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文史类 >>
历史文献 [500]
文学文化 [334]
诸子百家 [31]
名人文集 [407]
四库全书 [10]
敦煌文献 [20]
诗词戏曲 [142]
笔记小说 [42]
琴棋茶花 [9]
家谱族谱 [10]
社科综合 [113]
百科全书 [67]
文学文库 [18]
政经军法 [34]
人物日记 [36]
学术研究 [98]
哲学研究 [21]
工具书 [20]
宗教类 >>
佛教 [203]
道教 [30]
周易风水 [35]
书画美术类 >>
绘画艺术 [167]
书法篆刻 [37]
石窟雕刻 [50]
文物收藏 [68]
金石考古 [216]
建筑装饰 [41]
工艺美术 [11]
其它综合 [14]
美术全集 [17]
墓志碑刻 [40]
医学类 >>
中医 [422]
西医 [11]
报刊杂志 >>
民国时期 [12]
现代 [2]
古籍善本类 >>
国外收藏 [8]
国内保存 [29]
地理方志类 >>
方志 [23]
帮助中心 >>
购买方法 [0]
下载方法 [0]
联系方式 [0]
全唐诗典故辞典 全2巨册
全唐诗典故辞典
价      格:¥ 9.80
30天售出:116
储存地址 容量大小 文件格式
百度网盘 110M PDF
无需注册会员,直接点”立即购买“,付款后会自动弹出下载链接!
商品详情

 注意《全唐诗典故辞典》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全唐诗典故辞典》PDF电子书全2巨册,由崇文书局2001年出版。l97万圣书城

《全唐诗典故辞典》收集了全唐诗中引用或化用史实、故事、戏曲、神话、传说、典章名物,以及前代作品中有影响的诗、词、文佳句。l97万圣书城
《全唐诗典故辞典》对每条典故的诠释,包括三项内容:l97万圣书城
1.出典,征引典故原文,指明出处。尽量引用较早的出处,并辩证前人之歧义。如史实或故事文字过长者,可用现代语概括,但要注明出处。所引书籍应注明时代、作者;凡属著名典籍如《论语》、《昭明文选》等的时代,作者则予省略。
l97万圣书城

2.释义,概述出典原文要义,说明典故一般涵义。如属一典多义,解释时应逐一说明,但不分义项。l97万圣书城

3.例句,举出典故在《全唐诗》中的用例,结合作品逐例阐明该典的具体用法和特定涵义,点出其修辞、谋篇作和。例句均注明作者、篇名,以及在《全唐诗》中的页码(书名省略,只此页码)。l97万圣书城

l97万圣书城
《全唐诗典故辞典》书目:
l97万圣书城

全唐诗典故辞典 增订本 上册l97万圣书城

全唐诗典故辞典 增订本 下册l97万圣书城

41.jpgl97万圣书城

42.jpgl97万圣书城

l97万圣书城
《全唐诗典故辞典》出版说明:
l97万圣书城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搞创作需要多读书,这是杜甫的经验之谈。后来黄庭坚说:“子美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历。盖后人读书少,故谓杜、韩自作语。”这番话,如果是说阅读杜诗、韩文需要多读书,具备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准确理解古人作品,有点道理。但说杜甫的诗字字句句都能在古人书中找出根据,就未免牵强。王骤德《曲律》说:“曲之佳处不在用事,亦不在不用事。好用事,失之堆积,无事可用,失之枯寂。要在多读书,多识故实,引得的确,用得恰当。”这话就说对了。在我国古代诗词曲中,经常出现一些典故和成语。这对于作者来说,是多读书多识故实的结果。而对读者来说,如果不了解典故的出处,就不能很好地读懂一些诗、词、曲,所以也需要多读书。我国诗文中使用典故,源远流长。六朝人的作品,有人说,“文章殆同书抄”,典故堆砌得太多了。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说:“诗以用事为博,始于颜光禄,而极于杜子美。”诗文中典故多,表示作者读书多。但一个人读过的书,不一定都能记住。有人记忆力好,有人记忆力差。l97万圣书城

