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文史类 >>
历史文献 [448]
文学文化 [320]
诸子百家 [31]
名人文集 [367]
四库全书 [10]
敦煌文献 [19]
诗词戏曲 [127]
笔记小说 [43]
琴棋茶花 [9]
家谱族谱 [10]
社科综合 [104]
百科全书 [68]
文学文库 [18]
政经军法 [32]
人物日记 [33]
学术研究 [96]
哲学研究 [20]
宗教类 >>
佛教 [193]
道教 [29]
周易风水 [34]
书画美术类 >>
绘画艺术 [147]
书法篆刻 [34]
石窟雕刻 [49]
文物收藏 [57]
金石考古 [209]
建筑装饰 [39]
工艺美术 [11]
其它综合 [9]
美术全集 [17]
墓志碑刻 [34]
医学类 >>
中医 [398]
西医 [11]
报刊杂志 >>
民国时期 [13]
现代 [2]
古籍善本类 >>
国外收藏 [8]
国内保存 [29]
地理方志类 >>
方志 [23]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联系方式 [0]
十家论丛 全8册 2008清晰
十家论丛
价      格:¥ 19.80
30天售出:1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文件格式
百度网盘 200M PDF
无需注册会员,直接点”立即购买“,付款后会自动弹出下载链接!
商品详情

 注意《十家论丛》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十家论丛》PDF电子书全8册,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
7Hi万圣书城
对中华原典中的《易经》、《老子》、孔学、《墨子》、《庄子》、《管子》、《孙子兵法》以及中国化的佛学等经过会通整合的研究之作,各选取十位有独到见解又有中西学术根柢的大家著述中的主要内容,辑为《十家论易》、《十家论老》、《十家论孔》、《十家论墨》、《十家论庄》、《十家论管》、《十家论孙》、《十家论佛》,看看大家是怎样照着前人的诠释来理解的,又是如何接着前人的解说来研究的,以便令后人更自信地在智山慧海的真火中,“愿随前薪作后薪”,在“照着讲”、“接着讲”中华传统文化中,传承中华原典的文化基因,让中华原典中富含的人类睿智的宝藏,能在对人类生存充满鲜活解说的同时,又对现代世界及未来世界的重要问题,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能更从容地站在全球文化交流激荡的时代高度大力发掘;让中华原典中凝聚的中华民族精神在不断蜕变过程中,经过“万物而立,再而反,三而如初”,诚如《诗经》所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7Hi万圣书城
7Hi万圣书城
《十家论丛》书目:
7Hi万圣书城
十家论丛    十家论易
十家论丛    十家论老
十家论丛    十家论孔
十家论丛    十家论墨
十家论丛    十家论庄
十家论丛    十家论管
十家论丛    十家论孙
十家论丛    十家论佛
7Hi万圣书城
7Hi万圣书城
469.jpg7Hi万圣书城
7Hi万圣书城
 
470.jpg
 
7Hi万圣书城
471.jpg7Hi万圣书城
7Hi万圣书城
7Hi万圣书城
《十家论丛》出版说明:
7Hi万圣书城
博大精深、理蕴醇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东濒太平洋的远东大陆,越来越显现出其“道法自然”、“自强不息”、“其命维新”的鲜活生命力。尤其是其中带有浓烈原初气息与创世意味的原典著述,经时代的沿革、社会的进步,它们已成为生长在这块广袤土地上的人们心中的民族历史之根、传统文化之脉、行为方式之迹。
7Hi万圣书城
据眼下已知的人文科学研究成果可知,约在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200年间,正是人类社会各文化圈的原典创制期。其时,与中华原典同时涌现的,还有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原典,联结欧、亚、非大陆的地中海区域的希腊原典和希伯来原典。它们分别展现着各自对地球上其他区域民族及后世人们的影响,成为了各具神态的“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的文化传统或文化遗产。隋唐之后,度过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以家族为本位而相对封闭的农业文明时代,经济文化上出现过繁荣景象,处于世界东方的中国被世界看作是富庶之地的人间天堂,是一个管理得十分有序的国家,世界各地都有人前往观光,真心渴望从中华原典中寻找治国处世的良策。
