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文史类 >>
历史文献 [518]
文学文化 [339]
诸子百家 [31]
名人文集 [415]
四库全书 [10]
敦煌文献 [21]
诗词戏曲 [144]
笔记小说 [42]
琴棋茶花 [9]
家谱族谱 [10]
社科综合 [114]
百科全书 [67]
文学文库 [18]
政经军法 [34]
人物日记 [36]
学术研究 [99]
哲学研究 [21]
工具书 [21]
宗教类 >>
佛教 [209]
道教 [34]
周易风水 [35]
书画美术类 >>
绘画艺术 [180]
书法篆刻 [40]
石窟雕刻 [50]
文物收藏 [73]
金石考古 [224]
建筑装饰 [44]
工艺美术 [11]
其它综合 [16]
美术全集 [17]
墓志碑刻 [41]
医学类 >>
中医 [445]
西医 [13]
报刊杂志 >>
民国时期 [12]
现代 [2]
古籍善本类 >>
国外收藏 [8]
国内保存 [29]
地理方志类 >>
方志 [24]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联系方式 [0]
里堂道听录 全3册 2015高清
里堂道听录
价      格:¥ 13.80
30天售出:6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文件格式
百度网盘 500M PDF
无需注册会员,直接点”立即购买“,付款后会自动弹出下载链接!
商品详情

 注意《里堂道听录》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里堂道听录》PDF电子书全3册,由广陵书社2015年出版。
EoC万圣书城
《里堂道听录》先是编辑为五十卷,至最后誊清时,厘定为四十卷,最后一卷二十八则,实则焦循的未定稿。该书所辑为各家著述精要及人物事迹、掌故秘闻等。原系手稿,藏于国家图书馆。从收录的内容来看,凡是人物轶事、学术评论、为政得失、刑狱案牍、声韵律历之类,无不收罗在内。尤其是时人论学成果,焦循除了记录外,亦时加评说;对于时人言行的记述,也可备采摭考证。
EoC万圣书城
焦循(1763~1820),清哲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字理堂(一字里堂),江苏扬州黄珏镇人,嘉庆举乡试,与阮元齐名。阮元督学山东、浙江,俱招往游。后应礼部试不第,托足疾不入城市者十余年。构一楼名“雕菰楼”,读书著述其中。博闻强记,于经史、历算、声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有《里堂学算记》《易章句》《易通释》《孟子正义》《剧说》等。
EoC万圣书城
EoC万圣书城
497.jpgEoC万圣书城
EoC万圣书城
EoC万圣书城
498.jpgEoC万圣书城
EoC万圣书城
EoC万圣书城
EoC万圣书城
EoC万圣书城
《里堂道听录》出版说明:
EoC万圣书城
焦循(一七六三—一八二。),字理堂,一字里堂,晚號里堂老人,揚州府甘泉縣人。嘉慶六年(一八0一)中舉,次年會試落第,從此以居家著書為主。一生著述眾多,遍涉經學、史學、文學、數學、醫學諸領域,撰有《易學三書》、《孟子正義》、《里堂學算記》等重要著述。
  
焦循治學尊崇顧炎武,在讀書方法上同樣仿效之,留下大量讀書筆記。《易廣記》、《里堂書跋》及《易餘籥錄》為讀書時「隨筆記錄」二〕之劄記,《揚州足徵錄》、《里堂道聽錄》、《九陽錄》和《集舊文抄》諸書則為「手錄」先哲學術精華之彙集,其中,《里堂道聽錄》内容最多,用時亦最久。
EoC万圣书城
『道聽』-詞,原與「塗説』合用。《論語•陽貨》:『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漢書•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説者之所造也。」後來每每省作「道聽』或「途說」,如《新唐書•陸贄傳》:「朕嗣位,見言事多矣,大抵雷同道聽,加質則窮。J姚鼐《惜抱軒詩集》卷八《哭孔据約三十二韻》:『道德慙途說,文章劣管窺。」
EoC万圣书城
但不管是「道聽」還是「途說」,均指無可考稽之傳聞。以「道聽』為名之書亦用此意。明代李春熙輯有《道聽錄》四卷,謝國槓《江浙訪書記》如此評說:「所記多街談巷議,道聴途説,足資笑謔,然亦有裨于異聞。實宋洪邁《夷堅志》之流,明代野史護聞,如是類者,亦往往而有,明瞿宗吉之《剪燈新話》即其例也。以後踵事增繁,隨筆瑣記,如《耳談》、《獪園》等書,多半是道鱒途説,無稽之談,且涉及迷信、猥褻之詞,然足見明嘉靖以後,市民文學的興起,亦可略見當日社會的風俗。」李春熙《道聽錄》影響很大,《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六十四冊影印了此書。
  
焦循對李春熙《道聽錄》十分熟悉。《劇說》卷一即加引用:「《道聽錄》云:元人院本,打者:一副淨‘一副末‘ 一引戲‘ 一末泥’ 一孤裝,猶梨園之有生、旦、外、末、淨、丑、貼。七字之義,或云反語,生為熟,丑為好,旦為夜,貼為幫,淨為鬧,末為始,可也,若外為內,則牽強矣。」焦循還在《劇說》卷首《序》中說:"乾隆王子冬月,於書肆破書中得一帙,雜錄前人論曲、論劇之語,引輯詳博,而無次序。嘉慶乙丑,養病家居,經史苦不能讀,因取前帙,參以舊聞,凡論宮調、音律者不錄,名之以《劇說》云。」可見,「取前帙」以成書在「嘉慶乙丑」即嘉慶十年(一八。五),可「得一帙」則在『壬子冬月」即乾隆五十七年(一七九二)。而焦循始纂《里堂道聽錄》則在十年之後。《里堂道聽錄•自序》:「壬戌、癸亥間,嘗編之,名《道聽錄》。」
  

焦循熟知《道聽錄》,所纂之書亦名之為《道聽錄》,但有兩個問題尚需明確••一是《道聽錄》之前冠以『里堂」是焦循自定還是後人所加?的確,焦循在該書卷首之《自序》中就稱之為《道聽錄》,可是,加上『里堂』二字也是焦循自定的。原因很簡單:《雕菰集》為焦循自訂,卷十六所收就名之為《里堂道聽錄序》;《里堂札記》為焦循書信集,在《癸酉手札•復程易田(九月三十日)》一信中,也有「臺作《磬折》諸篇,自為千古定論,循已錄入《里堂道聽錄》中』之述。一一是『道聽』的涵義。李春熙《道聽錄》中所涉『道聽J之記,均為『街談巷語,道聽塗説F焦循以為,街談巷議屬於無稽之談,《易餘籥錄》卷二十第五則有焦循對「李尚之借風』滅寇的批評,以為『大抵街談巷議,本屬無稽,而不學者道聽塗說,因成怪妄耳』,即為明證。但是,《里堂道聽錄》所載絕非此類,而是全錄前人著述中與己「心有所契』之學術精華。正因為如此,阮元在《舉經室二集》卷四《通儒揚州焦君傳》中說:「君每得一書,必識其顛末。或朋友之書,無慮經、史、子、集,即小說、詞曲,亦必讀之至再,心有所契,則手錄之,如是者三十年。命子廷琥編寫,成《里堂道聽錄》五十卷。』  EoC万圣书城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里堂道听录》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里堂道听录》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