这样,唐朝人编撰了几种类书,分门别类,便利人们翻检,给诗文写作者提供方便,大诗人白居易和李商隐都编写过这种书。从前有两部极为流行的书,《幼学故事琼林》和《龙文鞭影》,也是这类性质的读物。自然,这些书除开供写作诗文的人选取典故外,还可以起增广和丰富人们文化知识的作用。l97万圣书城

典故就是诗文中引用古代故事和前人用过的词语,有来历和出处的。一般分为事典和语典。事典里面包含一个故事。例如宋诗人钱惟演的诗《泪》说:“江南满目新亭宴,旗鼓伤心故国春。”明诗人刘基《题陈大初〈画扉)》说“新亭满眼神州泪,未识中流击楫人”。这里“新亭宴”“新亭泪”都是用《世说新语》中的一个故事。《世说新语语言篇》记载有这样一件事:“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l97万圣书城
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惟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这段记载对于钱惟演诗中的“新亭宴”,刘基诗中的“新亭泪”就是来历和出处。读诗找出了出处能使读者加深对诗的理解。但就使用典故来说,这里《世说新语》中的“楚囚相对”又是用典。这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楚囚钟仪的故事,真是典故中有典故,意味深长。至于语典比较简单,例如,杜甫《寄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说:“迟暮嗟为客,西南喜得朋。”“西南喜得朋”语出《易·坤卦》卦词“西南得朋”而添一“喜”字。也有照抄一字不易的,如《汉书·梅福传》载福上书说:“臣闻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此语全述《论语·宪问》。又如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到晚来卧看牵牛织女星”。“卧看牵牛织女星”乃唐代诗人杜牧《秋夕》中的一句。但在多数场合下是有变化的,如张炎《词源》说清真词善于融化诗句,这种“融化诗句”也是语典的一种。
l97万圣书城

不管是语典,还是事典,在写诗作文时,运用起来是变化多端的。宋代人陈绎曾《文说》把用事分成九类。明朝人高琦在《文章一贯》中总结前人使用事典的方法,得出“用事十四法”。这十四法当中主要是正用和反用,明用和暗用。正如同费经虞《雅论》所说:“用事之法,有正用者,故事与题事相同是也。”就是说典故本身的意义与作者诗文中所表达的思想一致。以杜甫《秋兴》八首中l97万圣书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两句为例,这里上句用《水经注江水》里l97万圣书城
“渔者之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汨沾裳。”下句用《博物志》记载说有人住在海边,年年八月看到海上有浮槎往来,从不误期,他便乘槎到天河,后按期回到海边的故事。杜甫写诗时乃随严武到四川展转移居夔州,严武回长安,他希望能跟随同去,但不久严武死去,他的希望成了绝望,所以说泪下是实,而乘槎是虚。杜甫运用两个典故的原始意义,抒写了他自己的真情实感。至于反用,高琦解释说:“引故事,反其意而用之。”如李商隐《贾生》诗说:“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有慨叹贾生怀才不遇的意思。但《汉书》班固引刘向的话说:“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这就表明李商隐用“宣室求贤”的故事和《汉书》的原意相反。至于王安石《贾生》诗说:“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从“爵位自高言尽废”看来也是反用原意。不过其中夹杂着作者亲身的感受。这反用有人叫做翻案法。杨万里《诚斋诗话》说:“诗家用古人语,而不用其意,最为妙法。如山谷猩猩毛笔是也。猩猩喜著屐,故用阮孚事;其毛作笔,用之钞书,故用惠施事。二事皆借人事以咏物,初非猩猩毛笔事也……刘宽责吏,以蒲为鞭,宽厚至矣。东坡诗云:‘有鞭不使安用蒲。’老杜有诗云:‘忽忆往时秋井塌,古人白骨生青苔,如何不饮令心哀。’东坡则云:‘何须更待秋井塌,见人白骨方衔杯此皆翻案法也。”又说杜甫《九日》诗“羞将短发妚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将事翻腾作一联。又孟嘉以落帽为风流,少陵以不落为风流,“翻尽古人公案”。所谓翻尽古人公案,就是翻案法。也就是反用古人故事。
l97万圣书城

l97万圣书城
明用典故如李商隐诗好堆积故实,范景文《对床夜语》卷四说:“前辈云诗家病使事太多,盖皆取其与题合者类之,如此乃是编事,虽工何益。李商隐《人日》诗云:‘文王喻复今朝是,子晋吹笙此日同。舜格有苗旬太远,周称流火月难穷。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独想道衡诗思苦,离家恨得二年中。’正如前语。”这都是明显的使用古人故事。又说:“诗用古人名,前辈谓之点鬼簿,盖恶其为事所使也。如老杜‘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不封侯,‘今日朝廷须汲黯,中原将帅忆廉颇’等作,皆借古以明今,何患乎多?”借古明今,正是明用典故的恰当说明。
l97万圣书城

