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文史类 >>
历史文献 [503]
文学文化 [336]
诸子百家 [31]
名人文集 [412]
四库全书 [10]
敦煌文献 [20]
诗词戏曲 [142]
笔记小说 [42]
琴棋茶花 [9]
家谱族谱 [10]
社科综合 [113]
百科全书 [67]
文学文库 [18]
政经军法 [34]
人物日记 [36]
学术研究 [99]
哲学研究 [21]
工具书 [20]
宗教类 >>
佛教 [206]
道教 [33]
周易风水 [35]
书画美术类 >>
绘画艺术 [172]
书法篆刻 [40]
石窟雕刻 [50]
文物收藏 [71]
金石考古 [222]
建筑装饰 [43]
工艺美术 [11]
其它综合 [16]
美术全集 [17]
墓志碑刻 [41]
医学类 >>
中医 [431]
西医 [11]
报刊杂志 >>
民国时期 [12]
现代 [2]
古籍善本类 >>
国外收藏 [8]
国内保存 [29]
地理方志类 >>
方志 [24]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联系方式 [0]
历代珍稀司法文献 全15册 2012 杨一凡
历代珍稀司法文献
价      格:¥ 29.80
30天售出:6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文件格式
百度网盘 1.4G PDF
无需注册会员,直接点”立即购买“,付款后会自动弹出下载链接!
商品详情

 注意《历代珍稀司法文献》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历代珍稀司法文献》PDF电子书全15册,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出版,杨一凡主编。
iCK万圣书城
《历代珍稀司法文献》收入唐、宋、元、明、清代表性的司法指南性文献七十二種,其中唐代一種,宋代三種,元代六種,明代二十一種,清代四十一種。按文獻的基本内容分類編排,輯為十五册出版。
  
第一、二、三册收入唐至清代辦案要略和操作規則類文獻三十一種。主要有唐人徐堅撰《初學記》,宋人撰《作邑自箴》、《州縣提綱》,元人撰《牧民忠告》、《吏學指南》、《詞狀新式》、《告狀新式》、《公私必用》,明人撰《詳聽斷之法》、《謹詳諏之議》、《慎獄篇》、《聽訟篇》、《治體》、《刑屬》、《訊識》、《刑部事宜》、《風憲約》、《獄政》、《詞訟》、《治譜》、《刑類》、《牧民政要》、《新刊招擬假如行移體式》,清人撰《福惠全書》所載刑名、《合例判慶雲集》、《幕學舉要》、《刑名一得》、《堂規》、《刺字會鈔》、《刑錢必覽》、《律法須知》等。這些文獻的内容概括起來有三個方面,一是作者依據儒家經典闡發的司法理論,主要是聽訟斷獄的指導思想;二是刑事、民事案件審判的方法,即聽訟、斷獄、覆審和法律文書行移等各個環節應遵循的程式和應注意的問題,審判中如何正確適用法律定罪量刑的事宜;三是與司法相關的各類法律知識。
  