7Hi万圣书城
此时的中华原典在人类社会的第一个千禧年前后,正处于“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赵宋王朝(960一1279),人们对诞生于文化轴心时代的中华原典推崇达顶峰,尤其是将儒家的经典尊为“十三经”,并依据“心”、“性”之学将儒释道合为一体,创立了由南宋大学者朱熹集大成的“理学”,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发展到明清之际,已越演越烈。然而,这同一时期,正是欧洲大陆的平民从久处的中世纪黑暗中挣脱着冲出来,经由复兴两希原典精神和高举“天赋人权”的启蒙反叛旗帜,跨进了掌握机械电能,以社会为本位而相对开放的工业文明时代,开始步入现代化的社会。于是欧洲大陆的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便出现了专门向外掠夺资源、扩展势力的资本主义列强,并大肆散布人类社会是以“欧洲为中心”的论调。他们认为似乎只有两希原典中阐述的传统文化才与现代化有内在联系,才揭示了人类生活的方向,才是人类智意的唯一结晶。于是有人断言,中国传统文化只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产物,在现代化的门槛前“业已死亡”,并用不无讥讽的口吻说:“在产生它需要它的社会开始瓦解之后,它成为一片阴影,只栖息在一些人的心底,无所为地只在心底像古玩般地被珍藏着。”言下之意,世界各文化圈诞生的各大原典中,只有经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洗礼的两希原典才有无限的活力,才是人类前行的真正依靠。
7Hi万圣书城
历史是生长的,文化是开放的,民族是建构的。仅凭人类历史长河某一瞬间时段所见(犹如一场体育比赛的小组赛)就散布狂言,成了不顾事实的妄语,而让人耻笑。
7Hi万圣书城
对于深受“一物不知,儒者之耻”教诲影响的中国人来说,是恪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古训的践行者。在实际生活中是敢于向先进学习的。在西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下,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的中华大地出现了反叛传统的思潮,希图用西方社会业已见成效的思维,对始终影响着自己的文化传统采取了批判、否定甚至遗弃的极端举措。以为只有这样,才能迎合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才能抓住现代化的风标,才能振兴中华。他们在抗争、冲击、颠覆中华原典的负面影响之时,将原典的合理内核也一锅端了,这样做势将所伤民根、中断文脉、翦灭行踪,这是十分可怕的!自然,也有不少有识之士对时称“国学”中的原初、根本、创世的中华原典进行研读、反思。他们不只从中华原典精神中看到光明,而且在现代化进程迅猛的西方社会闻到腐臭。他们不再奉原典为圭桌,而是以“不耻下问”、“行己有耻”、“博学于文”的精神,在汲取了两希原典精神的精髓之时,力求在一味颂扬中华原典精神或肆意诋毁中华原典价值的正反两个极端之中寻找会通整合之道。
7Hi万圣书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黍离》)的诗句,正是反叛传统和整合传统的人们的共同心声,只是后者对蕴含着中华民根、文脉、行踪的原典精神更注重的是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让这诞生于“轴心时代”多元文化传统中的一支,在今天多元格局的世界,不无自傲地向世人展示它的鲜活风采、强劲生命和无穷魅力。
7Hi万圣书城
人们都已知晓,工业文明时代的现代化有种“征服自然”、“向自然索取”的大手笔,其中隐藏着的弊端也渐渐显露出来。源于掠夺、扩张的两次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过度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系统崩溃、大气臭氧层变薄、动植物物种减少、细菌的无规则变异等等,无不向人类的生存发出警告。鉴于人类和自然界所处的相互抵触的尴尬困境,世人又一次把目光转注到了中华原典。
