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详考 全3册 2015 孙猛著
价 格:¥ 17.80
30天售出:106 件
商品详情
注意:《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详考》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详考》PDF电子书全3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出版。 《日本国见在书目》,由日本学者藤原佐世于宽平年间(889年—897年)奉敕编纂。此目成书于《隋志》和两《唐志》之间,共收唐及唐以前古籍1568部,计17209卷,模仿了《隋志》分类的结构和次序。本书对该书目所载汉籍的卷数、流传、存世等情况作了详细考订,并附录有关论著和文章的索引。是利用和参阅本书目最佳的工具书。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详考》目录: 序 考證篇 研究篇 資料篇 附錄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详考》序言: 孫猛教授傾力二十多年的鉅著《日本國見在書目録詳考》(以下簡稱《詳考》)殺青即刊,嘱序於我。我之學力不足以盡知此書之成就,然彼此為幾十年的學術知交,乃欣然奉命。謹述孫猛教授之學行與我所能理解本書的學術追求,與學人分享先期讀到本書的感受。 孫猛教授出身上海殷實人家,他曾告我取名用英文日月之譯音。1962年,進人北京大學創辦不久的古典文獻專業學習,打下扎實的文獻基礎。世事變幻,畢業後在蘇北興化縣委工作過一段時間,其後進入江蘇人民出版社,方稍能發揮所學。1979年,考取復旦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献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師從徐鵬教授,與我為先後同學。那時文革甫平,百業待興.學術亦復如此,研究生雖經嚴格考試入學,但學術水平和研究能力相差很大。就我後來之觀察,首二届研究生人學之初學術上已經臻於成熟者為游汝杰、束景南、潘悟雲和孫猛。雖然其後各人發展道路和成就各異,但在當時,相對比較年輕的我,一直是仰首看他們的,也把縮小與他們的距離作為自己努力的目標。 孫猛的學位論文是《〈郡齋讀書志〉衢袁二本的比較研究一一兼論〈郡齋讀書志〉的成書過程》(增訂後刊《文史》二十輯,又收為《郡齋讀書志校證》附録四〉,對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兩本作比較研究。其後方知道他作此研究的目的,是為全面系統地整理晁書。在1984年以前,他的晁書校證工作已經大端完成。我因為偶然的機緣,當時即曾全部閲讀過最初稿本.得以理解他的工作目標和學術理念。晁書成書在十二世紀後半期,是中國最早的具有解題的私家藏書志,幾乎II括了南宋以前所有最重要的典籍,而且所見是當時實録,所見書今日或存或散或亡,晁書為瞭解這近兩千種典籍宋時面貌,鑒别今本之真偽完殘,留下珍貴 孫猛1984年到深圳大學任教,1987年應聘到日本工作,九十年代始,任教於早稻田大學法學研究院。在這三十年間,他發表論文内容大抵與《日本國見在書目録》(以下簡稱《見在目》〉有關。他早年曾設想仿朱彝尊《經義考》、謝啓昆《小學考》纂著《書目考》計劃,因為工作環境改變而中輟;曾有與我、張固也合作撰寫《唐人著述考》的計劃,已議成框架,可惜因故未能貫徹。就他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已經達到的學術高度來説,他的學術格局似乎没有發生大的變化,其實衹有很小的朋友圈瞭解,他始終没有放棄學術追求,在孤獨地攀爬新的學術高峰。這部《詳考》就凝聚了他赴日後二十八年間的全部心力。 《詳考》分《本文篇》、《考證篇》、《研究篇》、《資料篇》四侗部分,我先睹為快,依次就《本文篇》、《考證篇》、《研究篇》談談感受。首先,從《本文篇》談起。 我特别注意到以下幾組數字。《見在目》一書,孫猛補正了室生寺本原文的誤脱,并改正了上下兩條斷接分合之錯誤,統計出其著録圖書數量為一千五百七十九部、一萬七千零六卷;他進而删除重見書和非中國人所撰圖書.