第四至第八册收入明、清兩代三部著名的折、獄經典。現存的明清兩代折獄指南類文獻中,内容比較齊全、社會影響較大的,當推明人編纂的《大明律例註釋招擬折獄指南》、《律例臨民寶鏡》和清人編纂的《新编文武金鏡律例指南》。《大明律例註釋招擬折獄指南》輯錄了大明律例原文,每條律例後附有内容問答,闡述律例的含義、定罪量刑的標準和方法,依據相關律例擬定的告示、判語等,並設專卷列舉了各種司法文書的範本。《律例臨民寶鏡》輯録了大明律例及官員臨民的各類規範,從法律規定、律例的注釋到折獄須知、文移體式等一應俱全,特別是該書記載了大量的審語、參語、斷語、議語、判語、告示,很方便官員在司法活動中參照操作。《新编文武金鏡律例指南》以總括清代文武官員施政須知、律例指南爲基本内容,該書的特色是彌補了前人编纂律例指南「重文略武」的缺陷,詳述了武官任職須知;參酌時宜,較全面地疏釋了康熙朝前期所定律例;其收入的明末、清初人士有關完善司法制度的題奏章疏、公移文告、審參著作以及編者的評論,創見頗多,且不少爲當時各類指南類刑政書所未收。這三部文獻是在總結前代和當代司法活動經驗的基礎上编纂的,內容龐雜,與審理案件相關的事項無所不包,堪稱當時的司法百科全書。
iCK万圣书城
  第九、十册收入古代司法檢驗文獻十二種。司法檢驗最早可以溯源至先秦。至南宋,宋慈普萃以往諸書,増以己見而成《洗冤集錄》。該書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法醫學著作,此後歷代的司法檢驗著作,或是對其疏釋,或是對其補充,均無出其右者。爲便於讀者明瞭宋以後各代司法檢驗的發展變化,整理者採取彙校的方法,以元刻本《宋提刑洗冤集録》爲底本,把明刻本《無冤録》、《慎刑録》和清刻本《洗冤集説》、《律例館校正洗冤録》、《補註洗冤録集證》、《洗冤録詳義》等文獻中有關内容附註於相應條文之下,把這些文獻在《宋提刑洗冤集録》以外新增加的内容另行選編整理,分别收入本書。这些文獻的内容涉及法學、醫學、生物學、生理學等學科,是研究中國古代法醫學史、司法檢驗史、刑事證據制度史的珍贵史料。
iCK万圣书城
  第十一、十二册收入訟師秘笈八種。這些文獻中蘊含的法律知識、訴訟技巧以及法律觀念,是中國古代司法制度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時法律與社會大眾之間一種較為密切的接觸形式。由於歷代對訟師活動明令禁止,這類文獻流傳下來的甚少。它能夠長期在民間社會秘密流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層民眾對於法律知識的需求。本册收入的明清訟師秘笈,•不僅有《法家透膽寒》、《驚天雷》和《蕭曹遺筆》等傳世珍本,還收錄了新近發現的幾種訟師秘笈抄本。這些文獻包含着眾多實用法律知識、司法文書樣式、各色法律用語,以及戶婚田土、搶劫竊盜等大量的民刑事案例,語言活潑,邏輯性强,別具匠心,對於研究古代訟師活動以及民間與官府之間的法律知識互動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iCK万圣书城
第十三、十四、十五册收入清代秋審條款文獻十八種。主要有:阮葵生的《秋諏志略》,王有孚的《秋審指掌》,黃爽的《秋審直省附錄》、《秋審實緩》与《秋審章程》,抄本《謹擬秋審實緩比較條款》和《秋審實緩比較條款》,謝誠鈞的《秋審實緩比較條款》,林恩綬的《秋審實緩比較條款》、《續增秋審條款》,京都本《秋審實緩比較條款》,悔不讀書齋刊刻的《秋審比較條款》,許仲望的《秋諏志》,剛毅的《秋諏輯要》,沈家本的《秋審條款附案》,清法部奏進的《秋審條款按語》,吉同鈞的《秋審條款講義》及清刑部秋審處留存的《秋審條款檔》。清代,對於死刑囚犯除決不待時者外,監禁到秋天,再經過地方、中央司法機構層層審核,分別做出情實、緩決、可矜可疑的認定,於霜降前請旨定奪。秋審是清代覆審死刑囚犯的制度。爲了讓讀者能夠充分瞭解秋審條款演變的歴史,本次選編時,根據秋審條款發展的不同階段,從各朝選擇一兩種代表性文獻收入,以文獻形成的時間先後爲序排列。
iCK万圣书城
《历代珍稀司法文献》书目:
iCK万圣书城
历代珍稀司法文献 第1~3册     唐至清代辦案要略和操作規則類文獻三十一種
历代珍稀司法文献 第4~8册     明、清兩代三部著名的折、獄經典
历代珍稀司法文献 第9~10册   古代司法檢驗文獻十二種
历代珍稀司法文献 第11~12册 訟師秘笈八種
历代珍稀司法文献 第13~15册 清代秋審條款文獻十八種
iCK万圣书城
400.jpgiCK万圣书城
iCK万圣书城
iCK万圣书城
401.jpgiCK万圣书城
iCK万圣书城
iCK万圣书城
《历代珍稀司法文献》出版说明:
iCK万圣书城
中國古代在長期的訴訟、審判活動中,逐步建立了一套相當完善的司法制度,並形成了極其豐富的司法文獻。古代司法文獻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分兩種類型,一是規範、指導獄訟活動和總結司法經驗方面的文獻,我們稱其為司法指南性文獻;二是訴訟、審判過程中形成的訴状、判牘和古人編纂的案例集。本書收入的是前一類文獻。
  
