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庄子学史(增补版) 全6册 2017高清
价 格:¥ 22.80
30天售出:0 件
商品详情
注意:《庄子学史(增补版)》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 《庄子学史》PDF电子书全6册,由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
本书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庄子学巨著,全书对我国历代庄学的阐释指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阐释出几千年来庄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并对国内外历史上的庄学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评述,同时,还对几千年庄学发展的社会功用及思想发展脉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使本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此书出版后便获得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已分别获得上海市社科一等奖和国家社科一等奖。作者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又花费数年时间对全书进行了资料补充和校定工作,校正了第一版的不足之处,补充了翔实的新史料和有关佐证,从而使增补本全书更具有前沿性的学术和史评价值及社会意义。
殷商礼法未备,其民富于幻想,多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庄子生长游历于殷商故地宋国,复受楚文化之熏染,其人不拘绳墨,其文空灵恣纵,足可陋群品而参造化。我倾慕《庄子》,濡首卮言,至今已逾三十年,仍心醉不能自已。
庄子之学玄通微妙,其流播亦深广久远,然历代解者每不免有所偏执,而尤以附会儒学、挟带禅语者居多,诚非漆园本旨。至于重义理者,多凿空臆说;攻训诂者,常失于琐碎,亦难窥庄子之本真。故自《庄子诠评》完稿,我拟对千年庄学作一系统梳理,以揭明其源流及得失,并于一九九七年七月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时,正式选定《庄子学史》作为出站报告选题,而此课题自魏晋以后的章节,则为一九九九年七月至上海工作后所撰。二OO八年十月,《庄子学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精装三册,近二百万字,并由陈鼓应先生为之作序。全书前后共倾我心力十年有馀,其间甘苦沉浮,唯余自知。
《庄子学史》作为出站报告选题,原先设计框架仅数十万字,然一旦开笔,材料与观点层见叠出,篇幅愈益扩张,致使首尾略有失衡,彼时我已萌生重拟增补之初念。继而《庄子学史》初版发行五千套,流布海内外甚广,又先后获得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兼以我在撰写《庄子纂要》、主持编纂《子藏》项目过程中复又发现大量庄子学文献资料,最终决定对此著进行一次全面增补。
本次增补,费时数载,对初版框架作了适当调整,增加了大量章节,尤其对战国、两汉部分几乎作了重写,意在使庄子学发生、演进之迹更为明晰,而其他各编,则相应增加或扩充了一些章节,进一步丰富了原来的思想内容。书末增补《子藏·道家部·庄子卷》总目、编外庄子书目提要,以及部分庄子研究论文目录,为读者更深入地把握庄子学史的整体发展格局提供了方便。
鉴于《庄子学史》初版以来在学术界产生的影响力,人民出版社决定以简体与繁体两种形式推出增补版,以满足海内外不同文化层次和背景的读者之需要,在此著者表示衷心感谢。
《庄子学史》书目:
庄子学史 1
庄子学史 2
庄子学史 3
庄子学史 4
庄子学史 5
庄子学史 6
![]() ![]() 《庄子学史》出版说明:
我是学哲学的,对《庄子》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由尼采进人《庄子》,即主要是从尼采的自由精神来阐发《庄子》,同时思想上也受到了存在主义的启发。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我在美国期间的所见所闻,使我的注意力渐渐从自由、民主扩大到了社群、民族的理念,从而对《庄子》的理解也随之转移到“归根”和“积厚之功”的层面上去。而进入新世纪后,2001年的“9·11”袭击事件导致了一场新的十字军东征,在我的思想上也引起了很大的触动,使我更加看清霸强的自我中心和单边主义。由此推到《庄子》研究上,也使我更加注重多重视角、多重观点地去看待问题。当然,上述三个阶段不是割裂的,而是紧密联系的,只不过三者间有一个大概的分期罢了。
我求学的年代,正处于新、旧儒家重塑道统意识及其推波助浪于个人崇拜的空气中。这种空气令人窒息,我便从尼采的《愉快的智慧》、《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著作中汲取着营养。尼采曾经自称为“自由精神者”,他说“不管我们到哪里,自由与阳光都绕着我们”,“生命就是要做一个人,不要跟随我一只是建立你自己!只是成为你自己。”
这种张扬的自由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从1960到1963年之间,我研究的主题由尼采进人到庄子,尼采对西方文化进行价值“转换”,引发了我关注庄子对文化与哲学的价值进行重估。譬如读《庄子·逍遥游》第一段:“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最初我的理解侧重在“游”,在“放”,在“精神自由”,这可与尼采的观点相互对应,庄子的“逍遥游”正是高扬的自由自在的精神活动。尼采和庄子所散发的自由呼声,使我能够从中西传统文化的观念囚笼中摆脱出来,走向一个没有偶像崇拜的人文世界。
