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文史类 >>
历史文献 [503]
文学文化 [336]
诸子百家 [31]
名人文集 [412]
四库全书 [10]
敦煌文献 [20]
诗词戏曲 [142]
笔记小说 [42]
琴棋茶花 [9]
家谱族谱 [10]
社科综合 [113]
百科全书 [67]
文学文库 [18]
政经军法 [34]
人物日记 [36]
学术研究 [99]
哲学研究 [21]
工具书 [20]
宗教类 >>
佛教 [206]
道教 [33]
周易风水 [35]
书画美术类 >>
绘画艺术 [172]
书法篆刻 [40]
石窟雕刻 [50]
文物收藏 [71]
金石考古 [222]
建筑装饰 [43]
工艺美术 [11]
其它综合 [16]
美术全集 [17]
墓志碑刻 [41]
医学类 >>
中医 [431]
西医 [11]
报刊杂志 >>
民国时期 [12]
现代 [2]
古籍善本类 >>
国外收藏 [8]
国内保存 [29]
地理方志类 >>
方志 [24]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联系方式 [0]
唐代文学研究 共15册 1990-2016清晰
唐代文学研究
价      格:¥ 37.80
30天售出:82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文件格式
百度网盘 1.5G PDF
无需注册会员,直接点”立即购买“,付款后会自动弹出下载链接!
商品详情

 注意《唐代文学研究》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唐代文学研究(1-16辑 第8辑暂缺)》PDF电子书共15册,由广西师大出版社1990至2016年出版。UOY万圣书城

《唐代文学研究》第一辑和大家见面了。
《唐代文学研究》的前身是《唐代文学论丛》,《唐代文学论丛》是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的会刊。我因为在学会中担任一些职务,对《论丛》的事务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乘现在由《唐代文学论丛》改刊为《唐代文学研究》之际,向读者介绍一些有关的情况。
UOY万圣书城

《唐代文学论丛》原名《唐代文学》,于1981年4月出版,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与西北大学中文系唐代文学研究室合编。出版后反映颇佳,印数愈万,迅即告罄。这是因为一方面,西安是唐代长安旧地,在西安出版唐代文学研究的书刊,当然有一定的号召力;另一方面,“四人帮”粉碎后,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术空气渐浓,好象春回大地,古典文学界颇有一种情满于山、意溢于海的态势,有这样一个专门的断代文学研究,耳目一新。于是下一辑(1982年第一期)即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并正式定名为《唐代文学论丛》。1982年5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在西安成立,经过讨论,理事会将《论丛》作为学会会刊,仍由西北大学中文系唐研室编辑,学会正副会长任正副主编,常务理事为编委。作为第一期会刊的《论丛》(即总笫三辑),于1983年5月出版。1984年8月,学会第二届年会在兰州举行,这届年会进一步明确了《论丛》的宗旨,希望加强学术性,主要发表理论研究和考证、资料性的文稿;同时相应对编委作了调整。在此之后所编的两期(总笫八、笫九辑),确实是贯彻了笫二届年会对会刊的要求的,质量显著有了提高,所载文章普遍得到好评。UOY万圣书城


《唐代文学研究》书目:
UOY万圣书城

唐代文学研究  第1辑
唐代文学研究  第2辑
唐代文学研究  第3辑
唐代文学研究  第4辑
唐代文学研究  第5辑
唐代文学研究  第6辑
唐代文学研究  第7辑
唐代文学研究  第8辑  *暂缺*
唐代文学研究  第9辑
唐代文学研究  第10辑
唐代文学研究  第11辑
唐代文学研究  第12辑
唐代文学研究  第13辑
唐代文学研究  第14辑
唐代文学研究  第15辑
唐代文学研究  第16辑
UOY万圣书城

278.jpgUOY万圣书城

279.jpgUOY万圣书城

280.jpgUOY万圣书城

281.jpgUOY万圣书城

282.jpgUOY万圣书城

《唐代文学研究》出版说明:UOY万圣书城

总计从非正式出版的《唐代文学》起,到第九辑《论丛》,共出版十辑。这十辑所刊载的文字约250万,各类文稿400多篇其中不少理论探讨的文章,在国内外研究界有相当的影响,一些考证、资料性的文章,也受到重视。据了解,日本、美国以及东南亚的唐代文学研究者,颇注目于此,他们有的每期必购,有时不能及时买到,则辗转托人,期于必得。国外及港澳一些图书馆,向西北大学函购或提出交换者,则更为频繁。建国以后近四十年中,在中国学术界,专门的断代文学研究书刊能出版十辑,历时数年,这还是唯一的一种。作为唐代文学的爱好者和研究者,对此我是很受鼓舞的,我觉得这是我们国家学术繁荣、研究自由的明白无疑的标志,当然更是唐代文学研究兴旺发达的好兆头。不少学术界的朋友与我是有同感的。UOY万圣书城