從先秦到明清,歴代爲了維護司法公平,防止和減少冤案,發佈了不少有關理訟斷獄的法律法令。也有一些官員和文人,基於提高辦案水準和為始入仕者或後人提供折獄借鑒,編纂了各種司法指南文獻。因年代久遠,明以前各代编纂的單獨成書的這類文獻存世者已寥寥無幾,明代和清前期的版本也不多見,且散藏在海内外各地,給人們研究中國古代司法制度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iCK万圣书城
多年來,司法研究一直是法史研究的薄弱環節。以往論述古代司法的著述,多是依據立法方面的資料靜態地描述古代司法制度,而對司法運作和實證資料考察不夠。爲了給司法研究提供實證資料,我們曾整理出版了《歷代判例判牘》(十二册)。爲了進一步開拓古代司法制度史的研究,給學界提供有關古代司法指導原則、辦案要略和司法運作方面的資料,我們選編和整理了《歷代珍稀司法文獻》叢書。
iCK万圣书城
《歷代珍稀司法文献》收入唐、宋、元、明、清代表性的司法指南性文献七十二種,其中唐代一種,宋代三種,元代六種,明代二十一種,清代四十一種。按文獻的基本内容分類編排,輯為十五册出版。
  
第一、二、三册收入唐至清代辦案要略和操作規則類文獻三十一種。主要有唐人徐堅撰《初學記》,宋人撰《作邑自箴》、《州縣提綱》,元人撰《牧民忠告》、《吏學指南》、《詞狀新式》、《告狀新式》、《公私必用》,明人撰《詳聽斷之法》、《謹詳諏之議》、《慎獄篇》、《聽訟篇》、《治體》、《刑屬》、《訊識》、《刑部事宜》、《風憲約》、《獄政》、《詞訟》、《治譜》、《刑類》、《牧民政要》、《新刊招擬假如行移體式》,清人撰《福惠全書》所載刑名、《合例判慶雲集》、《幕學舉要》、《刑名一得》、《堂規》、《刺字會鈔》、《刑錢必覽》、《律法須知》等。這些文獻的内容概括起來有三個方面,一是作者依據儒家經典闡發的司法理論,主要是聽訟斷獄的指導思想;二是刑事、民事案件審判的方法,即聽訟、斷獄、覆審和法律文書行移等各個環節應遵循的程式和應注意的問題,審判中如何正確適用法律定罪量刑的事宜;三是與司法相關的各類法律知識。
  
