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太平圣惠方(校点本) 全2巨册 2016高清
价 格:¥ 15.80
30天售出:122 件
商品详情
注意:《太平圣惠方(校点本) 》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 《太平圣惠方(校点本)》PDF电子书全2巨册,由人卫出版社2016年出版。
《太平圣惠方(校点本)》分上下两册,采用今存世的南宋刊本残卷及日本精抄本为底本,并参考多种古籍予以校勘,采用现代标点,末附方剂索引,便于当代读者阅读使用。该书是北宋以前医学知识的一次大总结,不仅具有*为重要的文献价值,*重要的是其蕴藏的丰富诊疗经验,使之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此书适合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及热爱中医的人士参阅。
《太平圣惠方》是北宋初王怀隐等奉敕(公元982年)编纂的大型医书.刊行于公元992年。该书虽以各科医方为主,但也包括脉法、药物、针灸等非医方内容.且各类医方前均有病源论说,内容*为丰富。我社曾于1958年首次出版排印本.后屡经重印.促进了该书在当代的流传。为适应当前广大读者的需求,我社再次聘请专家对该书重新整理校勘,出版此校点本。
全书100卷,分1690门,收录医方16832首。卷1为脉学,汇集北宋以前主要脉学成就。卷2荟萃了前人临证用药、合药等经验。卷3—7列五脏疾病所用诸方;卷8一18述伤寒、时气、热病等外感疾病医方。
卷19—93为风证、虚劳、眼、齿、咽喉、口、鼻诸疾,以及中毒、上气、心痛等诸多内、外、妇、儿疾病的诊治方法与医方。卷94—98为服饵、丹药、药酒、食治、补益等养生内容。全书*后两卷为针经、明堂,汇集当时有关针灸的经络、腧穴等内容。
《太平圣惠方(校点本)》书目:
太平圣惠方(校点本) 上册 1-50卷
太平圣惠方(校点本) 下册 51-100卷
![]() ![]() ![]() ![]() 《太平圣惠方(校点本)》出版说明: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工怀隐等奉敕编纂《太平圣惠方》。书成后于淳化三年(992年)刊行。该书100卷,分1690门,各科医方16832首,是宋初一部大型官修医书。借助政府组织的优势,该书收集了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之后,尤其是唐末五代流传下来的大量珍稀医药资料,并将其印刷成书,颁行天下。该书内容极为丰富,除各科疾病诊治之外,还包括脉学、用药与制药、针经明堂、食治、补益养生等诸多方面。该书对后世医学,乃至对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的医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太平圣惠方》的编纂与传播
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均十分关注医药,即便在征战之时,也不忘下令收集各地医学资料与药物知识。据《太平圣惠方》御制序,宋太宗在没有登基之前,就已经“求集名方,异术玄针”,“兼收得妙方千余首"。太宗登基之后的第三年,又下令医官院收集经验方万余首,并于太平兴国七年令医官使尚药奉御王怀隐,副史王柘、郑奇,医官陈昭i禺四人组织编纂一部大型医书。书成之后,太宗亲自为之作序,并将该书命名为《太平圣惠方》。
淳化三年,政府采用当时勃兴的雕版印刷术,将该书刊行并向全国颁布,并令“诸州各置医博士掌之",使之在各地发挥指导医疗的作用。
时隔1000多年后的2009年,陕西韩城盘乐村发掘出一座宋代壁画墓葬,颜色鲜艳的壁画展示了一幕繁忙的制药图景。图左表现的是药物具体捣、碾、筛的过程,图右的人物则在按书调配药物。其中调剂药物的一男子,他手持的正是《太平圣惠方》。该壁画真实地反映了《太平圣惠方》在当时医药活动中所发挥的切实指导作用。