不过前人诗文用典不太欣赏明用,而十分赞扬暗用。王土禛《池北偶谈》说:“作诗用事以不露痕迹为高。”高琦对暗用的说明是“用古事古论暗藏其中若出诸己。”顾嗣立《寒厅诗话》说:“作诗用故实,以不露痕迹为高,昔人所谓使事如不使也。”薛雪《一瓢诗话》说:“作诗用事,要如释语;水中著盐,饮水乃知。”这些人都认为诗用事暗用比明用好。比如杜甫《空囊》诗:“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用“阮囊羞涩”故事。杨载《宗阳宫望月分得声字》诗“大地山河微有影,九天风露寂无声”用佛经语。明张懋修《墨卿谈乘》卷一“月中虚影”条说:“释氏书言:月中蟾桂,地影也。明处,水影也。宋儒祖之,以为山河大地之影也。”这两个地方都是用了典和没有用典一样,无斧凿痕迹,十分自然。至于苏轼《中秋月》诗“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融化戴叔伦《对月》诗“明年此夕游何处,纵有青光知对谁”,大有脱胎换骨之妙。l97万圣书城

沈德潜《说诗啐语》说:“作诗专尚隶事,看诗专重出典,慎勿以知诗许之。”当然“专尚”“专重”不足取,但诗词中运用典故,有时的确不可少。如杜甫《丽人行》:“杨花雪落覆白蓣,青鸟飞去衔红巾。”这里暗用后魏胡皇后与杨白花私通故事,借以暗指杨国忠与虢国夫人的暧昧关系,婉曲而含讽刺,意味深长。若用直说,不仅触怒权贵,而且索然无味,更不能使人感受到一种繁华过后幽静的境界。l97万圣书城

一般来说,诗文中的典故能够起到含蓄、洗炼、微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这是由于典故把一个丰富生动的故事浓缩成一个词或一个短语产生的结果。李商隐《安定城楼》中的“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这二句诗暗用范蠡亡吴,功成退隐,泛舟江湖的典故。我们结合他写诗时正当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落第的景况来读,就感到其中情意繁复,而字句洗炼。再如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中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用《世说新语·任诞篇》王孝伯说:“名土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和苏轼《绿筠轩》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辛作用这两个典故,和不用这两个典故,给予读者的感受大不一样。我们采用直接的办法来读这两句诗,第一句还能懂,第二句就费解了。若是我们结合作者生平遭遇和典故原来意义就感到这两句诗含义丰富,意境苍凉,不仅只是对竹饮酒而已。此外如辛弃疾《念奴娇》(赋白牡丹和范廓之韵)说:“最忆当年,沉香亭北,无限春风恨。”此用唐明皇和杨贵妃春夜观赏白牡丹于沉香亭北,叫李龟年拿着金花笺让李白写《清平调》的故事。表示白牡丹能得到君王的宠爱,对比自己怀才不遇,感慨无限。“沉香亭北”有故实和没有故实,赋予特定含义就不一样:有故实就增加词义内容的丰富性。所以总之一句话,恰当地使用典故可以增强语言表现力和艺术的感染力。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学中成语典故多,往往可以作为测量该国精神文明的标尺,并标志着这个国家的文化历史宝藏的丰富。l97万圣书城