在这里应该提到的,是西北大学中文系唐研室的同志们为《论丛》所作的贡献。他们大多是中青年的学术工作者,有志于在唐代文学研究中作一番事业,这几年来他们所发表或出版的论著的确也表明了他们的实力。但是他们肩负重托,接受《论丛》的编辑,一连串繁杂、琐细的事务就跟着来了。看稿、改稿当然不必说,与作者联系,跑工厂、看校样、寄送样书,在在都要化费劳力。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出版学术性的书刊并不象在光华流丽的大道上漫步,可以那样轻松自得;出书过程中的种种曲折,难以尽道,到后来儿乎每一辑都要与各方几经交涉,才得与世人相见。他们在各自所要完成的教学和研究任务之外来傲编辑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奉献。这里还应特别提到的是陕西人民出版社几位编辑同志,他们除了差不多与唐研室同志一样辛劳之外更需要做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有时连续几天奔波于出版社和印刷厂之间,还要与财会部门费精劳神、唇敝舌焦地交道。可以说,每一辑的《论丛》都倾注了唐研室与陕社编辑部的心血。UOY万圣书城

现在改名为《唐代文学研究》,还是继续前一时期的方针,不过学术性更强调一些。关于唐代文学,可以做多方面的工作。大量普及性、知识性的工作是很需要的。近年来唐诗鉴赏的文章,在读者中,特别是在青年中,很受欢迎。把我国古典诗的精华介绍给今天的读者,让他们对唐诗蕴含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获得丰富的认识,这本身就是一项开创性的文化建树。另外,象《唐诗今译集》那样,对古代文学与当代创作怎样沟通,也是极有意义的尝试。不过,我们想《唐代文学研究》着重于做另方面的工作,那就是发表一些比较专门的文章,或者说面比较窄的研究文章,这当中可以有理论探讨,也可以有资料考证,而从目前情况看来,后一方面恐怕会更多一点。比起轰轰烈烈的什么“热”来说,这些专门性的文章会是比较寂寞的。学术工作就是要安于寂寞,而且,对于学术工作者来说,能相安于寂寞未始不是一种美德。UOY万圣书城

我们希望《唐代文学研究》不是以量取胜,能够一年出上一辑,或者两辑,也不错了。这几年来,古典文学研究似乎受当代文学创作一种风气的影响,追求一种量的发展。我认为,我们不必跟那种一年写一个长篇、七八个中篇、十几个短篇赛跑,精神产品最终是要看质量的,有质量就有数量,没有质量也就没有数量,古往今来,莫不如此。今后,《唐代文学研究》似还可登载些确实下过工夫,但面实在过窄,或较为冷僻,或字数过多,总之,不大能在别的地方发表的专题性学术文章。UOY万圣书城

我在这里也要感谢山西人民出版社。大家知道,出这样的研究书籍,在经济上是要亏损的,而从目前出版体制来说,这将对出版社的工作造成困难。但是山西人民出版社的同志们毅然作了承诺,使我们的研究有了一个可靠的后盾。我认为山西社的同志们是有远见的。自有近代意义的出版社以来,中国出版界自本世纪初起就有一个好的传统,那就是出版社自办刊物,或较长期地出版一种或几种有影响的书刊。我们不是一想起《东方杂志》《小说月报》就想起商务印书馆来吗?论述中国近代文化史能不提到它们吗?书刊实在是出版社联系作者、开辟稿源、在读书界造成影响的一个很好途径。我们希望,唐代文学研究者能与山西社的同志密切合作,这方面的前景是相当广阔的。UOY万圣书城

