發,特別是熊茂洽先生在《水經注疏·三峽注補》(楊世燦、熊茂洽注補,湖北人民岀版社192年版)的《後記》和楊世燦先生《楊守敬〈水經注疏)稿本辨傌》《宜昌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5年第4期)等文中,把他的作倡經過完全講清,而此人早年在燕京大學時“學問平庸,爲人華而不實”的種種表現,也在葛劍雄先生《往事和近事》三聯書店1996年版)一書中的“開風氣者”與“爲師者”篇內寫得淋漓盡致。但考慮到與當今的學術腐敗相對比,李子魁的作傌實在還算輕微,而且儘管如葛先生文中引顧頡剛老師對此人“資質之低諴無庸諱”的話,但他畢竟還是在《水經注疏》一書上做了點滴工作。所以我在拙文中仍然把他列名其中。拙文中最重要的一段是:“與蘇州徽州相比,湖北酈學家興起最晩,但令人欣慰的是,這裏的酈學家和酈學研究後繼有人。1992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楊世燦、熊茂洽合著的《水經注疏峽注補》。著者熊茂洽,是熊會貞的嫡孫,真是家學淵源,而《三峽注補》的另作者楊世燦,則是楊守敬的後人。湖北酈學家雖然後起,却大有希望。” 事情的發展確實令人鼓舞,因爲隨著楊、熊《三峽注補》於1992年問世後,熊茂洽、曹詩圖的《水經注疏·江水校注補》接著於1999年在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出版社出版。熊茂洽先生曾于1993年不遠千里從宜昌到杭州,專門爲補注《水經注疏》的工作和我面談,此事楊世燦先生在《三峽晚報》2000年11月6日的《熊茂洽軼事》文中曾作過記叙“不遠千里至杭州大學拜訪了當代酈學大家陳橋驛先生。陳給予了高度評價:湖北是楊、熊的家鄉,《水經注疏》是此省酈學先賢的傑出成果,爲此,當代湖北酈學家的工作值得作出更高的評價和更多的關注”。當年,我對熊先生的惠臨舍下實在不勝感動,所以當他後來爲其《江水校注補》一書求序於我時,我欣然命筆,說了一些發自內心的語言而供職於宜昌《三峽晩報》的熊茂洽先生侄女熊瓊女士又專程於2005年8月從鄂地到杭州舍下相見,並合影留念,以後還幾次通信,讓我非常感動。我和楊、熊仿佛有“酈學一家人”的夙緣。 對於民國以來酈學研究中的良好學風,我在拙作《民國以來研究〈水經注〉之總成績》(此文發表於194年《中華文史論叢》第53輯,又作爲拙著《水經注校釋》的卷首代序,杭州大學出版社199年版)等文中都以熊會貞爲例,除了我對熊氏畢生爲學爲人的崇敬以外,也表達了我對楊、熊《水經注疏》在酈學領域中所取得高度成就的重視。希望湖北在分省、分流域的酈學研究中成爲大家學習的榜樣,讓當代酈學研究獲得更大的發展。 使我不勝欣慰的是,楊世燦先生的巨構《楊守敬傳記》更名《楊守敬學術年譜》。經過他的多年耕耘,2004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記得賀昌群先生在北京本《水經注疏》卷首《影印〈水經注疏〉的說明》中有“長江後浪催前浪”的話。正是以楊守敬爲前驅的湖北酈學家的執著努力,讓這個長江流貫的省份中,繼續不斷地在酈學研究的領域中岀現“後浪催前浪”的壮觀。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水经注疏补》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水经注疏补》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