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我的心思渐渐由当初的激愤沉淀下来,进而体会到“积厚”的重要性。鲲在海底深蓄厚养,须得有积厚之功;大鹏若没有经过心灵的沉淀与累积,也不可能自在高举。老子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①走千里路,就得有一步一步向前迈进的耐心。同时在客观条件上,如果没有北海之大,就不能蓄养巨鲲,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环境,就不能培养出辽阔的眼界、宽广的心胸。而蓄养巨鲲,除了溟海之大,自身还得有深蓄厚养的修持工夫,要日积月累,由量变而质变。“化而为鹏”,这意味着生命中气质变化所需要具备的主客观条件。
从哲学角度来讲,鲲化鹏飞寓言中所蕴涵的哲理,其一,体现在从工夫到境界的进程中。鲲的潜伏海底,深蓄厚养经由量变到质变,乃能化而为鸟;鹏之积厚展翅,奋翼高飞,这都是属于工夫修为的层次。而鹏之高举,层层超越,游心于无穷,这正是冯友兰先生所说的精神上达“天地境界”的层次。工夫论和境界说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大特色,而鲲化鹏飞的寓言,正喻示着由修养工夫到精神境界层层提升的进程。其二,体现在“为学”到“为道”的进程中。《老子》四十八章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学”是经验知识的累积,“为道”是精神境界的提升。老子似乎并没有把这两者联系起来,而且《老子》还说过“绝学无忧”②,这样“为学”和“为道”成为不相挂搭的两个领域。不过,老子提出“为学”与“为道”的不同,确实是很重要的议题,但两者如何衔接,是否可以相通?这难题留给了庄子。在鲲化鹏飞的寓言中,庄子喻示了修养工夫到精神境界的一条进程,同时也隐含了“为学”通向“为道”的进程。《庄子》书中,写出许多由技人道的寓言,如庖丁解牛(《养生主》)、狗偻承蜩(《达生》)、梓庆为罅(同上)、司马之捶钩者(《知北游》)等等,这些由技艺专精而呈现道境的生动故事,都表达出“为学日益”而通向“为道”的神妙高超境界。
近年来,特别是“9·11”袭击事件之后,我对庄子价值重估问题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比如对“内圣外王之道”就有了一番新的理解。中国哲学最高的理想“内圣外王”是由庄子提出。这主张影响各家各派,而后成为历代士人的言行指标。所谓“内圣”就是个人人格的修养,所谓“外王”就是对于社会的关怀与行动的投入。中国文化以儒道为代表而言,儒家侧重在伦理意识的启发和道德规范的实践,而道家的庄子,则着重在心灵开放和审美意境的阐扬,较偏于“内圣”方面的工夫。老子和孔子虽然各有一套外王之道,其理论建构是否完整也令人质疑。尽管如此,两者在历代知识阶层仍经常被提出讨论,而庄子的外王之道则较少被讨论到。不过“9·11”事件之后,我不禁联想到,庄子的齐物精神在地球村如今的发展趋势中,其实颇具现代意义。审视西方文化,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看,西方中心主义者对弱势国家及弱势文化缺乏尊重,甚至加以欺压;从宗教哲学的角度,西方文化在高度发展的文明中,以一神论的思想,将上帝视为至上神,但同一个上帝的子民却敌我矛盾,流于天无二日的紧张与矛盾之中。这使我想到庄子所创造的“十日并出”的寓言。这种从个体到国族的自我中心,使人类的生命形态面临了重重的困境,正如尼采所说的:“人类是病得很深的动物。”
庄子哲学的精神不仅止于《齐物论》篇,但《齐物论》篇的齐物精神对于人类文明的苦难特别具有现代意义。其一,反省自我中心主义。自我中心的单边主义思维,容易陷人独断的观点。人类一旦陷入自我中心,则以单边的思考,导致个体之间的冲突,到国族之间的冲突,到整体人类的衰败,这将造成整个地球的严重毁损。而庄子的齐物精神,则是以多边思考的开放性,主张多维视角、多重观点。其二,追求和谐的同通精神。庄子说:“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橘怪,道通为一。”(《齐物论》)这段话蕴涵两个层面的意思。首先,“恢恑憰怪”即是对于个体的张扬,从而到个别民族、文化的张扬。意思是尊重每个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差别,而以齐物精神等同观之;“道通为一”则是说个体虽然千差万别,但在“道”的世界里却可以相互会通。所以这段话一方面肯定了个体的殊异性,另一方面又从同一性与共通性的角度,将个体殊相引向整全,而在“道”的整全世界里打通了万有存在的隔阂。这种齐物精神,要有多边的思考及开阔的心胸才能达到。
如果将哲学分成概念哲学与想象哲学的话,在西方哲学传统中,亚里士多德属于前者,柏拉图则应属于后者。而在中国哲学传统中,老子当属于前者,而庄子则属于后者。庄子以诗一般的语言,充满隐喻性的叙述,在思想的诠释上留下想象的空间。无论在文学、艺术及哲学各领域,庄子皆提供给后代丰富的思想资源。概略而言,庄子对于后代的影响应有三个方面。一是开创了中国的文人传统,二是开启了审美的人生观,三是在后代哲学理论体系建构上起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在开创中国文人传统方面。先秦时代,士人群起而出,然而大多是依违在仕与隐之间。庄子则超越了仕与隐之间的冲突与两难,既“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天下》),又“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同上),在板荡的时代中,做一位清醒者、殊异者。然而又不同于屈原,庄子的清醒与殊异,并非基于愤世之孤傲与洁身之坚持,而是以广袤无垠的宇宙意识与天地精神,对世间多怀一份醒觉的洞悉与深情的理解。这样一种对世间的醒觉与深情,后代之嵇康未尝不是,陶潜何曾不然,东坡恐亦如此。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庄子学史(增补版)》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庄子学史(增补版)》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