《太平圣惠方》卷帙浩大,翻刻不易。该书在北宋初刊行之后,据现有记载,北宋绍圣三年0096年)为推广该书有小字刻本。后在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福建路转运司“将国子监《太平圣惠方》一部,一百卷,二十六册,计三千五百三十九版,对证内有用药分两及脱漏差误,共有一万余字,各已修改开版”印行。这就是今唯一存世的该书南宋刊本。该本在中国业已无存,但在日本名古屋蓬左文库尚存48卷。此外,据考日本还有一种南宋绍兴间浙刊本《太平圣惠方》,今仅有残卷,存于宫内厅书陵部(4卷)、东京国立博物馆(I卷)。此外,根据存世的以南宋本为资料源头的重抄本有多种,其中多数是日本抄本。
《太平圣惠方》的重刊本虽然极少,但其内容却通过后世医书的转载而广泛流传。北宋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圣济总录》、南宋的《妇人大全良方》《幼幼新书》、明初的《普济方》等大型医书,或参照该书的编纂方法,或转载其中的内容。此后,朝鲜的《医方类聚》、日本的《顿医抄》等,也都大量引录了该书的文字。195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首次出版了该书的排印本,并多次重印,加速了该书在现代的流传。
《太平圣惠方》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宋以前的大型医书,流传后世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主要有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以下简称《千金》)、王焘《外台秘要方》。从编纂的主导思想来看,《太平圣惠方》主要继承了《千金》的传统,即虽以汇集诸病治方为主体,但却不限于医方,而是集当时医学之大成。例如《千金》卷一包括医德、医法、诊候、处方、用药、制药、服药、贮药等内容,卷二十五至卷三十,则收录了药方之外的解毒、救急、食治、养性、诊脉、针灸等内容。受此影响,《太平圣惠方》书前两卷主要是脉法与其他诊法、处方用药、制药服药、药性反畏及五脏诸疾用药法。书后从卷第九十四开始到卷第一百,分别为服食、食治、补益、针经、明堂。因此,《太平圣惠方》并非单纯的医方书,而是以医方为主的大型综合性医书。
该书编纂取材思想虽然深受《千金》影响,但书中的具体资料却不像宋初的《开宝本草》将前代本草内容全部囊括,而是另辟蹊径,收载了大量的唐代《千金》《外台秘要方》等书所不曾收载的内容。该书借朝廷的力量,征集了大批唐后期及五代的珍稀医药资料。例如该书卷第五十五收录的“治三十六种黄证候点烙论并方"、“三十六种黄点烙应用俞穴处",实际上就是早已失传的《点烙三十六黄经》。这一佚存书(原书亡佚但内容尚存他书)展示了当时黄疸的独特分类,保留了早期民间点烙治法的资料。又如卷第三十三的“开内障眼论”,详细记载了唐代盛行的白内障针拨手法。又该书最末两卷中,保存了唐代针灸学家甄权《针经》的佚文。由于该书编成于宋初,未经此后校正医书局馆臣修订,因此其中的某些资料还保持了古朴的原貌。例如其中的伤寒、本草、针灸等内容,都保留了今通行的相关著作未经校正前的古貌。另妇科、儿科、外科等卷也都记录了大量的当时诊治方法。由于该书作者均为医家,他们关注的是医术实用性,不大注意标注所引文献的出处,因此其文献价值就不如《外台秘要方》。但只要研读者注意发掘,仍然可从中寻觅到许多唐末五代以前的医药资料。从这个角度来说,此书是宋代与前代医书联系的纽带,是研究宋初及其以前医学发展必不可缺的书籍。
《太平圣惠方》的结构与编纂体例在《千金》的基础上又有了不少改进。唐代《千金》中,已经部分采用了以病分门,门各有论的体例。但《太平圣惠方》将这一体例贯穿全书主体(卷第三至卷第九十三),这种论、方结合的体例,使散乱的医方统一在辨证论治的论说之下。所以该书御制序中说:“凡诸论证,并该其中。品药功效,悉载其内。凡候疾之深浅,先辨虚实,次察表里,然后依方用药,则无不愈也。”