把附注中提及的文本也列人計箅範圍.統計出室生寺本實際上著録圖書的數量是:一千五百五十四部、一萬六千三百零八卷。這兩組數字使人震驚:一部外國的敕编目録,其著録中國漢籍之數量.竟然近乎《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的二分之一,幾乎記録了中國九世紀以前一半的漢籍;而且其中竟然有三分之一弱的圖書不見於上述兩志和稍後的《新唐書“藝文志》;此三志是記録中古典籍最重要的史志目録。 上述數字足以説明《見在目》的價值。自光緒十年黎庶昌將室生寺本的一部傳抄本影印刊入《古逸叢書》後,在大陸、臺灣多次重印,此目并不難見到。文獻學名家姚振宗、余嘉錫、王利器、周祖謨等都曾發現其價值并加以使用。然而稍感奇怪的是,至今大部分國内學者對此書似乎還視而不見,置若罔聞。試舉一例。孫過庭《軎譜》是唐代書法史之經典著作,然其書不見陳子昂撰《墓誌》及《祭文》、寅蒙《述書賦》注,也不見兩《唐志》。此書最早見於《見在目》經部小學家。過庭序云兩卷,今本是否全書,見仁見智。《見在目》著録作三卷,與衆不同,無疑可資考證用。可惜至今研究《書譜》專著數部、論文數十,似乎無一利用《見在目》者! 現在通行的《見在目》是《古逸叢書》本及其翻印本。此本不是善本,日本文獻學家山田孝雄曾撰文批評。孫猛《詳考》的底本用了至今傳世所有抄本的祖本室生寺本的影印本,他還核對了重新裱裝過的原本,自然遠勝《古逸叢書》本。室生寺本是抄本,跟所有的抄本一樣,具有抄本的特點,不免魯魚亥豕,文字差互,多有舛謬,必須加以校訂整理。這項工作,日本學者小長谷惠吉《日本國見在書0録解説稿》(小宫山出版1976年7月)和矢島玄亮《日本國見在書目録集證與研究》(汲古書院1984年9月)作了不少努力,惜因對中國文献學的基礎史料缺乏了解,所以仍存在較多的缺憾。相比起來,孫猛教授的校訂整理工作更臻出色當行。他正確辨認判讀原文,努力恢復了室生寺本《見在目》原貌,甚至指出了藤原佐世原本的錯誤。室生寺本是今存《見在目》的最早的文本,其餘四十種傳抄本無一例外,均出此本。因其文本的獨性,古籍校勘最基本的“對校”在這裹意義不大,孫猛更多地運用了他校、本校和理校,慎審謹嚴,至精至微.略舉數例,以見一斑。 他校之例。如《唐開元禮》條,原“禮”誤“令”,據史籍改正;王融《歸信門頌》條,原脱“王”、“頌”二字,據相關文獻補正;《太公陰謀卅六用法》一卷,原文誤抄為兩條,作“太公謀世六甲法一”,據《隋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補正復原為一書。本校之例。如《春秋十二公謚議》條。“謚”字,《續羣書類從》本、小長谷、矢島皆認作“證”。孫猛認作“謚”,其根據是將此字右旁寫法跟本《李益集》之“益”字相比對.參照《聖證論》、《證俗音字略》“證”字的寫法,得出是“謚”而非“證”的結論。與此相關的《李益集》條.“益”字寫作俗體,《續羣書類從》本、小長谷、矢島認作“登”,孫猛據《春秋十二公謚議》條,李登《聲類》條之“登”、《聖證論》、《證俗音字略》之“證”字右旁寫法,證明不是“登”而是“益”。 理校之例。如《周易許氏扶抑》條,原“抑”誤作“柳”,改正。宋人治《易》,有“扶陽抑陰之説”,據此條可知其説淵源於唐。再如《孫卿子》條,抄本雙行小注的抄寫法,一般是先右後左,右左對齊.右行到底方始换行,殊不知抄手偶爾會在行文中間换行,此條即是一例,孫猛改正小注的行文次序。 整理、校訂工作值得一提的還有以下―點:其一,改正了室生寺本著録書條目之誤分、誤合及誤斷二十一條。其二,確認了今本重複著録書至少有十七組二十六條,同書異名因失考而重見者兩組四條,文本或卷数不同而重見者十八組四十條,疑為重見者八組十九條;總計四十五組九十九條。其二.辨别出至少誤收十二種非中國人(主要是日本人,遣有朝鮮半島人等)的著作。 室生寺本約一萬二千餘字,孫猛校勘補正二百三十餘處,加上上述三項糾誤、比對、辨認的整理工作,一部可以信賴的《見在目》新的校訂本儼然現於《本文篇》,使讀者開卷了然,頗裨益於學林。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详考》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详考》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