第四至第八册收入明、清兩代三部著名的折、獄經典。現存的明清兩代折獄指南類文獻中,内容比較齊全、社會影響較大的,當推明人編纂的《大明律例註釋招擬折獄指南》、《律例臨民寶鏡》和清人編纂的《新编文武金鏡律例指南》。《大明律例註釋招擬折獄指南》輯錄了大明律例原文,每條律例後附有内容問答,闡述律例的含義、定罪量刑的標準和方法,依據相關律例擬定的告示、判語等,並設專卷列舉了各種司法文書的範本。《律例臨民寶鏡》輯録了大明律例及官員臨民的各類規範,從法律規定、律例的注釋到折獄須知、文移體式等一應俱全,特別是該書記載了大量的審語、參語、斷語、議語、判語、告示,很方便官員在司法活動中參照操作。《新编文武金鏡律例指南》以總括清代文武官員施政須知、律例指南爲基本内容,該書的特色是彌補了前人编纂律例指南「重文略武」的缺陷,詳述了武官任職須知;參酌時宜,較全面地疏釋了康熙朝前期所定律例;其收入的明末、清初人士有關完善司法制度的題奏章疏、公移文告、審參著作以及編者的評論,創見頗多,且不少爲當時各類指南類刑政書所未收。這三部文獻是在總結前代和當代司法活動經驗的基礎上编纂的,內容龐雜,與審理案件相關的事項無所不包,堪稱當時的司法百科全書。
iCK万圣书城
  第九、十册收入古代司法檢驗文獻十二種。司法檢驗最早可以溯源至先秦。至南宋,宋慈普萃以往諸書,増以己見而成《洗冤集錄》。該書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法醫學著作,此後歷代的司法檢驗著作,或是對其疏釋,或是對其補充,均無出其右者。爲便於讀者明瞭宋以後各代司法檢驗的發展變化,整理者採取彙校的方法,以元刻本《宋提刑洗冤集録》爲底本,把明刻本《無冤録》、《慎刑録》和清刻本《洗冤集説》、《律例館校正洗冤録》、《補註洗冤録集證》、《洗冤録詳義》等文獻中有關内容附註於相應條文之下,把這些文獻在《宋提刑洗冤集録》以外新增加的内容另行選編整理,分别收入本書。这些文獻的内容涉及法學、醫學、生物學、生理學等學科,是研究中國古代法醫學史、司法檢驗史、刑事證據制度史的珍贵史料。
iCK万圣书城
  第十一、十二册收入訟師秘笈八種。這些文獻中蘊含的法律知識、訴訟技巧以及法律觀念,是中國古代司法制度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時法律與社會大眾之間一種較為密切的接觸形式。由於歷代對訟師活動明令禁止,這類文獻流傳下來的甚少。它能夠長期在民間社會秘密流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層民眾對於法律知識的需求。本册收入的明清訟師秘笈,•不僅有《法家透膽寒》、《驚天雷》和《蕭曹遺筆》等傳世珍本,還收錄了新近發現的幾種訟師秘笈抄本。這些文獻包含着眾多實用法律知識、司法文書樣式、各色法律用語,以及戶婚田土、搶劫竊盜等大量的民刑事案例,語言活潑,邏輯性强,別具匠心,對於研究古代訟師活動以及民間與官府之間的法律知識互動有重要的史料價值。第十三、十四、十五册收入清代秋審條款文獻十八種。主要有:阮葵生的《秋諏志略》,王有孚的《秋審指掌》,黃爽的《秋審直省附錄》、《秋審實緩》与《秋審章程》,抄本《謹擬秋審實緩比較條款》和《秋審實緩比較條款》,謝誠鈞的《秋審實緩比較條款》,林恩綬的《秋審實緩比較條款》、《續增秋審條款》,京都本《秋審實緩比較條款》,悔不讀書齋刊刻的《秋審比較條款》,許仲望的《秋諏志》,剛毅的《秋諏輯要》,沈家本的《秋審條款附案》,清法部奏進的《秋審條款按語》,吉同鈞的《秋審條款講義》及清刑部秋審處留存的《秋審條款檔》。清代,對於死刑囚犯除決不待時者外,監禁到秋天,再經過地方、中央司法機構層層審核,分別做出情實、緩決、可矜可疑的認定,於霜降前請旨定奪。秋審是清代覆審死刑囚犯的制度。爲了讓讀者能夠充分瞭解秋審條款演變的歴史,本次選編時,根據秋審條款發展的不同階段,從各朝選擇一兩種代表性文獻收入,以文獻形成的時間先後爲序排列。
iCK万圣书城
本册收入的文獻,雖刊刻或抄綠於清代,但大多已版本稀見,是整理者從現存的大量的秋審文獻中精心選編而來。
iCK万圣书城
   注重司法指南性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對於實事求是地闡述中國古代的司法制度、推動法律史學研究走向科學具有重要意義。
iCK万圣书城