我国唐诗、宋词、元曲在文学发展史上分别代表了一代创作成就的高峰。其中蕴藏着无数优美的典故。许多语言大师成功地运用典故,表现了他们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典故是智慧的结晶,它在文学作品中放射出异样的光彩。把这些典故汇集成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尤其是把某些生僻的典故收集起来,找到出处来源,注释其意义,对于读者来说帮助更大。举个例子吧,元代钟霖的散曲〔双调·清江引〕说:“戴胜雨余桑,谢豹烟中树。”这里“谢豹”是什么东西呢?不清楚。唐人顾况《送张卫尉》诗中有一句“绿树村中谢豹啼”,钟霖的散曲当是化用这句诗的。这里谢豹为何物,还是不清楚。只有当我们找出唐人刘焘《树萱录》说:“昔人有饮于锦城谢氏,其女窥而悦之。其人闻子规啼,心动即谢去。女恨甚,后闻子规啼则怔忡若豹鸣,使侍女以竹枝驱之日:‘豹,汝尚敢至此啼乎?’故名子规为谢豹。”这样我们才明白原来谢豹即子规,指杜鹃鸟说的。此外像辛弃疾的词《六么令》(用陆氏事,送玉山令陆德隆)中“便整松江一棹,点检能言鸭。”“能言鸭”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不从《杨文公谈苑》中知道陆龟蒙说鸭能讲话的故事,也很难懂。所以我们说汇集唐诗、宋词、元曲中典故为一书,对每个典故注明出处,罗列用句,加上释义,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群众的欢迎。l97万圣书城