从全书结构来看,《太平圣惠方》在卷帙设置方面明显参考了《千金》,但作出了一些调整,并在编排次序上有较大的改变。该书首列脏腑诸病,卷第三至卷第七以五脏为纲,辑录各脏及相应之腑的理论与病症治疗内容。其次则以内科诸病为主体(外感病在先,内伤病在后),其中卷第八至卷第十四为伤寒,以张仲景《伤寒论》为主;卷第十五、第十六为时气,卷第十七、第十八为热病,汇集了伤寒之外的多种外感病治疗方法;卷第十九至卷第五十九,又分别按病因(风、虚、热劳)、身形(眼、齿、咽喉、口、鼻)及内科诸疾设卷列方。此后,卷第六十至六十八为外科〈含痔、痈疽、骨伤、外伤等),卷第六十丿L至第八十一为妇人科,卷第八十二至第九十三为小儿科的疾病诊治内容,卷第九十四、第九十五为服食,卷第九十六至第九十八为食治、补益,卷第九十九、第一百分别为“针经”、“明堂”。《太平圣惠方》的分卷结构成为北宋末《圣济总录》,乃至元、明、清许多综合性医书的疾病分类基础。
就所收医方而言,《太平圣惠方》多辑录唐末五代至宋初的民间药方,很少取用《伤寒论》等常见医书之方,所以该书有许多无名的“又方”、小方与单方。这些无名方也许就是宋太宗以及医官院收集的众多经验方。毋庸讳言的是,由于受唐代及其以前炼丹服石风气余风的影响,该书卷第九十四、第九十五用了两卷的篇幅收录神仙方与丹药。该:书卷第七十六、第七十七涉及妇女生产内容时,还插有具有迷信色彩的产图、神符等。为了保持该书的完整性,校点本未加删节,请读者见谅。
关于《太平圣惠方》校点
195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首次出版的排印本,是根据当时北京市所存的4种抄本为底本排印,其中又以钤有“养安院藏书”(即日本曲直濑养安院)印记者为“主本”。在当时的情况下,该排印本所选底本已经是最好的了。由于条件限制,此排印本只有句读,没有采用新式标点,且无法获得藏于日本的南宋刊多种残本及精校抄本,因此排印本在校勘标点等方面留下了一些遗憾。此后国内外始终没有出现一种在精选底本与校本基础上的校勘本及现代新式标点本。
1991年,日本大阪才刂工冫.卜出版社影印了《太平圣惠方》,其中包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的南宋刊本48卷,余卷用抄本配补。1999年,本人在日本访书期间,复制了宫内厅书陵部所藏的4卷南宋刊本(据考为绍兴间浙刊本),以及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所藏宽政六年(1794年)丹波元息父子的抄校本(100卷)。上述各本中有南宋刊本50卷(除外重复卷次),为重新校点《太平圣惠方》准备了良好的底本基础。
201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约请笔者组织力量重校《太平圣惠方》。我的大学同学江惟刚主任医师(江西原抚州市卫生防疫站站长),偕夫人董志珍研究馆员(浙江衢州市图书馆原馆长),与我联袂担当此任。本次校点,凡有南宋刊本存世的卷次(其50卷)则以宋本为底本,以日本宽政六年丹波氏校勘本为主校本。无宋本存世的卷次则以宽政间的丹波氏抄校本为底本,以其他国内所藏日本抄本为校本,并以《普济方》《医方类聚》等书为参校本(详见书后“校后记”)。校勘体例见书前“校点凡例”。全书分上、下两册,每腊各50卷。日本丹波氏校勘本之题识作为“附录”置于书后。“附录”之后为“校后记”、“《太平圣惠方·针灸篇》考”,前者详细介绍了本次校勘整理各种有关事宜,后者为黄龙祥教授撰,为《太平圣惠方·针灸篇》的专门研究。书后编制了“方剂索引”。该索引的主体是“方剂笔画索引”及“方剂拼音索引",指示全书各药方所在页码,以适应不同读者的俭索需要。
免责申明:
万圣书城仅提供下载学习的平台,《太平圣惠方(校点本) 》PDF电子书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万圣书城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太平圣惠方(校点本) 》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