   如何正確認識和評價中國古代的司法制度和司法傳統,學界存在着「精華大於糟粕」、「糟粕大於精華」兩種不同的觀點。長期以來,由於司法指南性文獻大多未來得及整理和研究,人們對古代司法如何運作的認識若明若暗,因而未能比較全面地闡述中國古代司法制度。一些著述以西方現代司法理念爲坐標,把中國古代司法制度作爲「民主」、「法治」的對立面加以批判,不加分析地套用「君主獨攪司法權」、「司法行政合一」、「一任刑罰」等成說,把古代司法制度描繪得漆黑一團,似乎沒有什麼積極因素可言。古代司法研究中出現的各種偏頗之論和疑義,大多與人們對於主導和規範訴訟、審判的各類文獻瞭解不多有關。要把中國古代司法制度研究推向深入,必須注重司法指南性文獻的整理和研究。任何一種社會的法律制度,都是立法、司法、執法相結合的整體。歷史上凡是注重法制建設的王朝,幾乎都是奉行立法、司法、執法並重的方針,注重採取各種法律和行政的措施,規範和指導司法審判。研究歷史上的法律制度,不能祇注重立法,而忽視執法和司法。在中國古代,由於普遍存在對於文字和典籍的虔誠膜拜,其立法的發達程度,較之同時代的世界其他國家,堪稱首屈一指。然而,在中央高度集權的體制下,人治大於法治,官吏貪臓柱法弊端層出不窮,法律的制定與實施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國家政治是否清明、司法是否公正,並不完全決定於法律制定的多少和好壞,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法律實施的状況。從一定意義上講,後者比前者更重要。
iCK万圣书城
古代司法指南性文獻,不僅記敘了獄訟的指導思想、辦案的原則,還充分展示了訴訟、審判各個環節:案件當事人的呈狀告訴和不服上控,州縣官的受理、勘驗、傳喚、審理,初審的擬判、呈詳及上屬官員的批駁、審轉,省級官長的覆審、題奏,中央司法機構的議罪、覆核,死刑案件的會審和請旨等,以及各個環節的操作規則。古代訴訟、審判活動中實行的複雜的運作規則和多重的法律監督防範機制,對於防止和減少官員曲法枉法起了很好的作用。把古代各個歷史時期的立法、判牘案例與司法指南性文獻結合研究,對於我們比較客觀地認識和評價當時的司法制度當大有裨益。
iCK万圣书城
古代司法指南性文獻,彙集了歷代聽訟、斷獄的成功做法和經驗,體現了民本主義、慎刑恤刑、注重司法官员個人修養、注重司法程式、注重調解、便民訴訟、追求司法正義、追求和諧等精神,閃爍着古人智慧的光芒,對於我們今天完善當代司法制度,也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iCK万圣书城
鑒於現存清代司法文獻較多而其他各代這類文獻較少、且内容往往重復的情況,爲了盡量把古代司法文獻的精華收入本書,我們採取了下述選編原則:其一,明代和明以前的文獻除内容重復較多者外,凡是原來獨立成書的著名文獻,盡量予以收入;也有一些曾經在歷史上産生過重要影響的文獻,被收入古人文集或其他史籍中,本次採取選編的原則予以收錄。其二,對於清代的司法指南性文獻,在進行内容和版本比較的基礎上,選擇有特色且版本價值較高者收入。
  
本書的整理工作從二OO三年開始進行,歷時八年完成。參加整理的各位學者在標點文獻的基礎上,曾多次校勘,爲提高本書的整理品質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在本書整理過程中,得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中華書局劉德麟、柳憲先生審閲了其中十一册書稿,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北京法律文化研究中心的宋國範、吴小雲、楊謙虚先生自始至終參加了本書的有關編務工作,並承擔了資料複制和部分書稿的校對工作。已故的王健琦先生參加了本書第六册、第八册的審校,他極其認真的治學態度,令我感動不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魏小薇先生審閲了部分書稿。全書由楊一凡、關志國統稿、定稿。在此,我向所有爲本書的出版做出奉獻的單位和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iCK万圣书城
  中國法律史學研究正處在一個重要的轉折和發展時期。随着近二十多年來法律文獻整理和研究成果大量出版,法史研究新領域的不斷開拓,重新認識和闡述中國法律史已逐漸成爲學界的共識,成爲當代法史學者肩負的歷史重任。我期望本書的出版,能夠為創新法律史學發揮積極的作用。 
 
 

 iCK万圣书城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历代珍稀司法文献》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历代珍稀司法文献》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