《全唐诗典故辞典》部分目录:l97万圣书城

床头周易l97万圣书城
床头钱l97万圣书城
应门有儿l97万圣书城
应龙l97万圣书城
应刘l97万圣书城
应陈l97万圣书城
应奉五行l97万圣书城
应图求马l97万圣书城
应星辰l97万圣书城
应徐l97万圣书城
应桑林l97万圣书城
应璩l97万圣书城
应璩三人l97万圣书城
庐山远l97万圣书城
庐江小吏l97万圣书城
庐江吏妇l97万圣书城
怀王迹穷l97万圣书城
怀县作l97万圣书城
怀沙l97万圣书城
怀赵l97万圣书城
怀刺(投刺)l97万圣书城
怀橘(比橘)l97万圣书城
怀铅(铅简)l97万圣书城
怀袖三年(贮书怀袖)l97万圣书城
怀褚中l97万圣书城
怀璧l97万圣书城
忧职l97万圣书城
忧集孝璋l97万圣书城
闲居赋l97万圣书城
闲情赋l97万圣书城
闵仲叔l97万圣书城
闵周l97万圣书城
闵损衣单l97万圣书城
炀灶l97万圣书城
冶长非罪(冶长猜、冶长空待罪、冶长缧绁)l97万圣书城
沐猴而冠l97万圣书城
沙丘l97万圣书城
沙汰l97万圣书城
汨罗l97万圣书城
沃洲l97万圣书城
沃焦l97万圣书城
汾阳驾l97万圣书城
沦周赧l97万圣书城
沧洲l97万圣书城
沧浪l97万圣书城
沧海使l97万圣书城
沧海桑田(沧海成尘、洪涛成桑、海生桑、海变田、l97万圣书城
桑田变、桑海变、沧桑变、东海成田)l97万圣书城
沧海横流l97万圣书城
泛杯l97万圣书城
泛梗(飘梗、为梗、悲梗、漂梗)l97万圣书城
沟中断l97万圣书城
沟水东西l97万圣书城
汶阳田l97万圣书城
沉冥子(沉冥客)l97万圣书城
沉湘l97万圣书城
沉楚臣(屈原沉、水底魂、楚臣悲)l97万圣书城
沉碑会(碑沉楚山、碑沉汉水)l97万圣书城
沉豪牛l97万圣书城
沉簿领l97万圣书城
沈东阳l97万圣书城
沈约(沈隐侯、沈侯、沈休文、休文)l97万圣书城
沈约瘦(瘦尽东阳沈)l97万圣书城
沈尹l97万圣书城
沈范知水部l97万圣书城
沈尚书l97万圣书城
沈郎多病l97万圣书城
沈郎钱l97万圣书城
沈钱(投钱饮)l97万圣书城
沈谢l97万圣书城
沈鲍l97万圣书城
沈羲l97万圣书城
沁园l97万圣书城
羌胡毂下起l97万圣书城
弟瘦l97万圣书城
完璞l97万圣书城
宋人不辨玉l97万圣书城
宋女愈谨l97万圣书城
宋玉l97万圣书城
宋玉风l97万圣书城
宋玉东家(宋玉邻、宋家东、宋玉墙、登墙)l97万圣书城
宋玉田l97万圣书城
宋玉悲秋(宋玉怨、宋玉悲、宋玉登山、宋玉含凄、l97万圣书城
宋玉伤怀)l97万圣书城
宋弘不谐l97万圣书城
宋纤l97万圣书城
宋宗鸡窗l97万圣书城
宋都鶂(宋都风、宋国高风)l97万圣书城
宋聋l97万圣书城
穷鸟客l97万圣书城
穷途哭(穷辙、哭途穷、哭路歧、哀道穷、途穷泣)l97万圣书城
穷辙(穷鳞)l97万圣书城
证玉臣l97万圣书城
识旧吏l97万圣书城
识吕蒙l97万圣书城
识齐鼎l97万圣书城
识胡儿l97万圣书城
识路l97万圣书城
词异秦丞相l97万圣书城
社中人(社客)l97万圣书城
社鼠l97万圣书城
补亡l97万圣书城
补衮(衮职)l97万圣书城
初发强中l97万圣书城
初服l97万圣书城
罕言命l97万圣书城
良史l97万圣书城
良史迁l97万圣书城
良乐l97万圣书城
良哉l97万圣书城
良造l97万圣书城
张女l97万圣书城
张子侨l97万圣书城
张子房(张良)l97万圣书城
张长公(张挚)l97万圣书城
张公子l97万圣书城
张尹眉(张敞梳洗)l97万圣书城
张正见l97万圣书城
张生l97万圣书城
张仪舌(留舌示妻、张仪)l97万圣书城
张仪诈l97万圣书城
张冯(凭)l97万圣书城
张司马l97万圣书城
张老l97万圣书城
张延尉(张汤)l97万圣书城
张芝(张伯英、张英)l97万圣书城
张仲l97万圣书城
张仲蔚l97万圣书城
张华史汉遒l97万圣书城
张华见陆云l97万圣书城
张华识(名自张华显)l97万圣书城
张丽华l97万圣书城
张邴l97万圣书城
张吾军(张军)l97万圣书城
张良烧栈l97万圣书城
张陈l97万圣书城
张角l97万圣书城
张良箸l97万圣书城
张邵l97万圣书城
张纲(张文纪)l97万圣书城
张范通梦l97万圣书城
张禹l97万圣书城
张征虏l97万圣书城
张京兆(张敞)l97万圣书城
张昭塞门l97万圣书城
张载勒铭山l97万圣书城
张硕l97万圣书城
张梨l97万圣书城
张率能文l97万圣书城
张绪风流l97万圣书城
张博望(张骞)l97万圣书城
张堪折辕l97万圣书城