最后还要提及的是:一、本刊从第二辑起改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现在学术著作出版十分困难,而学术刊物的出版则困难更多,其中主要原因是出版学术刊物更赔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不计经济亏损,毅然承担本刊的出版,而且还能作出一年大体出版两辑的安排,我们在表示感谢的同时,也坚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对学术界的这种支持,必将为历史证明是有远见卓识的。我们唐代文学界愿意与他们作进一步的合作。二、本辑的审阅和加工,西北大学唐代文学研究室的同志们作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间琦、李云逸等同志。他们除了阅稿外,还需与作者、出版社,以及远在南宁的梁超然同志和在北京的我书信联系,这得花去他们不少的时间,影响他们自己的教学和研究。超然同志也在本辑的编辑出版上花费不少精力。UOY万圣书城

 UOY万圣书城

《唐代文学研究》第15辑目录:UOY万圣书城

论唐宋诗差异与科举之关联(摘要)&诸葛忆兵
唐诗的体裁系统及其艺术优越性(摘要)&李定广
唐诗对清前期蒙古族汉诗创作的影响&米彦青
唐、宋类书的编纂与《杂咏诗》、《事类赋》的创制
&陈冠明
从唐人选唐诗看唐代著名诗人诗作排行榜&吴河清 李
小爽
论唐五代文人边塞词(摘要)&刘尊明
唐代边塞词与西域文化&蔡凌
二十世纪以来唐代小说文体及其生成研究的反思&陈建
森 何亮
论唐代诗序的流变历程及其文学史意义&吴振华
唐代闽诗所映现的边陲视域与黎元家园(摘要)&廖美

唐五代咏书诗所记录的诗人书法观念和书法文化现象
&文师华
唐代佛境风物诗述论(摘要)&王辉斌
唐代的伊尹评价及其思想史意义&方丽萍
试论“张骞泛槎”典故的唐代接受史&陶喻之
瑟瑟罗裙琥珀酒——论西域名物与唐诗色彩词(摘要
)&陈珀如
居延及唐诗中的居延&高建新
唐代笔记小说中的“胡风”&李建英
互文性视域下的《唐明皇好道集奇人,武惠妃崇禅斗
异法》&陈炜舜
论唐代小说中的人狐婚恋遇合及其形成因素&洪树华
失去的象征——《古镜记》中“古镜”象征意刍议&郑
慧霞
“官学大振”与初唐诗歌演进&吴夏平
寻源屡凿空——初唐四杰的边塞书写(摘要)&陈伟强
骆宾王《帝京篇》创作意图考&种村由季子
《大唐西域记》的观音文学&萧丽华
西域与新罗——论元晓大师在佛教东传中的影响&金世

方外十友与盛唐文学(摘要)&胡旭
张说词创作时间考辨&熊飞
《梦游天姥吟留别》诗题辨误(摘要)&薛天纬
“诗佛”的诞生:一种诗歌美学境界的标举(摘要)
&袁晓薇
王维问边河西与边塞诗风之新变&王志清
高适贬谪心态研究&蔡阿聪
杜诗连章结构在诗学上的意义&吕正惠
论杜甫对劳动人民感情发展的历程(摘要)&胡永杰
岑参边塞诗新论——以人缘和地缘为视角(摘要)&戴
伟华
岑参对唐诗西域之路的双重建构(摘要)&海滨
论岑参边塞诗的写实特征&崔际银
岑参边塞诗的叙事性探讨(摘要)&史国强
“金铛乱点野酡酥”考释&田苗
岑参诗中西域地名语音流变例释&夏国强
岑参、和瑛西域诗比较论&严寅春
中唐党争与文坛风尚:《毛仙翁赠行诗》的真伪、价
值及相关问题考论(摘要)&罗争鸣
从“重利轻别离”到“求利无不营”——略论中唐一
组古题乐府的“新意”及其意义&金卿东
佛寺生活体验与韦应物诗歌创作&李谟润
试论中唐常衮制书之文章价值(摘要)&曲景毅
从声韵论韩愈碑志的活水源头——东汉碑铭&杨宿珍
日本旧校钞《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四十五卷本
及南宋刻《音注唐柳先生集》略考(摘要)&户崎哲彦
东亚文学经典研究一隅:白居易《琵琶行》&衣若芬
白居易与“长庆体”明代诗歌接受文献辑考&沈文凡
日藏旧钞本《白氏文集·前集》编撰体例论考&杜晓勤
唐代李、杨题材叙事角度差异及《长恨歌》的“悲剧
性反思”&张中宇
从《莺莺传》透视唐代女性的时代文化气息&张淑蓉
孟祥禹
被误解的崔莺莺《明月三五夜》&周相录
杜牧和李奎报的诗论比较研究——以气意论为中心&金
昌庆
论李商隐近体的兴寄化&刘青海
论韩偓诗歌在唐宋时期的传存与接受(摘要)&曹丽芳
刘沧与晚唐七律的发展——从刘沧与许浑比较的角度
(摘要)&吴怀东
唐人所见日本汉文考&蔡毅
宋蜀刻本《唐六十家集》三考&赵望秦 张海燕
从类书到总集——《唐诗类苑》重要参考文献述略&杨