7Hi万圣书城
在新世纪曙光普照下,人类社会迎来了第二个千禧之年,也开始进入一切尚待认知的以自然为本位的信息文明时代,而这正可以说是一个践行由中国人提出来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时代。世界上多元文化原典精神的共生共存,特别是中华原典所阐明的人与自然统一的和谐原则,“求融通、致中和”的思想则成了当今人们认识并治疗“现代文明病”的救世良方中主要一味良药。恰如比利时物理学家普里高津所说的:“我相信我们已经走向一个新的综合、一个新的归纳,它将把强调实验及定量表述的西方传统和以‘自发的自组织世界’这一观点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结合起来。”中西学者将中华原典精神和两希原典精神以及其他民族的智慧会通整合的举措,是将全人类的智慧凝聚的明智选择。这样既能使原典走出囿于时间与空间的隔阂,而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资源,以克服人类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又能结束现代化在“带给每一个利益都要求人类付出他们仍有价值的其他东西作为代价”的古典意义上的悲剧。
7Hi万圣书城
鉴于上述这样的认识、这样的思考和这样的寻绎,我们觉得有必要将20世纪中对中华原典中的《易经》、《老子》、孔学、《墨子》、《庄子》、《管子》、《孙子兵法》以及中国化的佛学等经过会通整合的研究之作,各选取十位有独到见解又有中西学术根柢的大家著述中的主要内容,辑为《十家论易》、《十家论老》、《十家论孔》、《十家论墨》、《十家论庄》、《十家论管》、《十家论孙》、《十家论佛》,看看大家是怎样照着前人的诠释来理解的,又是如何接着前人的解说来研究的,以便令后人更自信地在智山慧海的真火中,“愿随前薪作后薪”,在“照着讲”、“接着讲”中华传统文化中,传承中华原典的文化基因,让中华原典中富含的人类睿智的宝藏,能在对人类生存充满鲜活解说的同时,又对现代世界及未来世界的重要问题,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能更从容地站在全球文化交流激荡的时代高度大力发掘;让中华原典中凝聚的中华民族精神在不断蜕变过程中,经过“万物而立,再而反,三而如初”,诚如《诗经》所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7Hi万圣书城
为了便于现今和未来国内外学人了解和研究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文化学术研究百家争鸣的历程及其成果,特从近百年出版的大量学术著作中选辑出版一系列近现代名家学术论著汇编。每次都选十位学者或学派对某一专题的研究论著作为一集,所以名为“十家论丛”。该论丛第一辑包括以下八种:《十家论易》、《十家论管》、《十家论老》、《十家论孔》、《十家论孙》、《十家论墨》、《十家论庄》、《十家论佛》。论丛编例如下:
(一)“十家论丛”的每一种名为十家,每家选录一位学者或观点相同的一派学者的论著。选录的标准是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术特色,并产生过较大影响的论著。凡在学术论战中比较重要的论著均优先选用。
(二)“十家”的编排,一般以各家就这一专题发表的先后为序,每一家或每一学派的论著也以发表的先后为序。凡选入的论著,除篇幅过大有所删节外,一律原文照排,只是根据现行标点规则加以统一,繁体字改排简体字(个别例外)。
(三)“十家论丛”具有文献保存的性质。因此我们不主张作者对被选入“论丛”的论著进行修改,如果另行写出“修正”或“说明”,“论丛”将予刊载;对原作进行的技术性修改,也加以注明。
(四)被选作者一生的学术观点可能前后有变化,甚至有重大变化,有的作者对其当年的学术观点已经改变,但有关论著在当时学术界有重大影响,在该学者一生学术研究历程中也有重要意义,为保存历史本来面目,也按原貌选入。
(五)选录标准以点面结合为原则,尽量精选,每册50万字左右。

(六)每册序言或每家的序言,一般只对作者生平、学术背景及论著的基本内容作简单介绍性说明,以供读者参考。 7Hi万圣书城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十家论丛》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十家论丛》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