张掾l97万圣书城
张道陵l97万圣书城
张雷l97万圣书城
张禄相秦l97万圣书城
张翰归(张翰知终、张翰悲秋、张翰忆江东)l97万圣书城
张翰杯l97万圣书城
张翰扁舟l97万圣书城
张翰黄花句l97万圣书城
张衡作赋l97万圣书城
张衡愁(张衡四愁诗)l97万圣书城
改乡名(改嘉名)l97万圣书城
改事l97万圣书城
改词曹l97万圣书城
改瑟l97万圣书城
改辕l97万圣书城
即墨牛l97万圣书城
即墨龙文l97万圣书城
灵王出髭l97万圣书城
灵台l97万圣书城
灵运l97万圣书城
灵运曲笠l97万圣书城
灵均l97万圣书城
灵和柳(灵和标格)l97万圣书城
灵鱼衔宝跃l97万圣书城
灵府l97万圣书城
灵涛l97万圣书城
灵蛇下鄜畴l97万圣书城
灵蛇满袖(握蛇珠)l97万圣书城
灵蛇报(灵蛇吐)l97万圣书城
灵槎(灵查、查上)l97万圣书城
灵鹤l97万圣书城
层城l97万圣书城
尾生l97万圣书城
尾闾l97万圣书城
君与操l97万圣书城
君马玄黄l97万圣书城
君子墓l97万圣书城
君平l97万圣书城
君陈l97万圣书城
君苗见爇l97万圣书城
君章才l97万圣书城
君章拒猎l97万圣书城
迟行笑褚渊l97万圣书城
陆士龙(陆云)l97万圣书城
陆与潘l97万圣书城
陆云家鹤l97万圣书城
陆机(陆平原)l97万圣书城
陆机兄弟l97万圣书城
陆机作文赋l97万圣书城
陆机莼l97万圣书城
陆机雾l97万圣书城
陆池莲l97万圣书城
陆抗尝药l97万圣书城
陆沉l97万圣书城
陆弟l97万圣书城
陆玩无人l97万圣书城
陆凯贵甚l97万圣书城
陆郎乘班骓(陆郎)l97万圣书城
陆郎承颜(陆生言、陆绩孝、陆绩怀)l97万圣书城
陆逊l97万圣书城
陆贾l97万圣书城
陆贾著书l97万圣书城
陆贾装(陆贾金)l97万圣书城
陆海l97万圣书城
陆浚仪l97万圣书城
阿母l97万圣书城
阿戎l97万圣书城
阿连l97万圣书城
阿香车l97万圣书城
阿侯1l97万圣书城
阿侯2l97万圣书城
阿娇l97万圣书城
阿堵物l97万圣书城
阿童l97万圣书城
阿甄l97万圣书城
阿鹜l97万圣书城
阿衡l97万圣书城
陇水呜咽l97万圣书城
陈力列l97万圣书城
陈王见袜(袜尘)l97万圣书城
陈王抗表(陈思多忧)l97万圣书城
陈王宴平乐l97万圣书城
陈王赋(陈王诗、陈王)l97万圣书城
陈王睹丽(洛川遇)l97万圣书城
陈凤l97万圣书城
陈平l97万圣书城
陈平不久贫l97万圣书城
陈平分肉l97万圣书城
陈尧舜l97万圣书城
陈后主l97万圣书城
陈汤事l97万圣书城
陈农l97万圣书城
陈鱼l97万圣书城
陈宝雄(陈仓鸡、秦鸡)l97万圣书城
陈诗l97万圣书城
陈巷车音l97万圣书城
陈皇后l97万圣书城
陈胜l97万圣书城
陈迹l97万圣书城
陈宫镜l97万圣书城
陈泰挂壁l97万圣书城
陈逵豪爽l97万圣书城
陈琳檄(陈琳)l97万圣书城
陈遗饭感l97万圣书城
陈筵l97万圣书城
陈寔是好儿l97万圣书城
陈寔奖元方l97万圣书城
陈寔遗盗l97万圣书城
陈寔碑l97万圣书城
陈雷l97万圣书城
陈暄侍筵l97万圣书城
陈群戚容l97万圣书城
陈蕃榻(陈公榻、陈蕃怜、陈榻)l97万圣书城
陈遵尺牍l97万圣书城
陈遵重交(陈遵)l97万圣书城
附凤l97万圣书城
附耳l97万圣书城
附葭l97万圣书城
附骥尾(陪骥尾)l97万圣书城
坠地l97万圣书城
坠楼人(坠楼)l97万圣书城
坠履l97万圣书城
妖星l97万圣书城
妒女犹怜l97万圣书城
邵平瓜(邵平、邵平园、邵平田)l97万圣书城
邵伯l97万圣书城
邵信臣l97万圣书城
忍辱草l97万圣书城
鸡口l97万圣书城
鸡不如鹤l97万圣书城
鸡犬入云(鸡犬偷仙药、药沾鸡犬、鸡犬上层城、云l97万圣书城
中鸡犬、鸡犬不将去)l97万圣书城
鸡舌(鸡香)l97万圣书城
鸡肋l97万圣书城
鸡鸣l97万圣书城
鸡鸣狗盗(鸡鸣函谷、鸡鸣试关、鸡鸣夫、伪鸡鸣)l97万圣书城
鸡鸣起舞l97万圣书城
鸡树l97万圣书城
鸡栖1l97万圣书城
鸡栖2l97万圣书城
鸡栖车l97万圣书城
鸡黍
l97万圣书城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全唐诗典故辞典》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全唐诗典故辞典》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