戴第元《唐宋诗本》考论&吴华峰
查慎行评点唐诗论略&周燕玲
内藤湖南的唐代文献研究简介&长谷部刚
近十年韩国唐诗研究综述&金银雅
编后记
UOY万圣书城


《唐代文学研究》第15辑目录:
UOY万圣书城

中国文学史两大传统中的唐代文学&董乃斌
八十年来的唐诗辑佚及其文学史意义(摘要)&陈尚君
20世纪唐诗研究的几点反思(摘要)&吴相洲
大雅的失落与召唤——唐代诗人的盛世论述与王道想象(
摘要)&廖美玉
关陇集团与隋唐之际的文学观念(摘要)&康震
出土文献与唐代韦氏文学家族研究(摘要)&胡可先
唐代琴曲《胡笳》研究&沈冬
物象的“诗化”和意象的“实化”——以唐诗中的“径”
为例&朱易安、王书艳
唐代粤西生态环境与贬谪诗&张明非
长安文化与唐代都城诗&魏景波
唐代咏史诗与高丽文人李奎报&金昌庆
唐诗中的吴体诗刍议&景遐东
初盛至中唐间“古乐府”概念衍变刍论&长谷部刚
唐人编选诗歌总集续补考&卢燕新
诗句图的传统与文学的活用&琴知雅
唐诗接受过程中的化用现象初探&沈文凡、全崴
从《全唐文》看唐代文人传记创作的自觉意识&毕宝魁
论唐代厅壁记的文献价值&吴河清
唐著作郎官社会角色变迁及其与碑志文之关系&吴夏平
《文笔式》——初唐一部重要的声病说著作&卢盛江
论初盛唐时期古体诗体制的发展(摘要)&钱志熙
论武后、中宗时期文馆学士的诗学成就&陈冠明
略论作为文本的正仓院藏《王勃诗序》&道坂昭广
初唐边政与边塞诗主调的流变&陈友冰
布衣诗人与盛唐诗坛&丁放、袁行?
日本宫内厅藏《张说之文集》研究&朱玉麒
岑参对唐诗西域之路的双重建构&海滨
千年一曲唱《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传唱史
考述&王兆鹏
高丽文人笔下的王维&金世焕
储光羲与《河岳英灵集》&戴伟华
圣代复元古 大雅振新声——李白《古风》(其一)再解
读(摘要)&薛天纬
出山与入山:李白庐山诗的精神底蕴&萧丽华
酒肆与淫舍:李白维摩信仰中的取舍问题&李小荣
饮中八仙之聚散与天宝文学走向(摘要)&胡旭
杜甫与唐代中原作家群体关系研究&葛景春
杜甫《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考论(摘要)&查屏

“近世性”与中唐文学&刘宁
唐开成年间齐梁格诗考论&杜晓勤
中唐乐府讽谕诗之价值评判与元白张王之优劣异同——从
接受学角度对清人相关论述的一个梳理和检讨&尚永亮
韩愈《师说》在文化史上的意义(摘要)&吕正惠
柳集百家注作者及刊刻时地补证&刘真伦
白居易《长恨歌》之文本形态及主题新考&陈翀
《长恨歌》与中唐的美意识——“好色”与“风流”&诸
田龙美
白居易《时世妆》考论&田苗
赵秋谷之白傅论平议&陈才智
宦游风景与家族地图——李德裕辞赋之花木书写及其文化
解读&许东海
略谈唐末政局及士人之遭际&吴在庆
新旧《唐书》李商隐传“三十六(体)”为“三才子”讹
误考说&莫道才
从《瀛奎律髓》看方回的唐诗观&查洪德、罗海燕
《注解章泉涧泉二先生选唐诗》的诗学主张与诗学史意义
&王友胜
UOY万圣书城

王夫之的诗歌评选与唐诗观&蒋寅 UOY万圣书城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唐代文学研究》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唐代文学研究》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